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持续升值。本文探讨了当前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由来以及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分析汇率升值对浙江省经济造成的总体性影响,并对出口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升值 进出口企业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上升。截至2008年7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已升至6.8489,比年初升值超过6.65%。换句话说,在出口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今年企业出口的利润空间就压缩了6.65%。并且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水平还将进一步升值,这对浙江省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出口将产生持续影响,企业出口利润受到挤压,国际竞争力削弱。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出口已经基本无利可图,甚至亏损,汇率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也造成了企业接单困难、生产设备闲置。
一、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生产力增强的必然趋势
从1994年开始,人民币进入了长期的升值阶段。也就是在这一年前后,中国经济出现了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从宏观指标看,全社会物价指数开始下降;而从体制上看,非国有企业开始迅速发展。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是人民币汇率的真实回归,而在另一方面则是生产力水平的持续上升支持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生产力增强必然导致本币走强。在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经济迅猛发展。1978—2004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4%,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明显快于美国。1990—2001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6.75倍,扣除价格因素则提高了3.58倍:美国提高了1.52倍,扣除价格因素则仅提高1.29倍。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成本下降,再加上中国企业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商品竞争力明显增强,吸引了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商品的极大需求,而这又引发了中国外汇顺差的持续上升。
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金融资本项目顺差一直呈增长态势,形成了一种双顺差状况。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累计高达6368亿美元。汇率是货币的价格,由外汇市场上本币和外币的供求关系来确定。如果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超过人民币的供给,人民币就会面临升值压力,反之则面临贬值压力。我国经济十多年持续增长、累积额高达6000多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顺差,在外汇市场上形成了对人民币的巨大需求。正是在这种需求的拉动下,人民币升值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二、人民币升值对浙江进出口企业的影响
汇率是联结国内外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一条重要纽带。人民币升值是浙江外贸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人民币升值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2007年。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浙江省进出口平稳增长(如图)。出口增速适度回落。进口规模加速扩大。
(一)人民币升值对浙江进出口企业的积极影响
人民币升值可以优化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推动浙江省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减少贸易摩擦,改善贸易环境,也有利于加速浙江企业“走出去”。纵观国外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低级阶段是单纯的产品出口,高级阶段则是直接投资,实行现地生产。浙江企业要率先走向世界,也必然需要经历这一过程。人民币升值将加速这一进程的实现。
(二)人民币升值对浙江进出口企业的消极影响
1 削弱了出口创汇能力
目前浙江省主要是以易替代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其中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而人民币升值必然使其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尤其是对纺织业等低附加值产品冲击最大。浙江有很多出口额在200万美元以下的小纺织企业,利润仅在3%左右,人民币的持续性升值对企业的打击不小。
2 影响外商对浙江投资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出口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优惠的条件吸引了大批的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进入浙江省,而他们生产的产品大部分都用来出口。人民币汇率的升高使外商对华投资成本增加,这样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就会转向他国,从而影响对浙江省“三资企业”的资金投入。而“三资企业”是浙江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载体,在浙江进出口贸易额中占有很大比重。据浙江统计局统计,2006年浙江省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为41473个,同比减少了5.8%。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可能会对浙江省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作用。
3 使得部分行业和企业陷入困境
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汇率体制下,对出口依存度比较大的企业遭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冲击也较大。纺织服装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其出口依存度高达51%。而且其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又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的。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将大大削弱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据测算,人民币升值2%。我国纺织业出口额将减少25亿美元,行业总产值增速将下降近3.5%。浙江是中国重要的纺织出口省份,由于下游谈判能力较弱,出口获利能力低。人民币升值的对该行业有较大的负面冲击。像绍兴地区,此前靠出口低档面料和大众纺织品的厂商,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生存压力,一些专门出口低档面料的工厂也因此关闭。
同时,增长较快的出口农产品中的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与国外相比,这类农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而人民币升值有可能使优势丧失。因此,人民币升值将阻滞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增长的步伐,进口将明显增加,对我国农业生产将造成冲击,影响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可能发生逆转,由顺差变成逆差。
三、浙江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从国际上看,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德国,本币升值都会推动本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民币升值同样也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充分把握机会。加快转变浙江经济增长方式,是我们当前的重要历史使命。作为浙江的出口企业,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必须加快出口产品多元化的步伐,加速企业转型
首先,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浙江省长期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产业过于集中、竞争过于激烈、遭受反倾销过多的局面。因此受到人民币汇率升值和退税率调低冲击较大的企业应当顺应政策的引导,加大科技投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走产品创新、品牌经营之路,变初次加工为深加工,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从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水平。企业应当变过去低价竞争的模式为产品差异化竞争,生产企业要从产品的外观设计、功能设计以及产品包装上下工夫,不 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浙江一般贸易出口均价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如纺织品服装出口均价比国际市场同类产品要低15%左右,如果这类企业能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依然有较大的提价空间。
其次,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开发自主品牌,并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要充分发挥浙江省中小企业多,“船小掉头快”的优势,走差别化、特色化之路,在不断细分的纺织品市场中找准定位,走出过去“跑量为主、低价竞销”的恶性循环。
(二)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出口成本
浙江省自营出口的生产性企业比重高,出口成本相对较低,应对市场和政策变化的能力比外贸流通企业强。对于人民币汇率上升带来的经济效益的下降,该类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节能降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来部分化解政策调整带来的成本增加因素。一方面,企业应苦练内功、深挖潜力,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严格控制各种费用支出,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技术革新降低制造成本。此外。企业还应充分利用人力成本低廉等优势,扩大出口,保住来之不易的国际市场。
(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规避壁垒
积极利用兼并收购、合作开发等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可以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外设立直销点,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延伸产品价值链,增加利润环节,减少贸易风险。这样既可以利用别国的自然资源、市场资源、技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节约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是绕过国外的贸易壁垒或者贸易限制的有效方法。
有实力的浙江出口企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向国际市场直接投资,在国外设厂和联合办厂、收购企业、设立贸易公司和原料基地,利用各种区域性优惠安排,主动绕过贸易壁垒,规避贸易风险:在利用原有的资源、品牌和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主动进入发达国家的供应链和销售终端,并与国外的生产商和零售商结成互补双赢关系,以合作求发展。另一方面,坚持市场多元化策略,在巩固原有西欧、美国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开拓中亚、西亚、东欧乃至非洲等新兴市场,避免因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被动局面。
(四)银企合作,合理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规避
浙江一直以拥有为数众多的外贸型企业著称。对这些从事进出口业务的民营企业而言,资金链是比较脆弱的,海外客户稍有拖延。往往会影响到下一笔订货的生产,从而形成连锁反应。以往,这类公司大多依赖于向银行融资,而且第一选择总是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但是,如今的紧缩货币政策使之发生困难。浙江外贸企业应该与银行合作,采取改变结算货币、锁定汇率、贸易融资等手段来规避风险。
面对人民币升值的现状,浙江的进出口企业应该化被动为主动,将这次汇改后升值带来的冲击转化为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契机,根据形势调整产品结构、追求创新、提高汇率风险意识,与时俱进。如此,浙江外贸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升值 进出口企业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上升。截至2008年7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已升至6.8489,比年初升值超过6.65%。换句话说,在出口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今年企业出口的利润空间就压缩了6.65%。并且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水平还将进一步升值,这对浙江省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出口将产生持续影响,企业出口利润受到挤压,国际竞争力削弱。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出口已经基本无利可图,甚至亏损,汇率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也造成了企业接单困难、生产设备闲置。
一、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生产力增强的必然趋势
从1994年开始,人民币进入了长期的升值阶段。也就是在这一年前后,中国经济出现了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从宏观指标看,全社会物价指数开始下降;而从体制上看,非国有企业开始迅速发展。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是人民币汇率的真实回归,而在另一方面则是生产力水平的持续上升支持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生产力增强必然导致本币走强。在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经济迅猛发展。1978—2004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4%,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明显快于美国。1990—2001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6.75倍,扣除价格因素则提高了3.58倍:美国提高了1.52倍,扣除价格因素则仅提高1.29倍。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成本下降,再加上中国企业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商品竞争力明显增强,吸引了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商品的极大需求,而这又引发了中国外汇顺差的持续上升。
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金融资本项目顺差一直呈增长态势,形成了一种双顺差状况。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累计高达6368亿美元。汇率是货币的价格,由外汇市场上本币和外币的供求关系来确定。如果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超过人民币的供给,人民币就会面临升值压力,反之则面临贬值压力。我国经济十多年持续增长、累积额高达6000多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顺差,在外汇市场上形成了对人民币的巨大需求。正是在这种需求的拉动下,人民币升值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二、人民币升值对浙江进出口企业的影响
汇率是联结国内外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一条重要纽带。人民币升值是浙江外贸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人民币升值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2007年。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浙江省进出口平稳增长(如图)。出口增速适度回落。进口规模加速扩大。
(一)人民币升值对浙江进出口企业的积极影响
人民币升值可以优化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推动浙江省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减少贸易摩擦,改善贸易环境,也有利于加速浙江企业“走出去”。纵观国外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低级阶段是单纯的产品出口,高级阶段则是直接投资,实行现地生产。浙江企业要率先走向世界,也必然需要经历这一过程。人民币升值将加速这一进程的实现。
(二)人民币升值对浙江进出口企业的消极影响
1 削弱了出口创汇能力
目前浙江省主要是以易替代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其中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而人民币升值必然使其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尤其是对纺织业等低附加值产品冲击最大。浙江有很多出口额在200万美元以下的小纺织企业,利润仅在3%左右,人民币的持续性升值对企业的打击不小。
2 影响外商对浙江投资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出口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优惠的条件吸引了大批的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进入浙江省,而他们生产的产品大部分都用来出口。人民币汇率的升高使外商对华投资成本增加,这样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就会转向他国,从而影响对浙江省“三资企业”的资金投入。而“三资企业”是浙江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载体,在浙江进出口贸易额中占有很大比重。据浙江统计局统计,2006年浙江省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为41473个,同比减少了5.8%。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可能会对浙江省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作用。
3 使得部分行业和企业陷入困境
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汇率体制下,对出口依存度比较大的企业遭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冲击也较大。纺织服装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其出口依存度高达51%。而且其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又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的。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将大大削弱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据测算,人民币升值2%。我国纺织业出口额将减少25亿美元,行业总产值增速将下降近3.5%。浙江是中国重要的纺织出口省份,由于下游谈判能力较弱,出口获利能力低。人民币升值的对该行业有较大的负面冲击。像绍兴地区,此前靠出口低档面料和大众纺织品的厂商,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生存压力,一些专门出口低档面料的工厂也因此关闭。
同时,增长较快的出口农产品中的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与国外相比,这类农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而人民币升值有可能使优势丧失。因此,人民币升值将阻滞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增长的步伐,进口将明显增加,对我国农业生产将造成冲击,影响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可能发生逆转,由顺差变成逆差。
三、浙江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从国际上看,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德国,本币升值都会推动本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民币升值同样也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充分把握机会。加快转变浙江经济增长方式,是我们当前的重要历史使命。作为浙江的出口企业,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找出相应的对策。
(一)必须加快出口产品多元化的步伐,加速企业转型
首先,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浙江省长期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产业过于集中、竞争过于激烈、遭受反倾销过多的局面。因此受到人民币汇率升值和退税率调低冲击较大的企业应当顺应政策的引导,加大科技投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走产品创新、品牌经营之路,变初次加工为深加工,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从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水平。企业应当变过去低价竞争的模式为产品差异化竞争,生产企业要从产品的外观设计、功能设计以及产品包装上下工夫,不 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浙江一般贸易出口均价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如纺织品服装出口均价比国际市场同类产品要低15%左右,如果这类企业能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依然有较大的提价空间。
其次,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开发自主品牌,并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要充分发挥浙江省中小企业多,“船小掉头快”的优势,走差别化、特色化之路,在不断细分的纺织品市场中找准定位,走出过去“跑量为主、低价竞销”的恶性循环。
(二)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出口成本
浙江省自营出口的生产性企业比重高,出口成本相对较低,应对市场和政策变化的能力比外贸流通企业强。对于人民币汇率上升带来的经济效益的下降,该类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节能降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来部分化解政策调整带来的成本增加因素。一方面,企业应苦练内功、深挖潜力,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严格控制各种费用支出,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技术革新降低制造成本。此外。企业还应充分利用人力成本低廉等优势,扩大出口,保住来之不易的国际市场。
(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规避壁垒
积极利用兼并收购、合作开发等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可以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外设立直销点,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延伸产品价值链,增加利润环节,减少贸易风险。这样既可以利用别国的自然资源、市场资源、技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节约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是绕过国外的贸易壁垒或者贸易限制的有效方法。
有实力的浙江出口企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向国际市场直接投资,在国外设厂和联合办厂、收购企业、设立贸易公司和原料基地,利用各种区域性优惠安排,主动绕过贸易壁垒,规避贸易风险:在利用原有的资源、品牌和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主动进入发达国家的供应链和销售终端,并与国外的生产商和零售商结成互补双赢关系,以合作求发展。另一方面,坚持市场多元化策略,在巩固原有西欧、美国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开拓中亚、西亚、东欧乃至非洲等新兴市场,避免因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被动局面。
(四)银企合作,合理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规避
浙江一直以拥有为数众多的外贸型企业著称。对这些从事进出口业务的民营企业而言,资金链是比较脆弱的,海外客户稍有拖延。往往会影响到下一笔订货的生产,从而形成连锁反应。以往,这类公司大多依赖于向银行融资,而且第一选择总是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但是,如今的紧缩货币政策使之发生困难。浙江外贸企业应该与银行合作,采取改变结算货币、锁定汇率、贸易融资等手段来规避风险。
面对人民币升值的现状,浙江的进出口企业应该化被动为主动,将这次汇改后升值带来的冲击转化为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契机,根据形势调整产品结构、追求创新、提高汇率风险意识,与时俱进。如此,浙江外贸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