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5—0311—02
一、当代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图书馆社会教育是指图书馆利用馆藏及其网络资源对用户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知识教育,是除学校正规教育外的一种辅助教育形态。在当今世界,伴随知识信息的快速增长、更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逐步彰显出其优势和特点。
1.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全民开放性。作为对全民开放的重要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直接面向全社会,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大的资源优势和更广泛的受众空间。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开放是一种有序的、有原则的全方位开放,包括:资源开放、设施开放、时间开放、人员开放。所谓“资源开放”是指图书馆纸载体文献、电子文献、多媒体资源、各种数据库、网上图书馆、检索系统、搜索引擎等所有资源的开放;“设施开放”是指图书、期刊、电子书刊等各种阅览室,报告厅、多媒体视听设备等所有信息设施全面向读者开放;“时间开放”是最大程度延长开馆和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时间;“人员开放”是指向所有读者开放。当代图书馆教育的全民开放性还延伸到网络教育。
2.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持续终身性。终身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龄前教育、在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尤其是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继续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增长周期越来越短、总量越来越大,给每一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与挑战。而图书馆教育不仅可以提供在校期间的学习机会,而且能够提供步入社会后的继续教育。当代图书馆这种与生俱来的教育性能以及丰富的馆藏和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实力,为解决读者持续性学习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机会和条件。
3.图书馆社会教育的自主性和广泛性。图书馆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不受年龄、资历和职位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约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自主性。一方面受教育的方式以自学为主;另一方面,载体形式、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由读者自主选择。这样读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自主补充需要的知识。图书馆教育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受众面的广泛性和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图书馆受教育者的人员结构非常复杂,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基础素质不同、研究领域及所属学科不同。尤其是在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教育的自主性和广泛性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4.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平等性和共享性。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平等性是指,图书馆“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还必须向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利用其正常的服务和资料的人,如语言上处于少数的人、残疾人或住院病人及在押犯人等提供特殊的服务和资料”①。图书馆的平等服务,保证每个公民公平获取信息、享受阅读权利,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是每一位读者人格得到尊重、权利得以实现的制度保证,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和谐的社会秩序。要体现社会教育的平等,首先要尽快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可以对社会公共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缓解图书馆经费短缺,避免文献资源重复建设;可以缓解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无限需求与图书馆对信息载体有限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之间矛盾;可以使社会不同的信息主体都能够在平等的信息环境下享有知识信息,有效地弥合地区差异、经济差异、文化差异等造成的信息鸿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网络化成为资源共享的前提。
二、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新趋势
由于图书馆教育的全民性、终身性、自主性、广泛性等特点,图书馆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方法、手段更加科学和现代。其教育功能趋向多元化,其教育的触角延伸至社会各个领域。
1.政治知识教育向社会化延伸。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互动中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的自我延续机制和动能运行机制的体现。图书馆社会教育正是通过政治信息传播的过程起到政治“教化”的作用。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弘扬主流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尤其是在当前价值观多元、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图书馆的政治宣传教育功能得到更充分体现。
2.经济知识教育与产业结构链接。当前,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世界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的背景下,优胜劣汰取决于知识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现实。图书馆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强对市场经济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等图书资料信息的搜集、筛选、加工和整理工作,并将图书馆教育与社会产业结构链接,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利用馆藏资源优势,加强对读者的经济知识教育,引导读者树立新的经济价值观、增长观、效益观。在服务实践中,应注重调查研究,根据学校、社会研究机构或企业攻关部门的科研课题、生产特点、项目要求以及人才需求特点制定服务计划和措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
3.文化知识传播向数字化发展。文化知识传播及其人类文明的传承是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图书馆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有着最好的阅读环境,是最为便利的学习场所。图书馆以其深厚的知识积聚力与扩散力保存和积累着人类的知识成果,并通过广泛的知识传播,使人类的知识与文化绵延不断,代代相传。现代图书馆不仅沉积了大量的纸质文献,而且拥有网上图书馆、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等,并建立了宽广的知识网络服务平台。全新的文化传承技术及教育手段,使图书馆进入了一个载体形式多样、存储量大、传播速度快、开放性强、存取方便的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图书馆也因此逐渐成为人类知识信息的重要存取中心。
4.人力资源教育向远程化迈进。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为社会培养有知识、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人们提供知识资源以及继续教育的平台和场所。因此,图书馆远程教育是知识构建与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是调动各种形态和形式的资源、设施及其技术进行社会教育的现代化手段。目前,一些大中型图书馆都建立了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并且正由局域网逐步向互联网连接、扩张。通过远程教育,可以构建相互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平台或通过网络课堂进行远程知识技能传播、在职岗位培训、专家讲座、各种科技文化学术交流以及国民素质教育。在这方面,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因为远程教育体系构建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实体资源’‘虚拟资源’和‘人力资源’。”②而这些恰恰是图书馆特有的三种资源,如图书馆实体拥有的纸质载体图书、期刊、报纸以及虚拟数字图书馆、各种类型的数据库、搜索引擎、检索系统等共享网络资源。除此之外,图书馆拥有熟练掌握传统图书馆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处理能力的图书馆员。他们通过对网络资源的筛选、梳理过程,使杂乱、无序、多元的知识信息通过分类标引、目录组织、引擎搜索、分析研究、鉴别、重组等手段,使之序列化、科学化、集成化,赋予网络信息资源更高、更新的价值。远程教育以图书馆为主要信息源、教育源和咨询源。图书馆人力、物力、知识信息资源的丰富性、集成性、新颖性、便捷性为远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人文道德教育向多元化、休闲化拓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大大解放了劳动力,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对精神需求日益扩大和增加。所谓休闲,是指健康及劳逸结合意义上的休闲,是人类初步摆脱物质积累走向时间自由、身心调整的开始。图书馆人文教育向休闲化发展,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教育宗旨。因此,对图书馆休闲功能的开发,是对图书馆文化教育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基意义有三:一是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净化和陶冶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人文素养;三是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休闲活动,调整人们因家庭、工作以及社会压力带来的不良心态,减少因失业带来的社会冲击,使人们得到生理、心理的双重调节,促进了身心健康,起到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图书馆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以及图书馆现有的资源,如宽敞的馆舍资源、浩瀚的文献资源向社会开放,开设书吧、书画展、摄影展、电影及音乐欣赏、棋牌比赛、文化沙龙、专题讲座、学术交流、读书品评等以非盈利为目的的文化休闲活动。将图书馆道德教育融多元、新颖、独特、创新为一体;融思想、文化、知识、趣味于一体;融人文教育和休闲娱乐于一体,成为当代图书馆社会教育的一大趋势。
注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图联:《公共图书馆宣言》。
②吕毅:《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公共图书馆远程教育系统的意义与作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信息知识与网络[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2]石玚,卓思廉.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3]王雷.社会教育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4]吴慰慈.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教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沐 紫
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5—0311—02
一、当代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图书馆社会教育是指图书馆利用馆藏及其网络资源对用户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知识教育,是除学校正规教育外的一种辅助教育形态。在当今世界,伴随知识信息的快速增长、更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逐步彰显出其优势和特点。
1.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全民开放性。作为对全民开放的重要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直接面向全社会,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大的资源优势和更广泛的受众空间。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开放是一种有序的、有原则的全方位开放,包括:资源开放、设施开放、时间开放、人员开放。所谓“资源开放”是指图书馆纸载体文献、电子文献、多媒体资源、各种数据库、网上图书馆、检索系统、搜索引擎等所有资源的开放;“设施开放”是指图书、期刊、电子书刊等各种阅览室,报告厅、多媒体视听设备等所有信息设施全面向读者开放;“时间开放”是最大程度延长开馆和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时间;“人员开放”是指向所有读者开放。当代图书馆教育的全民开放性还延伸到网络教育。
2.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持续终身性。终身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龄前教育、在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尤其是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继续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增长周期越来越短、总量越来越大,给每一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与挑战。而图书馆教育不仅可以提供在校期间的学习机会,而且能够提供步入社会后的继续教育。当代图书馆这种与生俱来的教育性能以及丰富的馆藏和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实力,为解决读者持续性学习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机会和条件。
3.图书馆社会教育的自主性和广泛性。图书馆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不受年龄、资历和职位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约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自主性。一方面受教育的方式以自学为主;另一方面,载体形式、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由读者自主选择。这样读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自主补充需要的知识。图书馆教育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受众面的广泛性和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图书馆受教育者的人员结构非常复杂,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基础素质不同、研究领域及所属学科不同。尤其是在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教育的自主性和广泛性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4.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平等性和共享性。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平等性是指,图书馆“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还必须向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利用其正常的服务和资料的人,如语言上处于少数的人、残疾人或住院病人及在押犯人等提供特殊的服务和资料”①。图书馆的平等服务,保证每个公民公平获取信息、享受阅读权利,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是每一位读者人格得到尊重、权利得以实现的制度保证,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和谐的社会秩序。要体现社会教育的平等,首先要尽快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可以对社会公共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缓解图书馆经费短缺,避免文献资源重复建设;可以缓解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无限需求与图书馆对信息载体有限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之间矛盾;可以使社会不同的信息主体都能够在平等的信息环境下享有知识信息,有效地弥合地区差异、经济差异、文化差异等造成的信息鸿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网络化成为资源共享的前提。
二、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新趋势
由于图书馆教育的全民性、终身性、自主性、广泛性等特点,图书馆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方法、手段更加科学和现代。其教育功能趋向多元化,其教育的触角延伸至社会各个领域。
1.政治知识教育向社会化延伸。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互动中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的自我延续机制和动能运行机制的体现。图书馆社会教育正是通过政治信息传播的过程起到政治“教化”的作用。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弘扬主流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尤其是在当前价值观多元、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图书馆的政治宣传教育功能得到更充分体现。
2.经济知识教育与产业结构链接。当前,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世界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的背景下,优胜劣汰取决于知识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现实。图书馆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强对市场经济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等图书资料信息的搜集、筛选、加工和整理工作,并将图书馆教育与社会产业结构链接,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利用馆藏资源优势,加强对读者的经济知识教育,引导读者树立新的经济价值观、增长观、效益观。在服务实践中,应注重调查研究,根据学校、社会研究机构或企业攻关部门的科研课题、生产特点、项目要求以及人才需求特点制定服务计划和措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
3.文化知识传播向数字化发展。文化知识传播及其人类文明的传承是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图书馆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有着最好的阅读环境,是最为便利的学习场所。图书馆以其深厚的知识积聚力与扩散力保存和积累着人类的知识成果,并通过广泛的知识传播,使人类的知识与文化绵延不断,代代相传。现代图书馆不仅沉积了大量的纸质文献,而且拥有网上图书馆、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等,并建立了宽广的知识网络服务平台。全新的文化传承技术及教育手段,使图书馆进入了一个载体形式多样、存储量大、传播速度快、开放性强、存取方便的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图书馆也因此逐渐成为人类知识信息的重要存取中心。
4.人力资源教育向远程化迈进。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为社会培养有知识、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人们提供知识资源以及继续教育的平台和场所。因此,图书馆远程教育是知识构建与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是调动各种形态和形式的资源、设施及其技术进行社会教育的现代化手段。目前,一些大中型图书馆都建立了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并且正由局域网逐步向互联网连接、扩张。通过远程教育,可以构建相互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平台或通过网络课堂进行远程知识技能传播、在职岗位培训、专家讲座、各种科技文化学术交流以及国民素质教育。在这方面,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因为远程教育体系构建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实体资源’‘虚拟资源’和‘人力资源’。”②而这些恰恰是图书馆特有的三种资源,如图书馆实体拥有的纸质载体图书、期刊、报纸以及虚拟数字图书馆、各种类型的数据库、搜索引擎、检索系统等共享网络资源。除此之外,图书馆拥有熟练掌握传统图书馆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处理能力的图书馆员。他们通过对网络资源的筛选、梳理过程,使杂乱、无序、多元的知识信息通过分类标引、目录组织、引擎搜索、分析研究、鉴别、重组等手段,使之序列化、科学化、集成化,赋予网络信息资源更高、更新的价值。远程教育以图书馆为主要信息源、教育源和咨询源。图书馆人力、物力、知识信息资源的丰富性、集成性、新颖性、便捷性为远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人文道德教育向多元化、休闲化拓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大大解放了劳动力,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对精神需求日益扩大和增加。所谓休闲,是指健康及劳逸结合意义上的休闲,是人类初步摆脱物质积累走向时间自由、身心调整的开始。图书馆人文教育向休闲化发展,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教育宗旨。因此,对图书馆休闲功能的开发,是对图书馆文化教育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基意义有三:一是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净化和陶冶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人文素养;三是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休闲活动,调整人们因家庭、工作以及社会压力带来的不良心态,减少因失业带来的社会冲击,使人们得到生理、心理的双重调节,促进了身心健康,起到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图书馆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以及图书馆现有的资源,如宽敞的馆舍资源、浩瀚的文献资源向社会开放,开设书吧、书画展、摄影展、电影及音乐欣赏、棋牌比赛、文化沙龙、专题讲座、学术交流、读书品评等以非盈利为目的的文化休闲活动。将图书馆道德教育融多元、新颖、独特、创新为一体;融思想、文化、知识、趣味于一体;融人文教育和休闲娱乐于一体,成为当代图书馆社会教育的一大趋势。
注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图联:《公共图书馆宣言》。
②吕毅:《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公共图书馆远程教育系统的意义与作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信息知识与网络[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2]石玚,卓思廉.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3]王雷.社会教育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4]吴慰慈.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教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沐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