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分类

来源 :安全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l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成类别,无疑会给我们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带来方便。
  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以下两大类:
  
  1、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物的故障
  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从安全功能的角度,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2)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3)环境因素
  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此外,还可从一些广义的角度对危险源进行分类
  例如:
  ——机械类、电气类、辐射类、物质类、火灾与爆炸类;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其他。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也可列出一份问题的提示单,例如:
  ——在平地上滑倒(跌倒);
  ——人员从高处坠落;
  ——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
  ——头上空间不足;
  ——与工具、材料等的手提/搬运有关的危险源;
  ——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改型、修理和拆卸有关的装置、机械的危险源;
  ——车辆危险源,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
  ——火灾和爆炸;
  ——对员工的暴力行为;
  ——可吸入的物质;
  ——可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
  ——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
  ——可通过摄入(如通过口腔进入体内)造成伤害的物质;
  ——有害能量(如电、辐射、噪声、振动);
  ——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上肢损伤;
  ——不适当的热环境,如过热;
  ——照明度;
  ——易滑、不平坦的场地或地面;
  ——不适当的楼梯护栏或手栏;
  ——合同方人员的活动。
  上面所列并不全面。组织必须根据其工作活动的性质和工作场所的特点编制危险源提示单。
  
  (编辑/郑钊萍)
其他文献
人工经济林在中国南方种植面积大,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人工经济林生态系统受人为周期性经营活动影响比较大,是重要的流动性碳库.因此,选择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本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和锥栗(Castanea henryi)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
转移矩阵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出发点,但是研究者们并未能从转移矩阵中获取足够的信息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潜在过程或规律.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土地利用系统转移分析方法,以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闽东南平和县为例,基于1996、2002和2007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式与过程,并探讨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平和县近10 a来主导土地利用类型为自然用地和农业用地;土地利用变化总
采用朱永彬、王铮最优增长率模型,研究了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福建省未来的能源碳排放趋势,并采用CO2FIX模型计算福建省森林碳汇量,为福建省制定碳排放战略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在当前技术进步速率下,在经济平稳增长的条件下,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下降速率为0.044.福建省人均碳排放呈倒"U"曲线增长,高峰出现在2047年.福建省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总量也呈倒"U"曲线增长,能源消费高峰和碳排放高峰出现在2
10月27日,泛珠三角区域安全生产合作第三届联席会议暨海西20城市安全合作及安全发展论坛在福州市召开,在此次论坛上,来自泛珠三角区域各省(自治区)的代表们畅所欲言,围绕区域安全生
首届海峡两岸低碳农业发展战略与技术对策研讨会于2010年6月在福州市召开.会议总结了近年来两岸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研究、固碳增汇模式与关键技术、废弃资源利用与节能减排、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和进展,并提出了新时期两岸低碳农业发展的战略与技术对策.
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在高危行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安监总政法[2009]137号)文件出台后,我局认真组织了学习。现结合长乐市工作实际,就高危行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
目的是研究电子鼻系统,利用该系统,基于不同辅助材料挥发物的指纹图,开发出一种简单、快速的鉴别烟用辅助材料的方法。
强对流天气是浙江省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浙江省2011年梅雨期2次强对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月9日强对流,主要表现为冰雹和雷雨大风;6月18日强对流,主要表现为短时强降水.天气形势上,前者为西风槽型,后者为大陆高压型,2次过程都对应一支西南急流,显然后者的强度更大.探空和对流指数上,前者上干下湿,不稳定条件和对流指数优于后者.雷达回波图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头一年;是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也是福建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做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
迪木那里克铁矿位于阿尔金大断裂南侧,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上奥陶统祁曼塔格群浅变质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多呈似层状、条带状产出,部分矿体塑性变形较强,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层控作用比较明显;矿石主要为条带状石英-磁铁矿和块状磁铁矿矿石;矿石品位较低(TFe=20%~40%);围岩蚀变特征明显.该铁矿属沉积变质型铁矿.综合研究发现,可利用矿区地层、构造、岩石蚀变情况、航磁异常等作为矿区和区域找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