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成人的眼中,小学数学知识浅显易懂,但数学学科的本质却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学习者各方面的能力。几何图形知识就是其中一个显著的代表。几何图形是具体可见的,但围绕几何图形的很多概念却是抽象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者才能在头脑中建立起知识概念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这对年龄尚小、思维不够完善的小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本文即从联系现实生活、鼓励实践操作和推动主动探究三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策略
上文提到了学习几何图形对小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也就相当于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相对更高的要求。但是,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活泼好动,喜欢各种美丽的图形和绚烂的色彩,这些特征又为几何知识的教学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所以,教师既要明白教学可能碰到的困难,不能掉以轻心,同时也要从学生特征出发,扬长避短,争取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想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尽可能掌握到全面真实的学生情况,为教学策略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一、将几何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小学生对几何图形有着浓厚兴趣,但限于思维能力上的局限性,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很容易停留在表面。为了让他们能够记住和理解与几何图形相关的大量知识,有些教师没有想办法去加深学生的认识,反而要求他们对知识概念死记硬背。这种教学策略极大伤害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学习兴趣,而且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知识内容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的记忆不牢,频繁出错。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在生活中寻找参照物,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印象,让学生记得牢固。
例如,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校园的照片,作为几何图形教学的教具,让学生尝试从照片上寻找几何图形。比如仰视和俯视的时候,学校的房顶是长方形的;角度稍有变化,又会变成梯形的。教学楼屋檐的四角,是直角三角形。这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眼中的几何图形更加真实鲜活。学生在理解概念知识的时候想起来的不再只是简单的点或线,而是具体的实物,印象更加深刻。
二、通过实践操作深入理解几何知识
上文已经说过,小学生活泼好动,让他们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安静听教师讲课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的教具,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不论是图形的旋转、对称还是平移,通过实践都能得到更加直观的印象。养成这种习惯之后,学生在遇到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问题时,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方式通过动手来打开思路,比坐在那里冥思苦想要好得多。
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图形教具,然后让学生先去自由尝试摆一摆,看看可以摆成什么样子。在学生兴趣浓厚,已经建立起初步印象的时候,教师再提出具体要求,比如要把手中的教具摆成某个特定的样子,看谁摆的又快又好。又如,在讲解线段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一团细线,让学生试着去拉伸一下。学生拉直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条线就是一个线段,因为它没办法无线延伸;线的两头就相当于线段的“端點”。
三、在主动探究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博大精深,综观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们,无不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勇于开拓未知的领域。换句话说,学好数学知识是需要主动去探究的,要有强大的自主学习提升的能力。只会从教师那里得到答案,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学生今后未必会走上专业的数学研究道路,但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不只会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发挥作用,而是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个人生。所以,教师应该加强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因素,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提供保障。
仍以上文提到的线段为例。在学生了解了线段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去画一画。这时发现学生的画法各不相同,有先画线再确定端点的,也有先画出端点再连线的,还有的忘了画出一个或两个端点。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互相检查画得对不对。在沟通交流中,他们就会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修改。这一切都不是教师“教”给他们的,而是他们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的,记忆会格外深刻。又如教师给出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尝试去计算面积,这时学生就会回想起动手操作的场景,探究怎样把图形拆开分解。
综上所述,小学几何图形知识教学既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有一些便利条件,这些都是由数学学科的本质和小学生的特征所决定的。从这可以看出,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性的,要让学生主动去理解几何图形的知识概念,强制性的手段既无法改变数学本质,也与学生的个性相悖,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希望广大同仁能够构建起更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完成角色转换,以几何图形的教学为切入点,努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福堂.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J].学周刊,2018(29):75-76.
[2]张爱云.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31.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策略
上文提到了学习几何图形对小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也就相当于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相对更高的要求。但是,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活泼好动,喜欢各种美丽的图形和绚烂的色彩,这些特征又为几何知识的教学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所以,教师既要明白教学可能碰到的困难,不能掉以轻心,同时也要从学生特征出发,扬长避短,争取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想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尽可能掌握到全面真实的学生情况,为教学策略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一、将几何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小学生对几何图形有着浓厚兴趣,但限于思维能力上的局限性,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很容易停留在表面。为了让他们能够记住和理解与几何图形相关的大量知识,有些教师没有想办法去加深学生的认识,反而要求他们对知识概念死记硬背。这种教学策略极大伤害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学习兴趣,而且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知识内容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的记忆不牢,频繁出错。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在生活中寻找参照物,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印象,让学生记得牢固。
例如,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校园的照片,作为几何图形教学的教具,让学生尝试从照片上寻找几何图形。比如仰视和俯视的时候,学校的房顶是长方形的;角度稍有变化,又会变成梯形的。教学楼屋檐的四角,是直角三角形。这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眼中的几何图形更加真实鲜活。学生在理解概念知识的时候想起来的不再只是简单的点或线,而是具体的实物,印象更加深刻。
二、通过实践操作深入理解几何知识
上文已经说过,小学生活泼好动,让他们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安静听教师讲课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的教具,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不论是图形的旋转、对称还是平移,通过实践都能得到更加直观的印象。养成这种习惯之后,学生在遇到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问题时,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方式通过动手来打开思路,比坐在那里冥思苦想要好得多。
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图形教具,然后让学生先去自由尝试摆一摆,看看可以摆成什么样子。在学生兴趣浓厚,已经建立起初步印象的时候,教师再提出具体要求,比如要把手中的教具摆成某个特定的样子,看谁摆的又快又好。又如,在讲解线段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一团细线,让学生试着去拉伸一下。学生拉直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条线就是一个线段,因为它没办法无线延伸;线的两头就相当于线段的“端點”。
三、在主动探究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博大精深,综观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们,无不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勇于开拓未知的领域。换句话说,学好数学知识是需要主动去探究的,要有强大的自主学习提升的能力。只会从教师那里得到答案,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学生今后未必会走上专业的数学研究道路,但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不只会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发挥作用,而是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个人生。所以,教师应该加强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因素,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提供保障。
仍以上文提到的线段为例。在学生了解了线段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去画一画。这时发现学生的画法各不相同,有先画线再确定端点的,也有先画出端点再连线的,还有的忘了画出一个或两个端点。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互相检查画得对不对。在沟通交流中,他们就会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修改。这一切都不是教师“教”给他们的,而是他们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的,记忆会格外深刻。又如教师给出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尝试去计算面积,这时学生就会回想起动手操作的场景,探究怎样把图形拆开分解。
综上所述,小学几何图形知识教学既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有一些便利条件,这些都是由数学学科的本质和小学生的特征所决定的。从这可以看出,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性的,要让学生主动去理解几何图形的知识概念,强制性的手段既无法改变数学本质,也与学生的个性相悖,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希望广大同仁能够构建起更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完成角色转换,以几何图形的教学为切入点,努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福堂.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J].学周刊,2018(29):75-76.
[2]张爱云.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