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资源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的建设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从实际层面解决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 专业图书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251-02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中心,一个好的图书馆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从其职能看,图书馆不仅为师生提供图书和信息检索,还为师生提供了開展教研、学术活动的交流场所,让学生受到熏陶,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有内涵的人。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越来越多,相关的专业图书能有效地为师生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所以加强专业图书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图书馆支持各专业进行专业建设的重要手段。
1 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资源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资源建设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好图书资料及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对口问题,要做到在数量上能够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在质量上能满足读者的个性化要求,在对口上能满足学校专业建设的需要。但是,各大高职院校在这方面仍存在着各种问题。
1.1 图书采购招标对专业图书采购的冲击
图书采购招标的实施是各大高职院校图书馆所普遍采用的操作方法,这是规范高职院校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学校总是希望花最少的钱买最多的书,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图书供应商也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市场上专业图书出版印数少,价格又高,所以图书供应商一般都不乐意专供专业图书。现在市场上还出现了以盗版书充斥正版书、以特价书充斥全价书的现象,或者书商索性不引进或引进少量专业图书,这在某一程度上使得图书馆的采购自主权受制于图书供应商,也使得学术性较强的专业图书在采购上出现数量和质量下滑的现象。另外,图书采购招标应采用招标供应商的方式,而不要采用招标图书的方式。
1.2 图书馆采购图书专业人员的缺乏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都面临着专业人员缺乏的困境,尤其是采编人员难以形成专业团队优势。加之专业背景有限,无法对图书是否适合专业使用作出专业的判断。有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寥寥数名采购人员,却要每年负责采购几万册的图书。要是遇到一些专业意识不强且不够敬业的采购人员,就会使得图书馆专业图书资源的建设受到严重制约。
2 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的统计分析
高职院校图书馆界定专业图书的方法是以学校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为基础,按照各个专业的专业课程所涵盖的图书类别来界定专业图书的范围。目前需要统计的项目主要有两个方面。
(1)人均拥有专业图书数。基本思路是先界定专业图书所涉及的图书类别,进而确定专业图书的入藏册数,计算所藏专业图书的册数与馆藏总册数之比得出专业图书的藏书比,再通过统计各个专业人数,计算出人均拥有专业图书册数,最后结合各个专业学生人数进行汇总。
(2)各专业的专业图书总数。随着高校基础办学数据填报要求越来越正规,图书馆针对各个专业的专业图书统计也得与时俱进。每个专业的专业图书数量应根据上述(1)中的界定方法先界定类别,然后根据图书馆管理系统统计出来的各类别总量,当某类别属于多个专业的专业图书时,应对各专业进行平均分配数量,进而汇总得到各专业的专业图书数量。
各专业的专业图书藏书比和专业图书总数的大小,直接反映出各个专业图书占总藏量的比重,其结构的合理性要结合学校各专业的布局来进行具体分析,专业图书的馆藏比要与学校各学科布局相吻合。
3 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的建设和配置
3.1 图书采访机制与专业图书的合理配置
一个优质高效的图书采访机制可确保学科专业图书的合理配置。首先是要建立良好的学科专业机构、图书馆、读者、出版社、书商、学校等相互联动的图书采访工作关系。其次,要开展利益最大化的多渠道、多形式的采访工作,就要做到:(1)了解本校学科建设的需求;(2)掌握最新出版动态;(3)定期召开主管领导、院系读者代表和学科建设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文献配置的意见;(4)提供途径给读者荐购;(5)以走访的形式到各院系征求师生对文献需求的意见;(6)及时跟踪各专业的培养方案的改进,对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研究,确定适合该专业使用的专业图书类别。
通常图书采购的主要渠道有:现场选购、书目预定、招标采购、网上订购等,这些图书配置的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采购经费和规模灵活运用,相互补缺补差。现场选购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且高效,可直接接触新书,从大概内容中判断图书的质量,而且可保证比较高的到货率,笔者所在图书馆就采用这种方式,能最大程度的控制新书到货的主动性。而其它方式,虽然相对方便、轻松,但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到、迟到、漏到等供货情况的发生,应尽量避免使用。
3.2 图书市场行情与专业图书的合理配置
优质的专业图书配置是要根据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需求进行逐步可持续地积累。因为高质量的专业图书的出版种数是有一定的限度的。由于图书出版是受市场需求的驱动的,所以,图书市场迎合大众文化消费口味的低层次消遣性图书及升学辅导材料等图书越来越多,而专业学科所需要的高品位研究型的理论书籍相对较少,特别是理工科类的图书。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其中V类的出版图书种数最少,只有一百多种,其次是A类。而出版种数在万种以上的有5大类,分别是F(经济)、G(文化、教育、科学、体育)、I(文学类)、J(艺术)、T(工业技术),其中G类图书出版的最多。
(1)分析图书出版的记录。应该选择年代近、版次新和价格适中的图书。尤其是自然科学类的图书,这类书生命周期短、内容老化快。
(2)分析图书的出版社。一般国家正规的出版社以及名牌大学的出版社的信誉较好,专业学科图书都比较优秀,出版质量也高。 (3)分析图书的书名及内容简介。比较严肃的专业学术图书,其学科发展方向和具有创新的论题一般都会在书名上一内容简介上反映出来。
(4)分析图书作者和编辑的大致情况。了解各专业的学术队伍情况,该学科的權威人士。一些较著名的作者、译者和编辑所著的图书都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价值。
(5)分析图书的价格。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主要是依据每年学校下拨的经费来确定各类图书的配置,并不是依据读者的实际需求。而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专业图书的价格直接影响到各专业的文献配置。一些专业图书价格昂贵,比如说美术、舞蹈、音乐等专业,该类图书纸张的质量较高、装帧也非常精美,价格普遍高于其他专业的图书。因此,该类文献的配置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根据当年的经费变化综合考虑。
(6)应充分考虑图书的专业对口问题。对于专业性强的高职院校,如果是很对口的,应加大采购复本量,以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4 专业图书的数据统计及统计指标的完善
随着读者信息素质的不断提高,馆藏文献资源也日益丰富,特别是电子信息和电子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上的应用,使图书馆的藏书建设面临着技术革新和组织管理的双重挑战。这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的数据收集、组织和反馈的制度,根据读者的不同层次和类型,针对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多渠道的取证数据,如问卷调查、建立图书馆网站反馈渠道等手段,完善统计数据,实时监控统计指标,及时地掌握读者的阅读倾向,在计算借阅率、新书增长率和流通率等指标外,还可以通过复本率、拒借率(读者没有借到的图书册次/全部读者需求图书的册次(含借到及未借到))等指标,直接反映图书馆的藏书缺陷。
针对各专业的专业图书数量的统计,考虑到一个类别的图书可能适合多个专业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统计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可行方法。
5 结语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在图书采购、专业图书配置等方面学校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各个专业的专业课程所涵盖的图书类别来界定专业图书。而专业图书的统计则有利于完善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标准,从而增强图书馆专业图书的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 朱海丽.加强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资源建设的新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
[2] 惠栎枫.藏书结构的统计分析与利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
[3] 黎莉.高校图书馆学科专业图书合理配置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
[4] 黄岚.高校图书馆藏书体系结构研究[J].贵图书刊,2007.
关键词:图书馆 专业图书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251-02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中心,一个好的图书馆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从其职能看,图书馆不仅为师生提供图书和信息检索,还为师生提供了開展教研、学术活动的交流场所,让学生受到熏陶,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有内涵的人。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越来越多,相关的专业图书能有效地为师生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所以加强专业图书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图书馆支持各专业进行专业建设的重要手段。
1 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资源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资源建设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好图书资料及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对口问题,要做到在数量上能够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在质量上能满足读者的个性化要求,在对口上能满足学校专业建设的需要。但是,各大高职院校在这方面仍存在着各种问题。
1.1 图书采购招标对专业图书采购的冲击
图书采购招标的实施是各大高职院校图书馆所普遍采用的操作方法,这是规范高职院校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学校总是希望花最少的钱买最多的书,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图书供应商也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市场上专业图书出版印数少,价格又高,所以图书供应商一般都不乐意专供专业图书。现在市场上还出现了以盗版书充斥正版书、以特价书充斥全价书的现象,或者书商索性不引进或引进少量专业图书,这在某一程度上使得图书馆的采购自主权受制于图书供应商,也使得学术性较强的专业图书在采购上出现数量和质量下滑的现象。另外,图书采购招标应采用招标供应商的方式,而不要采用招标图书的方式。
1.2 图书馆采购图书专业人员的缺乏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都面临着专业人员缺乏的困境,尤其是采编人员难以形成专业团队优势。加之专业背景有限,无法对图书是否适合专业使用作出专业的判断。有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寥寥数名采购人员,却要每年负责采购几万册的图书。要是遇到一些专业意识不强且不够敬业的采购人员,就会使得图书馆专业图书资源的建设受到严重制约。
2 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的统计分析
高职院校图书馆界定专业图书的方法是以学校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为基础,按照各个专业的专业课程所涵盖的图书类别来界定专业图书的范围。目前需要统计的项目主要有两个方面。
(1)人均拥有专业图书数。基本思路是先界定专业图书所涉及的图书类别,进而确定专业图书的入藏册数,计算所藏专业图书的册数与馆藏总册数之比得出专业图书的藏书比,再通过统计各个专业人数,计算出人均拥有专业图书册数,最后结合各个专业学生人数进行汇总。
(2)各专业的专业图书总数。随着高校基础办学数据填报要求越来越正规,图书馆针对各个专业的专业图书统计也得与时俱进。每个专业的专业图书数量应根据上述(1)中的界定方法先界定类别,然后根据图书馆管理系统统计出来的各类别总量,当某类别属于多个专业的专业图书时,应对各专业进行平均分配数量,进而汇总得到各专业的专业图书数量。
各专业的专业图书藏书比和专业图书总数的大小,直接反映出各个专业图书占总藏量的比重,其结构的合理性要结合学校各专业的布局来进行具体分析,专业图书的馆藏比要与学校各学科布局相吻合。
3 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的建设和配置
3.1 图书采访机制与专业图书的合理配置
一个优质高效的图书采访机制可确保学科专业图书的合理配置。首先是要建立良好的学科专业机构、图书馆、读者、出版社、书商、学校等相互联动的图书采访工作关系。其次,要开展利益最大化的多渠道、多形式的采访工作,就要做到:(1)了解本校学科建设的需求;(2)掌握最新出版动态;(3)定期召开主管领导、院系读者代表和学科建设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文献配置的意见;(4)提供途径给读者荐购;(5)以走访的形式到各院系征求师生对文献需求的意见;(6)及时跟踪各专业的培养方案的改进,对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研究,确定适合该专业使用的专业图书类别。
通常图书采购的主要渠道有:现场选购、书目预定、招标采购、网上订购等,这些图书配置的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采购经费和规模灵活运用,相互补缺补差。现场选购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且高效,可直接接触新书,从大概内容中判断图书的质量,而且可保证比较高的到货率,笔者所在图书馆就采用这种方式,能最大程度的控制新书到货的主动性。而其它方式,虽然相对方便、轻松,但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到、迟到、漏到等供货情况的发生,应尽量避免使用。
3.2 图书市场行情与专业图书的合理配置
优质的专业图书配置是要根据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需求进行逐步可持续地积累。因为高质量的专业图书的出版种数是有一定的限度的。由于图书出版是受市场需求的驱动的,所以,图书市场迎合大众文化消费口味的低层次消遣性图书及升学辅导材料等图书越来越多,而专业学科所需要的高品位研究型的理论书籍相对较少,特别是理工科类的图书。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其中V类的出版图书种数最少,只有一百多种,其次是A类。而出版种数在万种以上的有5大类,分别是F(经济)、G(文化、教育、科学、体育)、I(文学类)、J(艺术)、T(工业技术),其中G类图书出版的最多。
(1)分析图书出版的记录。应该选择年代近、版次新和价格适中的图书。尤其是自然科学类的图书,这类书生命周期短、内容老化快。
(2)分析图书的出版社。一般国家正规的出版社以及名牌大学的出版社的信誉较好,专业学科图书都比较优秀,出版质量也高。 (3)分析图书的书名及内容简介。比较严肃的专业学术图书,其学科发展方向和具有创新的论题一般都会在书名上一内容简介上反映出来。
(4)分析图书作者和编辑的大致情况。了解各专业的学术队伍情况,该学科的權威人士。一些较著名的作者、译者和编辑所著的图书都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价值。
(5)分析图书的价格。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主要是依据每年学校下拨的经费来确定各类图书的配置,并不是依据读者的实际需求。而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专业图书的价格直接影响到各专业的文献配置。一些专业图书价格昂贵,比如说美术、舞蹈、音乐等专业,该类图书纸张的质量较高、装帧也非常精美,价格普遍高于其他专业的图书。因此,该类文献的配置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根据当年的经费变化综合考虑。
(6)应充分考虑图书的专业对口问题。对于专业性强的高职院校,如果是很对口的,应加大采购复本量,以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4 专业图书的数据统计及统计指标的完善
随着读者信息素质的不断提高,馆藏文献资源也日益丰富,特别是电子信息和电子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上的应用,使图书馆的藏书建设面临着技术革新和组织管理的双重挑战。这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的数据收集、组织和反馈的制度,根据读者的不同层次和类型,针对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多渠道的取证数据,如问卷调查、建立图书馆网站反馈渠道等手段,完善统计数据,实时监控统计指标,及时地掌握读者的阅读倾向,在计算借阅率、新书增长率和流通率等指标外,还可以通过复本率、拒借率(读者没有借到的图书册次/全部读者需求图书的册次(含借到及未借到))等指标,直接反映图书馆的藏书缺陷。
针对各专业的专业图书数量的统计,考虑到一个类别的图书可能适合多个专业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统计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可行方法。
5 结语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在图书采购、专业图书配置等方面学校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各个专业的专业课程所涵盖的图书类别来界定专业图书。而专业图书的统计则有利于完善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标准,从而增强图书馆专业图书的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 朱海丽.加强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资源建设的新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
[2] 惠栎枫.藏书结构的统计分析与利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
[3] 黎莉.高校图书馆学科专业图书合理配置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
[4] 黄岚.高校图书馆藏书体系结构研究[J].贵图书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