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教学理论要求,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生活;活泼和谐;音乐渲染;刻画情境;体验;创新;感悟;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95-01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只有活的东西才能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生活化作为现代课程的新理念。为此,新教学理论要求,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得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这样才能真正把语文课教“活”。在众多的课堂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法力求营造轻松愉悦、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在主动的学习中享受快乐,是能把语文课教“活”的最好方法。
一、利用艺术手法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1.1 优美音乐渲染情境,营造生活。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听众内心的深处,唤起情思,引发共鸣。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则在课堂气氛营造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渲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借助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或歌曲。另外,我还常常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唱上几句,此举能有效地振奋学生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2 简笔画刻画情境,绘画生活。借助简笔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 除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外,教师的简笔画同样能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
1.3 巧用书法板书情境,书写生活。漂亮的板书设计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框架,也能在视觉上造成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日后对于信息的提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适度变换书体,一定能折服学生,使他们的目光聚焦于黑板,对老师所板书的内容印象深刻,甚至于模仿老师的书法,产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写字的良好习惯。
1.4 伴奏朗读描绘情境,描绘生活。教师的诵读,对于营造感情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作范读时,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适当找好背景音乐,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情感变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文体,创设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有的文章感情激越、热烈,有的深婉、绵延,教师就要领会作者的感情,为教学创设情境基调,对激越、热烈的,教师就要用高亢、有力的音调和迅捷的语感来感染学生,如《沁园春 雪》《最后一次讲演》等;对深婉、绵延的,可以用柔和或低转音调和舒缓的语速来熏陶学生,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春》等。总之,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加之音乐的配合,会营造不同的感情氛围,让学生进入不同的课文情感意境。
1.5 课本剧表演塑造情境,表演生活。在戏剧、小说、散文的教学中可以借助表演来创设情境,设置美感的情境,直观再现课文中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编自演,分组表演。学生们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相互讨论。他们在相互表演中,揣摩课文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二、要求学生自主实践,体验生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三、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生活。
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唤起孩子们的一种想象力,一种探索的热情,一种浪漫主义精神。”这说明对语文教材的理解、记忆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积极思维中理解语文,想象生活,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大教材。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续写、改写等写作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如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等课文的续写,就能达到以上所述的效果。再如,通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改写杜甫的《石壕吏》,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它给人民所造成的伤害,从而珍惜幸福、共创和谐。
四、加强阅读的辩证分析,感悟生活。
“文以载道”,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载体或工具,而思维是语言的灵魂,提高学生的思维也就升华了语文的灵魂。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触摸作者情感的脉搏,一遍又一遍地品读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才能深刻分析文章所蕴涵的生活哲理,对生活有新的感悟,这是语文新教学的一大境界。如在了解其写作背景,认真品读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后,应让学生从“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中感受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悟出“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等诗句中所沉淀的生活真谛,清楚地认识到:人生难免坎坷曲折、苦难失意,然而就在战胜它们的同时,我们却演绎了人生的精彩。进而善待生活,笑对人生。
当然,课程要面向生活,并不是与生活合一,它既要联系日常的世俗文化生活,又要与日常生活保持适当的距离,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生活格调。
因此,既贴近生活又过滤生活,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立足于课内,又延伸于课外;是“大阅读”与“语文生活化”重视学生长远发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途径。努力为学生的语文世界打造明丽广阔的天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这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掌握各种语文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活泼和谐;音乐渲染;刻画情境;体验;创新;感悟;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95-01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只有活的东西才能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生活化作为现代课程的新理念。为此,新教学理论要求,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得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这样才能真正把语文课教“活”。在众多的课堂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法力求营造轻松愉悦、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在主动的学习中享受快乐,是能把语文课教“活”的最好方法。
一、利用艺术手法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1.1 优美音乐渲染情境,营造生活。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听众内心的深处,唤起情思,引发共鸣。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则在课堂气氛营造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渲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借助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或歌曲。另外,我还常常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唱上几句,此举能有效地振奋学生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2 简笔画刻画情境,绘画生活。借助简笔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 除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外,教师的简笔画同样能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
1.3 巧用书法板书情境,书写生活。漂亮的板书设计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框架,也能在视觉上造成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日后对于信息的提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适度变换书体,一定能折服学生,使他们的目光聚焦于黑板,对老师所板书的内容印象深刻,甚至于模仿老师的书法,产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写字的良好习惯。
1.4 伴奏朗读描绘情境,描绘生活。教师的诵读,对于营造感情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作范读时,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适当找好背景音乐,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情感变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文体,创设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有的文章感情激越、热烈,有的深婉、绵延,教师就要领会作者的感情,为教学创设情境基调,对激越、热烈的,教师就要用高亢、有力的音调和迅捷的语感来感染学生,如《沁园春 雪》《最后一次讲演》等;对深婉、绵延的,可以用柔和或低转音调和舒缓的语速来熏陶学生,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春》等。总之,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加之音乐的配合,会营造不同的感情氛围,让学生进入不同的课文情感意境。
1.5 课本剧表演塑造情境,表演生活。在戏剧、小说、散文的教学中可以借助表演来创设情境,设置美感的情境,直观再现课文中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编自演,分组表演。学生们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相互讨论。他们在相互表演中,揣摩课文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二、要求学生自主实践,体验生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三、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生活。
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唤起孩子们的一种想象力,一种探索的热情,一种浪漫主义精神。”这说明对语文教材的理解、记忆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积极思维中理解语文,想象生活,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大教材。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续写、改写等写作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如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等课文的续写,就能达到以上所述的效果。再如,通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改写杜甫的《石壕吏》,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它给人民所造成的伤害,从而珍惜幸福、共创和谐。
四、加强阅读的辩证分析,感悟生活。
“文以载道”,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载体或工具,而思维是语言的灵魂,提高学生的思维也就升华了语文的灵魂。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触摸作者情感的脉搏,一遍又一遍地品读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才能深刻分析文章所蕴涵的生活哲理,对生活有新的感悟,这是语文新教学的一大境界。如在了解其写作背景,认真品读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后,应让学生从“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中感受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悟出“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等诗句中所沉淀的生活真谛,清楚地认识到:人生难免坎坷曲折、苦难失意,然而就在战胜它们的同时,我们却演绎了人生的精彩。进而善待生活,笑对人生。
当然,课程要面向生活,并不是与生活合一,它既要联系日常的世俗文化生活,又要与日常生活保持适当的距离,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生活格调。
因此,既贴近生活又过滤生活,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立足于课内,又延伸于课外;是“大阅读”与“语文生活化”重视学生长远发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途径。努力为学生的语文世界打造明丽广阔的天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这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掌握各种语文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