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异位性皮炎有许多复杂的药理学、免疫学和细胞调控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本文综述了异位性皮炎的免疫学和药理学改变及第二信使和细胞因子在其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讨论了第二信使系统的缺陷和细胞因子的异常与药理学改变间的关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位性皮炎有许多复杂的药理学、免疫学和细胞调控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本文综述了异位性皮炎的免疫学和药理学改变及第二信使和细胞因子在其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讨论了第二信使系统的缺陷和细胞因子的异常与药理学改变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多胺是一类脂肪族多阳离子胺,与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是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调控物质.银屑病皮损及外观正常皮肤中多胺合成均增加;多胺含量有助于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一些有效的药物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表皮细胞中的多胺合成而发挥作用;特殊而有效的多胺合成抑制剂可望给银屑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角蛋白基因的点突变引起精氨酸被其它氨基酸取代,进而改变了张力细丝的结构并使表皮细胞易受损伤。该文综述了与此有关的研究进展及基因缺陷与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及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等疾病的联系。
对非同位素性的DNA探针试验(PACE2)检测尿道和宫颈内标本中淋球菌进行了质与量的评价,并与推荐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对象为1991年6~8月维也纳二个性传播疾病(STD)中心的502人,包括42例未注册的和132例注册的妓女、213例女性和115例男性STD患者。按标本采集点,在两个中心作培养检查,但DNA探针试验仅在私人门诊中心做。
介绍了女性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传播方式、临床表现以及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并简要讨论了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的性伴发病情况、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预防筹问题.
初步研究表明,H3受体广泛地分布于器官与组织内,亦可能存在于皮肤中,它可调控组胺的生物合成及其从肥大细胞和神经组织中的释放。因此,开发相应的激动剂,可望为治疗炎症性及过敏性皮肤病,特别是荨麻疹及异位性皮炎开辟新的前景。
作者报告一些新喹诺酮药和氟嗪酸与利福平合用对裸鼠麻风杆菌感染的疗效。所试药物有氟嗪酸(OFLX)、利福平(RMP)、吡咯酸、吡哌酸、氟啶酸(ENX)、氟哌酸(NFLX)、fleroxacin(FLRX)、丙氟哌酸(CPFX)和氨苯砜(DDS)。在裸鼠左后足垫感染106条麻风菌后分组,在感染31天时,各种药分别溶解或乳化于蒸馏水中,每日管饲3mg/0.1ml药物,每周6次,给药50天。在感染后350
报告1例男5岁白人新生儿红斑狼疮(NLE)患儿,出生时有泛发环状红斑和散在毛细血管扩张,血小板明显减少(24109/L)、ANA阳性(IgG滴度1:256)、抗Ro及抗La抗体亦为阳性,其母亦有相同类型的抗体。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导致骨髓移植(BMT)后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识别其早期临床、实验室或组织病理学上发展为进行性致死性GvHD的指标,作者对69例接受同种骨髓移植后而发生GvHD的病人进行了研究.这69例均因患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何杰金病,多发性骨髓瘤等而需要BMT治疗.
以形态学、生物化学等方法将致病酵母鉴定到种的水平并非难事。然而从不含活菌的有限组织块(如组织病理切片)中鉴定酵母菌种却是一个难题。由于小核糖体亚单位18S-rRNA的编码基因包括高度保留区和高度变异区,如以PCR检测这些序列有助于鉴别非存活状态的组织内的酵母菌种。本文即为这一设想可行性研究的前期结果。
口腔扁平苔藓,特别是红斑糜烂性损害应用常规疗法如皮质类固醇外用或注射效果常不佳,且易继发念珠菌感染。该报道应用羟氯喹治疗10例具有典型临床及组织学特征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开放性试验结果。10例中女9例,男1例,年龄40~66岁,病期6月至20年(平均4.8年),所有病人除白色网状损害外,均有发红或糜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