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落到实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ed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的活动是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前提;是以教师参与、指导、引导为支撑;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角度的过程评价为依据;是以学生最终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为结果的。
  关键词:语文;综合学习;落实
  对于中国人来说,语文是一项非常受重视的学科,因为它不仅仅联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我国的母语,还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交流以及阅读的重要工具,但是这样一项重要的学科却一直是教育界非常难以攻克的课题,尤其是小学语文。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中首先提出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首先没有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其次语文教学答案总有一套标准,最后讲授方式趋于死板。同时作者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小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包括利用学生相互学习帮助的机会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依据新课改内容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添人文情怀。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 有效的内容选择
  (一) 多元化
  语文综合性的内容不只是课本上所提供的阅读材料,而是开放的,来源于课本,来源于生活实际,来源于社会问题。同时在学生进行活动时,内容也在不断地充实,学生的认知也再不断地更新,从而生成新的语文知识。
  (二)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他感兴趣了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去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才能持续下去,才能形成自己内化的新知识。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公益用语》,学生特别感兴趣,研究学习的人很多,而对汉字的艺术——书法不感兴趣,几乎无人问津,只有练习书法的同学愿意去深入学习。
  二、 有效的指导方法
  (一) 全程参与,细化指导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动,它分为“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四个阶段,只有每一个阶段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才会有所收获。
  第一阶段:激发兴趣,确定研究主题
  第二阶段:确立小组,制定活动计划
  由几个同学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是在定计划时指导学生人人都要有事做,要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要合作完成,要扎实有效地进行活动。
  第三阶段:开展活动
  这是整个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平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活动方式给学生指导。第一步,调查研究,搜集资料。由学生在课下通过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网上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搜集资料。第二步,处理信息,整理资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资料、整理资料。如,资料筛选;资料归类;提炼资料。第三步,完善资料,准备成果展示。
  第四阶段:展示学习成果
  小组研究后要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语文学习的内容确定自己成果展示的方式、方法。指导学生成果汇报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或小组成员分工汇报,或推举代表汇报。重点强调成果展示全体学生的参与,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
  只有教师参与其中,一点一滴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才是有效的。
  (二) 留心观察,及时帮助
  “处处留心皆学问。”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候更需要教师多留心观察,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的活动开展才是有效的。如:我校留守子女占了30%,监护人无法对孩子的学习给予有效地辅导,更何况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与帮助了。学生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家里的书不够时想去书店没人带领,因此,开放学校的图书阅览室、给学生借阅学校的图书馆等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了难题。
  (三) 时间充沛,积极活动
  由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再有安全因素的考虑,因此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时大多是自己在家个人完成自己的内容,第二天到学校来与组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极其重要,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这样他们才觉得自己的学习有同学认可,能从别的同学那获得知识,还能逐步形成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三、 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掌握的各科知识,学习语文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其重要目標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这样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综合性学习就有了保证。
  (二) 知识内化、大胆展示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各种知识和能力“整合”,把课内外学习“结合”,把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把这些在活动中转变成自己的认知进行内化。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将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构建了新知识就应敢于展示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展示自己研究的成果,听众可以与展示者互动,还可对其补充、质疑、发表意见,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可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汇报和交流,分享其他同学的收获,共享学习成果。
  四、 有效的评价方法
  (一) 全过程的参与程度
  语文综合性学习大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每个成员之间最了解彼此的分工合作,对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最有发言权,因此组员间的互相评价最有效。学生可以从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如: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与组里其他成员相互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是否积极。
  (二) 展示答辩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成果展示是对活动的总结,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对成果进行展示,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展示结束后可与大家互动,进行评价。
  这样评价增强评价的民主性,注重沟通和协商,学生更容易接收,学生从中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把语文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效率,为学生的以后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伟,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1.
  [2]白成虹.浅谈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J].人教网,2007-06-02.
  作者简介:
  赵明秀,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联东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机大户的发展,已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和发展农机化的基础。它在加快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社会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科技先行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  关键词:农机大户;新技术转化;农机技术推广  近年来,由于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拉动广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农机化发展出现强劲势头。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农机大户的发
摘 要:编写导学案导学案编制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的设计设计要切实可行,自主学习环节的设计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讲授部分的设计要遵循“三讲三不讲”教学原则,学生课堂巩固训练部分的设计要画龙点睛。  关键词:导学案;编写;注意点  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教师首先要学会编写导学案。近来,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静下心来思考了很多,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对“导学
摘要:反思与回顾,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或是人们在完成某项学习内容和工作内容后,进行的一种回顾和思考,捋顺自己的思路和具体的实施措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评价和思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对整个思维过程进行一个认知,来培养他们的回顾与反思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问题;回顾与反思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回顾与反思的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我们老师耐心地去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更好的应用到生活中。也就是不能做到学以致用,不能恰如其分的进行实践应用。所以在数学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以不同的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容易出现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动力,这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不高。数学素养的提高需要教师先进行教学反思,改正教学方法,由此来逐渐提升数学素养,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才会随着教师的数学素养提高而提高。在此,我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素养;方法;改进;良好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高低在数学教育的发展中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