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在全球得到了普及,人们在频繁的网上交流活动中使用网络语言的频率越来越高。作为一种崭新的、全球性的文化现象,“网络语言”不仅流行于虚拟空间,也渗透进现实生活,成为青少年群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官兵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这给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网络语言;青年官兵;思政教育
一、 网络语言及其主要特点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维基百科(Wikipedia)的解释是:“网络语言,即互联网常用语,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论坛(BB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的“网络语言”指伴随网络时代而产生的与网络有关的语言,具体来说分为三大类:(1)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软件、病毒、宽带、登录、在线等;(2)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第四媒体、电子商务等;(3)与网络有关的习惯用语、俚语,具有特殊形式或特定含义的用语及语符。如“IDK(我不知道)”“、BB(再见)”“ASAP(尽快)”“美眉(妹妹)”“斑竹(版主)”等,这是网民在聊天室、论坛、BBS上聊天、发表言论时所普遍使用的特定的交际用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这类网络语言已成为反映青少年思维方式和话语面貌的一面镜子。
二、 青年官兵使用网络语言的心理特点分析
习总书记曾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7年中国青少年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的“网络娱乐依赖感”“人际拓展感”和“意见表达意识”均高于普通网民的认同度。2. 在青年官兵中,通过手机、个人电脑,大部分能够登录互联网,军网及基地网等各类网络,越来越多的青年官兵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网络媒体已全面渗透到其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网络语言对青年官兵的价值观念、政治信仰、身心健康、道德法制观念等正在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总的说来,青年官兵热衷使用网络语言是出于以下几种心理:其一,宣泄內心情感。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青年官兵与地方的同龄人一样,需要掌握的信息与知识越来越多,所要承受的学习训练、评功评奖、入党考学等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实的部队生活规律且严格,网络作为他们发表自己意见和想法的渠道,可以摆脱种种规则和限制,暂时卸掉现实中的面具,袒露真实的自我,宣泄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一种心灵的轻松和解脱。由于网络语言诙谐、风趣、搞笑,容易营造出轻松幽默的氛围,因而通过网络语言的使用,青年官兵能够使自己的一部分压力得到释放、缓解与宣泄。其二,展示与众不同。大部分青年官兵对周遭发生的事件有自己的看法,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他们可以较为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通过对传统语言的解构、拼贴来展示自己的个性,或用网络语言对各种传统经典或权威进行戏谑、嘲讽,等等。他们通过创造一些流行的网络语录来表现他们对现实的无奈与调侃,折射出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某些现实问题的不满情绪。
三、 网络语言的发展给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 网络语言的使用给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 拉近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教育对象的了解程度,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是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之一。因此,基层政工干部在进行教育前要主动贴近青年官兵,了解和把握他们正在使用的各类网络语言和语言风格并在教育中融会贯通地使用,这样做在无形中形成了心理学中所指的“自己人”效应,使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的言论乐听乐信,有利于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间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打好心理基础。
2. 增加了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理论讲授是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青年官兵进行军人核心价值观、战斗精神培育、军队制度风气等教育,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的方向和要求。
3. 增强了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网络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传播的交互性,它不仅是一个信息的载体,它还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在网络环境中,只是纯粹的语言符号的交往,网络身份的隐匿性和交流身份的平等性,使得青年官兵更易敞开心扉说实话,道真情,自由发表意见和见解,甚至可根据自己的见解对教育内容提出质疑或辩论,这有利于我们政治工作者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动态,从而“对症下药”,合理引导。
(二) 网络语言的使用使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1. 通俗幽默的语言方式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语言风格。伴随青年官兵自我意识的加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更为民主和平等,生硬的传统语言风格可能在接受程度和认同速度上都不如网络语言那般贴近青年官兵的心理。
2. 多元开放式的网络环境考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去道德化和非理性的网络语言日益向现实生活渗透,弱化了青年官兵对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特别是对自律性和辨别能力弱的青年官兵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 教育者自身的网络信息素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教育效果。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新的契机。但对于基层政工干部来说,不仅要有敬业精神和学识水平,还必须具备适应新的教育环境的强烈意识和切实行动。
由此可见,网络语言的运用给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身为基层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以正确的舆论为导向,以宽容、理性的态度对待这一变化并自觉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利用网络语言使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贴近青年官兵,同时将其带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而实现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作者简介:
谢巍,天津市,93756部队。
关键词:网络语言;青年官兵;思政教育
一、 网络语言及其主要特点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维基百科(Wikipedia)的解释是:“网络语言,即互联网常用语,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论坛(BB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的“网络语言”指伴随网络时代而产生的与网络有关的语言,具体来说分为三大类:(1)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软件、病毒、宽带、登录、在线等;(2)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第四媒体、电子商务等;(3)与网络有关的习惯用语、俚语,具有特殊形式或特定含义的用语及语符。如“IDK(我不知道)”“、BB(再见)”“ASAP(尽快)”“美眉(妹妹)”“斑竹(版主)”等,这是网民在聊天室、论坛、BBS上聊天、发表言论时所普遍使用的特定的交际用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这类网络语言已成为反映青少年思维方式和话语面貌的一面镜子。
二、 青年官兵使用网络语言的心理特点分析
习总书记曾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7年中国青少年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的“网络娱乐依赖感”“人际拓展感”和“意见表达意识”均高于普通网民的认同度。2. 在青年官兵中,通过手机、个人电脑,大部分能够登录互联网,军网及基地网等各类网络,越来越多的青年官兵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网络媒体已全面渗透到其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网络语言对青年官兵的价值观念、政治信仰、身心健康、道德法制观念等正在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总的说来,青年官兵热衷使用网络语言是出于以下几种心理:其一,宣泄內心情感。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青年官兵与地方的同龄人一样,需要掌握的信息与知识越来越多,所要承受的学习训练、评功评奖、入党考学等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实的部队生活规律且严格,网络作为他们发表自己意见和想法的渠道,可以摆脱种种规则和限制,暂时卸掉现实中的面具,袒露真实的自我,宣泄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一种心灵的轻松和解脱。由于网络语言诙谐、风趣、搞笑,容易营造出轻松幽默的氛围,因而通过网络语言的使用,青年官兵能够使自己的一部分压力得到释放、缓解与宣泄。其二,展示与众不同。大部分青年官兵对周遭发生的事件有自己的看法,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他们可以较为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通过对传统语言的解构、拼贴来展示自己的个性,或用网络语言对各种传统经典或权威进行戏谑、嘲讽,等等。他们通过创造一些流行的网络语录来表现他们对现实的无奈与调侃,折射出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某些现实问题的不满情绪。
三、 网络语言的发展给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 网络语言的使用给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 拉近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教育对象的了解程度,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是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之一。因此,基层政工干部在进行教育前要主动贴近青年官兵,了解和把握他们正在使用的各类网络语言和语言风格并在教育中融会贯通地使用,这样做在无形中形成了心理学中所指的“自己人”效应,使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的言论乐听乐信,有利于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间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打好心理基础。
2. 增加了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理论讲授是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青年官兵进行军人核心价值观、战斗精神培育、军队制度风气等教育,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的方向和要求。
3. 增强了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网络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传播的交互性,它不仅是一个信息的载体,它还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在网络环境中,只是纯粹的语言符号的交往,网络身份的隐匿性和交流身份的平等性,使得青年官兵更易敞开心扉说实话,道真情,自由发表意见和见解,甚至可根据自己的见解对教育内容提出质疑或辩论,这有利于我们政治工作者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动态,从而“对症下药”,合理引导。
(二) 网络语言的使用使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1. 通俗幽默的语言方式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语言风格。伴随青年官兵自我意识的加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更为民主和平等,生硬的传统语言风格可能在接受程度和认同速度上都不如网络语言那般贴近青年官兵的心理。
2. 多元开放式的网络环境考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去道德化和非理性的网络语言日益向现实生活渗透,弱化了青年官兵对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特别是对自律性和辨别能力弱的青年官兵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 教育者自身的网络信息素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教育效果。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新的契机。但对于基层政工干部来说,不仅要有敬业精神和学识水平,还必须具备适应新的教育环境的强烈意识和切实行动。
由此可见,网络语言的运用给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身为基层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以正确的舆论为导向,以宽容、理性的态度对待这一变化并自觉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利用网络语言使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贴近青年官兵,同时将其带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而实现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作者简介:
谢巍,天津市,93756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