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拉西坦注射液和甘露醇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予以吡拉西坦注射液和甘露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均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采取吡拉西坦治疗,而B组采取甘露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采取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疗效确切,并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吡拉西坦注射液;甘露醇;临床疗效
  为了进一步探讨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予以吡拉西坦注射液和甘露醇治疗的临床疗效,我院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接诊的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经颅脑MRI或CT检查确诊,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并且皆符合手术指征,此外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患者,以及过敏体质、无法有效沟通及有语言障碍患者。随机将50例患者均分为A组与B组,各自25例,其中A组:男患17例、女患8例;年龄37~68岁,均值46.7±5.1岁。B组:男患16例、女患9例;年龄35~67岁,均值46.4±5.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皆完善相关检查,其中A组患者采取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予以20%该药物行快速静滴,滴注时间控制在10分钟,每隔8小时用药一次,每天三次,连用6天。B组患者采取甘露醇治疗,予以20%该药物125ml行快速静滴,滴注时间控制在15分钟,用法与用量皆与A组相同。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皆对患者的血压、神志、脉搏、体温及呼吸等进行监测,并对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等进行观察,同时加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肌酶谱及电解质等检查,还需采取颅内压监护仪对两组患者光反应、瞳孔大小及视乳头状态等进行持续监测[1]。此外,两组患者皆采取相同的心理干预、饮食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处理,其中心理干预时要主动安慰与鼓励患者,疏导他们的紧张、焦虑及恐惧,帮助他们解除思想的顾虑;饮食护理则要求以清淡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禁忌辛辣与油腻食品;并发症护理则主要加强颅内压危象、呼吸道梗阻、意识障碍等观察,要求护理人员及时察觉并发症情况,一旦确诊要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取的疗效评价标准[2]为:1)显效:治疗后颅内压较治疗前降幅≥75%;2)有效:治疗后颅内压相较于治疗前降幅50~74%;3)好转:治疗后颅内压相较于治疗前降幅20~49%;4)无效:治疗后颅内压相较于治疗前降幅低于20%。总有效率以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计。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A组显效15例、有效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0%,B组显效11例、有效8例、好转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00%,A组明显优于B组(P<0.05)。
  2.2 不良反应
  A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B组发生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在脑外科中比较常见,从近几年相关研究来看,予以甘露醇与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属于常用处理方式,但都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本次研究针对接诊的50例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其中B组采取甘露醇治疗,而A组采取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虽然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B组(P<0.05)。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皆表明采取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黎敏.吡拉西坦和甘露醇治疗老年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海峡药学,2012,24(11):219-220.
  [2] 刘文明,陈腾,王新宇等.吡拉西坦注射液和甘露醇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4):230-23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足浴联合耳穴埋籽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方法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加用中药足浴及耳穴埋籽观察两组降压效果、临床症状改善和对中医护理的认同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降压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中医护理认同度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 ,
期刊
【摘要】 目的:从对于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错误认识、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如何减少和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等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期刊
一、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原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传统中药领域探索一种经济、实用、有效的促宫颈成熟的方法。  关键词:宫颈评分 促宫颈成熟中药 促宫颈成熟 催产素诱发临产  宫颈成熟是引产成功的关键。本院采用中药促宫颈成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选择本院2008年4月~2012年10月间,妊娠≥39周~≤42周、头位单胎、初产妇、符合产科引产指征、宫颈Bishop评分≤5分孕妇20
期刊
(* 基金项目: 本文属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No: 10151022002000000), 2010 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摘要】目的:研究鼻内窥镜下经鼻入路鼻眼相关、鼻颅底相关手术的解剖标志及其在手术中的意义。通过对以上区域重要解剖标志的观察与测量,为开展经鼻内镜下眶减压术、视神经减压术、垂体瘤摘除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以及中颅底、后颅底等相关手术及术中定位、导航提供解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养血调经合剂在女性痛经治疗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妇科治疗的痛经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甲52例,对照组乙48例。治疗组经前4天给予我们院自行研制的中药养血调经合剂,对照组甲经前4天给予芬必得,对照组乙经前4天给予痛经丸。两组均以两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在服用中药养血调经合剂之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显效率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78例,针对患者的不同病症利用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治疗,分析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各类疾病患者在使用黄芪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较为理想,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能够使患者的细胞免疫能力得到提高,具有保护心肌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关键词】中药;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药物、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腰部熏蒸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均得到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高龄初产妇也逐年增多。高龄初产妇中妊娠期糖尿病、巨大胎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剖宫产的危险性增加,是产科工作中重点关注的对象,其生理心理变化与产妇自身及新生儿健康有密切的关系。高龄初产妇如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或高度的紧张状态,会间接影响其对新生儿的照顾,直接影响其日后的健康甚至引发严重的后果。本文简要分析了高龄初产妇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并根据其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鼻内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80例鼻内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予整体护理干预并口服曲马多片,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无特殊镇痛措施,观察各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疼痛情况并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术后24h,试验组和对照组VAS评分为1.44±2.32、1.75±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无差异。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