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剧艺社的演剧历程及其历史地位

来源 :文化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孤岛剧坛的中流砥柱和战后上海的剧运中坚,上海剧艺社在存续时间、剧目数量、演出场次、艺术品格、社会影响等方面,堪称上海剧运的一面旗帜;同时,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现代话剧运动具体而微的表征,理应在话剧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其他文献
人类社会步入科技时代、海洋时代,经济发展和文化提升是两个重要的着眼点。本文分别从科技与文化融合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宏观视野、海洋强国战略中的海洋科技与海洋文化融合的
话剧的民族化是20世纪中国戏剧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而黄佐临的"写意戏剧观"及由其倡导的中国民族话剧演剧体系的构建,则毫无疑问地成为这一内容的核心命题。20世纪80年代
视觉性是视觉体验的象征形式。视觉性与图画性尽管总是可以相互转化,但无论在任何一点上都不完全等同。事实上,在它们进行意义垒叠的每一时刻,视觉性和图画性必须相互分离。
作为旧市民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20年代末期共起的武侠片从主题思想、题材选择到艺术范式、表现形式和经典元素的模式化使用,无不是旧市民电影特征的内在和外在体现。旧市
理查德·沃尔海姆(1923—2003)是一位英国分析美学家、哲学家。他对分析美学的核心问题即艺术定义进行了重新思考,提出了艺术品即物理对象假说。从整个艺术发展历史来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