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简称“比港”)位于希腊西南部,是希腊第一大港口,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自中国企业中远海运集团2008年接手运营管理以来,比港集装箱吞吐量已从2010年的88万标准箱增加到2018年的490万标准箱,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并有望成为地中海沿岸第一大港。比港项目是中希合作双赢的成功典范,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与政治意义,并将在欧亚互联互通领域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
比港项目成功的经验
比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这本身并不能保证该港的经济效益。希腊在2010年前后爆发了债务危机,比港也难逃厄运,陷入了码头失修、工人罢工的恶性循环,处于破产的边缘。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被迫舍近求远,停靠西欧码头。2008年,中远海运开始接手比港的运营管理。自2010年正式接管以来,中远海运积极改善港口基础设施,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2018年,比港港务局实现公司史上最佳的盈利表现,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14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世界排名从第93位跃升至32位,重新奠定了欧洲大港的地位。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比港项目为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切实加强中欧互联互通积累了极为宝贵的实践经验。客观而言,比港项目的外部环境非常复杂,接手时当地社会与舆论环境也不容乐观。中国投资方迎难而上,在投资的时机把控、企业本土化运作与远景发展规划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
首先,在比港项目投资的时机选择与发展方向上,中方表现了高明的战略眼光与富有耐心的战略定力。2008年,在西方普遍不看好比港的时候,中远集团大胆进入接手,顺利获取比港2号、3号集装箱码头35年的特许经营权,这为中方进一步投资比港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然而,2015年希腊新兴政党“激进左翼联盟”上台以后,宣布反对出售包括比港在内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中方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比港的股权收购计划,而是以极大的耐心等待希腊政府基于客观经济形势修正自身的立场,并于2015年最终与希腊政府达成了以3.685亿欧元的总价格收购比港港务局67%股权的转让协议和股东协议。
其次,在比港项目的本土化运作方面,中方充分顾及了当地产业发展与实业工人的切身需求,把比港项目建设成为了中希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成功范例。在中方开始投资之初,希腊商界与社会的确存在一定的怀疑。时至今日,属于不同希腊政治光谱的政界人士几乎一致认可比港项目,这是中方充分尊重当地产业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结果。本着将港口财富利好与本地社会共享的原则,中资公司始终将“本地参与”视为企业管理运作的重要原则,中远海运港口比雷埃夫斯码头有限公司由六名中国董事管理,其余约2000名员工都是希腊籍;所有建筑工程都委托给本地公司执行,这些公司提出了非常有竞争力的报价;除此之外,公司对集装箱码头的投资也已经在各种港口服务(装卸、储存、物流)中创造了近2000个直接就业机会。
第三,从远景规划角度考虑,中方综合考虑了希腊本国的发展战略与中国加强中欧互联互通的发展目标,使项目具有深远的可持续性。时任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在2019年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上表示,现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时刻,要为希腊在地区发展中找到新的途径。希腊媒体普遍认为,希腊未来十年最具战略意义的基础建设项目是将匈塞铁路经北马其顿共和国延长到希腊的“中欧陆海快线”计划,这一计划将极大增强希腊的地区影响力与经济辐射力,也与中国加强中欧互联互通的远景规划契合。比港港务局中资公司还拟定了扩大比港与周边地区投资建设的“比港大项目”,包括造船基地、酒店、邮轮码头、购物中心、物流仓库等,这一计划为比港未来长周期内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比港项目对中东欧地区的辐射效应
从“一带一路”的视域来看,比雷埃夫斯港位于欧洲南线,地处中国到欧洲距离最短的海运航线的枢纽位置,是距离苏伊士运河最近的地中海主要海港,通过铁路、公路与海运可以进一步辐射到中欧、东欧超过三亿的消费者。除此之外,比港还是国际邮轮中心和连接希腊本土与海岛的重要枢纽。在过去几年,以比港的运输辐射力为核心优势,中国与欧洲相关国家已经就中欧互联互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2014年,中国与匈牙利、塞尔维亚、马其顿三国开始合作打造连接希腊至匈牙利的匈塞铁路,力求将中欧陆海快线的陆上部分打通,这也将希腊纳入到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框架中。比港—中东欧专列运输能比传统的西北欧路径节约7~11天的运输时间。如今,以比港为枢纽的中欧陆海快线已覆盖9个国家,拥有1500多个网点,辐射7100万人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陆海给养线
2019年4月,希腊正式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16 1”扩展为“17 1”,这也为希腊寻求加强与地区内所有国家的合作,加强希腊在南欧与巴尔干地区的地位赢得了有利条件。可以预见,在未来地区经济发展中,比港的运输优势与贸易带动效应将得到进一步体现,该港对整个南欧与中东欧地区发展的独特贡献将进一步突显。就中国与欧洲互联互通的发展战略而言,以比港项目为代表的中欧地区经济联动发展模式对于发展中欧经济合作具有以下几点突出的意义:
第一,从促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平衡发展的方面看,以比港为龙头发展区域合作经济,有助于改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存在的北重南轻问题。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技术合作集中在“维谢格拉德国家”(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四国对华贸易额超过中东欧国家对华贸易总额的70%。希腊作为西巴尔干国家中的第一大經济体,是中国在中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国。提升希腊在地区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有利于地区发展的平衡。
第二,强化比港的独特经济效应,有助于推动中欧陆海快线的建设,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同西巴尔干交通网络、泛欧交通网络和相关周边合作倡议相对接。
第三,以比港项目为抓手,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是中欧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自中东欧大多数国家相继加入欧盟以来,基于历史、文化、制度和经济发展基础的差异,扩大后的欧盟内部“东西”之间长期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希腊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框架内强化区域内合作,有利于带动巴尔干半岛上东南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助推欧盟内部的均衡发展和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四,有利于推动中欧关系向纵深发展。当前的中欧关系主要基于三个合作层级,第一层级立足于中欧整体层面;第二层级立足于中国与欧洲次区域的层面;第三层级是中国与欧洲国家层面。希腊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既体现了近年来中希合作的务实有效性,又拓宽了中欧在次区域层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