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促学——初中英语教学的“提问策略”探析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q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师生互动环节,有效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引导学生的回答接近教学的主要内容,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以问促学是英语课堂上,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形式,同时,提问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和驾驭能力的体现,提问和答问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增进知识和感情的过程,通过提问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被关注,通过答问让教师知道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通过课后反思问答环节发现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如果我们每一堂课都能对提问有明确的、全面的认识,并客观地反思提问环节,就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呢?本文就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大家开展教学实践。
  一、把握好提问的难度和时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提问少,灌输多。随着新课程的深化我们英语课堂的提问变多了,不过容易走向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提问难易不当、时机不适,这些都导致了提问只有其形而实效无多。实践经验表明,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语言表达,学生无从回答,甚至于无法拨动其思维撞针,提问的目的何在、效果何在?当然,如果我们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维,语言脱口而出,提问的效果自然也不高。还有如果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如果我们提问反而会打乱学生的思绪,剥夺学生的思考权利,即使学生得到了结果,但是效果并不是最好的。那如何把握呢?
  教学中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个教师同时教几个班的英语,一样的问题设计,一样的教学设计,不过考下来成绩却可能相差很大,除了责怪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应该看到提问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课堂提问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易到难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给学生搭建合适的阶梯,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在交流与互动中获得语言的发展。对于什么时候提问比较好?笔者认为这个需要我们教师注意观察课堂中学生的动向,把握提问的时机,提问应在学生认知需要之时或疑惑之处,通过提问给学生提示和应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当然,要想很好地把握提问的难度和时机,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我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
  二、问题交叉运用
  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方式和目的过于单一,就是为了检查教师刚刚教的知识学生有没有掌握。其实有效的课堂提问的方式和目的应该将检查性问题和发挥性问题交叉运用。
  1.检查性提问
  通常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刚刚学到的语言知识是否理解,理解程度程度有多高。此类提问主要在于了解学生,课堂占时不宜过长,问题的焦点应比较集中,期待学生的回答也很流利。
  2.发挥性提问
  这类提问是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回答出一两个词或是一两句句子,而是希望学生放开思维与自己对话,尽可能多地进行阐述。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此类问题不宜过于集中,应适当泛一些,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例如“Do you usually do your homework in the evening?”与“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the evening?”将这两句进行比较,明显后面一句学生的可发挥空间更大些,前句的提问学生只需要说“Yes,I do”就可以了。在设置发挥性提问的时候,还应设计备用问题,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追问,和学生继续对话,推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进一步深化。
  三、提问后要适当的停顿
  教师提出问题首先在学生大脑里有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学生从头脑中提取信息到作出回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后必须适当留白,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而且留下的时间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学情进行合理的设计,不要小看了这短暂的沉默,对于学生而言很重要,至少其心理上有了回答问题的准备,回答问题的正确性才会提高,通过顺利的问答交流,进而提升语言表达的自信心,提升英语学习兴趣。
  四、提问的提示要科学
  课堂上提问,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冷场了怎么办?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做法,有些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直接叫该生坐下来,然后重新喊一个学生回答,这种做法有利于课程教学的推进,但是对于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首先我们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对被问学生的基本情况要有所了解,对可能作出的答案要有所预计,当出现冷场的时候,不应该立刻换人,而是应该予以提示,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重述问题,也可以将问题进行拆解、简单化或具体化。例如,我们课堂提问:“Can you elaborate your answers?”如果发现学生不能很好地反应,可以转化问法如“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或其他问法,让学生首先明确教师提了什么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有障碍时给予及时地提示,帮助其顺利完成对话,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提升。
  五、注重科学反馈和评价
  每个问题回答完毕和整个提问结束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所提问题要预先估计到学生的各种回答。对于学生回答完全正确的问题,教师要热情地毫不含糊地给以充分地肯定,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就感。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认识到合理提问的重要性,把握课堂提问的规律,正确处理好提问的环节,就能够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兰惠泉  兰惠泉,字九畹,号惜石。河北省山海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篆刻研究会理事、中国铁路书协会理事,秦皇岛市政协委员、山海关书协副主席。获“书法百家”“火车头职工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书、印作品发表近500余件(方)。  娴熟各种书体,尤以篆书擅长。应邀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镌刻印章,书法作品刻入多处碑林。已出版《兰惠泉书法篆刻集》《惜石斋印稿》、长城砖刻挂历“山海关行”、《“书刻我心
构建再生水回用系统的结构,预测再生水需求量,定价再生水价格,优化再生水资源的配置,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存储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服务于再生水的回用是再生水回用规划过程中直接面
生态安全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它是指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因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受到威胁的状态。在诸多影响区
1987年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城市经济转型的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点是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体制转型所引发的结构转型对中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