城市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

来源 :装备维修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环节,实现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是急需解决的难题,这不仅仅是轨道交通建设本身和乘客出行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求。本文针对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基础理论进行了分析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建设起到一定的导向和指导作用。同时,其对于挖掘城市现有交通设施能力,促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一体化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客运;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居民的出行次数和出行距离也逐步增长,出行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并且一次出行也许会需要以多种乘坐方式组合来实现。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出行换乘的次数和带来的时间消耗,使各种运输方式间相互协调、资源共享,构建智能型的综合运输体系已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必须加强在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营中的衔接、协调和整合,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这不仅是轨道交通自身发展和乘客出行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构建快速化、便捷化、人性化、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1.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原则
  1.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乘客提供快速、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快速、安全、舒适的特点在城巿公共交通中占有极大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时间的重要性逐步提升,乘客对于出行方便性和服务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概念从而产生。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乘客角度出发,使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协调起来,满足乘客便捷出行的要求。一方面,铁路在城市区域内需要满足乘客多点乘降的耍求,减少乘客换乘次数和时间花费;另一方面,城巿轨道交通运输与公交密切衔接,提供高效的换乘服务,使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对外乘客运输中更多地承担客流集散任务。
  1.2必须保证轨道运输系统的运行顺畅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轨道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益。
  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必须促使公交、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分工紧密衔接,根据客流的特征和时间空间规律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网络,通过高效的换乘枢纽进行衔接,在公交、列车运行时刻上做到良好接续,减少乘客在站停留时间,保证乘客运输快速、顺畅的进行,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客运轨迫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益。
  1.3必须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带动城市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压力。
  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同时又对城市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城市发展形态、土地开发等具有引导的作用。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必须从城市的实际出发,为城市对外和内部交通提供良好的运输服务,减小铁路出行乘客集散对城市地面交通的压力,保证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还应该结合城市规划,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框架
  2.1构建轨道交通线网
  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网需要解决几个问题:首先是要减少乘客换乘次数和出行时间,提升直达性;其次是缓解对城市地面交通系统的冲击,使轨道交通更多地承担城巿对外交通客流的集散需求。铁路线路应尽量地延伸至市区内,或在多个点上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使列车实施多点乘降。为城市对外轨道交通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减小城市地面交通的压力。
  2.2轨道交通换乘枢纽
  综合交通枢纽中轨道交通换乘系统的构建必须以乘客换乘舒适度和减少乘客走行距离为根木出发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同台换乘,在条件不具备时最好以立体的方式进行衔接,上下层之间采用自动扶梯作为代步工具,以减少乘客在换乘过程中的体力消耗和急躁心态,使其舒适度增加。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乘客出行服务系统,使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换乘信息,减少其换乘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2.3运输组织
  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对于运输组织来讲,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的协调、列车的开行组织和乘客引导。在客流集中的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上可以开行共轨列车,以满足城市密集区域对外交通的需求,实现城市内多点乘降,减少乘客出行换乘的次数和时间消耗,大大改善城巿交通质量。同时,其要求我们做好乘客的引导工作,通过标识、标牌、电视、广播等静态和动态手段使乘客在车站内快速地集散,减少其停留时间,保证运输过程的畅通。
  3.建立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运营管理机制
  3.1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运营管理机制的建立
  (1)运营管理协调机构设置
  充分避免城市中轨道交通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其资源共享,分工协作,保证乘客运送的顺畅,各种轨道方式间需要建立运营管理的协调机构。尤其是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公司间,由于其传统的运输组织模式,各自承担不同的客流任务,相互间缺乏运营管理的协调者,尤其是在铁路乘客列车密集到发时段内,城市轨道交通应该开行与之相适应的列车,保证乘客列车出行顺畅。
  (2)调度指挥协调
  调度指挥是列车运行安全、运输组织良好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对于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调度指挥协调应该就相关线路(换乘相关线路和共轨线路)进行统一的调度指挥,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和到发时间的良好接续,确保乘客运输的顺畅。对于换乘相关线路的调度指挥,双方可以共享相关列车到发计划和实时信息,按照计划组织列车开行,同时根据实时信息进行相关的调整。
  3.2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运营管理机制的特点
  (1)加强了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间的衔接和联系
  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运营管理机制的建立旨在对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科学统一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在各个阶段都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加强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间的衔接和联系。
  (2)有利于更好地为乘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
  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运营管理机制是针对乘客出行整个过程来综合考虑建立的,无论从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阶段,在硬件设施和服务产品上都是为了方便乘客的整个出行过程,它的建立有利于轨道交通系统为乘客提供接续良好、乘降方便、吋间节省和舒适性强的出行条件。
  (3)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体效益的实现
  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优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合现分工与协调,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从而也有利于轨道交通运输系统整体效益的实现。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居民的出行次数和出行距离也逐步增长,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必须加强在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营中的衔接、协调和整合,减少乘客的出行换乘次数和时间消耗,使各种运输方式间相互协调、资源共享,构建智能型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广大群众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孙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铁路,2008,4:51-55.
  [2]陈大伟.大城市对外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理论论硏究[D].东南大学,2006.
  [3]姜彩良.城市客运交通换乘衔接硏究及策分析[D].長安大学硕士论文,2004,5.
  [4]陈琛.城市公共交通换乘系统[D].研究大学硕士论文,2004,3.
其他文献
韩国一家木材化学研究所研究成功一种利用经济价值不高的刺槐树和白杨树制造家畜粗饲料的技术。制造方法是:首先将刺槐、白杨树的枝干部分粉碎为1.5cm长、0.3mm厚的片状,然后经16
冬闲田免耕利用稻草实行全生育期覆盖栽培马铃薯,改“埋薯”为“摆薯”,“挖薯”为“捡薯”,不仅省去了翻耕整地、中耕除草和翻土挖薯多道工序,而且鲜薯产量在1500kg/667m^2以上.是
2010年11月1日,第十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杨凌国际会展中心广场隆重开幕。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际宣布博览会开幕。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总代表
警察是一份既危险又令人尊敬的职业,但是,警察职业的高应激性、高风险和高负荷等特点,也被全球公认为危险系数最高的职业之一。在我国,警察与其他类公务员相比,因公致疾、致残甚
报纸
<正> 笔者曾撰文力辩先秦时期无小说,既无具体的小说作品,也无关于小说的概念,详见拙文《论先秦时期无小说》,兹不赘。那么,小说的发轫期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呢?应该是汉代。首先,小说概念正式出现于汉代。尽管早在《庄子·外物》篇中即已出现“小说”二字,但只不过是偶然的组合,并非固定词组。到了汉代情况完全不同了。从现有的记载来看,“小说”一词在这时已频繁出现,尤其在两汉之际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它连续在几个人的笔下出现,而且虽然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应变性弹性成像(SE)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进行乳腺肿物切除的患者208例共247个肿物,术前接受SWE和SE检查,SWE采用弹性图分型及弹性模量
期刊
讨论了Cn单位球上的向量值Dpμ,q函数, 利用Banach空间几何学的方法,推广了标量值Dpμ,q函数的结果.
本文初次探讨了更广泛的拟多项式迭代.得到几个初步的定理.希望将复动力系统的一些定理推广到拟动力系统.
水稻新品种秀水09,由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育成,2005年6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慈溪市种子公司于2004年引进,并在观海卫镇开展了不同栽培模式的高产栽培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