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了如何在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建成后运营阶段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应从完善立法、更新设计理念、改进工程招标和废旧材料综合利用等多方面、全方位做好环保工作。
【关键词】公路;养护;环境保护;防治
1 公路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运营期环境保护是我国公路环保的薄弱环节,至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其治理处于起步阶段。与公路建设相比,公路营运期主要侧重于公路营运过程中的长效管理,通过公路养护不断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发挥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服务时对沿线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1.1 水资源污染
路基排水不畅、植被覆盖率过低、防护工程缺陷、养护不及时及不合理的养护都将导致公路水土流失产生对水资源的污染,尤其是对饮用水源影响。由汽车所携带的有机质溶剂、化学储剂、石油及其制品等,因为滴漏或其它原因而沿路表进入沿线的河内及土壤,会对当地的水质及土质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由于重金属含量较高的粉煤灰在筑路中的大量使用,可能对地下水会有一定影响。
对于高速公路接近饮用水源的路段或独立公路大桥,公路或大桥的管理单位应制定有毒有害物品运输的应急计划,并与地方的公安、环保及相关部门组织一个应急機构,一旦发生运输中有毒有害物品的泄漏现象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力争把事故对饮用水造成的污染影响减低到最低限度。
1.2 空气环境污染
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砂石路作业和行车粉尘污染。汽车排放污染与道路服务水平有着密切地关系,在服务水平较高的路段车辆的排放污染要小于服务水平低的路段。
1.3 声环境污染
交通噪声的主要防治措施有调整公路线位、设置隔声设施、建造声屏障、栽植防噪绿化林带等.实际上,噪声防治可从多角度入手,如修建低噪音路面等。当前高速公路上使用较多的方法是设置声屏障,但由于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原因,使其造价较高,且很多降噪效果不理想,所以寻找新型隔音材料也是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1.4 光污染
公路夜间行车给沿线居民聚集区带来的光污染问题应引起充分重视。预防光污染的方法有营造乔灌结合的绿化带、建造防眩带等。也可从减弱车灯光源强度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
2 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1 水环境保护
淡水资源保护是人类的重要任务。公路路线无可避免地穿越饮用水源地或其附近时,既要严格保护自然水流形态,又要有完善的“封闭式”路基排水,使公路运营期间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的路基路面排水通过该系统排向饮用水源地以外的水域或水处理场所,保护饮用水源地不受污染和破坏。
措施:(1)将弃土、弃渣于指定地点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其流入水体。
(2)施工时产生的施工、生活污水和服务区产生的污水要进入指定排污管道,或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
(3)要在设计阶段完善排水系统,特别是位于水库、河流上的桥梁,要避免机动车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水体。
2.2 空气环境保护
粉尘污染对工程沿线居民健康和农作物生长会带来不同程度影响。不少公路建设工程,尤其是干旱少雨地区的公路建设工程,因施工扬尘影响农作物产量并造成污染引起的索赔事件经常发生.除遮盖和洒水灭尘外,目前我国对施工中的粉尘污染似未见报道更有效的处理措施。国外一些技术似可借鉴,如美国将土工合成材料用于施工期的临时土质粉化保护,用于施工带来的扬尘、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治理。
(1)在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用蓬布遮盖,将堆放地点选在学校、居民区、企事业单位等下风处,并在施工时选择合适的风向。
(2)将沥青拌和站选在离居民区大于1 km的地方,减少沥青烟的污染。
(3)对施工便道及时洒水,减少灰尘。
2.3 减少噪声污染
在城市或村镇附近施工存在噪音污染问题,噪声超过规定限度时应采取妥善措施予以处理,如调整作业时间,避免夜间施工等。工地附近有医院学校等需要全天防止噪声的场所,必要时可在工地周围设置临时性隔音设施。
(1)将料场、拌和站设在远离学校、居民区、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尽量采用噪声较小的施工机械。
(2)避免在夜间(22:00~6:00)施工,保证周围居民的正常体息时间。
(3)在靠近学校、居民区、企事业单位等敏感地点通过设立声屏障,种植绿化带,修筑路堤来降低噪声。
2.4 社会环境保护
2.4.1 保护耕地
(1)选线时,尽量避免占用大量耕地。
(2)选择取土坑和弃土、弃渣堆放地点时,尽量不占用耕地。
(3)施工驻地、料场等地点施工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复耕。
2.4.2 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秩序
(1)选线时要尽量绕避城镇居民区和较大的村落,特别是学校和其生源主要所在地:留有地下通道、高架桥等通道,方便居民的出行。
(2)对需要拆除的基础设施,原则上采取“先通后拆”的原则,以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企事业单位正常的生产、工作。
2.4.3 保护景观环境
选线时绕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路线应与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协调,并且合理保护和利用。在施工中发现文物时要及时与国家文物部门联系,保护文物。
3 对策及措施
3.1 建立健全公路环保规章制度
将公路环境纳入公路养护总体规划框架内,使之与公路日常管理有机统一,设立公路环境管理监督执行机构,公路主管部门也需陆续制定公路环保行业规范、标准;加强环保培训,加大环保预算投入,定期对公路环境进行测评,公路养护合同、职责制度,公路养护综合评比中也要加入环保考核内容,真正将公路养护环境保护纳入公路长效管理范畴。新建公路环保工程必须与项目设计、施工、验收同步实施后方能投入运营。
3.2 编制公路养护环保规划
应根据不同公路的特点来编制相应的环保规划,编制时应按公路的总体功能(例如风景区公路、城郊主要通道等),依据公路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及环境影响后评价结果,交通量及发展趋势,季节性特点,来合理提出环保预算投入、公路绿化规划、环保设施的建设维护、养护作业方式改进、突发情况环保应急措施等诸方面。规划应分远近期分别编制。
3.3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1)推广沥青路面稀浆封层修补、喷射法补塘、灌缝等新工艺,加铺低噪声路面。
(2)推行养护作业机械化,路基割草、路面清扫、坑塘冼刨处治等都应实行机械化。积极推广运用综合养护车进行公路养护维修作业。
(3)提高路面铺装率,逐步消灭砂石路,硬化路肩,消除公路自身污染,也解决砂石路取土养护难的问题。
(4)公路维修旧料回收利用。对公路维修作业基层废料、油层料都可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可节约资金,节约了能源,又保护了环境,例如沥青再生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4 结论
公路工程项目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已经非常重要,在这方面国内外都很重视,正在迅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策略以及定量计算或定性评价的方法,都是研究的关键。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可应用到公路工程中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可视化,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更直观简明,数据管理更便捷高效,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和绿色设计服务。
参考文献:
[1] 宋学文,冯晓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J]交通环保,2003,(04)
[2] 张倩,赵一飞,彭余华 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3] 刘长辉 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J]辽宁交通科技,2004,(04)
【关键词】公路;养护;环境保护;防治
1 公路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运营期环境保护是我国公路环保的薄弱环节,至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其治理处于起步阶段。与公路建设相比,公路营运期主要侧重于公路营运过程中的长效管理,通过公路养护不断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发挥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服务时对沿线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1.1 水资源污染
路基排水不畅、植被覆盖率过低、防护工程缺陷、养护不及时及不合理的养护都将导致公路水土流失产生对水资源的污染,尤其是对饮用水源影响。由汽车所携带的有机质溶剂、化学储剂、石油及其制品等,因为滴漏或其它原因而沿路表进入沿线的河内及土壤,会对当地的水质及土质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由于重金属含量较高的粉煤灰在筑路中的大量使用,可能对地下水会有一定影响。
对于高速公路接近饮用水源的路段或独立公路大桥,公路或大桥的管理单位应制定有毒有害物品运输的应急计划,并与地方的公安、环保及相关部门组织一个应急機构,一旦发生运输中有毒有害物品的泄漏现象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力争把事故对饮用水造成的污染影响减低到最低限度。
1.2 空气环境污染
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砂石路作业和行车粉尘污染。汽车排放污染与道路服务水平有着密切地关系,在服务水平较高的路段车辆的排放污染要小于服务水平低的路段。
1.3 声环境污染
交通噪声的主要防治措施有调整公路线位、设置隔声设施、建造声屏障、栽植防噪绿化林带等.实际上,噪声防治可从多角度入手,如修建低噪音路面等。当前高速公路上使用较多的方法是设置声屏障,但由于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原因,使其造价较高,且很多降噪效果不理想,所以寻找新型隔音材料也是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1.4 光污染
公路夜间行车给沿线居民聚集区带来的光污染问题应引起充分重视。预防光污染的方法有营造乔灌结合的绿化带、建造防眩带等。也可从减弱车灯光源强度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
2 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1 水环境保护
淡水资源保护是人类的重要任务。公路路线无可避免地穿越饮用水源地或其附近时,既要严格保护自然水流形态,又要有完善的“封闭式”路基排水,使公路运营期间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的路基路面排水通过该系统排向饮用水源地以外的水域或水处理场所,保护饮用水源地不受污染和破坏。
措施:(1)将弃土、弃渣于指定地点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其流入水体。
(2)施工时产生的施工、生活污水和服务区产生的污水要进入指定排污管道,或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
(3)要在设计阶段完善排水系统,特别是位于水库、河流上的桥梁,要避免机动车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水体。
2.2 空气环境保护
粉尘污染对工程沿线居民健康和农作物生长会带来不同程度影响。不少公路建设工程,尤其是干旱少雨地区的公路建设工程,因施工扬尘影响农作物产量并造成污染引起的索赔事件经常发生.除遮盖和洒水灭尘外,目前我国对施工中的粉尘污染似未见报道更有效的处理措施。国外一些技术似可借鉴,如美国将土工合成材料用于施工期的临时土质粉化保护,用于施工带来的扬尘、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治理。
(1)在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用蓬布遮盖,将堆放地点选在学校、居民区、企事业单位等下风处,并在施工时选择合适的风向。
(2)将沥青拌和站选在离居民区大于1 km的地方,减少沥青烟的污染。
(3)对施工便道及时洒水,减少灰尘。
2.3 减少噪声污染
在城市或村镇附近施工存在噪音污染问题,噪声超过规定限度时应采取妥善措施予以处理,如调整作业时间,避免夜间施工等。工地附近有医院学校等需要全天防止噪声的场所,必要时可在工地周围设置临时性隔音设施。
(1)将料场、拌和站设在远离学校、居民区、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尽量采用噪声较小的施工机械。
(2)避免在夜间(22:00~6:00)施工,保证周围居民的正常体息时间。
(3)在靠近学校、居民区、企事业单位等敏感地点通过设立声屏障,种植绿化带,修筑路堤来降低噪声。
2.4 社会环境保护
2.4.1 保护耕地
(1)选线时,尽量避免占用大量耕地。
(2)选择取土坑和弃土、弃渣堆放地点时,尽量不占用耕地。
(3)施工驻地、料场等地点施工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复耕。
2.4.2 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秩序
(1)选线时要尽量绕避城镇居民区和较大的村落,特别是学校和其生源主要所在地:留有地下通道、高架桥等通道,方便居民的出行。
(2)对需要拆除的基础设施,原则上采取“先通后拆”的原则,以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企事业单位正常的生产、工作。
2.4.3 保护景观环境
选线时绕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路线应与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协调,并且合理保护和利用。在施工中发现文物时要及时与国家文物部门联系,保护文物。
3 对策及措施
3.1 建立健全公路环保规章制度
将公路环境纳入公路养护总体规划框架内,使之与公路日常管理有机统一,设立公路环境管理监督执行机构,公路主管部门也需陆续制定公路环保行业规范、标准;加强环保培训,加大环保预算投入,定期对公路环境进行测评,公路养护合同、职责制度,公路养护综合评比中也要加入环保考核内容,真正将公路养护环境保护纳入公路长效管理范畴。新建公路环保工程必须与项目设计、施工、验收同步实施后方能投入运营。
3.2 编制公路养护环保规划
应根据不同公路的特点来编制相应的环保规划,编制时应按公路的总体功能(例如风景区公路、城郊主要通道等),依据公路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及环境影响后评价结果,交通量及发展趋势,季节性特点,来合理提出环保预算投入、公路绿化规划、环保设施的建设维护、养护作业方式改进、突发情况环保应急措施等诸方面。规划应分远近期分别编制。
3.3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1)推广沥青路面稀浆封层修补、喷射法补塘、灌缝等新工艺,加铺低噪声路面。
(2)推行养护作业机械化,路基割草、路面清扫、坑塘冼刨处治等都应实行机械化。积极推广运用综合养护车进行公路养护维修作业。
(3)提高路面铺装率,逐步消灭砂石路,硬化路肩,消除公路自身污染,也解决砂石路取土养护难的问题。
(4)公路维修旧料回收利用。对公路维修作业基层废料、油层料都可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可节约资金,节约了能源,又保护了环境,例如沥青再生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4 结论
公路工程项目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已经非常重要,在这方面国内外都很重视,正在迅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策略以及定量计算或定性评价的方法,都是研究的关键。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可应用到公路工程中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可视化,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更直观简明,数据管理更便捷高效,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和绿色设计服务。
参考文献:
[1] 宋学文,冯晓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J]交通环保,2003,(04)
[2] 张倩,赵一飞,彭余华 公路工程与环境保护[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3] 刘长辉 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J]辽宁交通科技,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