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一片寄明月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飘摇的灯火荡开浓稠的夜色,十月的江宁又下起了雨,长风斜雨入窗,打湿了王昌龄的衣袍。这一场送行宴,无约而来的雨拂乱离人的哀愁。他顾不得整理衣袍,仰首饮尽杯中残酒,对身旁的人遗憾道:“辛兄明日启程,今日不可再饮了。”
  辛渐抬起醉眼,朦胧的烛光浮动,照见好友眉宇间抹不平的纹路。他们都已年过半百,阅尽沧桑,不再是昨日少年。大约是境遇相似,知音难得,他与王昌龄相识不久便如故交。仿佛还是初识时,月光轻盈似梦,他们曾在此感月吟风,倾吐衷肠,也曾于月下泛舟,伴着一曲清箫,共赏一轮婵娟,何等逍遥。
  夜风袭来,裹挟着一阵薄凉的雨意。王昌龄的目光不由飘远了,落进窗外漆黑的夜色里。他放下杯盏,踱步到窗边,风雨越来越急,苍茫的雨幕遮蔽了一切,将世间尘埃涤荡殆尽。他静静地站在芙蓉楼中,俯瞰这狼藉的尘世。他与金陵果然有缘,两次谪迁都是到了此地。去年今日的江宁,明月皎然,仍有玉人弄箫,秦淮河胭脂色的波光随着琼楼歌声缓缓而漾,便是在清寒的秋日也透着几分热闹。而此时此刻,人目的只有一窗冰冷的夜雨,风声萧瑟,仿佛在诉说昨日多情。
  古往今来,秋雨最易牵扯愁肠。欢乐趣,离别苦,缘分用尽时,才察觉人间的路途是这样漫长,隔了山长水远,或许再见已尘霜满面,或许连重逢的机会都不再有。
  待到黎明时分,大雨渐渐止歇,蜿蜒无涯的江水与灰白天幕融为一体,欲远行的舟楫栖满渡口,寸寸烟波皆化作离人的忧思。
  天色初白,辛渐即将启程北上,去往洛阳。王昌龄不无感叹地想,他也想北上啊,洛阳也好,长安也罢,总是自己的故乡,他都想再回去看看,只可惜时局所限,命不由人。
  他已四十余岁,告别了少年朝气,蹉跎过最好的年华,如今不过是沧海中的一粒芥子。他幼时家中极为贫苦,每日相伴渔樵,辛苦耕耘才能得一口饱饭。因为幼时过得艰难寂寞,所以他更看重每一段情谊。只是友人愈多,离别也愈多。他曾写过太多送别诗,流传下来的不知凡几,一字一句皆道尽人间悲欢。在那些诗篇中,最动人的仍是这首《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氤氲天光已然亮透,江雨迷蒙,渐生出微薄的霧色。莽莽群山裹在一层白雾之中,宛如寂寞的老者,无言凝望。也许是雨意太过冰凉,也许是山色太过孤独,王昌龄福至心灵,酝酿在胸臆间的诗行不由自主地沉吟而出。晚秋连绵的风雨,和着一声经年世事的嗟叹,打湿了诗人眼底难解的怅然。这一程风雨里,酸楚的离别、失意的江宁、茫然的前程,一一叠作胸中块垒,寄予跌宕飘零的一生。千思万绪既道不尽,那就不必再说了吧。他开口欲言,顿了顿,终是哂然一笑,出口只有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无须抱怨,无须解释,该明白的人总会明白,这句话只是为了告诉自己,秋雨涤不尽人世浮尘,可我的心已拭净灰霾,空明澄澈,无畏无惧。
  王昌龄目送辛渐渐行渐远,遥至不可及的天边。舟楫顺着江水而下,渡口边落满厚厚的黄叶。他垂下眼帘,想起从前秦淮河水波光澹澹,他们诗酒酬和,循着月光逐流而去。此刻辛渐的舟已去往远方,可属于他的舟又在何处呢?离别时的最后一眼,他们相顾无言。有太多情思未诉,可谁都无法许诺相见的期限。
  念及平生,他曾在富丽朱门前艳羡迷茫,也曾悠然地与山野樵夫渔歌相答。到后来成年离家,他也曾游历四方,从军塞外。那里的风光无限辽远,大漠像一幅磅礴的画卷。长云遮暗了连绵雪山,孤城雄关两相对望。他一路独行至此,仰首而望,只见烽火楼巍然耸立,鲜红旗帜飘荡长空,长风猎猎,好似他激荡的心怀。王昌龄提笔写就从军行七首,一句前无古人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令他扬名天下,成了诗坛中卓然亮起的星辰。
  可惜诗歌的盛唐却不是诗人的盛唐,天纵才华不能换来安稳的前程。开元十五年,已过而立的王昌龄总算在官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却很快被贬,不得重任。宦海沉浮中,不可预料的潮起潮落已成习惯。光阴漫漫,他终日无事可做,只与二三闲友相约而聚。天寒微雪,王昌龄、高适、王之涣等几个失意客齐聚一堂,欢饮达旦,沉醉繁华。他们落座旗亭,恰逢梨园伶人登楼赴宴。几个诗人玩心一起,便寻了个角落,比谁的诗词被唱得最多。王昌龄慵懒地倚在一旁,手中铜炉温暖,明艳动人的伶人开口便唱:“寒雨连江夜人吴……”不知是歌声太过动人,还是歌词太过熟悉,他蓦然坐直了身子,江宁的风雨声依稀浮现在耳畔。他不由笑笑,举杯饮尽,敬人间风月,亦敬半生颠沛。
  他知道,长安的繁华不属于他,曾留恋富丽堂皇的朱门,迈进去后才发现不过如此,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伶人们兀自唱着近来新曲,他沉醉在她们的唱腔里,歌姬亦沉醉在他的诗作中,两厢得宜。与其感时伤世,倒不如成全这一段风流佳话。
  王昌龄再次北上长安,是在草长莺飞的四月天。时隔经年,长安城流云叠翠,与记忆中已有所不同。一路和风温软,他走过熟悉的街道,拜访了久违的故友辛渐。挚友重逢,欢喜至极,虽不见旧时月,仍有今日花可以一同游赏。
  他们并肩而行,将这几年的见闻一一道来。短暂的相聚之后,又是长久的离别,只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呢?他们都已习惯了奔波辗转,也许相逢就在下一程风雨里。那年芙蓉楼上的一颗冰心,从未改变。
其他文献
一  花了几个午休的时间,我追完了日剧《东京女子图鉴》。  这部曾风靡一时的热播剧,用一句话来介绍就是:一个不甘平庸的小镇女孩在大城市里悲欣交集的成长史。  老实说,整部剧看下来,我并没有那种“10万+”式的感动与共鸣,但在这部剧刚开始和一些一闪而过的片段里,我看到了那年冬天单枪匹马闯京城的自己,以及一些自以为早已忘记了的跌跌撞撞的细枝末节,并为此热泪盈眶。  那时,我在一座三线城市上大学,读着自
期刊
一声梧叶—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花落灯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水仙子,是元曲中最美的曲牌名,它还叫作《湘妃怨》《凌波仙》《凌波曲》等,虽然都温婉动听,然而太过写实,少了一分轻盈灵动。如同冬日的雪片,纷扬在天空时朦胧似梦,一旦粘到树木山川,堆砌起来,虽是银装素裹,毕竟没有原先的美丽如愁,惹人隋思。  而这
期刊
九九八十一难后,再无师徒四人携手前行,再无悲欢离合。光阴逝去,皆作云淡风轻。  听闻新版《九九八十一》由泠鸢演唱,我迟疑了半晌未敢点播放。在我的印象里,二次元歌者众多,泠鸢的音色虽清越空灵,却断断唱不出《九九八十一》的荡气回肠。  《西游记》是一种情怀。提起这个名字,脑海里就会闪现师徒四人历经险阻、斩妖除魔的情景。无论是聚天地灵气而成的石猴,还是一意西行的唐僧,无不让我们为那种不畏权尊、誓求平等的
期刊
曾受邀至长安,赴一场桃花盛宴,不巧彼时的桃花含苞未放。本以为要失望而归,却意外邂逅了独居空山的辛夷。  辛夷开在料峭春寒中,似乎笼着一层碧青的薄雾,像羞怯的古典仕女。时令尚早,残雪还未褪尽,并无多少绿叶作陪,人目尽是荒芜枯槁的颜色,辛夷却丝毫不显颓丧。  辛夷在山岚氤氲中舒展腰肢,将粉白的花擎于虚空,而后依次盛放,每朵花開都是一场惊艳。偶有几瓣落花被风逗弄,跌入清冽的山涧,激起层叠涟漪后漂向远方。
期刊
台下拥挤着无数激愤的看客,一阵欢呼,又是一泼鲜血洒在雪地里,红痕斑驳,宛如枝头新绽的蜡梅。就要轮到他了,他想,今天会有多少人庆祝他的死去。年轻的时候幻想过太多生生死死,不料自己竞走到了这里。正午的太阳很亮,人群里尽是陌生的面庞,他闭上眼,任凭无数光芒穿透眼睑,留下满目斑驳的光影——大雪之下的荆州也是一片耀眼的洁白。  元嘉六年,冬。  这一年的冬天比往年都冷,此去建康的车队走走停停,范晔一行到达荆
期刊
日光浅浅的深秋午后,听到有人在放音乐,是林俊杰的《醉赤壁》。这不是我第一次听这首歌,却在此刻格外有感触,索性提笔,伤感之意袭来,浸染笔端。我开始怀念,开始循声追溯那段远古的恋情。  这首歌以古赤壁为背景,婉约中激荡着深情的呐喊,林俊杰的嗓音沙哑且有磁性,我的心也在千古赤壁的飘摇风雨里醉了一回。  歌词写的是周瑜和小乔的爱情故事。当年小乔跟随周瑜征战四方,赤壁之战两年后,周瑜去世。那个温情款款的周郎
期刊
你说,童年听过最温柔的声音便是雪花落在梅蕊间,可长大后,耳朵渐生薄茧,心也被乱麻包裹,再也听不见那般低吟浅唱。当北风纯白至透明,让我用落雪的声音为你写歌,曲调里飘洒着零碎的旧时光,入酒即化,佐一场悲喜淋漓的醉梦。  挑灯照夜 恰无心翻乱曲三百首  几折传世 我读懂你留下的藏头  满城都唱遍 青衫洗旧  冬至大雪白了明楼  无人祭你在甲子后  ——《永定四十年》  作词/Finale 演唱/河圖  
期刊
前段时间在村子里不期然遇见一面砖灰色的墙,青绿的藤条随意披散下来,一枝开两朵的花明净地醒着,黄的素馨,白的淡雅,果然应了那句“花发金银满墙香”。  彼时,无雨有风,风是和风,轻而清地与我打个照面,拂散一丝花木清气。忍冬随兴自适地挂在墙上,浴着阳光,与风絮语呢喃。我不由得想,这家的女主人,哪天清早煮好白粥时,看金银花上露水初干,回屋取一只竹篮,踮起脚尖摘下一朵朵花,笑容浅浅地盛开,那情境不定怎样生动
期刊
当柳叶抽出新绿,江风也褪去冷意,又到了江南的好时节。商人带着从西南采购的上好石材走进临安城,成块的石绿在临街的作坊里被研成细粉,再兑上特制的胶,经画家妙手,一笔回转,纸上就有了春天的模样。  就在这年春天,梁楷和无数画师一起,历经重重考核,终于进入皇家画院。  梁楷南渡后流寓钱塘,靡靡南风没有让他的笔墨沾染绮丽繁华。许是越走近江南,他也就越远离江南,遥远的北国在记忆里沉眠,却主宰着他的笔墨,让他的
期刊
一张机,一卷书,一席明月光,一窗暗香冷。  陆游为其书斋老学庵题诗“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古代读书人钟爱书斋,就像固守刻在骨子里的高洁,哪怕环堵萧然,有书有茶便可安享春秋冬夏。  张岱的梅花书屋便是如此佳境。他素喜园艺,便于房前屋后遍種花木,皆是寻常品类,却因心思刁钻巧妙,生出许多妙趣。窗外搭起竹棚,藤萝缠绕,将书斋隐入其后,仿佛影影绰绰的桃源福地。他也有读书人的怪癖,非清白嘉客不得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