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拉花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井陉拉花遍地扭”。还没到井陉,就先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可见,井陉拉花在当地人中的普及程度绝非一般。以往来石家庄,都是在四五月左右,这里的天气比起我的家乡,总是要热上几分。而这一次的冬季井陉之旅,虽没有四五月时的似火骄阳,却激发了我如同井陉拉花一般的火热激情。井陉拉花,用她独特的趣味与热情唤起我心中的浓浓年味儿。
  第一次见“井陉”这两个字,恰好就被“陉”这个字难住了,在河北有不少带有生僻字的地名,井陉可以算是其中之一,陉,即山脉中断的地方。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也就是“陉”,著名的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可见“陉”这个字,有山间小道之意。在查询这个字的过程中,顺道查阅了一些资料,据唐代《元和郡县志》记载:“六国时赵地……陉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井陉……”据说,当年韩信背水一战“陷之死地而后生”的那条河流正是在此地。由此,井陉县的历史文化积淀可见一斑。
①万人空巷
②少年人的舞姿透着一股脆生生
③成年人的舞姿刚劲有力

  井陉拉花算是北方秧歌的一种,流传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县境内,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听闻井陉拉花的大名已有些时日,一直想前往一观,尤其是在拉花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井陉地区的拉花表演也不只限于年节时候才上演,更让我有了几分蠢蠢欲动。可是朋友告诉我,要想感受井陉拉花的气氛,还是要在春节里。那时的拉花格外动人,拉花表演者们的每一次扭转,每一次腾挪,都流露着过年的气息。禁不住朋友的诱惑,这一年,我终于来到了井陉,看这一场拉花表演。
  来到井陉已是元宵节,我那时还担心春节已过半,井陉的拉花是不是也不再有那样浓厚的年味。朋友却告诉我说,在井陉,等到正月十六,拉花的年味才浓。原来,井陉的拉花从农历腊月开始便要集中排练,叫做“打并房”。正月十四日化妆彩排,叫做“踩街”。十六日才开始正式演出,直到月底结束。
  朋友说,井陉的拉花一般是活跃于三种场合,第一种便是闹元宵。在井陉,当地的百姓中似乎有过这样的俗语,叫做:“神过十五,人过十六”。民国23年《井陉县志》中的记载,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做了详细的描述,到了正月十六,“盛装美食,扮演文、武会出,鼓乐歌舞,经日不休。始在本村,继而数乡相约。文武会出,交相往来,俗称‘走会’,至二十一、二始止”。而今,听到朋友这一番话,想必在井陉,直到现在,这样的习俗也未曾消磨。
  广场上的人越聚越多,拉花表演马上要开始了。与北方其他的秧歌不同,井陉拉花的舞蹈道具别具特色。我之前在北方其他地区看到的秧歌表演,表演者大多是手持双头缀花棒槌、彩扇和烟袋,而在井陉,拉花表演者除了手中拿彩扇,有的还撑著一柄彩色的平顶圆伞,造型颇像影视剧里旧时皇帝出行时在前方开道的黄罗盖伞。我当时还有几分诧异,井陉拉花颇有历史,怎么在封建时代就有广泛流传的拉花,会使用象征荫庇苍生的伞来做道具呢?我将这个疑问抛给朋友,朋友却说先别急,让我看下去,等他一同讲解。
④高举太平伞
⑤手执霸王鞭

  为了不错过眼前的拉花表演,我只好先按捺下心中的好奇,认真地观看眼前的表演。“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井陉拉花遍地扭”,看了现场老老少少的表演,才知道这句话绝不是虚言。表演队伍中,有许许多多的少年和儿童,他们的舞姿动作或许没有老一辈表演者那样娴熟,却有着青少年独特的朝气,一翻腕儿,一拧身,速度快得一如刚刚飞上苍穹的小鹞子。而那一边,老一辈艺人的表演,则更具苍劲、刚强的意味。与河北众多的民间舞蹈相比,拉花的艺术风格舞蹈动作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通过舞蹈姿态的屈、仰、俯、撇,舞蹈动律的拧、晃、转、碾,舞蹈韵律的韧脆对比,是全部角色所共有的,贯穿于舞蹈的全过程。
⑥舞动太平年

  朋友介绍说拉花舞蹈可以简单概括为脚撇碾,膝屈伸,腰拧晃,肩滚转和臂点推。仔细一看还真是这样,在舞蹈者的动作中,确实可以看到脚跟着地,脚尖向外撇开的动作。他们的双腿也是在屈伸之间交替着,仿佛要用力蹬着地面飞天而去。配合着“腰拧晃”和“肩滚转”,舞姿倾斜中自是一番韵味,而手臂的摆动,让这种倾斜更加和谐,动作衔接得也更加行云流水。整体看来,井陉拉花的艺术风格中透着一种“劲”与“韧”,同时动作的干净利落,更是饱含了北方民风中的泼辣,脆生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好似一种力量与韵律的较量,在乐曲的伴随中,这种较量被拉长又缩短,迸发出无限的热烈与激情。朋友说,我现在看到的这些舞姿与老艺人的舞姿相比已有所收敛,不再一味强调那股子“韧劲儿”,而是更加大方,更加舒展,更加优美,成为了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健身舞蹈,同时也保留住拉花原本的韵味儿。
⑦拉花小将

  看着眼前的表演,我又将目光聚焦在了人物的服饰与道具上,拉花的服饰与我所见到的北方其他秧歌舞的服饰不大相同,甚至可以说是截然不同。舞蹈角色一律穿着清代平民服饰,这与昌黎秧歌、滦县秧歌都是不同的,在这些秧歌中,多有扮演贵族小姐、乡绅等角色,服饰也因此复杂得多,看起来更像是受到了戏曲元素的影响。我揣测井陉拉花似乎是成型太早,以至于还来不及受到戏曲影响,便一路以自己的风格流传。井陉拉花表演者的服饰更接近生活,也更加干练,只是色彩较之生活服饰要鲜艳得多,花纹也更加夸张。不过在今天,井陉拉花也开始融入各种艺术特色,这不我眼前就出现了几位戏曲打扮的演员,一身皂袍,一把长髯,不知扮演的是不是项羽。
  目光又望向场中人们手中的一个奇怪的道具,看起来就像一个手执的小架子,我实在猜不出这是什么用途,便再也耐不住好奇心去请教朋友。朋友这才开始向我介绍,前文提到的伞叫做太平伞,眼前这个奇怪的道具是旧时货郎所用的货架的艺术造型。拉花中用到的道具还有太平扇、霸王鞭和花瓶,这三样加上太平伞,是旧时井陉拉花中的一支东南正村拉花的经典道具。太平伞象征着风调雨顺,霸王鞭寓意着文治武功,太平扇祈求着四季平安,花瓶则代表了人们年年岁岁对平平安安的美好愿望。东南正村拉花展现的是人们于贫苦、战乱、流离失所之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在这一流派的拉花舞蹈中,给人的感受,其实是颇为苍凉的,只是现在这样的苍凉已被瑞景丰年冲淡,那样的悲伤,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也很难体会到了。
  而我们看到的货架,则是庄旺村拉花的特色,除了货郎的货架,货郎鼓也是一个重要的道具。据说是因为旧时货郎会摇晃拨浪鼓吆喝人们出来购买货物。若说东南正拉花的舞蹈动作中有几分沉重与悲切,那么庄旺拉花就要轻松浪漫得多。这是因为,庄旺拉花所訴说的是,货郎与富家小姐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也是为什么会以货郎的货架作为道具、而庄旺拉花的男角儿服饰看起来也更像是旧时的货郎的原因。
  朋友说到这里我有些好奇拉花的起源,怎么,拉花还有不同的起源吗?都是井陉拉花,为什么流传的样式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原来拉花的源流沿革,无文字可考。有人说唐代的《元和郡县志》中就有记载,我不久后专门翻了翻,并没有找到。而在拉花艺人中则流传着拉花艺术源于宋、元、明的诸多说法。也因此,关于拉花中最重要的两支流派东南正拉花和庄旺拉花的起源也就有了不同的说法。
⑧笑容洋溢
⑨“货郎的货架”是庄旺拉花的重要道具

  首先说说东南正拉花。东南正拉花的形成,与井陉县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有着很大的关联。井陉县是河北省中部通往山西省的咽喉,地势奇崛,山水险恶,说是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也不为过。前文提到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在这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地势环境,在历史上,井陉人民可以说是备受兵乱之苦。清雍正八年的《井陉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元末明初,天下大乱,井陉民存者仅十之四、五”。也就是说,在元末明初之际的井陉人民在这样的环境下,求生更加地艰难。加上这里地处深山,交通极为不便,贫瘠的土地早就难以养活当地的生民,更不要提缴纳赋税了。于是,每当遇到天灾人祸,井陉县的男女老少拉荒乞讨的景象便十分常见,他们于拉荒路上换取果腹之物的歌舞,慢慢流传下来,就成了今日的拉花。这也就是东南正拉花的道具处处体现着祈求物阜年丰的寓意的缘由了。
  而庄旺拉花则要欢畅一些,这一流派讲的是生活在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的名叫拉花的姑娘,与一位走街串巷的货郎之间的爱情遭到父母的反对,最后双双私奔至井陉地区的故事。当地人根据他们的爱情故事,创造了这样一支舞蹈。
  说起来,我更愿意相信第一种,或许是因为在安徽时看到的凤阳花鼓也为我留下来同样印象,我总觉第一种解释更加贴近民间舞蹈的起源。
  我身边的一位老大爷忽然哼起了小调,在热闹的拉花音乐中这样的轻哼显得微弱,却又偏偏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过友人的一番翻译,大致是这样的歌词,“年年走西口,月月不回来,也不给奴家呀,捎封书信来……”在井陉,拉花的歌曲小调自成一脉,这些歌词中所传唱的似乎刚好证实了我对于拉花起源的看法。在过去,即使是太平年代,井陉地区的老百姓仍经常出门闯荡以养家糊口,或许走西口、闯关东的故事中就有着井陉人的身影。
⑩戏曲元素逐渐融入拉花表演

  眼前的舞者之中并没有几人唱诵,想必是舞蹈动作已经足够吃力。不过拉花音乐的乐器一样抢眼,我认识的乐器有云锣,还有一些管乐就实在叫不上名字了。这些乐器的音色粗犷、悲凉,浑厚纯朴的音调与拉花舞蹈饱含的深情交相呼应,让我们这些游客沉醉其中,久久不愿走出来。
  就在友人和我说话的工夫,广场上的表演已变换了主题,刚刚还是货郎的走街串巷,现在却变成了许多身着戏曲元素服装者在表演。他们或是翻身劲舞,或是高举手中的枪杆,又或是两两兵器相交,总之是好不热闹。另一边孩子们的表演也在吸引着我,太平扇在我眼前忽闪着,似乎要将身在场外的我带进这一场拉花的盛景中去。我不敢太靠前,生怕破坏了眼前的舞蹈队伍,又不舍得站得太远,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11唱念作打,好不热闹

  不知看了多久,在热闹的余味中,我和友人站到了曲终人散,表演者们渐渐离去,只留下我们还在意犹未尽。友人告诉我井陉的年味儿还远远不止这些,即将带我去探索太行山区的民俗风情。耳边听着友人的话,心中却没有想象中的向往。我猜想,这大概是因为井陉拉花留给我太多深刻的震撼,让我在这里迷醉,沉湎。
12锣鼓喧天
其他文献
提起西班牙巴塞罗那,旅游攻略定会首推高迪的百年希望工程“圣家族大教堂”,继而是排队绕3圈历经漫长等待才得以进入参观的“毕加索博物馆”。不过对于在旅途中不忘寻觅美食的食客来讲,吃在巴塞罗那,也是不可或缺的正经事。因为无论是品类丰富的Tapas,色香味俱佳的海鲜饭,还是喷香可口的生火腿,集吃喝乐购于一体的波盖利亚菜市场……作为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与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首府,依山傍海的巴塞罗那,是人们尽享美食
期刊
目睹建筑史上的奇迹金门大桥  凡是来到旧金山的人,都要看一看位于金门海峡之上的金门大桥,否则,就不能算是真正到过旧金山,导游如是说。金门大桥之所以成为必看的景点,是因为:第一,它是旧金山最重要的符号和地标建筑;第二,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第三,它是世界最著名、最美丽的桥梁之一。听了导游的介绍,让我如痴如醉,恨不得立即前往。在行程的最后一天,导游带着我们领略了金门大桥的风采。  横跨金门海峡的金门
期刊
这里,曾是欧洲文明的摇篮,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悠久的文明给后人留下了绚丽灿烂的文化遗产,从特洛伊战争到忒修斯的冒险,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从奥林匹亚圣火的荣光到雅典卫城的雄浑建筑,希腊人以杰出的智慧和审美意识开辟出一片广阔的文化空间,令发源于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域的古老文明至今享有万丈荣耀。  也许你想不到,希腊与很多享有天时地利优势的文明起源地不同,这里三面环海、河流湍急
期刊
中國女摄影家协会研修班“自拍自评”部分作品
期刊
2018生態主题摄影月赛
期刊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国人对文化的传承,到百姓对阖家团圆的期盼,春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清代段玉裁编撰的《说文解字注》中,这样解释“年”:“年,谷熟也”,而在更早的文献《谷梁传》中,“五谷皆熟有年也”。过年的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在尚未有确切的考证,尽管,提起年总会有“年怪”的传说,但抛开传说,年,蕴含最多的,是人们对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期盼。年
期刊
滕王阁序  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
期刊
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期刊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寄江夏仁公  唐·齐己  寺阁高连黄鹤楼,  檐前槛底大江流。  几因秋霁澄空外,  独为诗情到上头。  白日有馀闲送客,  紫衣何啻贵封侯。  别来多少新吟也,  不寄南宗老比丘。汉阳泊舟  宋·曾巩  暂泊汉阳岸,  
期刊
贾平凹说过,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歙县阳产村就是一个罕见的拙朴山寨。阳产位于皖浙1号风景道深渡境内的大山深处,依山而建,数百年来,因交通不便,山民就地取材,掘红土依山而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是徽州山越人智慧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混合而成的雄浑杰作。  初见阳产,是多年以前一个秋日的黄昏。越过重峦叠嶂,一路蜿蜒崎岖,当阳产突兀地跃进我的眼帘,夕阳的余晖正铺洒在山寨的土楼群中,如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