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劳动妇女节又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或“三八”妇女节,是全世界劳动妇女团结战斗的光辉节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妇女,不分国籍、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差异,共同关注妇女的人权。翻开世界妇女打破性别歧视的斗争史,最早关于“三八”的记录是1903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市的女工为了反对压迫、剥削和歧视,争取自由平等,举行了大罢工和示威游行。
世界妇女运动
1908年3月8日,15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五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做为国内的妇女节。
1910年,一些国家的先进妇女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大会根据主持会议的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蔡特金的建议,为了加强世界劳动妇女的团结和支持妇女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这便是百年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源头。(一说是,当时蔡特金建议为了纪念美国服装工人的罢工应设定一天为“国际妇女节”。该建议被会议采纳,但并未定出具体日期。无论会议当时是否有所规定,以后世界各地的妇女运动均有意识的选在3月8日这天,1911年的3月8日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三八”妇女节)
1917年,俄国妇女号召在2月23日(折合成当时欧洲广泛使用的格里高历是3月8日)罢工以要求“面包和和平”,抗议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食物短缺。
翻开这些尘封的历史,发现一个心酸的巧合——早期妇女运动的主题都集中在“面包”上面,也即早期妇女运动的诉求无非就是争取一些基本的物质保障。100年的时间过去,“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尽管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在有些地域、有些领域还将长期存在,但100年前女性面临的生存窘境,在今天看来早已成为匪夷所思的往事。女性平等地参与各种社会事务、平等地从事各种职业、享有和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成为现代妇女运动的基本诉求。百年间女性运动诉求的变迁本身就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本身就是妇女运动的胜利!历经百年的“三八”妇女节,既推动了这个过程,又成为女性地位提高的象征。
中国女性觉醒
我国第一次纪念“三八”妇女节始于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州劳动妇女举行纪念会和游行。会议由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何香凝主持,会上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保护妇女儿童”的口号。这次活动显示了中国劳动妇女的觉醒和力量。1949年3月,“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即“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简称全国妇联)的前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通令全国,定3月8日为妇女节。
翻看全国妇联的发展史,我们发现一些这样事件:
1950年7月31日,全国民主妇联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明令禁止妇女缠足》的指示转发给各级妇联。
1952年7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转发全国民主妇联函告《各地在农业生产中忽视吸收妇女参加》一文,要求予以注意。
1952年7月21日,向各级民主妇联发出《为按层教育干部加强婚姻法的宣传,减少以至消灭妇女自杀、被杀事件的发生的通知》。
1952年8月1日,全国民主妇联向各级妇联发出《在妇女中推广速成识字法的通知》。
1956年12月15日-25日,农村妇女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人员围绕合理使用妇女劳动力、男女同工同酬、合作化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及培养农村妇女干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这些《通知》和会议内容,反映了当时中国妇女的生存状态。60年过去,全国妇联及各级妇联组织付出巨大的劳动量,一点一滴改变着中国传统的两性地位观念;推动中国妇女事业展开,把女性特别是广大劳动妇女们从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卑微的地位中“拯救出来”。在全国妇联的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全国妇联对其基本职能的表述——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促进男女平等。
从1924年开始,中国无数的妇女运动先驱前仆后继,执着地证明着“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朴素真理。宋庆龄、蔡畅、何香凝、邓颖超、李德全、杨之华、许广平……,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在中国近现代上,在那么多男性英雄面前,毫不逊色,发出美丽又耀眼的光芒。
从1960年开始,全国妇联开始组织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评比表彰活动,表彰各个时期为国家建设做出杰出贡献、堪为时代楷模的先进妇女典型。这是全国专项表彰妇女先进人物的最高荣誉,一般每4-5年集中评比表彰一次。50年来,全国已经有众多优秀女性和多個先进集体获得这一殊荣。她们以中国女性特有的勤劳与智慧在不同时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赞誉和尊敬。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杰出女性活跃在各个行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与男子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
2010年3月,《创新时代》特别推出“纪念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专题,以此向无数的巾帼英雄们致敬!
世界妇女运动
1908年3月8日,15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五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做为国内的妇女节。
1910年,一些国家的先进妇女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大会根据主持会议的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蔡特金的建议,为了加强世界劳动妇女的团结和支持妇女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这便是百年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源头。(一说是,当时蔡特金建议为了纪念美国服装工人的罢工应设定一天为“国际妇女节”。该建议被会议采纳,但并未定出具体日期。无论会议当时是否有所规定,以后世界各地的妇女运动均有意识的选在3月8日这天,1911年的3月8日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三八”妇女节)
1917年,俄国妇女号召在2月23日(折合成当时欧洲广泛使用的格里高历是3月8日)罢工以要求“面包和和平”,抗议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食物短缺。
翻开这些尘封的历史,发现一个心酸的巧合——早期妇女运动的主题都集中在“面包”上面,也即早期妇女运动的诉求无非就是争取一些基本的物质保障。100年的时间过去,“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尽管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在有些地域、有些领域还将长期存在,但100年前女性面临的生存窘境,在今天看来早已成为匪夷所思的往事。女性平等地参与各种社会事务、平等地从事各种职业、享有和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成为现代妇女运动的基本诉求。百年间女性运动诉求的变迁本身就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本身就是妇女运动的胜利!历经百年的“三八”妇女节,既推动了这个过程,又成为女性地位提高的象征。
中国女性觉醒
我国第一次纪念“三八”妇女节始于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州劳动妇女举行纪念会和游行。会议由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何香凝主持,会上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保护妇女儿童”的口号。这次活动显示了中国劳动妇女的觉醒和力量。1949年3月,“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即“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简称全国妇联)的前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通令全国,定3月8日为妇女节。
翻看全国妇联的发展史,我们发现一些这样事件:
1950年7月31日,全国民主妇联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明令禁止妇女缠足》的指示转发给各级妇联。
1952年7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转发全国民主妇联函告《各地在农业生产中忽视吸收妇女参加》一文,要求予以注意。
1952年7月21日,向各级民主妇联发出《为按层教育干部加强婚姻法的宣传,减少以至消灭妇女自杀、被杀事件的发生的通知》。
1952年8月1日,全国民主妇联向各级妇联发出《在妇女中推广速成识字法的通知》。
1956年12月15日-25日,农村妇女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人员围绕合理使用妇女劳动力、男女同工同酬、合作化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及培养农村妇女干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这些《通知》和会议内容,反映了当时中国妇女的生存状态。60年过去,全国妇联及各级妇联组织付出巨大的劳动量,一点一滴改变着中国传统的两性地位观念;推动中国妇女事业展开,把女性特别是广大劳动妇女们从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卑微的地位中“拯救出来”。在全国妇联的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全国妇联对其基本职能的表述——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促进男女平等。
从1924年开始,中国无数的妇女运动先驱前仆后继,执着地证明着“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朴素真理。宋庆龄、蔡畅、何香凝、邓颖超、李德全、杨之华、许广平……,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在中国近现代上,在那么多男性英雄面前,毫不逊色,发出美丽又耀眼的光芒。
从1960年开始,全国妇联开始组织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评比表彰活动,表彰各个时期为国家建设做出杰出贡献、堪为时代楷模的先进妇女典型。这是全国专项表彰妇女先进人物的最高荣誉,一般每4-5年集中评比表彰一次。50年来,全国已经有众多优秀女性和多個先进集体获得这一殊荣。她们以中国女性特有的勤劳与智慧在不同时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赞誉和尊敬。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杰出女性活跃在各个行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与男子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
2010年3月,《创新时代》特别推出“纪念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专题,以此向无数的巾帼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