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果品出口将进一步增长,果品将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伴随着国内需求水平的提高和国外出口的增长,迫切要求我们关注我国的果品冷链现状。在林果业中,冷链物流是连接林果产品生产基地和市场的有效纽带。冬枣冷链物流,是为了保证冬枣品质,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
关键词:冬枣;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034-02
1 沾化冬枣产品发展现状
1.1 种植规模扩大迅速
“沾化冬枣”是一种珍贵稀有的鲜食果品。十几年来,沾化县不断探索开发之路,使之造福人类。如今,这一稀有资源终于从庭院走向大田,其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5月,在“全国首届百家特产之乡”评选活动中,沾化县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到2008年为止,全县已开发密植园约60万亩,年产量可达3亿斤。2005年10月,沾化冬枣还被评为山东省第一个名牌农产品。目前,该县产的冬枣已成功走出国门,出口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1.2 贮藏保鲜技术不过关
目前贮藏保鲜冬枣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由于冬枣水份含量高,易腐易烂。不易贮藏,常温下保鲜期仅有7天左右。目前,恒温库保鲜期为2个月,气调库保鲜期为3个月。保鲜期短、货架期技术尚未破题,已成为制约沾化冬枣产业发展的难题。
冷链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林果产品品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经过冷链贮藏和运输的冬枣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至2%,最高不超过5%,能较大程度延长保鲜期。而没有经过冷链贮藏和运输的冬枣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则高达25%至30%。因缺少冷链贮藏和运输的冬枣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损耗,影响产品品质,同时也造成了其零售价居高不下(一些易腐林果农产品的售价中七成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货物的损耗支出),严重压缩了冬枣的市场需求空间与市场销售半径,所以把新技术新方法——冷链技术,逐步应用到冬枣保鲜中来迫在眉睫。
2 影响冬枣贮藏保鲜的主要因素
2.1 自身因素
(1)成熟度。冬枣在成熟过程中,颜色、风味及营养成分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成熟度是果实采收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冬枣贮藏保鲜的主要因素之一。冬枣成熟度根据着色情况一般分为:青果期、白熟期、初红期、半红期、全红期。不同成熟度采摘的冬枣,其贮藏时间及贮藏方式都不相同,贮藏用冬枣最宜在白熟期至半红期采摘。
(2)水分。水分是果实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冬枣含水量在白熟期为60%左右,全红期为45%左右。冬枣果肉一旦失水难以保持鲜脆状态,品质明显下降。因此,在冬枣的贮藏及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枣果失水量减少到最低限度。
(3)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果蔬采后最主要的生理活动。不同呼吸跃变型的果实在成熟时内源乙烯生成以及对外源乙烯的反应上均有所不同。明确果实的呼吸类型,有助于对果实成熟衰老机理的深入研究。多数研究表明。冬枣属于非跃变型果实,具有很高的呼吸强度,可代谢消耗大量的内含物,致使枣果品质迅速下降。因此,可通过低温、氧气调节等措施使冬枣维持最微弱的呼吸状态,同时为延长贮期,还要避免出现强烈的无氧呼吸。
(4)果实完整性。冬枣果实的虫伤、病伤、挤压伤以及果柄是否完整等都直接影响其贮藏时间。不完整的枣果因为有伤口而使本身的生理机能发生变化,呼吸强度增加,物质消耗加速,同时伤口处极易被微生物侵染造成霉烂,影响贮藏时间及质量。用人工采摘,可防止果皮划伤和压伤,能明显延长冬枣贮藏时间。
(5)植物激素作用。乙烯、脱落酸等是果实加速成熟的物质,对果实长期贮藏保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赤霉索、萘乙酸及1-甲基环丙烯(1-MCP)等对乙烯、脱落酸有拮抗作用。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但可以减轻落果,同时对延长着色和采收期,以及采后贮藏保鲜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2 环境因素
(1)贮藏温度。一般随贮藏温度的升高,枣果的老化进程加快。因此,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温度越低贮藏效果越好,但低于冰点温度时会产生冻伤。一般半红枣的冰点在-2.4℃左右,初红枣高于此值,全红枣低于此值,所以不同成熟期的冬枣应分别贮藏。
(2)环境湿度。冬枣属鲜食品种,极易失水,将其置于适宜的湿度条件下,控制果肉水分散发是贮藏保鲜的关键措施,适宜冬枣贮藏的湿度为90%-95%。
(3)环境气体。在氧浓度低的情况下,冬枣鲜果的呼吸强度较低,有利于贮藏保鲜。同时,适当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也能明显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延缓成熟期。
(4)环境中的微生物。研究发现,机械碰伤是造成果实腐烂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生理腐烂,由微生物繁殖而造成的果实腐烂所占比重很小,但也不可轻视。生产中为了防止各种病菌的侵染,多采用采前喷药和贮期灭菌等方法加以控制。
3 冬枣冷链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初步评价
3.1 冬枣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1)冬枣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冷链物流业的支撑。冬枣从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沾化县要在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必须要使冷链设施相应跟上,才能体现出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2)大量产品外销拓展冷链物流业的发展空间。冬枣在常温条件下属于不耐贮品种,这就形成了产品采摘与销售的矛盾,在没有冷链物流设施条件下,形成淡季脱销、旺季滞销,农民增产不增收,产品浪费严重,价格低廉,不能均衡供应市场。因此,大量产品外销给储藏、运输和加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建立发达、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3)产品长运距、跨地区、大批量调配也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沾化县地处山东省北部,濒临渤海。产品市场销售大部分需要依托国内发达地区,还有部分产品直接出口。由于消费市场与产品产地距离遥远,需要各产地建立一个良好、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冬枣生产基地与内地市场长距离运输通道的有效联接。
(4)低成本的冷链物流为冬枣增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品旺季滞销往往伴随着竞相压价,贱买贱卖,产品销售陷入无序的混乱局面,最终损害的是果农的利益。目前随着国家和自治区综合物流网络的不断发展壮大与完善。多种运输方式互为补充。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奠定了坚实的物流设施基础。因此,冬枣基地只需要着眼于冷链环节的配套建设,便完全可以形成较为完备的冷链物流运输体系,从而完成产品从基地生产到收获后的自然增值,有效延伸产业链。
(5)冷链物流业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随着社会的发 展,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安全性、新鲜度、反季节消费和口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农产品流通竞争主要表现为冷链物流水平的竞争。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逐步加强了对各个环节的监控力度。法规约束也需要林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迅速发展与完善。
3.2 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产品冷藏能力不足。沾化作为冬枣重要的特色园艺产业生产基地,冷链贮运等后处理技术严重滞后于基地的发展速度。因此冷链设施的配套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农产品冷链硬件设施水平低。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呈现出“地窖式”、“半机械化半地下式”等简易贮藏方式并存的局面。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第一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第二是农产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3)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目前沾化冬枣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还不是很高,虽然产销量很大,但在农产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4)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不足。大部分冬枣物流配送业务多由基层生产基地完成,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
4 冬枣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4.1 加大冬枣采后贮运投资,增加贮运设施,完善冷链系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果品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要使冬枣作为高质量的商品进入市场,就必须将采后的贮运措施放到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提高档次和升值的捷径,更是延长其上架期的有效手段;不断深入研究果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配套设施,使其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才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4.2 加强和重视冬枣采后贮运技术的研究工作
随着各种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和社会对果品花色品种多、上市时间长、质量营养好需求的提高,就更需要加强果品贮藏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只有抓住影响果品品质和贮藏期限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果品采后成熟衰老的机制,才能为果品贮藏技术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探索出更多、更好、更实用的果品贮藏技术,为果品产业增值提供技术支持。
4.3 做好采后贮运技术的科技推广工作,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要在加大科研工作的同时,做好贮藏技术的推广工作,建立稳定的推广体系和渠道,使科研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市场能得到急需的技术,科研能得到市场需求的信息,才能为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动力,使科学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4.4 上下形成合力,大力推广冬枣采后的冷链物流技术
实际上,果品的采后冷链物流技术一直是我国果品贮运加工中的薄弱环节,这不仅影响产品的增值和市场竞争力,也影响冬枣的贮藏加工品质,制约着贮藏加工业的发展。冬枣的冷链物流技术要根据其生理特点和上市期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提高它的贮藏和上市质量,实现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春杰,谢韶颖,滨州市冬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03,(2):61—62
[2]柳桂林,对滨州市冬枣发展的建议[J],北方果树,2002,(5):33—34
[3]郑军,孙宪芝,韩祥钻,沾化县冬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6,(2):104—106
[4]黄成洲,谢如鹤,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29(4),37-39
关键词:冬枣;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034-02
1 沾化冬枣产品发展现状
1.1 种植规模扩大迅速
“沾化冬枣”是一种珍贵稀有的鲜食果品。十几年来,沾化县不断探索开发之路,使之造福人类。如今,这一稀有资源终于从庭院走向大田,其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5月,在“全国首届百家特产之乡”评选活动中,沾化县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到2008年为止,全县已开发密植园约60万亩,年产量可达3亿斤。2005年10月,沾化冬枣还被评为山东省第一个名牌农产品。目前,该县产的冬枣已成功走出国门,出口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1.2 贮藏保鲜技术不过关
目前贮藏保鲜冬枣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由于冬枣水份含量高,易腐易烂。不易贮藏,常温下保鲜期仅有7天左右。目前,恒温库保鲜期为2个月,气调库保鲜期为3个月。保鲜期短、货架期技术尚未破题,已成为制约沾化冬枣产业发展的难题。
冷链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林果产品品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经过冷链贮藏和运输的冬枣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至2%,最高不超过5%,能较大程度延长保鲜期。而没有经过冷链贮藏和运输的冬枣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则高达25%至30%。因缺少冷链贮藏和运输的冬枣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损耗,影响产品品质,同时也造成了其零售价居高不下(一些易腐林果农产品的售价中七成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货物的损耗支出),严重压缩了冬枣的市场需求空间与市场销售半径,所以把新技术新方法——冷链技术,逐步应用到冬枣保鲜中来迫在眉睫。
2 影响冬枣贮藏保鲜的主要因素
2.1 自身因素
(1)成熟度。冬枣在成熟过程中,颜色、风味及营养成分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成熟度是果实采收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冬枣贮藏保鲜的主要因素之一。冬枣成熟度根据着色情况一般分为:青果期、白熟期、初红期、半红期、全红期。不同成熟度采摘的冬枣,其贮藏时间及贮藏方式都不相同,贮藏用冬枣最宜在白熟期至半红期采摘。
(2)水分。水分是果实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冬枣含水量在白熟期为60%左右,全红期为45%左右。冬枣果肉一旦失水难以保持鲜脆状态,品质明显下降。因此,在冬枣的贮藏及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枣果失水量减少到最低限度。
(3)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果蔬采后最主要的生理活动。不同呼吸跃变型的果实在成熟时内源乙烯生成以及对外源乙烯的反应上均有所不同。明确果实的呼吸类型,有助于对果实成熟衰老机理的深入研究。多数研究表明。冬枣属于非跃变型果实,具有很高的呼吸强度,可代谢消耗大量的内含物,致使枣果品质迅速下降。因此,可通过低温、氧气调节等措施使冬枣维持最微弱的呼吸状态,同时为延长贮期,还要避免出现强烈的无氧呼吸。
(4)果实完整性。冬枣果实的虫伤、病伤、挤压伤以及果柄是否完整等都直接影响其贮藏时间。不完整的枣果因为有伤口而使本身的生理机能发生变化,呼吸强度增加,物质消耗加速,同时伤口处极易被微生物侵染造成霉烂,影响贮藏时间及质量。用人工采摘,可防止果皮划伤和压伤,能明显延长冬枣贮藏时间。
(5)植物激素作用。乙烯、脱落酸等是果实加速成熟的物质,对果实长期贮藏保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赤霉索、萘乙酸及1-甲基环丙烯(1-MCP)等对乙烯、脱落酸有拮抗作用。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但可以减轻落果,同时对延长着色和采收期,以及采后贮藏保鲜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2 环境因素
(1)贮藏温度。一般随贮藏温度的升高,枣果的老化进程加快。因此,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温度越低贮藏效果越好,但低于冰点温度时会产生冻伤。一般半红枣的冰点在-2.4℃左右,初红枣高于此值,全红枣低于此值,所以不同成熟期的冬枣应分别贮藏。
(2)环境湿度。冬枣属鲜食品种,极易失水,将其置于适宜的湿度条件下,控制果肉水分散发是贮藏保鲜的关键措施,适宜冬枣贮藏的湿度为90%-95%。
(3)环境气体。在氧浓度低的情况下,冬枣鲜果的呼吸强度较低,有利于贮藏保鲜。同时,适当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也能明显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延缓成熟期。
(4)环境中的微生物。研究发现,机械碰伤是造成果实腐烂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生理腐烂,由微生物繁殖而造成的果实腐烂所占比重很小,但也不可轻视。生产中为了防止各种病菌的侵染,多采用采前喷药和贮期灭菌等方法加以控制。
3 冬枣冷链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初步评价
3.1 冬枣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1)冬枣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冷链物流业的支撑。冬枣从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沾化县要在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必须要使冷链设施相应跟上,才能体现出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2)大量产品外销拓展冷链物流业的发展空间。冬枣在常温条件下属于不耐贮品种,这就形成了产品采摘与销售的矛盾,在没有冷链物流设施条件下,形成淡季脱销、旺季滞销,农民增产不增收,产品浪费严重,价格低廉,不能均衡供应市场。因此,大量产品外销给储藏、运输和加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建立发达、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3)产品长运距、跨地区、大批量调配也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沾化县地处山东省北部,濒临渤海。产品市场销售大部分需要依托国内发达地区,还有部分产品直接出口。由于消费市场与产品产地距离遥远,需要各产地建立一个良好、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冬枣生产基地与内地市场长距离运输通道的有效联接。
(4)低成本的冷链物流为冬枣增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品旺季滞销往往伴随着竞相压价,贱买贱卖,产品销售陷入无序的混乱局面,最终损害的是果农的利益。目前随着国家和自治区综合物流网络的不断发展壮大与完善。多种运输方式互为补充。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奠定了坚实的物流设施基础。因此,冬枣基地只需要着眼于冷链环节的配套建设,便完全可以形成较为完备的冷链物流运输体系,从而完成产品从基地生产到收获后的自然增值,有效延伸产业链。
(5)冷链物流业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随着社会的发 展,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安全性、新鲜度、反季节消费和口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农产品流通竞争主要表现为冷链物流水平的竞争。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逐步加强了对各个环节的监控力度。法规约束也需要林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迅速发展与完善。
3.2 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产品冷藏能力不足。沾化作为冬枣重要的特色园艺产业生产基地,冷链贮运等后处理技术严重滞后于基地的发展速度。因此冷链设施的配套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农产品冷链硬件设施水平低。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呈现出“地窖式”、“半机械化半地下式”等简易贮藏方式并存的局面。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第一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第二是农产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3)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目前沾化冬枣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还不是很高,虽然产销量很大,但在农产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4)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不足。大部分冬枣物流配送业务多由基层生产基地完成,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
4 冬枣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4.1 加大冬枣采后贮运投资,增加贮运设施,完善冷链系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果品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要使冬枣作为高质量的商品进入市场,就必须将采后的贮运措施放到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提高档次和升值的捷径,更是延长其上架期的有效手段;不断深入研究果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配套设施,使其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才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4.2 加强和重视冬枣采后贮运技术的研究工作
随着各种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和社会对果品花色品种多、上市时间长、质量营养好需求的提高,就更需要加强果品贮藏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只有抓住影响果品品质和贮藏期限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果品采后成熟衰老的机制,才能为果品贮藏技术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探索出更多、更好、更实用的果品贮藏技术,为果品产业增值提供技术支持。
4.3 做好采后贮运技术的科技推广工作,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要在加大科研工作的同时,做好贮藏技术的推广工作,建立稳定的推广体系和渠道,使科研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市场能得到急需的技术,科研能得到市场需求的信息,才能为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动力,使科学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4.4 上下形成合力,大力推广冬枣采后的冷链物流技术
实际上,果品的采后冷链物流技术一直是我国果品贮运加工中的薄弱环节,这不仅影响产品的增值和市场竞争力,也影响冬枣的贮藏加工品质,制约着贮藏加工业的发展。冬枣的冷链物流技术要根据其生理特点和上市期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提高它的贮藏和上市质量,实现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春杰,谢韶颖,滨州市冬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03,(2):61—62
[2]柳桂林,对滨州市冬枣发展的建议[J],北方果树,2002,(5):33—34
[3]郑军,孙宪芝,韩祥钻,沾化县冬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6,(2):104—106
[4]黄成洲,谢如鹤,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29(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