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物整体质量和使用功能。地基和基础工程作为一项隐蔽工程,在施工中各环节都在地下进行,这种特点造成了工程竣工之后检查工作难度大,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容易引起整个工程质量问题,甚至形成灾难性后果。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地基工程中常见的各种质量问题,并探讨了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与新工艺。
關键词:高层建筑 基础工程 地基 施工质量
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性工程既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形成建筑结构荷载力的主要承担者,同时还是决定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在工程项目中,做好基础工程施工是提高整个工程质量的必然途径。目前,房屋建筑工程对基础工程进行施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这一施工环节,需要在以满足业主审美需求、结构安全需求为前提来进行地基加固和基础施工,进而保证房屋功能的合理发挥;其次,在施工管理方面,要全面合理的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工作素质水平。伴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质量和房屋功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工程作为房建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在基础工程施工中要加强施工管理、完善施工工艺,才能保障房屋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1、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现状
我国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城市能用土地面积日益缩小,房屋建筑朝着高层化发展。高层建筑作为目前房建工程的施工重点,对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基础是建筑物的最下部构件,也是建筑物全部荷载的承担结构,并要求结构能够及时合理的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建筑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竣工之后很难对施工质量进行再次检查,因此在施工选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有着重要意义。在工程项目中,一旦基础工程发生质量问题,将直接导致整个建筑物发生沉降、偏斜等结构隐患,甚至是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和灾难性后果。因此,在基础工程施工中采用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整个高层工程质量的依据,也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中为了避免出现施工隐患和施工质量问题,就需要将各种工程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完善工作。在基础工程中,常见的隐患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是房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它的主要成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在堆放混凝土构件时没有将枕木摆放在一条垂直线上,由此产生的拉应力使构件出现裂缝;二是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速度过快,导致表面因收缩变形而产生拉应力,从而使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裂缝的出现都将成为整个建筑的隐患,通过缝隙渗水加速了地基的被氧化腐蚀速度,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1.2 基础轴线位移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等到墙体施工和砌筑的时候,容易将槽中线防止在墙体外侧,这样就造成了施工轴线位置变化较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1.3 基础防潮层失效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2、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材料、机械、设备、劳力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检测仪器是否备齐并可靠有效;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是否到位等。
2.2 加强测量控制
在进行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桩位的施工更加需要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保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而对于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是要尽量避免挠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因此,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能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及部位,避免超挖及乱挖。另外,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是工程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又一个重点。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只有周密、细致的进行测量放线方能保证墙柱插筋质量,避免偏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3、高层基础工程的施工新方法
3.1、连续墙
3.1.1、场地准备
场地工作是地下连续墙体施工的前提,是确定和安排机械所需要作业的面积,主要包括泥浆搅拌设备、钢筋笼加工及临时退房场地;接头管和混凝土浇筑导管的临时堆放场地以及其他各种施工用地。
3.1.2、场地地基加固
在地下连续墙体施工中,挖槽、调防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等都需要使用接卸,安装挖槽及的场地地基对地下管槽的精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安装机械用的场地地基的时候必须能够静的柱机械的振动和压力,应当采用地基加固措施进行处理。
3.1.2、施工工艺
导墙的主要施工顺序为:测量放线→开挖导沟、铺垫层→绑扎钢筋→立模板→浇灌砼→拆模→槽段标识→测定顶标高→内外侧回填土并夯实。
3.2、桩基础施工
大直径桩基础的单桩承载力高可以减少承台工作量,以及能够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大等优点,有着更为显著的优越性,越来越被广泛认可和应用. 在当前的各个软土地基处理的过程中其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在当前软土地基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软层、硬层相互交层的地质条件,这些存在软弱下卧层的有限厚度硬层能否作为桩基的持力层一直是工程界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若能合理的采用则可以起到减少桩长、节约基础造价的目的.对于较薄的持力层,应综合考虑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和桩端下持力层的厚度,两者都会影响到极限端阻力的大小.目前对端阻的深度效应以及桩端下持力层的冲切破坏均只有半理论半经验的计算公式,能够同时考虑两者影响的方法更少之又少,对于软弱下卧层对持力层的反作用力,以往的冲切验算方法基本上都没有考虑软弱下卧层对持力层提供的反力与其变形之间的关系.
4、结论
建筑工工程础施工作为一项工程施工的首要环节,其施工工艺的选择意义至关重要,必须严格加强质量的控制,同时对于不同形式的基础,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只有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才能充分保障施工质量,才能有效减少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關键词:高层建筑 基础工程 地基 施工质量
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性工程既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形成建筑结构荷载力的主要承担者,同时还是决定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在工程项目中,做好基础工程施工是提高整个工程质量的必然途径。目前,房屋建筑工程对基础工程进行施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这一施工环节,需要在以满足业主审美需求、结构安全需求为前提来进行地基加固和基础施工,进而保证房屋功能的合理发挥;其次,在施工管理方面,要全面合理的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工作素质水平。伴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质量和房屋功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工程作为房建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在基础工程施工中要加强施工管理、完善施工工艺,才能保障房屋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1、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现状
我国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城市能用土地面积日益缩小,房屋建筑朝着高层化发展。高层建筑作为目前房建工程的施工重点,对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基础是建筑物的最下部构件,也是建筑物全部荷载的承担结构,并要求结构能够及时合理的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建筑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竣工之后很难对施工质量进行再次检查,因此在施工选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有着重要意义。在工程项目中,一旦基础工程发生质量问题,将直接导致整个建筑物发生沉降、偏斜等结构隐患,甚至是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和灾难性后果。因此,在基础工程施工中采用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整个高层工程质量的依据,也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中为了避免出现施工隐患和施工质量问题,就需要将各种工程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完善工作。在基础工程中,常见的隐患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是房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它的主要成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在堆放混凝土构件时没有将枕木摆放在一条垂直线上,由此产生的拉应力使构件出现裂缝;二是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速度过快,导致表面因收缩变形而产生拉应力,从而使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裂缝的出现都将成为整个建筑的隐患,通过缝隙渗水加速了地基的被氧化腐蚀速度,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1.2 基础轴线位移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等到墙体施工和砌筑的时候,容易将槽中线防止在墙体外侧,这样就造成了施工轴线位置变化较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1.3 基础防潮层失效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2、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材料、机械、设备、劳力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检测仪器是否备齐并可靠有效;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是否到位等。
2.2 加强测量控制
在进行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桩位的施工更加需要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保证。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允许偏差值很小。而对于土方开挖及底板基础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是要尽量避免挠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因此,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能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及部位,避免超挖及乱挖。另外,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是工程测量在基础施工阶段又一个重点。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只有周密、细致的进行测量放线方能保证墙柱插筋质量,避免偏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3、高层基础工程的施工新方法
3.1、连续墙
3.1.1、场地准备
场地工作是地下连续墙体施工的前提,是确定和安排机械所需要作业的面积,主要包括泥浆搅拌设备、钢筋笼加工及临时退房场地;接头管和混凝土浇筑导管的临时堆放场地以及其他各种施工用地。
3.1.2、场地地基加固
在地下连续墙体施工中,挖槽、调防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等都需要使用接卸,安装挖槽及的场地地基对地下管槽的精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安装机械用的场地地基的时候必须能够静的柱机械的振动和压力,应当采用地基加固措施进行处理。
3.1.2、施工工艺
导墙的主要施工顺序为:测量放线→开挖导沟、铺垫层→绑扎钢筋→立模板→浇灌砼→拆模→槽段标识→测定顶标高→内外侧回填土并夯实。
3.2、桩基础施工
大直径桩基础的单桩承载力高可以减少承台工作量,以及能够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大等优点,有着更为显著的优越性,越来越被广泛认可和应用. 在当前的各个软土地基处理的过程中其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在当前软土地基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软层、硬层相互交层的地质条件,这些存在软弱下卧层的有限厚度硬层能否作为桩基的持力层一直是工程界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若能合理的采用则可以起到减少桩长、节约基础造价的目的.对于较薄的持力层,应综合考虑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和桩端下持力层的厚度,两者都会影响到极限端阻力的大小.目前对端阻的深度效应以及桩端下持力层的冲切破坏均只有半理论半经验的计算公式,能够同时考虑两者影响的方法更少之又少,对于软弱下卧层对持力层的反作用力,以往的冲切验算方法基本上都没有考虑软弱下卧层对持力层提供的反力与其变形之间的关系.
4、结论
建筑工工程础施工作为一项工程施工的首要环节,其施工工艺的选择意义至关重要,必须严格加强质量的控制,同时对于不同形式的基础,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只有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才能充分保障施工质量,才能有效减少建筑物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