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心病急性加重期 尿激酶 丹参注射液
2005年1月~2007年2月收治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共130例,本研究试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2月收治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共130例,均符合1980年第3次全国呼吸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动脉血气达到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87例,女43例;年龄47~86岁,平均67岁;入院时血常规血红蛋白17~23g/L,血细胞比容0.43~0.60。将13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男45例,女20例,年龄47~80岁,平均63岁;对照组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50~86岁,平均68岁。
方法:治疗前所有病人均检查血浆D-二聚体,对照组病人在常规合理氧疗、抗炎、畅通气道、纠正酸碱失衡、营养支持以及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使用尿激酶30×104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5天。然后给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5000U,12小时1次,连用3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250ml(含丹参16g)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14天。
观察指标:测血压,并密切观察病人皮肤、黏膜、痰、呕吐物、尿中有无出血征象并及时处理。同时观察呼吸困难、胸痛、肺部啰音、发绀、水肿、心律、精神、食欲及动脉血气的变化。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呼吸困难及胸部疼痛明显改善,肺部啰音减少,发绀消失,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明显增加;②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仍有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1周内病情逐渐好转;③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因合并严重并发症改变治疗方案。
统计学处理: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入院后测定血浆D-二聚体均阳性,对照组应用尿激酶的过程中1例因出现黑便而终止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比较,X2=6.9231,P<0.01。见表1。
讨 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因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CO2)潴留等因素,绝大多数病人呈高凝血状态,非常容易形成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使病情加重,预后不良。多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机体处于炎症侵袭、高碳酸血症、缺氧、血液高凝状态及血小板活化因素增强等多种损伤性病理状态。故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及早期纤溶,容易形成微血栓及并发DIC或为DIC前期。研究表明,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相比,FBG、D-二聚体上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
通心络胶囊含有全蝎、水蛭、蜈蚣、土鳖虫、蝉蜕等五种虫类药物,具有解痉、通络、活血化瘀功能,从西医角度其具有抗凝、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从而降低血液高黏状态,同时能修复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肺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双重作用。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存在糖代谢异常,尤其合并高血糖者,多预后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治疗中应注意:①对此类患者应常规查血糖,必要时查餐后0.5~1小时血糖以观察葡萄糖耐量,了解血糖增高的程度及时间,并及时做出判断和正确处理;②控制饮食,食物选用较高比例的蛋白质,以保证机体能量供应,增加抗病能力;③避免大量应用葡萄糖,慎用激素类药物;④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改善通气,纠正心力衰竭,病情稳定后血糖大部分恢复正常,说明胰岛内分泌功能的损害是相对可逆的;⑤对血糖>13.98mmol/L患者,应加用小剂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观察血糖变化,调整药物剂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血流淤滞、血管壁异常、血液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因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绝大多数病人血液呈高凝或血栓前状态,加之常存在血管内皮损伤及右心衰竭所致的血流淤滞、缓慢,易形成肺细小动脉血栓,导致不良预后,这已被大量研究证实。有专家报道尸检发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死亡者中,89.8%有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这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凝剂,甚至在必要时使用溶栓剂提供了理论依据。肺心病是一种血栓病的概念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组病人入院时化验血红蛋白(17~23g/L)均高于正常范围(12~16g/L),血细胞比容(43%~60%)也属于较高水平,这说明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血浆D-二聚体阳性,说明体内有血栓形成和纤维溶解活动。因此,根据专家提出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存在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的理论依据,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同时配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是通过较强的抗Xa活性达到抗凝效果,其皮下注射可改变肺心病病人的血液性状、改善通气和提高氧的利用率。丹参为中成药,能活血化瘀,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及组织缺氧状态,也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丹参还可解除支气管及肺血管痉挛改善肺循环。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2%,优于对照组的84.38%(P<0.01)。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尿激酶和丹参两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肺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同时还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以达到纠正呼吸衰竭目的,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1]。
参考文献
1 王国蓉,等.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四川医学,2007,8(1):1241-1242.
2005年1月~2007年2月收治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共130例,本研究试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2月收治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共130例,均符合1980年第3次全国呼吸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动脉血气达到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87例,女43例;年龄47~86岁,平均67岁;入院时血常规血红蛋白17~23g/L,血细胞比容0.43~0.60。将13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男45例,女20例,年龄47~80岁,平均63岁;对照组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50~86岁,平均68岁。
方法:治疗前所有病人均检查血浆D-二聚体,对照组病人在常规合理氧疗、抗炎、畅通气道、纠正酸碱失衡、营养支持以及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使用尿激酶30×104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5天。然后给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5000U,12小时1次,连用3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250ml(含丹参16g)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14天。
观察指标:测血压,并密切观察病人皮肤、黏膜、痰、呕吐物、尿中有无出血征象并及时处理。同时观察呼吸困难、胸痛、肺部啰音、发绀、水肿、心律、精神、食欲及动脉血气的变化。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呼吸困难及胸部疼痛明显改善,肺部啰音减少,发绀消失,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明显增加;②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仍有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1周内病情逐渐好转;③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因合并严重并发症改变治疗方案。
统计学处理: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入院后测定血浆D-二聚体均阳性,对照组应用尿激酶的过程中1例因出现黑便而终止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比较,X2=6.9231,P<0.01。见表1。
讨 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因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CO2)潴留等因素,绝大多数病人呈高凝血状态,非常容易形成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使病情加重,预后不良。多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机体处于炎症侵袭、高碳酸血症、缺氧、血液高凝状态及血小板活化因素增强等多种损伤性病理状态。故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及早期纤溶,容易形成微血栓及并发DIC或为DIC前期。研究表明,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相比,FBG、D-二聚体上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
通心络胶囊含有全蝎、水蛭、蜈蚣、土鳖虫、蝉蜕等五种虫类药物,具有解痉、通络、活血化瘀功能,从西医角度其具有抗凝、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从而降低血液高黏状态,同时能修复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肺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双重作用。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存在糖代谢异常,尤其合并高血糖者,多预后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治疗中应注意:①对此类患者应常规查血糖,必要时查餐后0.5~1小时血糖以观察葡萄糖耐量,了解血糖增高的程度及时间,并及时做出判断和正确处理;②控制饮食,食物选用较高比例的蛋白质,以保证机体能量供应,增加抗病能力;③避免大量应用葡萄糖,慎用激素类药物;④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改善通气,纠正心力衰竭,病情稳定后血糖大部分恢复正常,说明胰岛内分泌功能的损害是相对可逆的;⑤对血糖>13.98mmol/L患者,应加用小剂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观察血糖变化,调整药物剂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血流淤滞、血管壁异常、血液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因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绝大多数病人血液呈高凝或血栓前状态,加之常存在血管内皮损伤及右心衰竭所致的血流淤滞、缓慢,易形成肺细小动脉血栓,导致不良预后,这已被大量研究证实。有专家报道尸检发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死亡者中,89.8%有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这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凝剂,甚至在必要时使用溶栓剂提供了理论依据。肺心病是一种血栓病的概念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组病人入院时化验血红蛋白(17~23g/L)均高于正常范围(12~16g/L),血细胞比容(43%~60%)也属于较高水平,这说明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血浆D-二聚体阳性,说明体内有血栓形成和纤维溶解活动。因此,根据专家提出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存在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的理论依据,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同时配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是通过较强的抗Xa活性达到抗凝效果,其皮下注射可改变肺心病病人的血液性状、改善通气和提高氧的利用率。丹参为中成药,能活血化瘀,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及组织缺氧状态,也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丹参还可解除支气管及肺血管痉挛改善肺循环。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2%,优于对照组的84.38%(P<0.01)。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尿激酶和丹参两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肺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同时还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以达到纠正呼吸衰竭目的,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1]。
参考文献
1 王国蓉,等.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四川医学,2007,8(1):1241-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