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1
患者,女,60岁。
2012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胃痛反复发作半年余,加重10天。患者曾在某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予以抗酸剂治疗,疗效不显。此次因情志刺激诱发并加重,症见胃中胀痛、烧灼感,口中泛酸,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弦。
患者以胃胀痛为主,可知为胃痛实证。胃脘灼痛,胃中烧灼感,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弦,可知此为肝气犯胃、气郁化热、胃气郁滞所致。
治疗以疏肝泻热、行气和胃、理气止痛为法。方用化肝煎合厚朴三物汤合金铃子散加味治之。
处方:青皮10克,陈皮10克,牡丹皮10克,栀子15克,浙贝母10克,泽泻10克,白芍10克,川楝子10克,玄胡10克,厚朴30克,枳实15克,大黄3克,广木香6克,瓦楞子10克,甘草6克。2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饭后温服。二诊胃中胀痛稍微减轻,灼热感有所缓解,仍然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弦。在原方基础上大黄用量加重至4克,加火麻仁30克,以润肠通便。再进20剂。患者胃脘部疼痛明显缓解。
案2
患者,女,41岁。
2012年10月9日初诊,主诉胃脘胀,痞闷4个月。患者近段因为家事不顺,情志抑郁,渐渐出现胃脘胀满、痞闷不适,在外院诊断为“慢性胃炎”,予以抗酸剂口服治疗,症状无好转,就诊时以胃脘胀满、痞闷症状最明显。舌红,苔黄腻,脉弦。
辨证分析患者以胃脘胀满、痞闷为主,可知为胃痛实证,情志抑郁,渐渐出现胃脘胀满、痞闷不适,胸闷,叹气才舒,善太息,食少,肠鸣,便秘,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可知此为气郁胃痛、肝气郁滞、热结肠腑证。
治疗以疏肝解郁、泄热通腑为法;方用柴胡疏肝汤合厚朴三物汤加减治之。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实10克,厚朴30克,广木香6克,生大黄2克,甘草6克,栀子10克。1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饭后温服。二诊症状已好转,胃脹减轻,仍叹气才舒,口干、口苦,便干,舌红,苔薄黄,脉弦略数。再予前方加味。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枳实15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厚朴20克,生大黄4克,甘草6克。15剂,服法同上。治疗后胃脘胀满、痞闷症状基本消失,情志有所好转,纳食增,大便已正常。病告愈。
(温馨提示:以上方剂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患者,女,60岁。
2012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胃痛反复发作半年余,加重10天。患者曾在某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予以抗酸剂治疗,疗效不显。此次因情志刺激诱发并加重,症见胃中胀痛、烧灼感,口中泛酸,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弦。
患者以胃胀痛为主,可知为胃痛实证。胃脘灼痛,胃中烧灼感,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弦,可知此为肝气犯胃、气郁化热、胃气郁滞所致。
治疗以疏肝泻热、行气和胃、理气止痛为法。方用化肝煎合厚朴三物汤合金铃子散加味治之。
处方:青皮10克,陈皮10克,牡丹皮10克,栀子15克,浙贝母10克,泽泻10克,白芍10克,川楝子10克,玄胡10克,厚朴30克,枳实15克,大黄3克,广木香6克,瓦楞子10克,甘草6克。2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饭后温服。二诊胃中胀痛稍微减轻,灼热感有所缓解,仍然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弦。在原方基础上大黄用量加重至4克,加火麻仁30克,以润肠通便。再进20剂。患者胃脘部疼痛明显缓解。
案2
患者,女,41岁。
2012年10月9日初诊,主诉胃脘胀,痞闷4个月。患者近段因为家事不顺,情志抑郁,渐渐出现胃脘胀满、痞闷不适,在外院诊断为“慢性胃炎”,予以抗酸剂口服治疗,症状无好转,就诊时以胃脘胀满、痞闷症状最明显。舌红,苔黄腻,脉弦。
辨证分析患者以胃脘胀满、痞闷为主,可知为胃痛实证,情志抑郁,渐渐出现胃脘胀满、痞闷不适,胸闷,叹气才舒,善太息,食少,肠鸣,便秘,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可知此为气郁胃痛、肝气郁滞、热结肠腑证。
治疗以疏肝解郁、泄热通腑为法;方用柴胡疏肝汤合厚朴三物汤加减治之。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实10克,厚朴30克,广木香6克,生大黄2克,甘草6克,栀子10克。1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饭后温服。二诊症状已好转,胃脹减轻,仍叹气才舒,口干、口苦,便干,舌红,苔薄黄,脉弦略数。再予前方加味。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枳实15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厚朴20克,生大黄4克,甘草6克。15剂,服法同上。治疗后胃脘胀满、痞闷症状基本消失,情志有所好转,纳食增,大便已正常。病告愈。
(温馨提示:以上方剂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