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使老年人口及失能老年人剧增。失能老人因为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健康状况欠佳、“被排斥”的心态等因素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急剧上升。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人长期护理成本逐步增高,养老机构发展滞后,这些将造成老年人护理服务供需失衡。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及未来我国失能老人的状态和构成以及未来对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变化,提出建立并完善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社会保险的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
2011 年4 月发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78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这一数据比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上升了2.93 个百分点。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 年末,我国失能老人数量达到了3 300 万人,失能老人占老年人口的19%。我国有1 080 万人老人是需要护理的完全失能老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6.23%。由于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减弱,意味着我国未来老年人看护和长期护理需求量将增大。
我国的失能老人基数巨大,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人照料,借助外部护理的服务来弥补自身失去的生理机能,这就需要大量的社会照料资源。由于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人长期护理成本居高不下,养老机构发展滞后,造成老年人护理服务供给不足,因而形成了我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供需失衡的局面。
一、我国失能老年人的规模、变化趋势及特征
全国老龄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中失能老人占6.4%,其中重度失能老年人占全国老年人的0.7%,中度失能老人占全国老年人的0.3%,轻度失能老人占全国老年人的5.4%,进一步对我国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数据分析发现:轻度失能老年人在失能老人中的比例最高, 占84.3%;其次是重度失能老人,占10.6%;中度失能老人在失能老人中的比例最小,仅占5.1%。失能老人的健康情况不容乐观,80%以上城乡失能老人患有慢性病。依照人类衰老的规律,年龄越大,失能的风险越大;年龄越高,失能老人的健康情况越差。
二、失能老人生活状况引发的护理服务需求
(一)失能老人对生活照料的需求
失能老人因为各种生理机能的日益退化,他们已经或者正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整理了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关于老年人口自理能力的调查数据,选取失能老人的判定标准:“吃饭、上下床、洗澡、上厕所、穿衣和室内走动”6 项指标,考察失能老人的自理能力。
数据显示:最基本自理能力中“吃饭”一项,“做不了”的老人已经高达9.6%,“做起来困难”的老年人占全部失能老年人的3.4%。其他生活必备自理能力“穿衣”、“上下床”、“上厕所”、“洗澡”、“室内走动”等活动做起来困难的失能老年人占我国失能老人的4%-10%。通过以上数据判断,我国有五成的失能老人表现出日常生活能力欠缺,在家庭照料日益式微的情况下,其需要社会化的生活照料服务。失能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缺失,导致其失去全部或部分自理能力,这就产生了巨大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并且,失能老人在生活自理能力有障碍的时候,首先希望社会或家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帮助其弥补丧失的生理机能,其次失能老人才会进一步要求医疗护理和心理慰藉。
(二)失能老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患病几率在逐渐增加。失能老人因为部分生活能力的丧失,以及生理机能的退化,其健康状况逐步下降,因而其对护理服务需求也更为迫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失能老人中患病率高达96.3%,远远高于全国老年人患慢性病老人的比重。失能老人患一种疾病者占 43.1%,患两种疾病者占35.0%,患三种及以上疾病者占18.2%。由此分析,我国的老年人中患慢性病的比例相当高,约占90%。因此,失能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服务和专业治疗来缓解其痛苦。
综上所述,无论是客观指标还是主观指标,都反映了占我国60%-80%的失能老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在医疗服务、老年照料与老年看护方面更需要有社会化的护理服务来满足失能老人的生活需求。
三、失能老人护理服务需求增长和供给不足的矛盾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中有77.1%的完全失能老人需要照料,农村中有61.8%的完全失能老人需要照料,这一指标农村比城市低15.3%。目前,我国失能老人的照顾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因此家庭成员的数量直接影响着失能老人被照料的质量。
由于我国控制人口政策的普遍实施,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伴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表4 数据显示,20 世纪50-60 年代中期,我国家庭户均人口数基本是稳定的。但是,从80 年代开始,该指标开始下降。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四二一”、“四二二”的家庭结构开始在城乡出现,使赡养老人和培养幼子的双重责任全部压在中年人身上。这些中年人工作节奏快,还要照顾2-3 名老人,导致子女护理老人力不从心。尤其对于有高齡失能老人的家庭中,其子女本身也已有不少是老年人,其照顾父母时感力不从心,使得我国大部分中年人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因此急需专业化护理队伍和社会化的护理服务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化解失能老人生活风险
失能老人的生理机能较差,并且不能完全自理生活,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都将难以维持,因此需要社会和家人的关怀照顾。尽管来自家庭的关怀可能富含亲情,但却难以做到专业和全天候照护,无法全身心和全天候地投入到对老人的护理之中。因此,只有社会建立起完善的护理体系,失能老人才能得到全天候的专业照料,确保其拥有正常的晚年生活,从容体面地安度晚年。鉴于此,在充分了解我国社会保障系统运作的基础上,在“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社会发展”的理念下,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此为失能老人提供适度及时的护理供给,保证失能老人的人本关怀,达到化解失能老人生活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J]. 残疾人研究,2011,(2):11-16.
[2]党俊武. 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是应对未来失能老年人危机的根本出路[J]. 人口与发展,2009,(4):52-5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
2011 年4 月发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78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这一数据比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上升了2.93 个百分点。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 年末,我国失能老人数量达到了3 300 万人,失能老人占老年人口的19%。我国有1 080 万人老人是需要护理的完全失能老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6.23%。由于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减弱,意味着我国未来老年人看护和长期护理需求量将增大。
我国的失能老人基数巨大,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人照料,借助外部护理的服务来弥补自身失去的生理机能,这就需要大量的社会照料资源。由于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老年人长期护理成本居高不下,养老机构发展滞后,造成老年人护理服务供给不足,因而形成了我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供需失衡的局面。
一、我国失能老年人的规模、变化趋势及特征
全国老龄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中失能老人占6.4%,其中重度失能老年人占全国老年人的0.7%,中度失能老人占全国老年人的0.3%,轻度失能老人占全国老年人的5.4%,进一步对我国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数据分析发现:轻度失能老年人在失能老人中的比例最高, 占84.3%;其次是重度失能老人,占10.6%;中度失能老人在失能老人中的比例最小,仅占5.1%。失能老人的健康情况不容乐观,80%以上城乡失能老人患有慢性病。依照人类衰老的规律,年龄越大,失能的风险越大;年龄越高,失能老人的健康情况越差。
二、失能老人生活状况引发的护理服务需求
(一)失能老人对生活照料的需求
失能老人因为各种生理机能的日益退化,他们已经或者正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整理了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关于老年人口自理能力的调查数据,选取失能老人的判定标准:“吃饭、上下床、洗澡、上厕所、穿衣和室内走动”6 项指标,考察失能老人的自理能力。
数据显示:最基本自理能力中“吃饭”一项,“做不了”的老人已经高达9.6%,“做起来困难”的老年人占全部失能老年人的3.4%。其他生活必备自理能力“穿衣”、“上下床”、“上厕所”、“洗澡”、“室内走动”等活动做起来困难的失能老年人占我国失能老人的4%-10%。通过以上数据判断,我国有五成的失能老人表现出日常生活能力欠缺,在家庭照料日益式微的情况下,其需要社会化的生活照料服务。失能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缺失,导致其失去全部或部分自理能力,这就产生了巨大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并且,失能老人在生活自理能力有障碍的时候,首先希望社会或家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帮助其弥补丧失的生理机能,其次失能老人才会进一步要求医疗护理和心理慰藉。
(二)失能老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患病几率在逐渐增加。失能老人因为部分生活能力的丧失,以及生理机能的退化,其健康状况逐步下降,因而其对护理服务需求也更为迫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失能老人中患病率高达96.3%,远远高于全国老年人患慢性病老人的比重。失能老人患一种疾病者占 43.1%,患两种疾病者占35.0%,患三种及以上疾病者占18.2%。由此分析,我国的老年人中患慢性病的比例相当高,约占90%。因此,失能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服务和专业治疗来缓解其痛苦。
综上所述,无论是客观指标还是主观指标,都反映了占我国60%-80%的失能老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在医疗服务、老年照料与老年看护方面更需要有社会化的护理服务来满足失能老人的生活需求。
三、失能老人护理服务需求增长和供给不足的矛盾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中有77.1%的完全失能老人需要照料,农村中有61.8%的完全失能老人需要照料,这一指标农村比城市低15.3%。目前,我国失能老人的照顾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因此家庭成员的数量直接影响着失能老人被照料的质量。
由于我国控制人口政策的普遍实施,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伴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表4 数据显示,20 世纪50-60 年代中期,我国家庭户均人口数基本是稳定的。但是,从80 年代开始,该指标开始下降。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四二一”、“四二二”的家庭结构开始在城乡出现,使赡养老人和培养幼子的双重责任全部压在中年人身上。这些中年人工作节奏快,还要照顾2-3 名老人,导致子女护理老人力不从心。尤其对于有高齡失能老人的家庭中,其子女本身也已有不少是老年人,其照顾父母时感力不从心,使得我国大部分中年人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因此急需专业化护理队伍和社会化的护理服务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化解失能老人生活风险
失能老人的生理机能较差,并且不能完全自理生活,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都将难以维持,因此需要社会和家人的关怀照顾。尽管来自家庭的关怀可能富含亲情,但却难以做到专业和全天候照护,无法全身心和全天候地投入到对老人的护理之中。因此,只有社会建立起完善的护理体系,失能老人才能得到全天候的专业照料,确保其拥有正常的晚年生活,从容体面地安度晚年。鉴于此,在充分了解我国社会保障系统运作的基础上,在“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社会发展”的理念下,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此为失能老人提供适度及时的护理供给,保证失能老人的人本关怀,达到化解失能老人生活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J]. 残疾人研究,2011,(2):11-16.
[2]党俊武. 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是应对未来失能老年人危机的根本出路[J]. 人口与发展,2009,(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