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我国的环境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人们的对环境污染的意识性不强,国家及有关的工矿企业对环境治理的投入不够,致使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发生了很多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造成民怨沸腾,影响极坏。为进一步加强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进程,必须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加大政府投入,对环境污染的企业,增大惩罚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成因;法律意识
1.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由于许多环节的滞后,许多环境问题自然的体现出来,通过对农村的深入调查,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1.1土壤污染
由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为进一步提高粮食及经济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有机农药、化肥等。同时,因为一些塑料大棚的建设,一些农民大量使用杀虫剂、灭草剂,灭草枯等农药,由于有些农民对有些农药有抗体的害虫使用很多毒性较大的农药,致使很多农副产品和土壤中出现大量的农药残留和土壤板结现象,从而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如:水质污染、土质优质含量过低等,并且由于农民为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大量使用地膜覆盖,又没有很好的注意回收利用,使很多破旧地膜遗留在地里,使土壤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发土壤板结,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1.2乱扔堆放生活垃圾
由于农村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经济也有很大发展,但由于人们的环境意识不强,农村生活垃圾由原来的随意性的分散式倾倒,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农村没有较为完善的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除了个别村庄有统一的垃圾存放点,许多自然村都是随意倾倒,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废弃塘坝,不但严重影响着村庄的环境面貌,而且很容易引发传染病的传播,严重的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1.3禽畜粪便和养殖业污染问题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农民发家致富的另一途径是畜牧养殖。但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农村畜牧养殖没有统一的规划,只是实施分散养殖,同时根本没有实习人畜分开的现象,个别养殖场还建筑在水源较近的地方,对人们饮用水的污染造成威胁。况且,家畜粪便随处堆放,臭气熏天,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尤其夏天,给蚊子、各种细菌的繁殖提供了舒适广阔的繁殖空间,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的传播。
2.造成环境污染的成因
2.1粗放型的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片面追求高能耗、高排放、重污染的粗放型农业经济,使生态系统受到极大的破坏,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这种粗放型经济,不但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只是造成经济迅速增长的假象,却给子孙后代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一直以来,人们只是注重经济的迅速增长,却轻视环境因素,重视当前利益而不注重长远利益,所以,农村经济的增长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况且,当前农村经济,生产效率低下,没有形成现代化农业应有的规模,滞后的生产方式,低效率高能耗的状况只能给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污染。
2.2不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制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健全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真正使环境保护法规落到实处,对一些违反环境保护法的工矿企业,要加大力度进行处罚,并限期停产整顿,对屡教不改的,要坚决进行剔除。因此,要加强基层环保部门的建设,提高他们的监管力度,细化监管方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的行为,打破地方保护,真正建立高效使用农村自然资源的核算制度,提高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的管理效能,使环境保护部门职责明确,有效治理农村的环境污染。
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为了更快的进行农村城镇化建设,使农村环境保护得到健康发展,可采用下列措施:
3.1完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
(1)健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立法主旨,加入一些关于生态保育和资源的有效保护的规定,让农民明确环境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及保护环境的基本政策。
(2)对缺乏的与农村实际不相适应的农村环境或资源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要进行补充,像农村环境保护评价法、国土整治与农药使用环境污染法、农业区域的有序划分、农村乡镇的长远规划等。
(3)对农村实施集约型经营,有效的利用农村的可再生资源,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彻底改变农村粗放式经营模式。
(4)对农村环境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要适当增加,明确环境资源的管理制度,消除农村环境对管理机构职权划分不明确,执法、用法不到位的现象,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管理的执法力度。
3.2增强环境执法力度,加强环境保护
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监督检查,实行政务公开,增强透明度,加强人民对环境保护的评价力度。支持社会广大民众参与环境决策、环境执法监督等活动,同时,在环境法的设立、制裁环境污染标准的制定等过程,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对有重大影响的损害公共利益的环境措施,应实行听证会,在一些单行法规中,可以参照外国经验,对人民群众参与的方法和途径,要有严格规定,对人民群众参入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评价活动的知情权要有明確界定,充分利用有限的信息资源,加强公众对环境评价的重视和认识,真正让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农村环境污染的评价,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3.3提高环境保护法律意识
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环境保护行为,随着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农村的一些工矿企业的环境污染也有所收敛。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农村环境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在农村,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并积极宣传发动,强化环保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的环保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同时要搞一些非常有特色的宣传活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要加强舆论监督检查,树立环境保护标兵,对环境污染的违法行为要进行坚决斗争,真正营造一个群众监督、节约能源、保护自我家园的良好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入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去,让环境保护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科]
【参考文献】
[1]马力宏,邵峰,高抗.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第1版)[M].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8.
[2]郭振,陈柳钦.中国农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M].
[3]苏杨.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污染治理[J].中国环境报,2006-4-14(3).
[4]刘文.娄底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2-16.
[5]湖南省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娄底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与对策研究[M].2002,10.
[6]王潼翔.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陕西综合经济报,2006,6.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成因;法律意识
1.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由于许多环节的滞后,许多环境问题自然的体现出来,通过对农村的深入调查,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1.1土壤污染
由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为进一步提高粮食及经济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有机农药、化肥等。同时,因为一些塑料大棚的建设,一些农民大量使用杀虫剂、灭草剂,灭草枯等农药,由于有些农民对有些农药有抗体的害虫使用很多毒性较大的农药,致使很多农副产品和土壤中出现大量的农药残留和土壤板结现象,从而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如:水质污染、土质优质含量过低等,并且由于农民为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大量使用地膜覆盖,又没有很好的注意回收利用,使很多破旧地膜遗留在地里,使土壤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发土壤板结,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1.2乱扔堆放生活垃圾
由于农村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经济也有很大发展,但由于人们的环境意识不强,农村生活垃圾由原来的随意性的分散式倾倒,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农村没有较为完善的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除了个别村庄有统一的垃圾存放点,许多自然村都是随意倾倒,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废弃塘坝,不但严重影响着村庄的环境面貌,而且很容易引发传染病的传播,严重的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1.3禽畜粪便和养殖业污染问题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农民发家致富的另一途径是畜牧养殖。但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农村畜牧养殖没有统一的规划,只是实施分散养殖,同时根本没有实习人畜分开的现象,个别养殖场还建筑在水源较近的地方,对人们饮用水的污染造成威胁。况且,家畜粪便随处堆放,臭气熏天,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尤其夏天,给蚊子、各种细菌的繁殖提供了舒适广阔的繁殖空间,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的传播。
2.造成环境污染的成因
2.1粗放型的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片面追求高能耗、高排放、重污染的粗放型农业经济,使生态系统受到极大的破坏,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这种粗放型经济,不但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只是造成经济迅速增长的假象,却给子孙后代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一直以来,人们只是注重经济的迅速增长,却轻视环境因素,重视当前利益而不注重长远利益,所以,农村经济的增长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况且,当前农村经济,生产效率低下,没有形成现代化农业应有的规模,滞后的生产方式,低效率高能耗的状况只能给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污染。
2.2不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制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健全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真正使环境保护法规落到实处,对一些违反环境保护法的工矿企业,要加大力度进行处罚,并限期停产整顿,对屡教不改的,要坚决进行剔除。因此,要加强基层环保部门的建设,提高他们的监管力度,细化监管方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的行为,打破地方保护,真正建立高效使用农村自然资源的核算制度,提高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的管理效能,使环境保护部门职责明确,有效治理农村的环境污染。
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为了更快的进行农村城镇化建设,使农村环境保护得到健康发展,可采用下列措施:
3.1完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
(1)健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立法主旨,加入一些关于生态保育和资源的有效保护的规定,让农民明确环境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及保护环境的基本政策。
(2)对缺乏的与农村实际不相适应的农村环境或资源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要进行补充,像农村环境保护评价法、国土整治与农药使用环境污染法、农业区域的有序划分、农村乡镇的长远规划等。
(3)对农村实施集约型经营,有效的利用农村的可再生资源,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彻底改变农村粗放式经营模式。
(4)对农村环境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要适当增加,明确环境资源的管理制度,消除农村环境对管理机构职权划分不明确,执法、用法不到位的现象,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管理的执法力度。
3.2增强环境执法力度,加强环境保护
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监督检查,实行政务公开,增强透明度,加强人民对环境保护的评价力度。支持社会广大民众参与环境决策、环境执法监督等活动,同时,在环境法的设立、制裁环境污染标准的制定等过程,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对有重大影响的损害公共利益的环境措施,应实行听证会,在一些单行法规中,可以参照外国经验,对人民群众参与的方法和途径,要有严格规定,对人民群众参入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评价活动的知情权要有明確界定,充分利用有限的信息资源,加强公众对环境评价的重视和认识,真正让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农村环境污染的评价,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3.3提高环境保护法律意识
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环境保护行为,随着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农村的一些工矿企业的环境污染也有所收敛。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农村环境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在农村,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并积极宣传发动,强化环保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的环保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同时要搞一些非常有特色的宣传活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要加强舆论监督检查,树立环境保护标兵,对环境污染的违法行为要进行坚决斗争,真正营造一个群众监督、节约能源、保护自我家园的良好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入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去,让环境保护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科]
【参考文献】
[1]马力宏,邵峰,高抗.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第1版)[M].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8.
[2]郭振,陈柳钦.中国农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M].
[3]苏杨.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污染治理[J].中国环境报,2006-4-14(3).
[4]刘文.娄底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2-16.
[5]湖南省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娄底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与对策研究[M].2002,10.
[6]王潼翔.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陕西综合经济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