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是你从人的角度去考虑生命这个问题,显然我们也很难不这么做,生命是个古怪的东西。它迫不及待地起步,但起步以后又似乎不大急着往前走。
想一想地衣。地衣大概是地球上最坚强的可见生物,也是最没有雄心壮志的生物之一。它们会很乐意生长在阳光明媚的教堂墓地里,但它们尤其乐意在别的生物都不愿意去的环境里茂盛生长——在风吹雨打的山顶上,在北极荒原,那里除了岩石、风雨和寒冷以外几乎什么也没有,也几乎没有竞争。在南极洲的许多地区,那里实际上别的什么也不长,你却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地衣——有400种——忠诚地依附在每一块风吹雨打的岩石上。
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无法理解它们是怎么办到的。由于地衣长在光秃秃的岩石上,既没有明显的营养,也不结出种子,许多人——许多受过教育的人——认为它们是变成植物的石头。“无生命的石头自动变成了有生命的植物!”一位名叫霍恩舒克的博士观察者在1819年高兴地说。
要是更仔细地观察一下,你便会发现,地衣与其说是具有魔力,不如说是很有意思。它们实际上是真菌和藻类之间的一种伙伴关系。真菌分泌出酸,溶解岩石表面,把金属释放出来;藻类将金属转变成足够的食物来维持二者。这不是个很激动人心的安排,但显然是个成功的安排。世界上有2万多种地衣。
像大多数在恶劣条件下茁壮成长的东西一样,地衣长得很慢。地衣也许要花半个多世纪时间才能长到衬衫纽扣大小,因此那些长到餐盘大小的地衣“很可能已经生长了几百年,如果不是几千年的话”。很难想像还有比这成就更小的生存。它们只是存在,“证明一个感人的事实:连最简单层次的生命,显然也只是为了自身而存在。”
生命只有这点考虑,这点很容易被忽略。作为人类,我们往往觉得生命必须有个目的。我们有计划,有志向,有欲望。我们想要不断利用赋予我们的整个令人陶醉的生命。但是,生命对于地衣来说是什么?它的生存冲动、活着的欲望和我们一样强烈——有可能更加强烈。要是我被告知,我不得不当几十年林中岩石上的地衣,我认为我会失去继续活下去的愿望。地衣不会。实际上像所有生物一样,它们蒙受苦难,忍受侮辱,只是为了多活一会儿。总之,生命想要存在。但是——这一点很有意思——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想大有作为。
这也许有点儿怪,因为生命有很多时间来施展自己的雄心壮志。请你想像一下,把地球的45亿年历史压缩成普通的一天。那么,生命起始很早,出现第一批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大约是在上午4点钟,但在此后的16个小时里没有取得多大进展。直到晚上差不多8点30分,这一天已经过去六分之五的时候,地球才向宇宙拿出点成绩,但也不过是一层静不下来的微生物。然后,终于出现了第一批海生植物。20分钟以后,又出现了第一批水母,晚上9点4分,三叶虫登场了,几乎紧接着出场的是布尔吉斯页岩那些形状美观的动物。快到10点钟的时候,植物开始出现在大地上。过不多久,在这一天还剩下不足两个小时的时候,第一批陆生动物接着出现了。由于10分钟左右的好天气,到了10点24分,地球上已经覆盖着石炭纪的大森林,它们的残留物变成了我们的煤。第一批有翼的昆虫亮了相。晚上11点刚过,恐龙迈着缓慢的脚步登上了舞台,支配世界达三刻钟左右。午夜前20分钟,它们消失了,哺乳动物的时代开始了。人类在午夜前1分17秒出现。按照这个比例,我们全部有记录的历史不过几秒钟长,一个人的一生仅仅是刹那工夫。
在这大大压缩的一天中,大陆到处移动,以似乎不顾一切的速度砰地撞在一起。大山隆起又复平,海洋出现又消失,冰原前进又后退。在整个这段时间里,每分钟大约三次,在这颗行星的某个地方亮起一道闪光,显示曼森尺度的或更大的陨石撞击了地球。在陨石轰击、很不稳定的环境里,竟然还有东西能存活下来,这是令人惊叹的。实际上,没有很多东西能挺过很长时间。
要了解我们在这部45亿年长的电影里登场是极其微末的事,也许还有一种更有效的方法。你把两条手臂伸展到极限:然后想像那个宽度是整个地球史。按照这个比例,据约翰·麦克菲在《海洋和山脉》一书中说,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手腕之间的距离代表寒武纪以前的年代。全部复杂生命都在一只手里,“你只要拿起一把中度粒面的指甲锉,一下子就可以锉掉人类历史”。
幸亏那种事情没有发生,但将来很可能会发生。我不想在这个时刻散布悲观论调,但地球上的生命有着另一个极其相似的特点:生命会灭绝,而且相当经常。尽管物种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聚集起来保存自己,但它们经常崩溃和死亡。它们变得越复杂,好像灭绝得越快。为什么那么多生命没有雄心壮志,这也许是一个原因。
在地球上,说句实在话,物种死亡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实。谁也不清楚自生命起步以来究竟存在过多少生物。一般引用的数字是3万亿种,但是有人估计那个数字高达4万亿种。不论其总数是多少,99.9%存在过的物种已经不再和我们在一起。对于复杂动物来说,一个物种的平均寿命只有大约400万年——大致相当于我们人类迄今存在的时间。
地球史上的危机总是与随后的大跃进有关系。埃迪亚卡拉动物群的没落之后是寒武纪的创造性爆发。44000万年以前的奥陶纪灭绝为大海清除了大量一动不动而靠过滤来进食的动物,为快速游动的鱼类和大型水生爬行动物创造了有利条件。那些动物转而又处于理想地位:当泥盆纪末期又一次灾难给生命又一次沉重打击的时候,它们能把殖民者派上了陆地。在整个历史上,不时发生这样的事。要是这些事件不是恰好以它们发生的方式发生,不是恰好在它们发生的时间发生,现在我们几乎肯定不会在这里。
地球已经目睹了5次大的灭绝事件——依次在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和白垩纪——以及许多小的灭绝事件。奥陶纪(44000万年以前)和泥盆纪(36500万年以前)分别消灭了大约80%~85%的物种。三叠纪(21000万年以前)和白垩纪(6500万年以前)分别消灭了70%~75%的物种。但是,真正厉害的是大约24500万年前的二叠纪灭绝,它为漫长的恐龙时代揭开了序幕。在二叠纪,至少95%从化石记录中得知的动物退了场,再也没有回来。连大约三分之一的昆虫物种也消失了——这是它们惟一损失最惨重的一次。这也是最接近全军覆没的一次。
恐龙时代有几千万年之长,但迄今为止一件恐龙化石也没有找到。即使在白垩纪末期——由于我们对恐龙和它们的灭绝怀有持久的兴趣,那是我们研究得最多的史前时期——在当时存在过的物种当中,大约四分之三也许还没有发现。几千头比梁龙更大或比霸王龙更威武的动物也许在地球上游荡过,而我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了。直到最近,我们对这个时期的恐龙的全部认识,都出自仅有的大约300件标本,仅仅代表了16个物种。由于缺少化石记录,许多人认为,恐龙在KT撞击发生的时候已经在走向没落。
我们习惯于认为,我们自己成为生命的主导物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无法理解我们之所以在这里,仅仅是因为来自天外的撞击发生得合时以及其他无意中的侥幸事儿。我们与其他生物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将近40亿年时间里,在每个必须的时刻,我们的祖先成功地从一系列快要关上的门里钻了进去。斯蒂芬·杰伊·古尔德有句名言,简要地表达了这个意思:“今天人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特定的家族从来没有中断过——在10亿个有可能把我们从历史上抹掉的关键时刻一次也没有中断过。”
在本章开头部分提出了三点:生命想存在;生命并不总是想大有作为;生命不时灭绝。我们也许可以再加上一点:生命在继续。我们将会看到,生命往往以极其令人吃惊的方式继续着。
想一想地衣。地衣大概是地球上最坚强的可见生物,也是最没有雄心壮志的生物之一。它们会很乐意生长在阳光明媚的教堂墓地里,但它们尤其乐意在别的生物都不愿意去的环境里茂盛生长——在风吹雨打的山顶上,在北极荒原,那里除了岩石、风雨和寒冷以外几乎什么也没有,也几乎没有竞争。在南极洲的许多地区,那里实际上别的什么也不长,你却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地衣——有400种——忠诚地依附在每一块风吹雨打的岩石上。
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无法理解它们是怎么办到的。由于地衣长在光秃秃的岩石上,既没有明显的营养,也不结出种子,许多人——许多受过教育的人——认为它们是变成植物的石头。“无生命的石头自动变成了有生命的植物!”一位名叫霍恩舒克的博士观察者在1819年高兴地说。
要是更仔细地观察一下,你便会发现,地衣与其说是具有魔力,不如说是很有意思。它们实际上是真菌和藻类之间的一种伙伴关系。真菌分泌出酸,溶解岩石表面,把金属释放出来;藻类将金属转变成足够的食物来维持二者。这不是个很激动人心的安排,但显然是个成功的安排。世界上有2万多种地衣。
像大多数在恶劣条件下茁壮成长的东西一样,地衣长得很慢。地衣也许要花半个多世纪时间才能长到衬衫纽扣大小,因此那些长到餐盘大小的地衣“很可能已经生长了几百年,如果不是几千年的话”。很难想像还有比这成就更小的生存。它们只是存在,“证明一个感人的事实:连最简单层次的生命,显然也只是为了自身而存在。”
生命只有这点考虑,这点很容易被忽略。作为人类,我们往往觉得生命必须有个目的。我们有计划,有志向,有欲望。我们想要不断利用赋予我们的整个令人陶醉的生命。但是,生命对于地衣来说是什么?它的生存冲动、活着的欲望和我们一样强烈——有可能更加强烈。要是我被告知,我不得不当几十年林中岩石上的地衣,我认为我会失去继续活下去的愿望。地衣不会。实际上像所有生物一样,它们蒙受苦难,忍受侮辱,只是为了多活一会儿。总之,生命想要存在。但是——这一点很有意思——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想大有作为。
这也许有点儿怪,因为生命有很多时间来施展自己的雄心壮志。请你想像一下,把地球的45亿年历史压缩成普通的一天。那么,生命起始很早,出现第一批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大约是在上午4点钟,但在此后的16个小时里没有取得多大进展。直到晚上差不多8点30分,这一天已经过去六分之五的时候,地球才向宇宙拿出点成绩,但也不过是一层静不下来的微生物。然后,终于出现了第一批海生植物。20分钟以后,又出现了第一批水母,晚上9点4分,三叶虫登场了,几乎紧接着出场的是布尔吉斯页岩那些形状美观的动物。快到10点钟的时候,植物开始出现在大地上。过不多久,在这一天还剩下不足两个小时的时候,第一批陆生动物接着出现了。由于10分钟左右的好天气,到了10点24分,地球上已经覆盖着石炭纪的大森林,它们的残留物变成了我们的煤。第一批有翼的昆虫亮了相。晚上11点刚过,恐龙迈着缓慢的脚步登上了舞台,支配世界达三刻钟左右。午夜前20分钟,它们消失了,哺乳动物的时代开始了。人类在午夜前1分17秒出现。按照这个比例,我们全部有记录的历史不过几秒钟长,一个人的一生仅仅是刹那工夫。
在这大大压缩的一天中,大陆到处移动,以似乎不顾一切的速度砰地撞在一起。大山隆起又复平,海洋出现又消失,冰原前进又后退。在整个这段时间里,每分钟大约三次,在这颗行星的某个地方亮起一道闪光,显示曼森尺度的或更大的陨石撞击了地球。在陨石轰击、很不稳定的环境里,竟然还有东西能存活下来,这是令人惊叹的。实际上,没有很多东西能挺过很长时间。
要了解我们在这部45亿年长的电影里登场是极其微末的事,也许还有一种更有效的方法。你把两条手臂伸展到极限:然后想像那个宽度是整个地球史。按照这个比例,据约翰·麦克菲在《海洋和山脉》一书中说,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手腕之间的距离代表寒武纪以前的年代。全部复杂生命都在一只手里,“你只要拿起一把中度粒面的指甲锉,一下子就可以锉掉人类历史”。
幸亏那种事情没有发生,但将来很可能会发生。我不想在这个时刻散布悲观论调,但地球上的生命有着另一个极其相似的特点:生命会灭绝,而且相当经常。尽管物种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聚集起来保存自己,但它们经常崩溃和死亡。它们变得越复杂,好像灭绝得越快。为什么那么多生命没有雄心壮志,这也许是一个原因。
在地球上,说句实在话,物种死亡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实。谁也不清楚自生命起步以来究竟存在过多少生物。一般引用的数字是3万亿种,但是有人估计那个数字高达4万亿种。不论其总数是多少,99.9%存在过的物种已经不再和我们在一起。对于复杂动物来说,一个物种的平均寿命只有大约400万年——大致相当于我们人类迄今存在的时间。
地球史上的危机总是与随后的大跃进有关系。埃迪亚卡拉动物群的没落之后是寒武纪的创造性爆发。44000万年以前的奥陶纪灭绝为大海清除了大量一动不动而靠过滤来进食的动物,为快速游动的鱼类和大型水生爬行动物创造了有利条件。那些动物转而又处于理想地位:当泥盆纪末期又一次灾难给生命又一次沉重打击的时候,它们能把殖民者派上了陆地。在整个历史上,不时发生这样的事。要是这些事件不是恰好以它们发生的方式发生,不是恰好在它们发生的时间发生,现在我们几乎肯定不会在这里。
地球已经目睹了5次大的灭绝事件——依次在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和白垩纪——以及许多小的灭绝事件。奥陶纪(44000万年以前)和泥盆纪(36500万年以前)分别消灭了大约80%~85%的物种。三叠纪(21000万年以前)和白垩纪(6500万年以前)分别消灭了70%~75%的物种。但是,真正厉害的是大约24500万年前的二叠纪灭绝,它为漫长的恐龙时代揭开了序幕。在二叠纪,至少95%从化石记录中得知的动物退了场,再也没有回来。连大约三分之一的昆虫物种也消失了——这是它们惟一损失最惨重的一次。这也是最接近全军覆没的一次。
恐龙时代有几千万年之长,但迄今为止一件恐龙化石也没有找到。即使在白垩纪末期——由于我们对恐龙和它们的灭绝怀有持久的兴趣,那是我们研究得最多的史前时期——在当时存在过的物种当中,大约四分之三也许还没有发现。几千头比梁龙更大或比霸王龙更威武的动物也许在地球上游荡过,而我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了。直到最近,我们对这个时期的恐龙的全部认识,都出自仅有的大约300件标本,仅仅代表了16个物种。由于缺少化石记录,许多人认为,恐龙在KT撞击发生的时候已经在走向没落。
我们习惯于认为,我们自己成为生命的主导物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无法理解我们之所以在这里,仅仅是因为来自天外的撞击发生得合时以及其他无意中的侥幸事儿。我们与其他生物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将近40亿年时间里,在每个必须的时刻,我们的祖先成功地从一系列快要关上的门里钻了进去。斯蒂芬·杰伊·古尔德有句名言,简要地表达了这个意思:“今天人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特定的家族从来没有中断过——在10亿个有可能把我们从历史上抹掉的关键时刻一次也没有中断过。”
在本章开头部分提出了三点:生命想存在;生命并不总是想大有作为;生命不时灭绝。我们也许可以再加上一点:生命在继续。我们将会看到,生命往往以极其令人吃惊的方式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