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人才弱势地域里的人才管理创新,不能盲目仿效发达地区的人才高地模式,也不能照搬“长三角”人才联合模式,只能基于农民知识化、农业产业化和西部发展战略及区域经济的产业优势进行系统思考,改变单一的行政调配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探讨适合人才弱势领域中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
[关键词] 西部及欠发达地区; 人才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 C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11-0032-02
广大农村和西部及欠发达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点,也是难点。广大农村和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目前尚属于人才弱势地域,处于最需要人才、最缺少人才、最留不住人才的状态。我国人才“东南飞”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如何扭转这种人才分布、人才结构不合理状态,解决人才弱势地域人才流失问题呢?根本的出路还是寄希望于人才管理创新。
(一)构建立足现实,着眼本地,围绕发展,盘活人才存量,提升人才素质,稳定本土人才、用好本土人才的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开发由重视外地人才、注重引进人才的外向型向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转变
在广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紧紧围绕农村人力资源和本地人才资源的开发,办好农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地提高农民和本地人才的知识化、专业化程度,培养专业化的养殖能手、种植能手、畜牧能手和有专业技能的能工巧匠,为地方经济的升级、农业的竞争力与农业科技含量的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培养实用型人才。从根本上来讲,农村、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应建立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聪明才智,通过艰苦奋斗去实现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目标。因此,推进人才管理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观念,创新机制,高度重视本土人才,在充分用好用活本土人才的基础上引进外地人才。通过人才管理机制的创新,稳定本土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本土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优势,使其成为西部大开发,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二)构建才尽其用的人才使用机制,实现只图人才“所有”、“富有”向人才“所用”、“尽用”的转变
有些企业打着求才的幌子,招聘高学历的人才,图的是脸上光彩,却不能用人之长,有的还层层设卡,对留不住的人才百般刁难,这样只会导致人才使用效率低和人才流失。在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是对人才使用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功能,把人才放到最适合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千万不能只图人才引进“所有”、“富有”,一定要在“所用”、“尽用”上下功夫。同时,要注重引进紧缺人才和急需人才,要避免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通过人才管理创新,营造一种有进有出,来去自由的宽松政策环境,走出人才弱势的恶性循环,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
(三)构建产业聚才、项目引才的人才开发机制,实现由单一的行政调配人才向项目、产业、事业吸引人才、凝聚人才转变
人才与项目、人才与事业的关系,如同演员与舞台的关系。优秀人才到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功立业,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他们到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没有项目可做,自身价值无法实现,即使通过国家特殊政策调配的人才或引进的人才也会“东南飞”。因此,人才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引才用人的观念和方式,由“重招揽人才,轻引进项目”转变为“先引进项目,后配套引进人才”或“项目、人才同时规划,同时引进”,使人才引进与项目引进相互促进,真正做到项目引才,事业聚才,使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人才弱势地域的人才资源开发步入良性循环,推动农村大发展、西部大开发。
(四)构建借用“外脑”、引进智力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实现由“死用人、用死人”向“活用人,用活人”转变
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的方式需要灵活多样,既可以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人才到西部定居;也可以借用“外脑”的方式,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咨询、管理与技术入股、项目设计招标等活动;甚至可以对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可以改“定居式”为“候鸟式”,实行“迁徙自愿,来去自由”的政策,变“死用人、用死人”为“活用人,用活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进智力,借用外地人才为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把人才强国战略落到实处。
(五)构建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机制,实现由“重引进、轻管理”向“全程服务”、“配套管理”转变
人才弱势地域的有些地方有些领导求才心切,往往以高工资、高档住宅和高额重奖来招揽人才,而忽视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忽视人才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结果仍然很难改变人才弱势的状况。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知识分子待遇的提高,大多数人才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需求,而更注重追求思想感情、事业成功等精神需求的满足。因此,人才是否能安心工作并充分发挥作用,与人才环境的优劣有直接关系。人才管理创新在人才弱势地域里显得更为重要。人才管理改革与创新的着力点应放在为人才创造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配备先进的图书馆、实验室和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大力表彰为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实现由“重引进、轻管理”向“全程服务”、“配套服务”转变,逐步建立起“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人才能进能出”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和创业创新的能力。
(六)构建东、中、西人才交流合作,加大对人才的弱域领域政策支持的机制,实现由人才无序的“东南飞”流动向有序的“人才西进”流动的转变
通过人才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把人才资源开发与人才弱势地域的经济开发结合起来,特别是注意把人才强国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把项目引进、招标与人才引进、招标结合起来,采取一系列政策引导人才向人才弱势地域流动。研究制定改善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建立人才弱势地域的人才特殊津贴,逐步使其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人才弱势地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研究引导东部、中部地区科技人才参与西部大开发,引导城市里的科技人才参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鼓励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参与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时间可长可短,“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
研究制定人才弱势地域工作的急需人才的报酬与创造的经济效益挂钩的政策,对国家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引进的急需人才,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业绩定酬、按任务定酬,以利益引导人才资源开发。
研究制定面向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外人才以多种方式参加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的政策,加大对人才弱势地域留学人员的科研资助力度,加强重点发展产业的创业园区建设,有计划地组织海外留学人员到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开展科学咨询、技术交流、洽谈项目。
研究制定加强东、中、西部地区急需人才和实用人才对口支持的政策,继续做好“人才之光”、“博士服务团”的人才支援工作,继续做好干部援疆、援藏工作;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逐步建立起以项目与人才相配套的大跨度协作联合体,形成东、中、西部双向互动、双方受益的人才资源开发、经济项目开发的有效机制,逐步实现人才无序“东南飞”流动向有序“人才西进”流的转变;在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这些人才弱势地域,卓有成效地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关键词] 西部及欠发达地区; 人才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 C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11-0032-02
广大农村和西部及欠发达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点,也是难点。广大农村和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目前尚属于人才弱势地域,处于最需要人才、最缺少人才、最留不住人才的状态。我国人才“东南飞”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如何扭转这种人才分布、人才结构不合理状态,解决人才弱势地域人才流失问题呢?根本的出路还是寄希望于人才管理创新。
(一)构建立足现实,着眼本地,围绕发展,盘活人才存量,提升人才素质,稳定本土人才、用好本土人才的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开发由重视外地人才、注重引进人才的外向型向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转变
在广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紧紧围绕农村人力资源和本地人才资源的开发,办好农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地提高农民和本地人才的知识化、专业化程度,培养专业化的养殖能手、种植能手、畜牧能手和有专业技能的能工巧匠,为地方经济的升级、农业的竞争力与农业科技含量的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培养实用型人才。从根本上来讲,农村、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应建立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聪明才智,通过艰苦奋斗去实现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目标。因此,推进人才管理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观念,创新机制,高度重视本土人才,在充分用好用活本土人才的基础上引进外地人才。通过人才管理机制的创新,稳定本土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本土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优势,使其成为西部大开发,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二)构建才尽其用的人才使用机制,实现只图人才“所有”、“富有”向人才“所用”、“尽用”的转变
有些企业打着求才的幌子,招聘高学历的人才,图的是脸上光彩,却不能用人之长,有的还层层设卡,对留不住的人才百般刁难,这样只会导致人才使用效率低和人才流失。在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是对人才使用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功能,把人才放到最适合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千万不能只图人才引进“所有”、“富有”,一定要在“所用”、“尽用”上下功夫。同时,要注重引进紧缺人才和急需人才,要避免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通过人才管理创新,营造一种有进有出,来去自由的宽松政策环境,走出人才弱势的恶性循环,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
(三)构建产业聚才、项目引才的人才开发机制,实现由单一的行政调配人才向项目、产业、事业吸引人才、凝聚人才转变
人才与项目、人才与事业的关系,如同演员与舞台的关系。优秀人才到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功立业,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他们到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没有项目可做,自身价值无法实现,即使通过国家特殊政策调配的人才或引进的人才也会“东南飞”。因此,人才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引才用人的观念和方式,由“重招揽人才,轻引进项目”转变为“先引进项目,后配套引进人才”或“项目、人才同时规划,同时引进”,使人才引进与项目引进相互促进,真正做到项目引才,事业聚才,使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人才弱势地域的人才资源开发步入良性循环,推动农村大发展、西部大开发。
(四)构建借用“外脑”、引进智力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实现由“死用人、用死人”向“活用人,用活人”转变
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的方式需要灵活多样,既可以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人才到西部定居;也可以借用“外脑”的方式,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咨询、管理与技术入股、项目设计招标等活动;甚至可以对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可以改“定居式”为“候鸟式”,实行“迁徙自愿,来去自由”的政策,变“死用人、用死人”为“活用人,用活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进智力,借用外地人才为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把人才强国战略落到实处。
(五)构建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机制,实现由“重引进、轻管理”向“全程服务”、“配套管理”转变
人才弱势地域的有些地方有些领导求才心切,往往以高工资、高档住宅和高额重奖来招揽人才,而忽视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忽视人才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结果仍然很难改变人才弱势的状况。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知识分子待遇的提高,大多数人才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需求,而更注重追求思想感情、事业成功等精神需求的满足。因此,人才是否能安心工作并充分发挥作用,与人才环境的优劣有直接关系。人才管理创新在人才弱势地域里显得更为重要。人才管理改革与创新的着力点应放在为人才创造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配备先进的图书馆、实验室和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大力表彰为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实现由“重引进、轻管理”向“全程服务”、“配套服务”转变,逐步建立起“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人才能进能出”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和创业创新的能力。
(六)构建东、中、西人才交流合作,加大对人才的弱域领域政策支持的机制,实现由人才无序的“东南飞”流动向有序的“人才西进”流动的转变
通过人才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把人才资源开发与人才弱势地域的经济开发结合起来,特别是注意把人才强国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把项目引进、招标与人才引进、招标结合起来,采取一系列政策引导人才向人才弱势地域流动。研究制定改善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建立人才弱势地域的人才特殊津贴,逐步使其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人才弱势地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研究引导东部、中部地区科技人才参与西部大开发,引导城市里的科技人才参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鼓励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参与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时间可长可短,“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
研究制定人才弱势地域工作的急需人才的报酬与创造的经济效益挂钩的政策,对国家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引进的急需人才,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业绩定酬、按任务定酬,以利益引导人才资源开发。
研究制定面向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外人才以多种方式参加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的政策,加大对人才弱势地域留学人员的科研资助力度,加强重点发展产业的创业园区建设,有计划地组织海外留学人员到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开展科学咨询、技术交流、洽谈项目。
研究制定加强东、中、西部地区急需人才和实用人才对口支持的政策,继续做好“人才之光”、“博士服务团”的人才支援工作,继续做好干部援疆、援藏工作;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逐步建立起以项目与人才相配套的大跨度协作联合体,形成东、中、西部双向互动、双方受益的人才资源开发、经济项目开发的有效机制,逐步实现人才无序“东南飞”流动向有序“人才西进”流的转变;在农村、西部及欠发达地区这些人才弱势地域,卓有成效地推进人才强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