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路公车未了缘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8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那年秋天,他在一家箱包公司做设计师,工作非常辛苦,差不多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然后乘坐5路公交车回家。超负荷运转,使他渐渐失去了设计的灵感,看得出,老板对他的合理要求开始怠慢,言语间也流露出不满。那些日子,生活,昨天和今天没什么不同;情感,也是荒漠一片,不起一点儿波澜。
  一切的改变,只因为那个陌生女孩的出现。那个晚上很平常,甚至没有星星和月亮。
  乘坐在5路车上,他没有如往常一样闭目养神,也不是漫无目的地扫视夜色中的街景。离他不远处,一个女孩肩上背的包,吸引了他的全部视线。那个包不算大也不算小,上宽下窄的梯形,两条扭编的肩带。包面上似乎刺绣着什么图案。说起来包的整体形状很普通,也很常见。无论是业界名家设计的经典作品,还是地摊的仿制品,都有其似曾相识的印象。所以,他不明白这个包,怎么还会使他如此专注地去琢磨。
  5路车在深夜空旷的街道上开得飞快,女孩的长发随风翻飞,翩翩舞蹈的,还有米色长风衣的衣角,和一条杂糅米灰和杏红色的透明长丝巾。那个橘色包,画龙点睛地随意挂在右肩。他忽地明白了,其实不完全是这个包使他职业性的关注,着实是这个女孩完美的搭配吸引着他,他是设计师,当然有不俗的审美品位。
  车厢里忽明忽暗,女孩时而隐于幽暗里,时而凸现于一泻而进的光晕中,如画静美渺远。他不动声色地欣赏着,失掉很久的好心情似蛰伏的蝴蝶破茧而出。然而,他坐的位置仅仅能够欣赏到女孩美妙的侧影,她的脸始终看不清楚,可他百分百相信,一定很美。
  常有人问,喜欢什么样的女孩,他总是未置可否,不是自己不知道,而是讷言的他无法描述。这一刻,顿时明了,眼前这个女孩子的样子,他喜欢。他是相信一见钟情的人,他始终相信,茫茫人海中总有一些人注定能够相遇,有些微妙的眼神瞬间交汇、彼此读懂。可是,生活总是这样,忙忙碌碌,疲于奔波,没有为谁停留过,也没有人值得停留。他再次凝望着车厢里的女孩……遇到,却没有结识的机缘。这空荡的车厢,深夜,即使借口上前询问关于背包的话题,也未免太过唐突,不会被信任。
  他甚至幻想此时会出现一幕戏剧性的场面,比如突然出现一个自己的朋友,却也同时熟识她;有小偷偷她东西;甚至遇到突发的、小小的、构不成伤害的意外……然而,什么都没来得及发生,他就到站了。
  下车之前,经过女孩身边到达车门,他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令他吃惊的是,几乎同时,那女孩也在轻轻叹息。他多么希望她这声叹息是为了自己。
  车子载着她,转瞬没了踪影。夜凉如水,午夜的街头冷清无比,他慢慢往家走,若有所失。
  
  (二)
  
  后来,他在目及之处几度搜寻那绝美的身影,心里知道只是一种无望的期盼,因为,那天都没有看清楚女孩子的脸。但他相信,假如有机会面对面,一定会有特别的感觉。可是,那女孩再没有出现,直到他不得不确认,那夜的悸动,仅仅是人生难忘的一瞬间。
  但是,或许是职业的敏感,那个陌生女孩所背的包,被深深地刻在脑海里。他做了小小的改动,设计了几个相似的款式,只是材质不同。皮质的背包两侧有几缕风情的流苏,帆布的包面上却有几只翩飞的蝴蝶。这一系列的包推向市场后,受到不同年龄段女人们的喜爱。在他的办公室和家中的房间里,也多了这两件出色的样品。偶尔,他会看着它们发愣。
  灵感的重归,使他的事业出现了很大的起色。他在公司的地位不可与之前同日而语。
  过了差不多两年,他不再给别人打工,有了自己的箱包作坊,并在最热闹的商业区,开了一个门头设计和店内装饰风格非常独特的店面,专卖款式新颖,做工精致的各类女包。后来竟慢慢在其他城市也有了连锁店,小作坊扩大成了厂房。他一直以为这些运气是一个陌生的女孩带来的,因此,早些年设计的那几个样包,一直放在他的样品间,不曾收藏起来或束之高阁。
  
  (三)
  
  通过相亲,他认识了一个女孩。其实一直以来他不喜欢甚至反感相亲这种方式,认为是一种人为的缘分,没有意外的开端而直指结婚的目的。然而,只能说,他因忙碌因内向而社交圈子狭窄,最终不得不在相识的方式上屈服。应该说,女孩各方面都不错,是一所舞蹈学校的教师,人长得漂亮性格也好,待他也温柔,相处不到一年,两个人就结了婚。日子过得平静温馨。还算不错的日子过了大半年,两个人却为了一些小事渐渐有了争吵,种种误解没有得到很好的梳理,彼此的怨言越来越多,累积了大大小小的不愉快后,两个人分居了。
  他依旧忙碌,经过几年的打拼,生意越做越大,已经开始能够接国外的订单了,有时独处时想想,自己都感觉不可思议,居然会成就这样的一番事业。
  经过这么多年,脑海中填满了琐琐碎碎。他从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才俊渐变得成熟稳重,对人对事不再象从前那般苛刻挑剔,追求完美。只不过,偶尔空闲,会忽然记起多年前在5路车上的那个夜晚,一幕幕重现,其他的场景都模糊成碎片,只有那个女孩,她的身影,她飞扬的长发和那只难忘的橘色背包,在记忆中清晰可辨。这令自己都觉得惊奇,不可思议。
  有时,遇到塞车,他会追随街头一闪而过的窈窕身影,猜测是不是她。或者凝望那些陌生楼宇的一个窗口。他想,可能她还在这个城市,甚至正在离他不远处的某个地方,看电视,购物,走路……她应该早已为人妻,或为人母了,当然她绝对料不到,有个陌生的男人对她遍寻无着。
  
  (四)
  
  又一个秋天到来,此时他与妻子已分居3个月了,彼此没有联系。他想过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大是大非,但是在鸡毛蒜皮中磨掉了复合的耐心和努力的勇气,两个人在沉默中等待分手的结果。
  有一天,她出乎意料地打来了电话,他才知道那天是他的30岁生日。她说,生日快乐!一起庆祝吧?他答应了。同时,他也明白,两个人此后将相背而去。不管怎么样,谁对谁错,都不再追究了,惟有轻叹。
  酒吧里,相对而坐。或许早已意识到的结果,使他们轻松或者试图让彼此感到轻松。她甚至调侃他虽是个设计师,其实生活中是个乏味的男人,最后竟逼着他讲一件他自以为浪漫的事。拗不过,他给她讲了多年前在5路车上的那个夜晚:她静静地听,不曾插话,直到故事讲完。然后,她幽幽地说,如果,那个女孩就是我,你会不会觉得天方夜谭?他怔住了,印象中她不是个喜欢开玩笑喜欢调侃的女人,何况在目前这种心境。她说,你不信吗?说实话,我自己也不敢相信。他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女人,还是不能相信。的确,换作谁也不会相信会有这么巧的事情。她说,那天……你是不是从石桥站下车的?他点了点头。从前,他家的确住在石桥路。你……穿了一件米色外套?他说,记不得那天穿什么了,不过米色外套一定有过的。她又问,你下车前是不是……叹了一口气?他连忙点头,说是。戏剧性的转折使他迷惑,询问的目光急切地盯着眼前的还可称作老婆的女人。
  她说,记忆中有一个秋天的夜晚,在5路车上遇到过一个令人心动的男人的侧影,直觉告诉自己,那个男人的目光也一直追随着她,不经意的一瞥,也证实了这点,但昏暗的车厢中看不清他的脸,只记得他挺拔的给人安全感的身影,沉默而内敛。她看着他米色的棉质外套,不知为什么,内心断定他们是同一类人,她相信自己的判断。然而,上天没有制造他们相识的机会,即使在人群中发现了彼此,唯有叹息,眼睁睁看对方擦肩而过,依然陌路。
  其实,那天深夜她坐5路车纯属偶然,是极少乘坐的路线。后来,她把这次偶遇说给最好的女友听,称其不可思议的怦然心动。女友说对陌生人莫名的好感谁都会有,可惜这种心动仅仅是流星雨,怎么可以认真呢?结果,这个浪漫的场面被女友称为“5路公车未了缘”,调侃了她好多年,也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重温中,这个短暂的时光片段中的每个细节都清晰如昨,不是没幻想过,而是不曾相信过,会有重逢的一天,毕竟连他到底什么样子都不清楚,仅仅是个轮廓和一些心有灵犀的感觉,以为一切,都随那声叹息被折叠存放进了记忆。
  那天,从酒吧出来,他没有去停车场取私家车,而是拉了她的手,步行到海边,去坐一次5路车。
  
  (五)
  
  第二天,他看到了妻子从岳母家翻检出的一张旧照片和一个橘色的背包,假如说前一天晚上还恍然如梦,此时猜测却被一一印证。照片上的女孩,穿着一件米白色的长风衣,长发飞扬。他第一次看到多年前那个陌生女孩的脸,却是妻子5年前的面容。而暗地里牵挂思念了这么多年的一个人,其实和自己朝夕相处,竟不自知。当初自己坚信,假如有一天那女孩站在自己面前,一定会有特别的第六感,那么是自己不够敏感还是被自信的敏感欺骗?总之,这些年来,从没有把心中的陌生女孩和妻子有过一丝一毫的联系。陌生女孩仿佛天仙,只可仰望无法触及。妻子柔声问,那女孩是这个样子吧?他抬起头,端详着眼前自己的女人,点点头,揽过来,女人就安静地俯在他胸前。两个人心中都感叹这神奇的缘分,仿佛上天在阻拦他们的分离,于是两个人都绝口不提那些不愉快了。
  而那个给他带来好多运气而使他梦牵魂绕的包,居然是优质的鹿皮做的,是当年她唯一的一次带着学生去香港演出时买回来的,经历了岁月的收藏,依然柔软如新。
  他们和好如初,她建议他结合时尚和潮流,把当年的那个包在细节方面做了合理的改动,选用优质鹿皮制作,并点缀长长的流苏,这一年,被称为“波希米亚”风格的装扮正如火如荼,这些包推向市场后很快就被抢售一空。当然,背着这种橘色背包的姑娘们并不知晓这一切,也不知道她们还会不会再发生一些同样的故事。
其他文献
近日,我把露台上的花花草草修剪了一遍。我看见去年才不过盈尺的九重葛已蔓延霸占了露台的整整一端,我把它狠狠地修整了一番,让它主次分明,形容有致。  令我为难的是那一株斑叶万年青。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挨过了30年最长寒冬的扇叶,却以每天一片的速度迅速萎黄软垂。最后,我在几回缩手后,狠下心来伸出剪子,钝钝的“咔”一声后,它倒在栏杆旁,露台顿时一片明朗。  生命里,很多时候,我们不经意做了一些过后看来是那么
期刊
初中化学课里有一项实验,是检验氧气的性质。当把在空气里快要熄灭的木炭放进储存着纯氧的玻璃瓶中时,木炭立刻烈焰四射,光亮照人。那时候特别喜欢做这个实验,尤其喜欢看木炭伸进玻璃瓶中时那一瞬间的灿烂。   毕业后我做了一名教师,刚参加工作的那阵子,课少人闲,常常抱怨生活平淡如水。一次,因師资缺乏等原因,学校让我做班主任,同时让我还负责全校的语文教研工作。身上担子陡然沉重起来,那一年,我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
期刊
一个男人,同时爱着两个女人,他不知道自己爱她们哪一个多一点儿,有人教他:  “你遇上开心的事情,首先想到要告诉哪一个?你首先想到她,就是爱她多一点儿。”  不,这不是验证爱情的唯一方法。  你悲伤的时候,你想跟哪一个一起?你首先想到她,才是爱她多一点儿。  如果你开心和悲伤的时候,首先想到的,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最完美,如果开心的时候和悲伤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同一个人,我劝你应该选择你想和她共度
期刊
他和好多事业成功的男人一样,很少回家吃晚饭。  但上次单位的一次例行体检,改变了他对家的看法。  那次体检,他被查出有严重的肝病。经过治疗虽然控制了病情,精神却萎靡不少。一直在重要部门工作的他,不得不转岗到一个清闲得近乎半退休状态的岗位。  突遭这样的变故,曾经强悍有活力的他便有迟暮之感。他担心病治不好,担心妻子和孩子的将来,担心父母。他不肯说出这些担心,但是妻子懂他,摸着他的手,轻轻地笑着说:“
期刊
一个人要是玩起古董来,那不仅仅是个无底洞,而且会陷进去出不来的。   我早先不知道他有这个嗜好,那时,北京刚刚和平解放,我们一块儿读华大,一块儿逛东单小市,坐在大板凳上喝羊汤,就芝麻火烧。也许近年来大气转暖的缘故,那时北京的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多了。尽管羊汤喝得额头冒汗,但耳朵还是被风吹得发僵。旁边就是卖破烂的,从三彩钧窑、家具估衣,到芝麻烧饼,美军皮鞋,什么都有。   当时,铜镜绝对不算稀罕物儿,卖
期刊
刚在电脑前落座,屏幕上就跳出来一个表情困惑的情感符,旁边还跟着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心里一动:大卫那边发生什么事了?  大卫是个法国小伙子,去年刚从我工作的研究所博士毕业。因为迷上了中国,一毕业,就揣上从几年的奖学金中节省下来的钱,头也不回地到中国了。他今年28岁,是个挺帅的法国小伙。按我们中国人的话说“挺有风流的本钱的”。  我与大卫共事三四年,成了好朋友,曾经一直是他学中文的口语搭档。他临走时约定
期刊
“民以食为天”。吃一字贯穿了人的始终,能吃即是福。每饿得饥肠辘辘时候,恨不得眼中所见都变成吃的,好像《马达加斯加》里那狮子饥饿时,看见什么东西都是牛排那样。  不知道别人饥饿是什么样子,是抗拒想食物?还是像我那样,更加抵挡不了食物的想像呢?  记忆中的师范时光,同寝室的人都好吃。每到了周末,就是大家出去狂扫荡的时候,先去学校周边的小店打牙祭,再把大包小包的小吃、零食使劲往寝室里搬。或各自为阵,或围
期刊
本来是简单的话题,却一说出口,又变成复杂起来。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其实人心也是很简单的,只是利益分配很复杂,所以这世界不得不复杂着,人心也一样在复杂中走向复杂而不能再回归于禅静的简单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简单,由于利益分配很复杂,才有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一些算起来也只不过是沙尘小事里也必得争过水落石出,得失中人性那里去了。   桌上有一堆厚厚的钱,人们并不在意这堆钱有多
期刊
著名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余世维先生,在《成功经理人》讲座上,谈到这样一件事:每年大年初一,他和妻子都要去寺庙烧香,但余博士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从来不进寺庙。这个时候,他妻子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进去?他说,我是个奸商,做尽了坏事,没那个脸走进圣堂去见菩萨。你可能不知道,在这之前,余博士经历了一件事情:他去德国,在一座教堂前,看到一女子跪在那里,余博士很好奇地走过去问:  “尊
期刊
1+1等于几?不知道谁问了我这个问题。第一时间回答等于二后。马上陷入思考。真等于二吗?为什么就非要等于二呢?1是数字,单就数字来说就无法界定。比如一群加一群等于两群,但是一群加一群不等于两只。另外,一个人加一个人等于两个人吗?我看未必,它有很多答案。如果这两个人一个是爸爸一个是妈妈,那么他们相加就可以等于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等。当然才思敏捷也可以抬杠,一只青蛙爸爸和一个青蛙妈妈相加就是无法计算了。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