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服装设计专业涵盖了较多实践类课程,目前课程最终考核存在考核形式单一,考核缺少监督等问题,本文对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最终考核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特点提出课程考核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服装设计 课程考核 实践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153-01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1]。现代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较多的实践类课程,其最终课程考核环节,一直都作为检测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授课完成后,在评价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时,也离不开课程考核。因此,探索出若干与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相匹配的课程考核方案,在现代高校服装设计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创新意义。
一、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最终考核环节所存在问题
1.教师个人审美标准往往成为“参考答案”
每个学生的审美感受与艺术呈现能力是不一样的,导致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最终的作品也是千式百样,教师亦如此,人生经历的不同,导致了教师对于学生作品的评阅,存在着明显的个人倾向,以至于在传统的服装设计实践课程中,最终考核的评价环节往往以授课教师“讲作品”,学生“听意见”的模式为主,教师的意见占据主流,成为了“参考答案”。
2.缺少监督,学生以应付的态度完成实践作品
在传统的服装设计实践课程中,学生作业的受众及评价人往往是教师个人,学生将作品完成上交给老师,老师进行评阅并给出分数,即完成了教学过程。学生对于自己作品创作构思、创作过程以及创作结果,仅师生之间互知,他人并不知晓。这就导致某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缺少监督,以应付式的态度完成实践作品,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二、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拟提出若干考核方案,探索适应服装设计专业发展,符合专业特色,并且行知有效的课程考核方式。
1.改革考核方式,以展览模式进行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考核
服装设计专业许多课程都是基于动手绘画及制作基础之上的,课程作业大多数都有较强的可展示性。教师在授课完成后,可将学生创作的作品,以展览的形式展出,并把展览作为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作为最终考核的依据。本人已经在《服装画技法》这门实践类课程中作过尝试,以学院展厅为平台,邀请学院相关领导、专业教师及院系学生,通过观摩、研讨的方式来进行作品评价。在展览过程中,请班级干部对观展师生进行随机访谈,让他们评选出哪些是好作品,并说出好的理由。教师可以在参考上述访谈信息的基础上,对课程做出最终评价。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给学生们带来学习的动力与激情,也有助于帮助老师从多角度、多渠道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2.以团队为单位,将分工合作纳入考核标准
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大多数可以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去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项目式训练。团队模式下,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提高。团队模式可以让团队成员之间实现有效地监督,并提升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的主观意愿,为学生创立了更加企业化的环境氛围。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如同一个个企业项目,需要学生自己组合成团队,进行分工合作。团队内的学生因个人能力不同,其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这就考验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考核环节,不仅要考虑到最终作品的优劣,而且要慎重考察每个团队成员的表现,并要求每一位团队内部成员要给其他成员表现进行相互评分,以此作为教师课程最终考核的重要参考。
3.利用新媒体,以移动终端为载体进行学生互评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已经成为每个高校学生的“标配”。课程可以在移动终端建立相关作业互评板块,并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学生把作品传到移动终端,并邀请除本班学生外的其他阅读者共同互评。本人已经在《服装陈列设计》这门实践类课程中作过尝试,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公众号,设置作品互评板块,并制定相关制度。学习委员将班级内学生的真实作品进行汇总收集,并上传至公众号,学生可在课后对作品进行理性评分。除此之外,宣传委员将班级公众号推广至各大网络平台,邀请网友对学生作品提出看法并评分。该考核方式,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评价参考意见,而且能够大大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创作欲望,提升课程在网络上的影响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对社会公开展示自我能力的窗口。
三、结语
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是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等,是课程考核研究的重要方面。课程考核方式的创新应当遵循多元化、多渠道、多手段的原则,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激情,摆脱原先固有单一考核模式,从而推动高校服装设计实践教育朝着高质、高品、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三桂 刘莉莉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中国大学教育.2014.12:71-74.
作者简介:靳璨(1989.10-),女,汉族,安徽芜湖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服裝设计理论、服装陈列。
【关键词】服装设计 课程考核 实践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153-01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1]。现代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较多的实践类课程,其最终课程考核环节,一直都作为检测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授课完成后,在评价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时,也离不开课程考核。因此,探索出若干与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相匹配的课程考核方案,在现代高校服装设计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创新意义。
一、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最终考核环节所存在问题
1.教师个人审美标准往往成为“参考答案”
每个学生的审美感受与艺术呈现能力是不一样的,导致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最终的作品也是千式百样,教师亦如此,人生经历的不同,导致了教师对于学生作品的评阅,存在着明显的个人倾向,以至于在传统的服装设计实践课程中,最终考核的评价环节往往以授课教师“讲作品”,学生“听意见”的模式为主,教师的意见占据主流,成为了“参考答案”。
2.缺少监督,学生以应付的态度完成实践作品
在传统的服装设计实践课程中,学生作业的受众及评价人往往是教师个人,学生将作品完成上交给老师,老师进行评阅并给出分数,即完成了教学过程。学生对于自己作品创作构思、创作过程以及创作结果,仅师生之间互知,他人并不知晓。这就导致某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缺少监督,以应付式的态度完成实践作品,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二、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拟提出若干考核方案,探索适应服装设计专业发展,符合专业特色,并且行知有效的课程考核方式。
1.改革考核方式,以展览模式进行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考核
服装设计专业许多课程都是基于动手绘画及制作基础之上的,课程作业大多数都有较强的可展示性。教师在授课完成后,可将学生创作的作品,以展览的形式展出,并把展览作为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作为最终考核的依据。本人已经在《服装画技法》这门实践类课程中作过尝试,以学院展厅为平台,邀请学院相关领导、专业教师及院系学生,通过观摩、研讨的方式来进行作品评价。在展览过程中,请班级干部对观展师生进行随机访谈,让他们评选出哪些是好作品,并说出好的理由。教师可以在参考上述访谈信息的基础上,对课程做出最终评价。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给学生们带来学习的动力与激情,也有助于帮助老师从多角度、多渠道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2.以团队为单位,将分工合作纳入考核标准
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大多数可以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去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项目式训练。团队模式下,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提高。团队模式可以让团队成员之间实现有效地监督,并提升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的主观意愿,为学生创立了更加企业化的环境氛围。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如同一个个企业项目,需要学生自己组合成团队,进行分工合作。团队内的学生因个人能力不同,其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这就考验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考核环节,不仅要考虑到最终作品的优劣,而且要慎重考察每个团队成员的表现,并要求每一位团队内部成员要给其他成员表现进行相互评分,以此作为教师课程最终考核的重要参考。
3.利用新媒体,以移动终端为载体进行学生互评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已经成为每个高校学生的“标配”。课程可以在移动终端建立相关作业互评板块,并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学生把作品传到移动终端,并邀请除本班学生外的其他阅读者共同互评。本人已经在《服装陈列设计》这门实践类课程中作过尝试,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公众号,设置作品互评板块,并制定相关制度。学习委员将班级内学生的真实作品进行汇总收集,并上传至公众号,学生可在课后对作品进行理性评分。除此之外,宣传委员将班级公众号推广至各大网络平台,邀请网友对学生作品提出看法并评分。该考核方式,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评价参考意见,而且能够大大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创作欲望,提升课程在网络上的影响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对社会公开展示自我能力的窗口。
三、结语
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是服装设计实践类课程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等,是课程考核研究的重要方面。课程考核方式的创新应当遵循多元化、多渠道、多手段的原则,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激情,摆脱原先固有单一考核模式,从而推动高校服装设计实践教育朝着高质、高品、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三桂 刘莉莉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中国大学教育.2014.12:71-74.
作者简介:靳璨(1989.10-),女,汉族,安徽芜湖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服裝设计理论、服装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