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医生:防护不足,交叉感染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9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1月31日12点,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9723人,疑似病例15238人,死亡人数213人,治愈人数178人。武汉是此次疫情爆发的源头区域,也是目前病患数量最多的城市。
  严峻疫情背后,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医院。1月22日,为应对发热病人因无序就医带来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问题,武汉市确定“7+7”模式,即在城区7家大型医院附近,选择7家二级公立医院作为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专门收治发热病人。
  7家大医院分别为: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大人民医院、武大中南医院、市一医院、市中心医院、市三医院。7家二级公立医院为:市汉口医院、市红十字会医院、市七医院、市四医院西软区、市九医院、市武昌医院、市五医院。
  为了让病患就近就医,这些医院大多分散在各个不同区域,其中多家医院并非专业的传染病医院,1月22日当天,武汉市政府下达应急任务安排,对这些医院进行改造,搭设应急隔离隔断。
  1月30日,上述“7+7”中的一家三甲公立医院一线医生接受了《财经》记者采访。自疫情扩散后,从1月21日开始,他已经连续10天没有离开医院,目前病房爆满,医护人员超负荷运转,已经出现医护人员交叉感染。近日随着各地医院支援队伍的加入,他们的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以下是这位医生的口述,或有利于外界更多了解武汉抗击疫情最前线的各种艰难。应这位医生的要求,我们将医院名称和医生姓名隐去,只如实记录他的叙述:

“10天,约30名医护人员,7人感染”


  我们科室一共有10名医生,大约20名左右的护士(护士是流动作业的,具体人数并不固定),截至1月29日,仅我们科室共出现疑似感染医护人员7人。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全医院的话,截至1月27日,也就是29日的前两天,疑似感染医护人员61名,都出现了发烧、肺部CT有问题的情况。
  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整个医院都要被隔离了,但现在是非常时期,医护人员太紧缺了。目前轻症的医护人员就自行在家隔离,有两位同事已经住院,其他未有症状的同事还在正常上班。
  造成集中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在疫情还未大规模流行之前,没能做好防护工作。
  1月16日,我们收治了一名我们医院的老病人,因为病况加重来住院,当时他还没出现肺炎症状,我们给他做了治疗,病患的血液都溅到了护士身上,当时护士只穿了简易的防护服。1月18日,我们开始知道有疫情发生,这名病人出现咳嗽、发烧症状,立刻给他做了肺部CT,发现了问题。
  事后复盘,我们怀疑当时这个病人传染了某个护士,我们医护人员平时就一起工作、吃饭,造成了交叉感染。前两天,这位病人去世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没有足够的防护装备,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没有达到防护标准的情况下,就进了污染区。我们医院里所有的医护人员,戴的口罩都是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
  昨天晚上我值晚班,进病房之前,我看到配发的口罩,觉得不合格,但是我没有时间犹豫。我们的值班周期是4小时轮班,因为口罩和防护服必须4小时换一次,我如果晚进去一分钟,里面的同事就增加一分风险,所以,我只能立刻戴上,进去。此时,我们是同事,更是战友。
  从病房出来后,我看到微信群里有消息说,这个口罩只是普通的防尘口罩,是抗疫物资,不具备医疗防护功能。
  在防护装备上,自从疫情扩散后,我们时时刻刻面临这样的问题,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1月31日,最新通知下来了,由于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减员情况严重,医院决定每个科室留5名医生倒班,每班6小时。这样的值班时长对于已经连续奋战了10天的医护人员来说危险系数很高。但医护人员现在不允许请假,除非被感染,否则无法休息。
  我理解医院的压力,但也不想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科室几个医生包括我在内,虽然没有症状,都出现晚上畏寒、食欲不振、生物钟紊乱的状况。我们也向院方领导反映防护服时效性的问题,被告知没有商量的余地。
  有很多帖子提到武汉有不少病人高度疑似(新冠病毒感染)但无法就医的问题,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来说,我们尽力了,直到今天。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收到了大量来自社会各界的物资募捐,非常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援,对物资紧缺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但其中真正符合医院标准的物资数量并不多。我们在值班结束后都需要去搬运物资,很多物资运送车进不了武汉,或者进不来清洁区,都需要我们去接应。
  现在我们接收物资之前,会提前讲清楚需要的型号,以免浪费社会资源,也担心热心人士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还担心出现物资冒领问题,之前微信群里有一个图片写的是我们医院接收捐赠的联系电话,但是那个电话并不是我们的,我们怀疑出现了物资诈骗问题,具体情况还未调查清楚。

“各地医疗支援队赶来了,部分缓解了压力”


  我第一天去发热门诊,是“7+7”刚刚落定的1月22日,接到通知时,政府已经对外公布了定点医院的名单,中间几乎没有准备的时间。当天,大量病人涌入,我们还要转移已有病人,做病房改造,并没有足够的病床空出来。
  虽然开了这么多医院,但是患者数量太大,新开的几家医院,第一天就住满了。我们开了住院证之后,会留电话,如果有空床位会打电话,但还有很多病人在医院门口等待。
  当天,病人排队时间超过6小时的比比皆是,很多病人情绪不好,大哭的、争吵骂人的打砸的情况很多,这几天社区医院开始分流发热病人,各大医院也都开了发热门诊,情况有所缓解,但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开了住院证之后,会留电话,如果有空床位会打电话。
  虽然很多医院都开始接收病人,但病人数量实在太多,大量的病人拿到了住院单也无法住院,只能等待床位空出来。和每天新增病例数目相比,治愈的病例显得非常少,很多时候床位能空出来,是因为病人去世了。
  我看门诊的时候,一位女性患者跟我说,她丈夫已经感染了,都不知道能不能熬过今晚,我看了她的肺部CT,告诉她80%的概率是新冠肺炎,而且已经很严重了,我给她开了住院单,但也只能告诉她目前没有床位,得登记排队,她当时就情绪崩溃了。这个病人后来去哪了,我也不知道。
  我同学的父亲发烧已经一个多星期了,症状高度疑似,他们天天给我打电话问能不能住院,我也没有办法,他只能自己在家隔离、吃药。
  目前我们医院开放了600张床位,已经全部住满,核定是开放800张床位,但还要进行清洁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以及医生生活区的改造工作,所以目前只有600张。
  我们现在对病患的治疗都只能是对症治疗,不舒服就吸氧,用传统抗病毒药物,目前确实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病患情绪都很紧张。医护人员主要是疲惫,要连轴转,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目前看起来形势仍然不乐观。
  我是直到1月29日才得知具体的确诊流程,先要科室筛选,上报医院,医院再上报到区里。每个科室每天只有3名-5名病患有检测机会,第一批1月29日报上去,至今没有确诊结果。也就是说,我们医院的600名病患,还处于“高度疑似”的阶段。
  这几天陆陆续续各地的医疗支援队也已经赶到,对于外部援助团队统一都是第一天先安排住宿,休息,第二天直接上岗,去门诊或是病房支援。目前外地医疗队已经在医院工作了。这些医护人员的到来,确实能缓解医院的压力,他们都是呼吸科和重癥科的专家,比我们更专业。
  但是我们科室到现在还没有外地医护人员支援,主任一直在向医院申请支援,还没有结果,我们的预测是,其他科室的人员比我们更紧张,更危急。
  我们院不是传染病医院,相关的医疗装备也不充足,但因为定点医院需要覆盖多个区域,让病人就近就医,我们医院是所在区域内最大的医院,所以被纳入定点医院。
  目前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都在建,很快可以开放,外部支援也越来越多,这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我们现在都住在医院对面,医院给安排的,便于第一时间响应,饭食也是医院统一供给,还有不少是社会上的餐馆捐赠。
  专家预计两周后疫情会有所缓解,总体会持续2个-3个月,我相信是这样的,对抗疫情,我们都有信心。
其他文献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人们关于既要全力防控疫情,也要保障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维持基本运转的讨论,充分反映了一个大型系统社会的危机管理难题。既要严防严控切断病毒传播路径,又不能导致经济社会运行出现梗阻甚至局部坏死情况,其间的拿捏,确实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妥为考虑应对之策。  随着一体化的深入,人类社会成了不折不扣的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高度关联的大系统
期刊
黄海涛。  《财经》:进入3月下旬以后,美国的病例数量增长极快,主要原因是什么?  黄海涛:作为一个在美国行医20年的神经外科医生,我认为,美国的病例数增长极快至少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美国错过了有效防疫的黄金时间。第二,美国和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人都没有戴口罩的习惯,特别是年轻人在现在这个阶段也不放弃和熟人朋友握手和拥抱,在没有戴口罩的情况下会让疫情迅速扩展。第三,美国的 CDC 在制定政策时有众多顾
期刊
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06504亿元,同比下降6.8%,是有统计数据以来首次季度增速为负值。但3月主要经济指标降福收窄,呈现改善趋势。  疫情暴发以来,国务院及其下属的交通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政策,有的是在税费、成本等方面减少企业负担,有的是维持相关产业发展的补贴,有的是推动复工复产的措施,也有直接的经济投资计划。  除了已经停止
期刊
2020年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疫情已经四个多月,正如起初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判断,还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  放弃对特效药的幻想,全球被疫情席卷的人们,依靠隔离、自身免疫力和医院的对症支持治疗来保住了性命。  尽管研究者坚持在全球的药物搜寻,几个月来没有结果,但人们相信这值得一试。动力来自于人们对这场全球大流行疫情终结、生活回到正轨的渴求。尽管疫情早发地中国,病毒已经快要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大事記(2019.12.1-2020.5.7)
期刊
瑞·达利欧。图/ 视觉中国  美国当地时间4月13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肺炎正在迅速蔓延,致死率是2009年H1N1流感的10倍。新冠肺炎疫情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减速却慢得多。  新冠肺炎兵临城下,消费者被迫居家避免出门,依赖客流量的零售商、酒店、餐厅等消费性服务业企业被迫关门或缩短营业时间,包括航空公司在内的物流行业几乎完全停止运营,作为美国经济支柱产业的服务业遭受重创。2020年3月
期刊
4月15日,武汉抗击疫情的两家标志性医院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光荣退役,关闭后,两家医院将消毒杀菌后备用,不马上拆除,还会保留一段时间。  此前,有人呼吁两神山医院应该永久保留。承建两家医院的中国建筑集团(下称“中建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周乃翔听到后说,“它们的使命已经结束了。”  4月3日,周乃翔接受《财经》记者专访。他说,火神山和雷神山这两个医院是武汉抗疫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们承担的是特殊时期
期刊
许成钢。图/中新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5月7日7時32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748959例,累计死亡26万多例。美国斯坦福大学近日公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可能比之前预估的数字高出数十倍。如今,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新冠病毒已蔓延200多个。百年不遇的经济大停摆仿佛让世界一夜进入“冰河期”。  疫情蔓延对全球化造成怎样的损伤?如何评价各国防控疫情的做法
期刊
在湖北省一家三甲医院ICU病区,临床观察和CT检查中,一位危重症病人的症状符合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但重复做了四次核酸检测,才出现双阳性的结果。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刚刚去世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身上。2月1日他在微博上发信息:“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之前他已做过不只一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新京报》2月8日也报道了一个类似案例,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接诊了一位武汉来京的发热
期刊
丁学良(资料图)。图/ 中新  丁学良先生是社会学家,早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199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哈佛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2003年,他曾专门研究过应对SARS危机的问题。  2020年元旦前后,丁学良就敏锐地意识到源自武汉的不明肺炎疫情与17年前相似,于是匆匆从香港赶回深圳。2月3日香港“封关”,他也没有回去。  作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他现在困居在深圳的校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