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6月,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员工骆佳入选“浙江好人”。十年前,他和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黄岗小学的孩子们结缘。多年来,他用心投入志愿帮扶公益事业,不仅改善了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孩子们的教学环境,更点燃了一群想用自己力量去做公益的人的热情。
远方的牵挂
由于历史和地理因素,当年的黄岗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骆佳记得看到那些孩子资料时,孩子们一双双懵懂却又渴求知识的眼睛触动着他,骆佳说:“我做了一个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决定,资助4个孩子。”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除了每年寄去结对款外,每逢过年、开学、“六一”等日子,駱佳都会细心地寄去衣物、食品、文具、体育用品等物资。来往的书信、短信再到后面的微信,日常的问候让1000多公里的距离变得没有那么遥远。
在结对4年后,骆佳第一次来到黎平县。到了黄岗小学,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校门、斑驳的校舍、爬满青苔的砖墙。到了结对孩子的家,昏黄的灯光、缺腿的桌子、塑料袋罩着的窗框,整间屋子几乎找不到一点像样的家具。但在墙壁上,骆佳意外发现了一张他自己的照片。小姑娘解释说:“这是我找人帮忙从叔叔你的微信朋友圈下载的,还特意去县城照相馆里打印塑封好。我还每天擦一遍。”
在返程途中,骆佳百感交集,自己付出了一点爱心,但是温暖又再次传递到了自己心里。自己做的不过是寻常付出,但在孩子眼里却如此珍贵。他下定决心,“希望自己能给贵州的孩子带去更多的温暖。”
飘扬的歌声
黄岗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男声侗族大歌的原生地,有“男声侗族大歌之乡”的美誉。侗族大歌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一方面,黄岗在201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侗族大歌项目基地”,另一方面,黄岗小学却没有专门的舞台供学生学习和才艺展示。“歌曲是他们文化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抱着这样的想法,借助公司的渠道,骆佳为黄岗小学争取到了音乐教室建设项目,搭建了大舞台,还采购了音响和灯光设备等,想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尽一份力。除了乡村特色侗族音乐大舞台,骆佳还和志愿者一起,筹款30万元建设山村饮水净化系统,建立山村图书馆,完善山村体育活动器材设施。
“当地的师资力量非常匮乏,一个学校只有3位老师。往往一个老师教完了语文、数学后,还得教体育课。当地的小学分为完全小学和不完全小学。在不完全小学里,1-3年级是合并教学的。”骆佳说,就想做一些事情,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作为能源技术专业的研究生,骆佳也化身老师,为当地五年级的同学们开设电力课。他从日常接触到的闪电、静电以及生活照明等用电场景讲起,让孩子们对电力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希望孩子们记起我的时候,会想到电力科学知识,会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憧憬,会对梦想有更多坚持。”
汇聚的爱心
“你在做这个事情,我能不能也参与?”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询问骆佳这个问题。
骆佳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有一颗公益的心,只是一开始限于渠道的不畅通和担心公益的阳光性。就这样,在骆佳的影响下,他身边的人都加入到这个公益队伍中来。电力物资公司先后有70多名员工加入扶贫志愿公益队伍中,资助帮扶贵州黄岗小学留守儿童268多人次。骆佳说,自己曾经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读书,有一个“留德同学群”。现在,在这个群里,大家的积极性也很高,总是自发地捐款为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等物资。
如何让村子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骆佳和志愿者们意识到单纯提供钱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点还得改变村子贫困的面貌,他们想到了消费扶贫的办法。
黄岗村土特产种类丰富,种植及销售农产品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大山阻挡了销路,糯米、鸭蛋、茶叶、香菇等绿色农产品运不出去,卖不出好价钱。于是,骆佳和志愿者们开始谋划、协调联系销售渠道。回杭州后,先是公司超市货架上出现了“黔货出山”的产品。其后,在国网电力网上商城平台上的“精准扶贫“专区,也上线了黄岗村的产品。
如今,黎平县已经摆脱贫困,当地孩子们的教学条件、乡亲们的生活环境都得到了很大改善,而这场志愿帮扶活动依然在延续。“能够发自内心地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人,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就够了。”骆佳透露,下一步,帮扶的范围也将从黄岗村辐射开来,给周边双江镇的觅洞小学、平天小学等带去温暖。
远方的牵挂
由于历史和地理因素,当年的黄岗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骆佳记得看到那些孩子资料时,孩子们一双双懵懂却又渴求知识的眼睛触动着他,骆佳说:“我做了一个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决定,资助4个孩子。”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除了每年寄去结对款外,每逢过年、开学、“六一”等日子,駱佳都会细心地寄去衣物、食品、文具、体育用品等物资。来往的书信、短信再到后面的微信,日常的问候让1000多公里的距离变得没有那么遥远。
在结对4年后,骆佳第一次来到黎平县。到了黄岗小学,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校门、斑驳的校舍、爬满青苔的砖墙。到了结对孩子的家,昏黄的灯光、缺腿的桌子、塑料袋罩着的窗框,整间屋子几乎找不到一点像样的家具。但在墙壁上,骆佳意外发现了一张他自己的照片。小姑娘解释说:“这是我找人帮忙从叔叔你的微信朋友圈下载的,还特意去县城照相馆里打印塑封好。我还每天擦一遍。”
在返程途中,骆佳百感交集,自己付出了一点爱心,但是温暖又再次传递到了自己心里。自己做的不过是寻常付出,但在孩子眼里却如此珍贵。他下定决心,“希望自己能给贵州的孩子带去更多的温暖。”
飘扬的歌声
黄岗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男声侗族大歌的原生地,有“男声侗族大歌之乡”的美誉。侗族大歌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一方面,黄岗在201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侗族大歌项目基地”,另一方面,黄岗小学却没有专门的舞台供学生学习和才艺展示。“歌曲是他们文化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抱着这样的想法,借助公司的渠道,骆佳为黄岗小学争取到了音乐教室建设项目,搭建了大舞台,还采购了音响和灯光设备等,想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尽一份力。除了乡村特色侗族音乐大舞台,骆佳还和志愿者一起,筹款30万元建设山村饮水净化系统,建立山村图书馆,完善山村体育活动器材设施。
“当地的师资力量非常匮乏,一个学校只有3位老师。往往一个老师教完了语文、数学后,还得教体育课。当地的小学分为完全小学和不完全小学。在不完全小学里,1-3年级是合并教学的。”骆佳说,就想做一些事情,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作为能源技术专业的研究生,骆佳也化身老师,为当地五年级的同学们开设电力课。他从日常接触到的闪电、静电以及生活照明等用电场景讲起,让孩子们对电力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希望孩子们记起我的时候,会想到电力科学知识,会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憧憬,会对梦想有更多坚持。”
汇聚的爱心
“你在做这个事情,我能不能也参与?”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询问骆佳这个问题。
骆佳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有一颗公益的心,只是一开始限于渠道的不畅通和担心公益的阳光性。就这样,在骆佳的影响下,他身边的人都加入到这个公益队伍中来。电力物资公司先后有70多名员工加入扶贫志愿公益队伍中,资助帮扶贵州黄岗小学留守儿童268多人次。骆佳说,自己曾经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读书,有一个“留德同学群”。现在,在这个群里,大家的积极性也很高,总是自发地捐款为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等物资。
如何让村子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骆佳和志愿者们意识到单纯提供钱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点还得改变村子贫困的面貌,他们想到了消费扶贫的办法。
黄岗村土特产种类丰富,种植及销售农产品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大山阻挡了销路,糯米、鸭蛋、茶叶、香菇等绿色农产品运不出去,卖不出好价钱。于是,骆佳和志愿者们开始谋划、协调联系销售渠道。回杭州后,先是公司超市货架上出现了“黔货出山”的产品。其后,在国网电力网上商城平台上的“精准扶贫“专区,也上线了黄岗村的产品。
如今,黎平县已经摆脱贫困,当地孩子们的教学条件、乡亲们的生活环境都得到了很大改善,而这场志愿帮扶活动依然在延续。“能够发自内心地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人,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就够了。”骆佳透露,下一步,帮扶的范围也将从黄岗村辐射开来,给周边双江镇的觅洞小学、平天小学等带去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