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一只会飞的小鸡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guangyu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一只小鹰从树上跌落下来,正好掉进一个鸡窝里。小鹰将慈爱的母鸡当成了自己的妈妈,而母鸡也误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会儿,老鹰从外面捕食回来,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它焦急地在天空中盘旋,看到地上有一只四处寻找妈妈的小鸡,以为那是自己的孩子,于是飞过去怜惜地将小鸡抱在怀里,回到了高高的山崖。
  从此,小鹰和小鸡有了不同的命运。鸡妈妈将小鹰当作了一只鸡来养,它教会了小鹰所有鸡的本领,比如捉虫子、竖起羽毛与敌人决斗、扑腾翅膀飞到两三米高的树上、遇到危险时怎样躲避和逃生等。在鸡妈妈的教育下,小鹰虽然学会了如何生存,但却只能终日在地上瞎跑,除了长了一副鹰的模样外,并没有鹰的风范和非凡的本领,跟一只普通的鸡无异。而鹰妈妈将小鸡当作了一只鹰来养,它将自己所有的本领都传授给了小鸡。在鹰妈妈严格的训练下,小鸡不仅学会了飞翔和捕食,还学会了坚强和勇敢,有了搏击长空的信心和雄心。多年后,小鸡成了翱翔空中的强者,而小鹰则成了需要鸡妈妈保护的弱者。
  这个故事虽有几分离奇和荒诞,但却向我们阐明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优秀的人才是培养出来的,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教育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将门出虎子,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当孩子呱呱坠地来到人世,就像是一张白纸,画作成败全在执笔描绘的父母。一个人成不成才,在很大程度上受决于优质的教育。要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父母首先必须成为他的学习榜样,没有良师,孩子又能学到多少本领呢?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通过孩子的发展,我们可以窥见自己的优劣,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所以,当孩子失败犯错时,请先别急着在他身上寻找原因,骂孩子愚笨不争气,不妨先反省自己,我们有鹰那样的本领吗?我们有鹰那样的耐心吗?我们像鹰那样放手让孩子去做了吗?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了吗?
  在教孩子飞翔以前,让我们自己先学会飞翔吧!
  
其他文献
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女儿一见我便飞快地奔过来,一脸兴奋,还不时用略带暗示的眼神瞅着自己的左臂。我一看,这才发觉女儿的左臂上别着一块“好孩子”臂章,这是幼儿园老师对表现好的孩子进行的奖励,可以带着臂章一整天——看来女儿是在故意向我显耀了。  起初我并未意识到这块小小臂章在女儿心中的分量,只是有些程式化地夸奖道:“宝贝真棒!”女儿显然对我没表现出足够的热烈程度而感到不满,她迫不及待地强调:“‘好孩子’
诱发:人生的第一个理想  “爸爸,泥土是什么样的?”女儿打断我正讲的内容。  泥土是什么?这还需要解释吗?有那么一瞬间,我有种奚落女儿的冲动。但很快,我知道错不在她。像女儿这么大的时候,我可不是坐在沙发上,依偎在父亲的怀抱里,捧着印刷精美的画册去认识大自然的。  好吧,女儿,让我来告诉你泥土是什么样的吧!春天里,在伴有淡淡新翻粪土气味的田间,稀泥土从我的脚趾间“哧溜”一声钻出来,滑滑的,痒痒的,好
场景一:  晚上,爸爸正在修理出了问题的录音机,儿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看着。调试了几次都没成功后,爸爸急了:“他妈的,哪里出了问题?”再次调试,成功了,爸爸高兴地说:“他妈的,总算弄好了。”修好后,爸爸去洗手,儿子顺手拿起一个回力车来玩,可是车子不走,儿子拿着车子“研究”着:“他妈的,怎么不走了?”    点评:父母是孩子的言语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的说话方式和内容主要是在和父母
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给孩子传授规矩的时候,家长的说教意味总是显得特别浓。其实,有效的说教才是讲道理,无效的说教则可以归为唠叨,一旦家长在讲道理时带着情绪和思维定势走,很容易就演变成孩子最不愿接受的老生常谈。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中,有几个常犯的说教误区十分值得我们注意,只有尽量避免这些不当的沟通方法,才能实现有效的引导教育。     误区一:  以成人的标准对孩子进行限制  孩子总是在错误中不断
作者介绍  袁泉:  西洋管弦专业硕士学位,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教师,安徽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多年的教学经验使他对孩子的乐器学习感触良多。    于佳:  安徽省芜湖市作协副主席,被誉为“最年轻的80后作协副主席”。伴随儿子开始学琴,对琴童家长的心理、疑问、矛盾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位琴童妈妈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孩子学琴实录,希望我帮她判断,孩子学琴这条路到底是该继续,还是放弃?其实,她的
孩子们都乖乖地坐在饭桌旁吃点心,可是楠楠怎么不见了?仔细搜寻,才发现他正趴在地上吃点心呢!我走过去,想把他拉起来,可他怎么也起不来——原来他又将凉鞋上的搭扣交叉粘在一起了。我非常生气,因为这样的举动已经不止一次了,真不知道他是不懂还是故意的!我决定惩罚他一下:“楠楠,去帮老师拿条毛巾来。”听到我的命令,他只好一蹦一跳地去了盥洗室,拿到毛巾后,又一蹦一跳地回来了。看着他那滑稽的样子,小朋友们哄堂大笑
早操的时间到了,每次听到音乐响起,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涌到我的身边,想做“排头”,你推我挤的,偶尔还会发生“小争吵”。就像今天,子航和佳毅争着都说是自己先站好的,互不相让都想站在最前边,最后还是我出面调解才把这起“纠纷”抚平。  早操回来后,想到了刚在发生的事情,我问孩子们,为什么排队喜欢站在最前边呢?“因为离老师近”、“因为可以拉老师的手”、“因为站在前边的是队长”“老师最喜欢和前面的小朋友说话”
那天晚上,我让5岁的女儿韵韵洗脚,可没想到小家伙却梗着脖子:“不!”这还了得,这么小就不听话了,以后我还怎么行使家长的权利?我虎下脸来,大声说:“你洗不洗?不洗我可揍你了!”  “就不洗!就不洗!”女儿的小嘴像爆豆子似地连声喊着。我气愤之极,猛地给了她一巴掌,并呵斥道:“你洗不洗,不洗我还打!”  女儿“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坏,妈妈是个大坏蛋!”  “你敢说妈妈是个大坏蛋?”  “
小雨训练跳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因为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强、态度又认真,她一直深受老师的重视和肯定,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可是这几天小雨却出现了异常,每次一到训练,就嚷着说要上厕所。奇怪的是,小雨在厕所一蹲就是半小时,即使腿软脚麻,也不愿起来,结果每次都错过了训练的时间。  小雨究竟为什么要蹲这么长的时间呢?结合几天来小雨蹲厕所的时间规律,我终于明白小雨是用上厕所当幌子来逃避训练。小雨宁愿在厕所蹲得腿
前几天吃晚饭时,6岁的儿子突然跟我说:“爸爸,我们以后都不要去家乐福超市买东西了,还有,我们也不要吃法国产的食品了。”我很奇怪,反问他:“为什么呀?”“他们欺负我们中国人。”儿子愤愤地说。  我十分惊讶,细问之下才了解到,原来,儿子所在的学校最近组织了一次时事教育活动,向孩子们讲述了西藏“3·14”事件和“巴黎奥运圣火受到阻挠”等的一些情况。没想到儿子小小年纪就知道关心国家大事了,这有点出乎我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