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拓展内涵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qi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部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先后提出了“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重要论述,农业农村部也连续多年把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点工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只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筑牢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才能实现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就成为摆在我们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兴未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要开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局面,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抓出实效,就要创新培育机制,拓展培育内涵。
  首先,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多元投资体系,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可持续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公益性、基础性事业,其核心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工作时效强、见效慢,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各级政府出台相关加强农民培育的法规和扶持政策、措施,如教育培训政策、土地流转政策、产业补贴政策、金融保险政策、人才奖励政策等。职业农民教育培訓不是义务教育,靠政府单方承担财政投入方面的工作难免有些势单力薄,所以应该提倡和鼓励社会的投入和支持,尤其鼓励一些以农产品开发为主的新兴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投资,建立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投资体系。政府应将农民培训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并确保预算内的农民培训经费逐年增长。建立农民培训准备金制度,实行专款专用和培训费用开支预算制。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大家办”的方针,广泛发动和依靠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兴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另一方面,政府应确定职责明确的主管部门和培训承担机构,明确培训费用的承担机制,确保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后续支援和保障,逐步形成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长效运营机制,建立政府导向明确、资源整合到位、后勤保障有利、师资搭配合理、培育平稳高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这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不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且会尽快走上正规化轨道。
  其次,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培训成效。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以农民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教育培育机构,对农民开展农业前沿技术、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依托各地涉农高、中等职业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各级成人教育中心等机构,采取弹性学制、“半农半读”形式,就近就地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稳定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培养一批留得住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加强涉农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支持农业院校办好涉农专业,鼓励地方政府与院校合作,委托定向培养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后继者。要对涉农专业大中专学生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培训,引导大中专学生投身现代农业,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新生力量。二是利用田间学校开展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让农民学得懂、学得快、用得上,切实收到实效。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农作物为教材、以实践为手段的培训模式。通过把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业专家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教技术、一对一解难题,能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农民真正学到实用技术。田间学校改变了传统课堂式教学,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的紧密结合,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田间学校用农民身边的产业、技术、财富、思想将农业人才汇聚交流,振奋、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和拥抱生活的美好向往,辐射带动着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它既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实践基地、为农技推广搭建舞台,也为农民活动提供场所。农民田间学校可以作为培养农村基层实用人才的培训方式、重要阵地。三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云平台,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智能高效的在线教育培训、在线信息技术咨询、移动互联服务、全程跟踪指导和互动交流反馈服务,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提高培育效果。
  第三,丰富和完善培育内容,提高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最大限度贴近农民需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总目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从这一高度出发,确立培育社会主义新时代职业农民标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培育内容。一是将党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各项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等基本内容作为必修课,进行一定课时的学习,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增强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信心,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类型农民的特点和需求,分产业、分类型、分层次、分模块开展培训。开展劳动力就业创业专项培训,着眼于提高农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能力,结合当前农村流动返乡人员逐步增多的新特点,以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市场知识等为重点,进行劳动力转移、创业培训,同时带动整个返乡农民工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开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骨干专项培训,着眼于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以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和标准化生产为重点,联合相关部门对各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等骨干进行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开展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土地仲裁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的专项培训,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农村卫生常识、文明礼仪专项培训,组织农民进行健康饮食、防寒避暑、寻医问药、卫生防疫、农药使用、垃圾处理、科学用水、土壤保护等方面的学习,引导农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农民自身健康和公共卫生水平。组织农民通过知识竞赛、礼仪讲座、现场演示等方式,普及文明礼仪常识,倡导文明礼仪行为,树立文明礼貌新形象。
  第四,建立健全监督与评估制度。目前,农民培育工作的效果评价不够完善,能够说清楚的,往往只有培训人数(次),而真正能体现培训效果的产量和效益等情况,却难以说清楚,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效果评价办法。研究和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评价办法,有利于监督与管理,有利于工作方法、措施的修正与改进,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健康顺利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赋予了新的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新的标准,同样也为农广校在新时代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只要我们把握重点,分类施策,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注重实效,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就一定会开展得如火如荼、硕果累累,就一定会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立下新功。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石家庄市鹿泉区分校)
其他文献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公布。推动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有何意义?在推进过程中,农民的权益怎么保证?如何避免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后造成“非粮化”“非农化”,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新华社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  以经营规模适度为目标,促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  《意见》指出,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
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每个养猪场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作为整个猪场持续性的生产力,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母猪的饲养管理整体上分为待配、妊娠、分娩和泌乳等四个阶段,各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量各不相同,所以各阶段饲养管理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饲养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五点:一是合理分群,二是适当运动,三是调教管理,四是定期称重和测量,五是日常管理。尤其是哺乳期母猪需要特别做好保持良好的环境、保护好母猪的
2011年以来,陕西省农广校积极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壮大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为抓手,以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大力推进“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模式,使参训农民真正掌握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技术,提高了参训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和产业增收能力,培训成效显著。据统计,2011年至2012年5月底,全省培训农民306.72万人次,参训职业农
恭城是一个古老的县城,它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位于桂林市的东南部,毗邻阳朔县。在本期的节目当中,主要向观众朋友们介绍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月柿和槟榔芋。月柿有着400多年的种植历史,本片介绍了莲花镇和西岭乡的种植基地以及月柿的加工技术。槟榔芋同样为恭城历史悠久的特色农产品,本片介绍恭城槟榔芋的种植情况以及食用的方法等内容。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虽说茶排在最后一位,但很多人都离不了它。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饮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十分关注。现已知茶叶中含有350多种化学物质,如鞣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等。饮茶可补充人体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某些疾病也有防治作用。经研究表明,饮茶可降低人体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减少毛细管的通透性和脆性以及降低血清胆固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有预防心血管疾病
农广校具有系统办学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心在农村基层、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因此,加强各级农广校特别是县级农广校建设至关重要。  一方面,各省、市级农广校要进一步强化体系意识,身子向下沉、脚步向下迈,深入调研、摸清情况,聚焦重点、攻坚克难,一个县一个县去抓、一个县一个县去促,把县级农广校建设一抓到底。“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这个口号不但要喊出来,更
青蛙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动物,每到夏季,农村的沟边路边经常可见。青蛙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但是人工驯化青蛙吃饲料很难,因而养的人不多。在本期节目中,就向观众朋友们介绍重庆小伙张孝君是如何通过养蛙创富的。张孝君是个很有胆识的人,他看准市场上青蛙少、需求量大这个商机,投身养蛙行业7年,经历洪水阻挠、天敌侵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挫折让张孝君的养蛙路充满了坎坷。然而,他最终在几个好兄弟的帮助下,成功地驯化了青
界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总人口80.8万人,市域面积667.3平方公里,是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市之一。界首市农广校作为试点工作实施单位,201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分类分级分产业认定标准,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一、界首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实践  (一)认定管理工作现状  2013年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以来,界首市农广校按照《界首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与管理
安徽省滁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为促进本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具有职业化倾向的劳动力参与职业农民培训的积极性,本研究在摸清楚本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该部分农民个体出发,探究影响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程度与方向,对于进一步改进培训措施、优化培训内容、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政策和供给机制、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实践意义。  一、农业主导产
位于河北省承德县东北50千米处,上谷乡原小学铁路北侧一山沟处的一养殖场,2011年6月份该饲养户购入柴雏鸡2500羽,实行网上育雏45天后放入林下放牧场,全天候实行半放养半舍饲方式饲养,白天在林下,夜间回大棚内休息饲养。  一、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  鸡群在46日龄开始发病,当时处在8月中下旬,天气变化频繁,早晚凉,中午热,幼鸡易受应激干扰、易患各类病症,病鸡表现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缩颈呆立、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