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进一步普及。信息传播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能更为便捷和更为频繁地接触到民族声乐,这使得西洋唱法在我国迅速扩散,传统声乐艺术受其影响获得了长足发展,同时,更使得我国声乐教育事业在学习西方声乐教学的基础上又一次的获得巨大进步。本文从民族声乐教学的目标入手,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探讨,并对一些声乐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共性;个性
民族声乐教学从其名字就可以看出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者对民族声乐相关理论的学习,以我国声乐艺术的实际为基础,结合西方声乐教学中的有益方法与经验,我国声乐理论体系得以初步建立。下面就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1 关于民族声乐教学目的、手段与方法
1.1 民族声乐教学目的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培养人作为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教育活动的最初出发点与最终归宿点。而民族声乐教学为一种教育实践,其教育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对基本民族声乐知识的掌握。这主要包括一些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历史以及现在的发展状况,对其有益的部分要积极研究与吸取,使其向更高的文化形态发展。第二,既然是民族声乐教学,其目的主要是传授学习者如何在学习基本乐理的基础上掌握演唱的基本功,在不断提升自我表现能力的同时,发扬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声乐。第三,在以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构建,推动民族声乐的普及与发展。
1.2 民族声乐教学的手段
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要依据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指导规则。因此,有了目的就要求借助一定的手段去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目的达到同样作为实践活动需要借助有效的民族声乐教学手段来实现它的结果。民族声乐教学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针对人声的技能培训来打造“人声乐器”,这种乐器主要应用于现场的表演活动,结合不同人的特点、风格,以及不同乐曲的难度来表现声乐作品,并经过全方位的训练,从基础训练到技术掌握再到实践应用,扎实的掌握各种不同种类的声乐演唱手法、表现手段,准确的把握不同歌曲在不同条件下的处理方法,从而达到有效的歌唱目的。
1.3 民族声乐教学方法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民族声乐教学也必须遵从一定的教学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者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最为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但是,就现实教学来看,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对声音的训练不严格并且混乱,为了训练声音可以随便采用各种歌曲,有的教学中还喜欢拿美音唱法来表现民族歌曲。但是民族声乐所特有的自然、轻柔和舒缓是其他声乐很难达到的,因此,必须根据民族声乐本身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训练素材。但是,在训练过程中也要讲求特色,不能一味地拿经典民族声乐来教育学习者,否则最后大家难以做到发挥各自特点,“百花齐放”被“千篇一律”所替代,从而使得民族声乐不能随着时代的需求而不断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 民族声乐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2.1 民族声乐教学目的与手段如何统一
人声的训练是民族声乐教学的主要手段,其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基本技能,并结合一定的演唱技巧从而达到准确表现声乐的目的。声乐教学主要有两个大的部分,分别是基础方面的练声阶段和进一步的演唱部分。其中,声音练习是最为基本的环节,这一部分直接决定了学习者以后在演唱等实践表演中所体现出的基本功底,所以这一个环节主要是根据各个学习者本身的特点,进行声音音域、力度和音质方面的训练。换句话说,就是充分训练与培养学习者的生理技能,让他们在连续的训练中能够充分调动身体各部分的机能来达到对所演唱歌曲的要求并做好各部分的协调工作,为进一步的提升做好准备。在练声阶段结束后紧接着是演唱练习环节,演唱训练是一种提高个人技能的关键阶段,此时,演唱即是一种手段也同时是一种目的。通过演唱的不断训练去累积各种曲风和难度各异的曲目来达到掌握歌唱的各种技巧与处理方法,能较为有效地使自我各种机能达到协调与均衡,从而可以不断的提升演唱风格与技能。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学目的与手段有的有效结合,这样可以使学习者在练习发声时逐渐形成自我对自己的感知和发展方向,并建立起正确的歌唱理念。
比如,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可以遇到这种情况,在基础练习时,教师一般是根据声音的共性来带领学生进行人声的训练,它包括气息、鸣响、方法和音律音色及吐音。共性的训练的出发点是使学习者能够掌握正确的基本功,而不至于过早的开发自己的“特色”。当基础人声训练到达目标后,就是进行演唱的训练,一方面为了达到各种歌曲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也为了发挥各个学习者本身的特色而不断对原有声音进行不断调整与優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使学生不知所措,产生各种疑惑,因为现在突如而来的新的训练方式使他们无法根据共性找出学习规律,从而造成了声音训练同演唱阶段相脱离的局面,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所以必须在这两个阶段找到平衡点,在练声阶段必须平均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让学习者可以从共性中找出个性
2.2 民族声乐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把握
声乐教学和乐曲歌唱都是实践性的活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出的教学计划也必须具有可行性,符合学生的期望。近些年来,在我国声乐教学中,一些较为学术化的教师更加注意从共性层面来教授相关的知识与技巧,所以很多学生的特色没有很好的体现,反而是日益同质化的声调在回荡。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所谓的声音专家对民族唱腔进行胡乱点评,其角度无非是从嗓音是否清脆、甜润等等角度来评判一个歌手如何如何,仿佛不满足这些条件的歌手都不太合格。所以现在有人说:“现在的歌手怎么唱的都是一种声音,不像以前的歌手,一听声音就能分辨出她是郭兰英还是王昆。”当然,不顾实际的过分个性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这样就如模特为博眼球而制造各种噱头,只是提醒大家要正确把握歌唱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2.3 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风格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过度的模范别人就不能获得进一步的提升,而永远只是别人的影子。所以在声乐教学实践中保持自己的风格极为重要,除此以外,还有作品风格、地域风格等等。但是,我们只是笼统使用“风格”一词,而没有对其内涵进行认真思考。黑格尔说:“风格就是服从所用材料的各种条件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且他还要适应一定艺术种类的要求和从主题概念生出的规律。”可见风格是一种艺术表现的定性和规律,是服从各种条件、各种因素的一种表现方式。由于在不同的民族之间其声音特点也是存在着非常巨大的差别,因此对学习者有着不同的要求,可以在本民族歌曲中特取有本民族特点的唱段进行声音方面的训练,经过专业练习后才有可能发挥学员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特有的音色。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步步为营,不急不躁,努力帮助学生找准定位,发掘他们的潜力,在共性中寻找出每一个人的个性,以更高级的艺术表现、更具艺术生命的风格特点来继承多姿多彩的民族声乐艺术。
参考文献:
[1] 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2] 李英霞,强巴才让.对民族声乐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3] 王春燕.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2011(3).
作者简介:文朝晖(1974—),女,副教授,海口经济学院声乐教师,声乐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声乐教学。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共性;个性
民族声乐教学从其名字就可以看出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者对民族声乐相关理论的学习,以我国声乐艺术的实际为基础,结合西方声乐教学中的有益方法与经验,我国声乐理论体系得以初步建立。下面就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1 关于民族声乐教学目的、手段与方法
1.1 民族声乐教学目的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培养人作为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教育活动的最初出发点与最终归宿点。而民族声乐教学为一种教育实践,其教育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对基本民族声乐知识的掌握。这主要包括一些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历史以及现在的发展状况,对其有益的部分要积极研究与吸取,使其向更高的文化形态发展。第二,既然是民族声乐教学,其目的主要是传授学习者如何在学习基本乐理的基础上掌握演唱的基本功,在不断提升自我表现能力的同时,发扬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声乐。第三,在以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构建,推动民族声乐的普及与发展。
1.2 民族声乐教学的手段
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要依据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指导规则。因此,有了目的就要求借助一定的手段去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目的达到同样作为实践活动需要借助有效的民族声乐教学手段来实现它的结果。民族声乐教学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针对人声的技能培训来打造“人声乐器”,这种乐器主要应用于现场的表演活动,结合不同人的特点、风格,以及不同乐曲的难度来表现声乐作品,并经过全方位的训练,从基础训练到技术掌握再到实践应用,扎实的掌握各种不同种类的声乐演唱手法、表现手段,准确的把握不同歌曲在不同条件下的处理方法,从而达到有效的歌唱目的。
1.3 民族声乐教学方法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民族声乐教学也必须遵从一定的教学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者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最为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但是,就现实教学来看,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对声音的训练不严格并且混乱,为了训练声音可以随便采用各种歌曲,有的教学中还喜欢拿美音唱法来表现民族歌曲。但是民族声乐所特有的自然、轻柔和舒缓是其他声乐很难达到的,因此,必须根据民族声乐本身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训练素材。但是,在训练过程中也要讲求特色,不能一味地拿经典民族声乐来教育学习者,否则最后大家难以做到发挥各自特点,“百花齐放”被“千篇一律”所替代,从而使得民族声乐不能随着时代的需求而不断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 民族声乐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2.1 民族声乐教学目的与手段如何统一
人声的训练是民族声乐教学的主要手段,其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基本技能,并结合一定的演唱技巧从而达到准确表现声乐的目的。声乐教学主要有两个大的部分,分别是基础方面的练声阶段和进一步的演唱部分。其中,声音练习是最为基本的环节,这一部分直接决定了学习者以后在演唱等实践表演中所体现出的基本功底,所以这一个环节主要是根据各个学习者本身的特点,进行声音音域、力度和音质方面的训练。换句话说,就是充分训练与培养学习者的生理技能,让他们在连续的训练中能够充分调动身体各部分的机能来达到对所演唱歌曲的要求并做好各部分的协调工作,为进一步的提升做好准备。在练声阶段结束后紧接着是演唱练习环节,演唱训练是一种提高个人技能的关键阶段,此时,演唱即是一种手段也同时是一种目的。通过演唱的不断训练去累积各种曲风和难度各异的曲目来达到掌握歌唱的各种技巧与处理方法,能较为有效地使自我各种机能达到协调与均衡,从而可以不断的提升演唱风格与技能。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学目的与手段有的有效结合,这样可以使学习者在练习发声时逐渐形成自我对自己的感知和发展方向,并建立起正确的歌唱理念。
比如,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可以遇到这种情况,在基础练习时,教师一般是根据声音的共性来带领学生进行人声的训练,它包括气息、鸣响、方法和音律音色及吐音。共性的训练的出发点是使学习者能够掌握正确的基本功,而不至于过早的开发自己的“特色”。当基础人声训练到达目标后,就是进行演唱的训练,一方面为了达到各种歌曲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也为了发挥各个学习者本身的特色而不断对原有声音进行不断调整与優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使学生不知所措,产生各种疑惑,因为现在突如而来的新的训练方式使他们无法根据共性找出学习规律,从而造成了声音训练同演唱阶段相脱离的局面,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所以必须在这两个阶段找到平衡点,在练声阶段必须平均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让学习者可以从共性中找出个性
2.2 民族声乐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把握
声乐教学和乐曲歌唱都是实践性的活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出的教学计划也必须具有可行性,符合学生的期望。近些年来,在我国声乐教学中,一些较为学术化的教师更加注意从共性层面来教授相关的知识与技巧,所以很多学生的特色没有很好的体现,反而是日益同质化的声调在回荡。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所谓的声音专家对民族唱腔进行胡乱点评,其角度无非是从嗓音是否清脆、甜润等等角度来评判一个歌手如何如何,仿佛不满足这些条件的歌手都不太合格。所以现在有人说:“现在的歌手怎么唱的都是一种声音,不像以前的歌手,一听声音就能分辨出她是郭兰英还是王昆。”当然,不顾实际的过分个性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这样就如模特为博眼球而制造各种噱头,只是提醒大家要正确把握歌唱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2.3 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风格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过度的模范别人就不能获得进一步的提升,而永远只是别人的影子。所以在声乐教学实践中保持自己的风格极为重要,除此以外,还有作品风格、地域风格等等。但是,我们只是笼统使用“风格”一词,而没有对其内涵进行认真思考。黑格尔说:“风格就是服从所用材料的各种条件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且他还要适应一定艺术种类的要求和从主题概念生出的规律。”可见风格是一种艺术表现的定性和规律,是服从各种条件、各种因素的一种表现方式。由于在不同的民族之间其声音特点也是存在着非常巨大的差别,因此对学习者有着不同的要求,可以在本民族歌曲中特取有本民族特点的唱段进行声音方面的训练,经过专业练习后才有可能发挥学员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特有的音色。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步步为营,不急不躁,努力帮助学生找准定位,发掘他们的潜力,在共性中寻找出每一个人的个性,以更高级的艺术表现、更具艺术生命的风格特点来继承多姿多彩的民族声乐艺术。
参考文献:
[1] 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2] 李英霞,强巴才让.对民族声乐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3] 王春燕.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2011(3).
作者简介:文朝晖(1974—),女,副教授,海口经济学院声乐教师,声乐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