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基建支撑了数亿人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新基建既可以在短期内拉动内需、保障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更能长期助力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加速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因此把握新基建,就是把握中国经济的未来。
关键词 新基建;数字经济;新冠疫情;新动能
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使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迅速的成为了当前的一大热词,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到专家们从各角度鞭辟入里的分析“新基建”发展前景,一时之间,“‘新基建’将支撑中国未来经济转型”的观点已成为大众共识。
事实上新基建并不是今年刚出现的名词,从2018年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定义了最初版本的“新基建”。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被列入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3月6日,工信部召开了加快5G发展专题会,会上强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作出了更权威更精准的定义: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新基建”概念虽然是我们国家提出的,但在全球范围,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提出了类似概念并且制定了侧重不同技术领域的长发展规划。例如欧盟委员会新发布的《欧洲新工业战略》中指出欧洲未来会重点加快在元数据分析、5G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加大研究资金的投入;韩国早在2019年4月份就已率先开始对5G的进行大规模商用;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发布的《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提出美国应优先发展的人工智能的战略方向及建议,并明确将对人工智能发展进行长期投资。
得益于过去10多年来我国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所积累的雄厚基础,才使依托于新基建的数字经济在疫情期间顺利支撑起了全国数亿人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直播带货和网络问诊等一系列新兴服务行业的兴起又对经济的恢复和基本运行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例如通过央视新媒体 “谢谢你为湖北拼单”的公益直播带货活动,网友热情购买了超亿元湖北特产,极大地缓解了湖北地区农副产品滞销问题。在这样的成功案例影响下,田间地头、果园大棚都变成了直播间,领导、网红们纷纷带货,直播卖货成为了“新农活”,为其他地区的农副产品销售找到了新渠道、打开了新思路。再加上五五购物节、618购物节等的线上大促和全国各地政府部门们发放的食品、家电和旅游等消费券,有效的拉动了国内居民消费、扩大市场内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4.8%,明显好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高达24.9%,消费数据的增长有效缓解了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又比如2020春季的云上广交会,众多参展企业纷纷齐聚云端,用“云洽谈”、“云对接”、“云直播”、“云带货”的方式谋求新出路。供采双方借助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足不出户就可以谈生意、下订单,实现了从云上看展到云上下单的一条龙服务,用新科技的力量实现了跨时空、跨国际的交流与贸易。为期10天的云上广交会让我们看到了一次数字化的全新尝试,或许以后“互联网+会展”的模式将会成为新标杆,助推全球企业洽谈新形式。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早期4G的基础以及现在新基建的超大规模投入,这种渗透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并使我们高度依赖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服务行业可能会缓慢进化。然而新基建时代的到来,将这种因疫情催化而爆红的新兴服务行业推入了快车道,新激发的智能制造创新和网络消费需求将促进物联网产业、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和信息技术制造业等服务行业进一步加速发展。
我國作为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所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工业门类的国家,此次疫情对工业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迅猛,2020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8个百分点。尤其是新产品在快速增长,仅5月份一个月,充电桩、3D打印设备、集成电路圆片等产品的产量同比增长均在70%以上。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出口订单下降、生产成本上升、生产经营秩序受到影响等困境。在这种大环境下,政府既需要加大对高技术制造业的扶持,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上,发挥战略性思维指导新兴产业发展,协助高科技制造业突破核心科技、关键技术,把握疫情机遇,不断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协助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搭建出口转内销的平台,鼓励外贸企业对接国内电商平台,优先缓解库存压力,确保企业资金链良性循环,同时协助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发展跨境电商、网上交易等外贸新模式,结合互联网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积极自救,化危机为生机。
同时,政府部门还应从供、需两端发力,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普及,形成一个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发展体系,促进工业全要素连接和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打通内部供应链之间的数据孤岛、保证供应链上下游畅通,促进工业要素资源的高效共享,打造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大幅提升企业创新效率与创新能力,发展壮大新动能。还可以推动现代服务行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这将是一场工业企业的技术革命。
长远来看,新基建能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而着眼疫情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当下,他可以对冲疫情负面影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为稳经济、稳增长助力,满足人民对数字经济生活的需求。根据《“新基建”发展白皮书》和各省市发布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表等不完全统计,此次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总体投资超过34万亿,仅2020年的投资规模即可达到2万亿。如此巨大的投资规模,容易使人联想到2008年政府的四万亿“老基建”投资计划,大量的资金涌入市场,曾经十分有力的拉动了经济脱离危机。但是,大水漫灌的政策同样导致投资过多、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物价高涨、房价高起,股市低迷,实体经济发展困难等诸多问题。我们应认真吸取四万亿“老基金”投资计划的经验,政府充分发挥政策引领、规划布局的作用,做好顶层设计,提早谋划、提前研判,加强部署协调,充分利用以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对于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引导各方在“新基建”的大盘下共绘“一张图”、同建“一张网”,实现政策的“精准调控”,从源头上避免盲目推进和重复投入,降温土地财政,严控隐形债务,使建设资金顺利流向目标领域。
从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经验可知,每一次基础设施的革命,都将对国家乃至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在全球疫情快速蔓延并且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现阶段,“新基建”被赋予了更多社会责任,不仅需要在短期内拉动内需、保障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更为重要的是能助力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加速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因此把握新基建,就是把握中国经济的未来。
寿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关键词 新基建;数字经济;新冠疫情;新动能
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使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迅速的成为了当前的一大热词,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到专家们从各角度鞭辟入里的分析“新基建”发展前景,一时之间,“‘新基建’将支撑中国未来经济转型”的观点已成为大众共识。
事实上新基建并不是今年刚出现的名词,从2018年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定义了最初版本的“新基建”。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被列入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3月6日,工信部召开了加快5G发展专题会,会上强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作出了更权威更精准的定义: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新基建”概念虽然是我们国家提出的,但在全球范围,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提出了类似概念并且制定了侧重不同技术领域的长发展规划。例如欧盟委员会新发布的《欧洲新工业战略》中指出欧洲未来会重点加快在元数据分析、5G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加大研究资金的投入;韩国早在2019年4月份就已率先开始对5G的进行大规模商用;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发布的《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提出美国应优先发展的人工智能的战略方向及建议,并明确将对人工智能发展进行长期投资。
得益于过去10多年来我国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所积累的雄厚基础,才使依托于新基建的数字经济在疫情期间顺利支撑起了全国数亿人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直播带货和网络问诊等一系列新兴服务行业的兴起又对经济的恢复和基本运行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例如通过央视新媒体 “谢谢你为湖北拼单”的公益直播带货活动,网友热情购买了超亿元湖北特产,极大地缓解了湖北地区农副产品滞销问题。在这样的成功案例影响下,田间地头、果园大棚都变成了直播间,领导、网红们纷纷带货,直播卖货成为了“新农活”,为其他地区的农副产品销售找到了新渠道、打开了新思路。再加上五五购物节、618购物节等的线上大促和全国各地政府部门们发放的食品、家电和旅游等消费券,有效的拉动了国内居民消费、扩大市场内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4.8%,明显好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高达24.9%,消费数据的增长有效缓解了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又比如2020春季的云上广交会,众多参展企业纷纷齐聚云端,用“云洽谈”、“云对接”、“云直播”、“云带货”的方式谋求新出路。供采双方借助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足不出户就可以谈生意、下订单,实现了从云上看展到云上下单的一条龙服务,用新科技的力量实现了跨时空、跨国际的交流与贸易。为期10天的云上广交会让我们看到了一次数字化的全新尝试,或许以后“互联网+会展”的模式将会成为新标杆,助推全球企业洽谈新形式。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早期4G的基础以及现在新基建的超大规模投入,这种渗透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并使我们高度依赖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服务行业可能会缓慢进化。然而新基建时代的到来,将这种因疫情催化而爆红的新兴服务行业推入了快车道,新激发的智能制造创新和网络消费需求将促进物联网产业、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和信息技术制造业等服务行业进一步加速发展。
我國作为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所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工业门类的国家,此次疫情对工业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迅猛,2020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8个百分点。尤其是新产品在快速增长,仅5月份一个月,充电桩、3D打印设备、集成电路圆片等产品的产量同比增长均在70%以上。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出口订单下降、生产成本上升、生产经营秩序受到影响等困境。在这种大环境下,政府既需要加大对高技术制造业的扶持,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上,发挥战略性思维指导新兴产业发展,协助高科技制造业突破核心科技、关键技术,把握疫情机遇,不断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协助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搭建出口转内销的平台,鼓励外贸企业对接国内电商平台,优先缓解库存压力,确保企业资金链良性循环,同时协助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发展跨境电商、网上交易等外贸新模式,结合互联网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积极自救,化危机为生机。
同时,政府部门还应从供、需两端发力,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普及,形成一个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发展体系,促进工业全要素连接和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打通内部供应链之间的数据孤岛、保证供应链上下游畅通,促进工业要素资源的高效共享,打造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大幅提升企业创新效率与创新能力,发展壮大新动能。还可以推动现代服务行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这将是一场工业企业的技术革命。
长远来看,新基建能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而着眼疫情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当下,他可以对冲疫情负面影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为稳经济、稳增长助力,满足人民对数字经济生活的需求。根据《“新基建”发展白皮书》和各省市发布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表等不完全统计,此次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总体投资超过34万亿,仅2020年的投资规模即可达到2万亿。如此巨大的投资规模,容易使人联想到2008年政府的四万亿“老基建”投资计划,大量的资金涌入市场,曾经十分有力的拉动了经济脱离危机。但是,大水漫灌的政策同样导致投资过多、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物价高涨、房价高起,股市低迷,实体经济发展困难等诸多问题。我们应认真吸取四万亿“老基金”投资计划的经验,政府充分发挥政策引领、规划布局的作用,做好顶层设计,提早谋划、提前研判,加强部署协调,充分利用以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对于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引导各方在“新基建”的大盘下共绘“一张图”、同建“一张网”,实现政策的“精准调控”,从源头上避免盲目推进和重复投入,降温土地财政,严控隐形债务,使建设资金顺利流向目标领域。
从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经验可知,每一次基础设施的革命,都将对国家乃至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在全球疫情快速蔓延并且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现阶段,“新基建”被赋予了更多社会责任,不仅需要在短期内拉动内需、保障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更为重要的是能助力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加速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因此把握新基建,就是把握中国经济的未来。
寿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