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在建筑施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投资效益实现的基本保证。但是,在施工项目开展中,由于质量控制因素多,控制手段不力,施工环境复杂等原因造成质量水平不稳定,致使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人民的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关键词】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
宁波奉化一幢五层居民楼建成后使用才20年,就轰然倒塌,事后专家对砂浆强度和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远远低于设计标准要求。事故说明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图施工,故意降低质量标准,甲方及主管部门对质量把关不严。这个活生生的案例已然说明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每个企业都应视工程质量为生命,做好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一、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要素
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五大因素。只有做好对这五个因素的控制,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一)人的控制
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材料、机械、方法、环境都是比较静态的、可控的,以上因素可受人员控制,而人的因素是动态的,一个人有没有责任心、有没有到位、有没有质量观、有没有职业道德,导致施工的质量结果完全不一样,质量终究是人管出来、人做出来的。现在由于现场质量把关有监理、有业主代表、有质监部门主管人员,施工单位以为有这么多人给他把关质量,从而忽略了自己的自检,大部分工地质检员不到位,自检关如同虚设,甚至有些工地施工方管理人员就一个施工员,而监理方和业主代表好几个人,做的人好,管的人多,主次颠倒,施工方作为施工的主体,更应该注重人因素的控制,包括选择好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总之,在使用人的问题上,应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
(二)材料控制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内容主要是严格检查验收,材料在进场使用前必须经有资质的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方和监理方都应建立管理台帐,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严格抽样送检程序,主要是现场随机抽样的样品,如钢筋焊接、混凝土试块,这些样品的取样、送样都应严格把关,不能让施工方有漏洞可钻。有些施工单位取样的时候不通知监理,随意取样。或者在送样过程中趁监理人员不注意掉换样品,施工方的偷梁换柱手段可谓无所不有,甚至有的施工方为了经济利益,不顾工程质量,不折手段。所以在材料质量的控制过程中监理方和业主代表还应多一个心眼,严格管理程序。
(三)机械控制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等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目前大部分工地上存在搅拌机、计量仪器、塔吊、施工升降机等机械无专职人员管理、司机无特种作业操作证、保养不及时、操作不规范等现象,机械一旦出现误差,计量就不够准确,从而对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行政部门对备案手续要求虽然严格,但是后期的管理手段、强度可以说远远不够,监理方作为业主的委托人而非行政机构,无处罚权,真正的权力还是掌握在主管部门手里。所以对于施工机械的管理除监理方、业主代表进行监督外,主管部门还应加强对施工机械的后期管理,我认为备案资料是死的,而后期机械的管理是动态的,比前期的管理更难,但其重要性不比前期差。
(四)方法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主要有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不正确而导致质量事故。为此要应切合工程实际、能解决施工难题、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某些工地,土方施工没有严格按照施工专项方案进行开挖而导致基坑坍塌,脚手架搭设不规范引起倒塌,混凝土振捣、养护不到位引起马蜂窝、裂缝等现象,以上例子说明只要施工方法不正确,都有可能引起施工质量的缺陷,不但影响进度,而且增加施工费用。
(五)环境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通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温度、湿度、地下水等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间接的影响。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砌体、抹灰、油漆及高空作业等,应有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施工时既要考虑到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又要考虑材料的性能,能够做到材料的性能和环境相结合,这样施工的质量才有保证。
二、施工项目中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一)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
1、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内部不实产生原因是:模板拼缝不严,板缝处漏浆;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振捣不密实、漏振;混凝土搅拌不匀,和易性不好;混凝土放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较大,未用串筒或溜槽,产生离析;底模未放垫块;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石子料径过大,振捣困难等等。
2、结构裂缝产生原因是:气温高,未封盖塑料薄膜,使得水分蒸发过快;养护不到位;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冬期施工时,拆除保温材料时温差过大;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主筋位置严重位移,而使结构受拉区开裂;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基础不均匀沉降等等。
(二)质量通病的防治对策
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在思想上重视质量,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施工规范、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绝大多数质量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1、混凝土質量缺陷的处理方法:①表面抹浆修补。对于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主要是保护钢筋不受侵蚀,可用1:(2~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在抹砂浆前,须用钢丝刷或加压力的水清洗,润湿,抹浆初凝后要加强养护工作。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无影响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处加以冲洗,用水泥砂浆抹补。如果裂缝较大、较深时,应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或沿裂缝方向凿成深为15~20mm、宽为100~200mm的V形凹槽,扫净并洒水湿润,先刷一层水泥砂浆,然后用1:(2~2.5)水泥砂浆分层涂抹,总厚度控制在10~20mm,并压实抹光。②细石混凝土填补。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应除掉附近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骨料颗粒,用清水洗刷干净并充分润湿后,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对于孔洞,可将孔洞处疏松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剔凿掉,孔洞顶部要凿成斜面,避免形成死角,然后用水刷洗干净,保持湿润72小时后,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③对混凝土结构性的缺陷,并且影响使用功能的,必须会同设计等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三、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及原则
由于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结构类型不一、施工方法不一、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人为本、以防为主、方法科学、公平公正等原则。
每个施工企业应该视工程质量为生命,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严格管理人和材料,正确采用施工方法和机械,这样才能做出精品工程。只有在符合规范、技术质量标准、设计图纸的前提下,满足质量、工期、成本等要求,才可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宗昌《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控制实用技术》
[2]孟波《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
宁波奉化一幢五层居民楼建成后使用才20年,就轰然倒塌,事后专家对砂浆强度和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远远低于设计标准要求。事故说明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图施工,故意降低质量标准,甲方及主管部门对质量把关不严。这个活生生的案例已然说明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每个企业都应视工程质量为生命,做好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一、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要素
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五大因素。只有做好对这五个因素的控制,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一)人的控制
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材料、机械、方法、环境都是比较静态的、可控的,以上因素可受人员控制,而人的因素是动态的,一个人有没有责任心、有没有到位、有没有质量观、有没有职业道德,导致施工的质量结果完全不一样,质量终究是人管出来、人做出来的。现在由于现场质量把关有监理、有业主代表、有质监部门主管人员,施工单位以为有这么多人给他把关质量,从而忽略了自己的自检,大部分工地质检员不到位,自检关如同虚设,甚至有些工地施工方管理人员就一个施工员,而监理方和业主代表好几个人,做的人好,管的人多,主次颠倒,施工方作为施工的主体,更应该注重人因素的控制,包括选择好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总之,在使用人的问题上,应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
(二)材料控制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内容主要是严格检查验收,材料在进场使用前必须经有资质的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方和监理方都应建立管理台帐,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严格抽样送检程序,主要是现场随机抽样的样品,如钢筋焊接、混凝土试块,这些样品的取样、送样都应严格把关,不能让施工方有漏洞可钻。有些施工单位取样的时候不通知监理,随意取样。或者在送样过程中趁监理人员不注意掉换样品,施工方的偷梁换柱手段可谓无所不有,甚至有的施工方为了经济利益,不顾工程质量,不折手段。所以在材料质量的控制过程中监理方和业主代表还应多一个心眼,严格管理程序。
(三)机械控制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等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目前大部分工地上存在搅拌机、计量仪器、塔吊、施工升降机等机械无专职人员管理、司机无特种作业操作证、保养不及时、操作不规范等现象,机械一旦出现误差,计量就不够准确,从而对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行政部门对备案手续要求虽然严格,但是后期的管理手段、强度可以说远远不够,监理方作为业主的委托人而非行政机构,无处罚权,真正的权力还是掌握在主管部门手里。所以对于施工机械的管理除监理方、业主代表进行监督外,主管部门还应加强对施工机械的后期管理,我认为备案资料是死的,而后期机械的管理是动态的,比前期的管理更难,但其重要性不比前期差。
(四)方法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主要有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不正确而导致质量事故。为此要应切合工程实际、能解决施工难题、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某些工地,土方施工没有严格按照施工专项方案进行开挖而导致基坑坍塌,脚手架搭设不规范引起倒塌,混凝土振捣、养护不到位引起马蜂窝、裂缝等现象,以上例子说明只要施工方法不正确,都有可能引起施工质量的缺陷,不但影响进度,而且增加施工费用。
(五)环境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通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温度、湿度、地下水等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间接的影响。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砌体、抹灰、油漆及高空作业等,应有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施工时既要考虑到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又要考虑材料的性能,能够做到材料的性能和环境相结合,这样施工的质量才有保证。
二、施工项目中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一)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
1、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内部不实产生原因是:模板拼缝不严,板缝处漏浆;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或模板未满涂隔离剂;振捣不密实、漏振;混凝土搅拌不匀,和易性不好;混凝土放模时自由倾落高度较大,未用串筒或溜槽,产生离析;底模未放垫块;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石子料径过大,振捣困难等等。
2、结构裂缝产生原因是:气温高,未封盖塑料薄膜,使得水分蒸发过快;养护不到位;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冬期施工时,拆除保温材料时温差过大;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使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主筋位置严重位移,而使结构受拉区开裂;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基础不均匀沉降等等。
(二)质量通病的防治对策
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在思想上重视质量,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施工规范、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绝大多数质量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1、混凝土質量缺陷的处理方法:①表面抹浆修补。对于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主要是保护钢筋不受侵蚀,可用1:(2~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在抹砂浆前,须用钢丝刷或加压力的水清洗,润湿,抹浆初凝后要加强养护工作。对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无影响的细小裂缝,可将裂缝处加以冲洗,用水泥砂浆抹补。如果裂缝较大、较深时,应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或沿裂缝方向凿成深为15~20mm、宽为100~200mm的V形凹槽,扫净并洒水湿润,先刷一层水泥砂浆,然后用1:(2~2.5)水泥砂浆分层涂抹,总厚度控制在10~20mm,并压实抹光。②细石混凝土填补。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应除掉附近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骨料颗粒,用清水洗刷干净并充分润湿后,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对于孔洞,可将孔洞处疏松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剔凿掉,孔洞顶部要凿成斜面,避免形成死角,然后用水刷洗干净,保持湿润72小时后,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③对混凝土结构性的缺陷,并且影响使用功能的,必须会同设计等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三、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及原则
由于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结构类型不一、施工方法不一、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人为本、以防为主、方法科学、公平公正等原则。
每个施工企业应该视工程质量为生命,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严格管理人和材料,正确采用施工方法和机械,这样才能做出精品工程。只有在符合规范、技术质量标准、设计图纸的前提下,满足质量、工期、成本等要求,才可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宗昌《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控制实用技术》
[2]孟波《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