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科技金融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创新导向、富裕导向。2010年我省人均GDP达到了7700美元,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要素成本也在大幅提升,这表明经济发展必须从投资导向进入创新导向。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并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显著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金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助推器。
  
  让第一生产力腾飞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说,现代社会的一切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但科学重在发现,技术重在发明,科学技术并不会自动成为生产力,只有科学知识和技术发明被企业家转化为商业活动时,即对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具有市场价值,才会成为生产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比特称之为创新。因此,创新是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核心和关键。
  然而,实践表明,创新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风险。首先是技术前景的不确定,即创新的技术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许多科技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告失败,成功转化的一般也经历了漫长的反复试验,投入成本巨大。其次是市场前景的不确定,科技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后还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消费者是否接受?质量和价格是否有竞争力?在这方面失败的例子同样屡见不鲜。此外,还有政策风险、管理风险等等,这些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创新。因此,化解创新的风险,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
  如何化解创新的风险?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就是发展科技金融,通过创业投资、信用担保、创新保险等形式的金融支持,解决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分担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消除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的后顾之忧。科技创新的风险虽然很大,但创新成功的收益也巨大,金融的支持可以得到相应回报。事实上,科技创新的风险是可管理性风险,即通过科学管理和经验积累可以大大降低风险程度,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因此,科技金融在发达国家得以迅速发展,并已经成为促进科技开发和成果转换、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和自主创新企业的重要手段。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的高度结合,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上的突破和创新时,科技金融才会应运而生。另一方面,科技金融也需要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相当程度的累积,而这种累积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成就,但总体而言,主要依靠资源要素的大量投入,进一步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严峻约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是江苏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金融是创新发展的强大助推器,要让第一生产力腾飞,必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为创新构建孵化平台
  
  科技金融的本质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平台,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与金融作为“第一推动力”的全面结合,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安排,是由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企业家和创新型企业、向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和金融服务的政府、企业等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
  作为科技创新的孵化平台,科技金融以投融资服务为核心,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1)投融资服务,解决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和风险分担,包括专门为科技创新服务的资本市场和股权交易、各种创业基金、金融机构的科技信贷等;(2)保险和担保服务,对科技创新的风险进行再化解,包括创新保险、市场保险和再保险、信用担保等;(3)相关基础性服务,包括信息、咨询、中介、评估等,提供市场分析、交易代理、信用评估等专业服务,促进金融与科技结合,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在实际操作上,科技金融并没有统一的模式,通常是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系统。美国为科技创新提供的投融资服务,就包括天使资金、创业投资、私募基金、柜台交易、纳斯达克、主板市场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需要。
  科技金融不仅是现代金融与现代科技两个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的结合,也是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的高度结合。政府必须发挥引导作用,这是科技金融最重要的特点。研究表明,科技金融的最有效着力点是研发过程已经结束、而产业化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早期阶段。在这时期,创新投入的风险很大,难以吸引社会的商业投资,因此,必须由政府给予支持和扶植,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政策导向的作用。美国政府就设立了“天使基金”。当产业化有了一定成效,政府就应当逐步退出,让社会资本和市场发挥作用。
  事实上,构建科技金融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活动,是政府、市场、企业共同合作,促进金融与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的创新,关键是建立相匹配的收益——风险机制,让金融资本分散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和分享创新成果。从长远看,一个能够支持科学技术持续不断创新的强大科技金融体系,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给力
  
  经济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需要科技金融平台的助推,而科技金融平台建设则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科技与金融本属于不同的产业,在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我国金融产业和科技创新都发展相对较迟,因此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摸索,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则是基础和关键。
  解决科技与金融两张皮的问题。现状是科技领域不懂金融运行的规则,金融领域不清楚科技创新的规律,各自在自我系统中运行。科技要打破以评奖为中心的激励导向,加强成果的应用转化,提高转化的收益预期,增强对金融资本的吸引力。金融要主动为科技创新服务,深入了解和研究科技创新的规律,改革那些不利用于科技创新的管理制度,适应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多、有形资产少、成长性高的特点,克服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价值,重企业以往业绩轻未来成长性,科学估值科技企业,积极支持成长性的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科技金融也是金融系统自身的提升,科技金融风险大但收益也高,目前大量金融资本因配置到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导致收益率很低。要加强沟通、积极探索,解决好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与金融运行的安全性矛盾,不断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科技金融合作工具,不断扩大科技金融合作领域。
  解决政府和市场分工衔接的问题。政府既不能缺位不管,科技金融建设必须由政府推动和引导,也要防止政府越位过度刺激,更不能政绩砘动、不计成本和效果,要形成合理分工、科学引导、相互衔接的格局。政府的主要职责,一是提供制度框架和政策刺激,搭建多层次的科技金融平台;二是在风险较大的创新早期阶段提供种子基金支持,促进项目启动。当创新项目取得一定成效,政府就应当逐步退出,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让科技创新企业和金融资本携手成长,重点是要形成科技创新的内在成长机制和良性循环。
  解决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着力点问题。科技创新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因此科技金融扶持的重点应该是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力资本,因此政策着力点应该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人为本,吸引人才是最重要的;建立科技金融平台的目的是推动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形成创新驱动的强大动力,因此鼓励政策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对项目的评价不能用投资额大小来衡量,更不能“抓大放小”。从国际经验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美国70%以上的专利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66%的发明专利、74%的技术创新、82%的新产品开发,世界很多大型的高科技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通常对中小企业实行政策倾斜。
  江苏拥有丰厚的科技人才资源和制造业基础,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创业投资,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让创新驱动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者系省社科院世经所所长、研究员,博导)
  责任编辑:金雯
其他文献
研究“有效集聚潜在资源、有序统筹城乡发展”的创新路径,探索设计并试行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实践表明,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性转变,能够形成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持续双赢。  一、解放思想,转变既往城乡发展路径  (一)转变现有资源失配格局。目前我国农村最基础的矛盾,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严重失配。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度
期刊
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第一个重要会议就是省级机关作风建设暨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大会。省委书记罗志军指出:省级机关作风建设要紧紧围绕抓落实这个重点,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政策措施,落实到完成各项任务中去,落实到“两个率先”实践中去。罗书记特别强调:今年我们不提新口号,重在抓落实。这无疑是确保全年工作实现新突破、赢得新收获的关键所在。  狠抓落实
期刊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江苏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07年,省政府设立了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一批成长性好、自主创新能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项目相继得到了资助,资助总额为7.24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额超过800亿元,有效发挥了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十一五”期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年递增30%,2010年实现1385亿元,比2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矛盾、问题增多,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都对原有社会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年轻的苏北地级市宿迁,由于建市时间较短,人才储备总量只占当地总人口的4.7%左右,比江苏平均水平低5.1个百分点,比苏北地区低1个百分点,在1万多名村干部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只占到5.8%,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期刊
编者按: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重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走基层,“接地气”,以基层干部群众为师,是新闻传媒单位走、转、改的基本要求,也是浸润在《群众》杂志基因里的光荣传统。这里,我们编发一组来自厂矿企业、乡村、街道、学校、科研院所等基层党建工作的笔谈,交流他们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以期推动和促进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  学习,幸福成长的源泉  肖大明  近年来,南京市芳草园小学
期刊
记者:季市长,您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罗志军书记在报告中专门提出要“加强以增进民生幸福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提出民生幸福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衡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主要标志。我们注意到,在建设“民生幸福工程”中,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比如您就提出了“改善民生要实在抓、抓实在”的鲜明观点。请您谈谈新时期民生幸福工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季建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
期刊
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走过整整十个春秋,这十年不仅记录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段辉煌历史,也写下了作为发展中国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成功篇章。  十年最大变化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  十年之前,中国即将跨进世界贸易组织大门之时,国际国内对中国未来充满了猜测与期待。有过分乐观的,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完全改变中国,中国也因此而获得特殊机遇,经济发展将一帆风顺。有过分担心的,认为中国将面临难以抵御的
期刊
省委书记罗志军在“两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民生优先,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改善,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好民生指标”,这一表述向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发出了鲜明信号,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期衡量干部科学发展工作成效的重要方面,在于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实实在在地建立民生改善的政绩。  把民生工程作为最大的政绩工程来抓,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奉行党的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把全
期刊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班上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关注民生,高度重视民生,切实改善民生。  “十二五”的发展,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鲜明导向的发展
期刊
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苏州作为江苏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关键,以优化配置城乡资源为重点,努力先行先试,在探索具有苏州特色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上进行了有益尝试。  不断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始终紧紧把握的工作重点,也是苏州发展的鲜明特色。上世纪80年代起,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