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影响,使社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悄然产生了变化。这必然导致理性分析能力及判断理解能力较差的大学生陷入困惑和迷茫中,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他们很可能误入歧途。校园精神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并引导他们将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合,规划好未来,找寻到人生的真谛。因此,校园精神文化是引领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突破口。
一、校园精神文化内涵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经过积累、沉淀形成的,并能被广大师生所认同、接受的独特风格、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同时,相对于社会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包含了校园的道德、制度、思想等内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感、思维模式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校园精神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同属一个价值体系,二者契合紧密。我们正是利用这一共同价值体系作为着眼点来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但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问题。
(一)矛盾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出现了差别,价值观念也变得多元化,导致大学生对价值观念的困惑明显增多。一方面,他们在学校接受正确教育观念引导;另一方面,他们对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腐败现象产生了疑虑。
(二)主体性。在人生价值观上,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主体,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双重性。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有两方面影响因素:中华民族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观念;西方思想文化观念、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思想观念。这是由于每个学生从小接触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不同状况所决定的。[1]
(四)多元性。我国新形势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产生与多种经济成分匹配的多元化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部分学生缺失正确的人生目标,做任何事情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三、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必须突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高等学校的校园精神文化体现了本学校独特的、基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因此,校园精神文化具有积极、正向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功能,其影响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方式隐蔽。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精神文化的影响更容易被接受,它能活化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活跃价值观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范围广泛。校园精神文化能够把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影响力很广,可以覆盖到校园内的任何角落,影响到每一位在校生,校园精神文化形成的价值观念与规范,会被学生主动接受,使他们向着新形势下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方向发展。[2]
(三)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效果持久。一所学校的校园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建立起其独有的价值观念和规范,校园精神文化是全校师生的风向标,大多数人会推崇和追求它所肯定的事物和行为,它所否定的事物和行为,必定被大多数人所批判和摒弃。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四、探讨新形势下校园精神文化引领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一)把握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高校要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当校园文化中的某种文化价值观念被广大师生所接受、认同后,就会形成一种校园精神,其蕴含的理想信念、精神品质、德育风尚、思维方式等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校园精神使得师生有强烈的归属感,激发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奋发进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成果也将通过大学精神的凝聚、渗透、熏陶等功能得以巩固和扩大,形成校园精神文化的正向导向作用。[3]
(二)校园制度文化也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规则明确,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可以约束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消极的价值观导致的不良行为得以抑制,从而使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得到提升。校园制度文化所形成的校规、校纪、校训等,是被全校师生接受、认可并自觉遵守的纪律和准则,遵守制度和规范将得到肯定、鼓励和荣誉;违背制度和规范将受到批评、谴责和处分。校园制度文化具有强制性,属于硬约束力;而校园精神文化属于无形的软约束力,它通过熏陶和感染的作用,使全体师生认可学校的办学目标、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及价值观,从而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统一到学校整体的目标上来。[4]
(三)注重发挥教师文化在校园精神文化中的引领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教师的人格魅力会让学生产生崇拜感,优秀的教师讲解的知识和表达的思想观念使学生易于接受并牢记。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会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收到良好效果。[5]
(四)加强校园舆论宣传阵地建设。运用新兴媒体弘扬主流文化,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安全的校园网管理和运行机制下,开放校园网沟通平台,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增强校园网络的吸引力,打造积极的校园精神文化传播平台。通过系统地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精神文化能够引导人、激励人,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它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深刻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尤为重要。本文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敏.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3-11-18.
[2][4]马宁.高校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
[3]王双.大学生“三观”教育良性发展解析[J].中国教师,2009(7).
[5]曲金华.利用校园文化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教育与职业,2014(6).
一、校园精神文化内涵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经过积累、沉淀形成的,并能被广大师生所认同、接受的独特风格、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同时,相对于社会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包含了校园的道德、制度、思想等内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感、思维模式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校园精神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同属一个价值体系,二者契合紧密。我们正是利用这一共同价值体系作为着眼点来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但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问题。
(一)矛盾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出现了差别,价值观念也变得多元化,导致大学生对价值观念的困惑明显增多。一方面,他们在学校接受正确教育观念引导;另一方面,他们对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腐败现象产生了疑虑。
(二)主体性。在人生价值观上,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主体,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双重性。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有两方面影响因素:中华民族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观念;西方思想文化观念、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思想观念。这是由于每个学生从小接触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不同状况所决定的。[1]
(四)多元性。我国新形势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产生与多种经济成分匹配的多元化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部分学生缺失正确的人生目标,做任何事情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三、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必须突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高等学校的校园精神文化体现了本学校独特的、基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因此,校园精神文化具有积极、正向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功能,其影响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方式隐蔽。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精神文化的影响更容易被接受,它能活化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活跃价值观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范围广泛。校园精神文化能够把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影响力很广,可以覆盖到校园内的任何角落,影响到每一位在校生,校园精神文化形成的价值观念与规范,会被学生主动接受,使他们向着新形势下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方向发展。[2]
(三)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效果持久。一所学校的校园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建立起其独有的价值观念和规范,校园精神文化是全校师生的风向标,大多数人会推崇和追求它所肯定的事物和行为,它所否定的事物和行为,必定被大多数人所批判和摒弃。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四、探讨新形势下校园精神文化引领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一)把握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高校要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当校园文化中的某种文化价值观念被广大师生所接受、认同后,就会形成一种校园精神,其蕴含的理想信念、精神品质、德育风尚、思维方式等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校园精神使得师生有强烈的归属感,激发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奋发进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成果也将通过大学精神的凝聚、渗透、熏陶等功能得以巩固和扩大,形成校园精神文化的正向导向作用。[3]
(二)校园制度文化也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规则明确,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可以约束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消极的价值观导致的不良行为得以抑制,从而使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得到提升。校园制度文化所形成的校规、校纪、校训等,是被全校师生接受、认可并自觉遵守的纪律和准则,遵守制度和规范将得到肯定、鼓励和荣誉;违背制度和规范将受到批评、谴责和处分。校园制度文化具有强制性,属于硬约束力;而校园精神文化属于无形的软约束力,它通过熏陶和感染的作用,使全体师生认可学校的办学目标、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及价值观,从而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统一到学校整体的目标上来。[4]
(三)注重发挥教师文化在校园精神文化中的引领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教师的人格魅力会让学生产生崇拜感,优秀的教师讲解的知识和表达的思想观念使学生易于接受并牢记。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会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收到良好效果。[5]
(四)加强校园舆论宣传阵地建设。运用新兴媒体弘扬主流文化,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安全的校园网管理和运行机制下,开放校园网沟通平台,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增强校园网络的吸引力,打造积极的校园精神文化传播平台。通过系统地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精神文化能够引导人、激励人,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它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深刻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尤为重要。本文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敏.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3-11-18.
[2][4]马宁.高校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
[3]王双.大学生“三观”教育良性发展解析[J].中国教师,2009(7).
[5]曲金华.利用校园文化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教育与职业,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