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因此,评价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只以考分论英雄,而应当是多维的、辩证的评价。不妨以语文课堂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语文教育观来进行多维评价。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维评价;课堂教学;综合实践;语文教育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8-0045-0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仅凭学生语文考试成绩难以真正反映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不妨以语文课堂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语文教育观来进行多维评价。
一、语文成绩是评价语文教学的“哈哈镜”
语文教学与语文成绩息息相关,学生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语文教学,可作为评价语文教学的参考依据之一。
不过,语文知识繁杂琐碎,语文能力多种多样,一份语文试题在有限的题量中,即使再面广点多,也难以考尽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这份语文命题也可能并非十全十美,命题思想、选择材料、设计题目、设计答案、设置比分或题量难度等,也许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此外,语文考试又带有功利色彩,为提高考分而教学,高分低能者不乏其人,况且凭一次考试来一锤定音,这其中偶然性、巧合性的因素太多了。因此,只用学生语文成绩评价语文教学,像哈哈镜一样不能完全真实准确地反映语文教学,而带有一定相对性和近似性,不能作为评价语文教学的唯一准绳。
当然,语文考评是语文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不能一味只教不考,初中毕业生还不能不经中考而升学,根据中考成绩来录取还是相对公平的。语文命题也逐渐革新,不断改进,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要求,语文考试对语文教学的评价衡量越来越辩证。学生语文成绩对语文教学的评价作用不能全盘否定。
二、语文课堂教学是评价语文教学的“多棱镜”
课堂是师生的演练场,是教和学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尽显语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是评价语文教学的“多棱镜”。
(一)语文教学的实施操作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评价
课堂教学是沟通教和学的主要纽带,主要根据语文课堂教学来评判语文教学的实施和操作。其中包括语文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落实,教学重点难点是否被突破,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掌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步骤的推进,教师角色的扮演,教学模式的设置和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包括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技巧;还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兴趣和状态效果,等等。
(二)新课改理念的贯彻落实靠课堂教学来评价
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处于良好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能只重结论结果,还需讲究过程和方法,师生之间充分交流,有效互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学习,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师角色由课堂主讲者、主宰者向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转变。
语文教学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精神,主要用语文课堂教学来评价语文教学是否落实新课改理念。
(三)语文教学的隐性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来评价
语文新课标中的“总目标”和“7~9学年阶段目标”是丰富具体的。其中有些目标是隐性的,难以通过语文的笔试来考评,而要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评价。
1.学生学习方法和阅读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来测评。
新课标的“总目标”规定初中学生要具备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良好习惯,初中阶段目标规定初中学生要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掌握朗读、默读、略读和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这些要求难以通过考试评价出来,即使仅凭学生能否做完试题来评判,也难免失之偏颇,而主要靠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逐项训练测评。
2.学生听说能力主要依靠课堂听讲问答来评价。
新课标的“总目标”对“口语交际”做了总要求,初中阶段目标对听和说两大能力的要求更具体细化。学生的听说能力更多体现在课堂上的听讲和发言,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现场测评,更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这恰好是笔试难以达到的,即使设置了情景表达的考题,也无非考查谴词造句、措辞语气、文明得体、语法逻辑等,并没有体现出口语交际的实质要求,并非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复杂持续的表达交流,而是在试卷上的笔头交际,以写代说;写得好,不等于说得流利得体、富有感情。
3.语文德育和美育目标主要靠课堂教学来评价。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德育和美育也做出了规定和要求。其实,语文学科“载道明理,文道统一”,课文文质兼美,蕴涵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和美育内容,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和谐社会和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结合文本内容的讲析,点滴渗透给学生,丰富学生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使之成为和谐社会的文明公民。而语文教师要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靠观摩课堂教学来评价。学生对文本中德育和美育内容的吸收内化,主要靠教师与学生课内课外的相处交往评判出来。在语文试题中用谈感悟、作赏析等形式来考查德育和美育内容,那也是以说代做,卷面作答和实际做法不一定一致。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评价语文教学的“平面镜”
学生学习语文,最终目的是运用语文。语文教材逐册安排了一定量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运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使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勤于观察思考,勇于探究分析,善于总结运用,从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从中“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活动成果的能力。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有助于学生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像平面镜一样,如实反映语文教学是否重视学以致用,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优劣和运用语文能力的高低。所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检测学生运用语文的方法和能力,可以用来评价语文教学。
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语文教育观是评价语文教学的“望远镜”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教育事业战略规划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不是“育分”, 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语文教育观表明,评价语文教学也应当像望远镜一样着眼长远,用发展的眼光看语文教学是否促进学生未来的均衡发展,语文教育是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听说读写能力能否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这要求语文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眼下的学业成绩,眼下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还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打磨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服务,激励学生正视自己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挖掘自己成长的潜质,发挥自己发展的潜能,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发展智力,不断健全人格,不断提升素养。
因此,评价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只以考分论英雄,而应当是多维的、辩证的。鉴于此,初中语文要真教,更要活教。
参考文献:
[1]王尚文,吴克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25~337.
[2][3][4][5]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22.
[6][7]张祥明,林锦秀.当代教育学概论[S].福州:海风出版社,2006:,40~44.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维评价;课堂教学;综合实践;语文教育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8-0045-0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仅凭学生语文考试成绩难以真正反映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不妨以语文课堂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语文教育观来进行多维评价。
一、语文成绩是评价语文教学的“哈哈镜”
语文教学与语文成绩息息相关,学生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语文教学,可作为评价语文教学的参考依据之一。
不过,语文知识繁杂琐碎,语文能力多种多样,一份语文试题在有限的题量中,即使再面广点多,也难以考尽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这份语文命题也可能并非十全十美,命题思想、选择材料、设计题目、设计答案、设置比分或题量难度等,也许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此外,语文考试又带有功利色彩,为提高考分而教学,高分低能者不乏其人,况且凭一次考试来一锤定音,这其中偶然性、巧合性的因素太多了。因此,只用学生语文成绩评价语文教学,像哈哈镜一样不能完全真实准确地反映语文教学,而带有一定相对性和近似性,不能作为评价语文教学的唯一准绳。
当然,语文考评是语文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不能一味只教不考,初中毕业生还不能不经中考而升学,根据中考成绩来录取还是相对公平的。语文命题也逐渐革新,不断改进,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要求,语文考试对语文教学的评价衡量越来越辩证。学生语文成绩对语文教学的评价作用不能全盘否定。
二、语文课堂教学是评价语文教学的“多棱镜”
课堂是师生的演练场,是教和学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尽显语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是评价语文教学的“多棱镜”。
(一)语文教学的实施操作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评价
课堂教学是沟通教和学的主要纽带,主要根据语文课堂教学来评判语文教学的实施和操作。其中包括语文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落实,教学重点难点是否被突破,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掌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步骤的推进,教师角色的扮演,教学模式的设置和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包括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技巧;还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兴趣和状态效果,等等。
(二)新课改理念的贯彻落实靠课堂教学来评价
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处于良好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能只重结论结果,还需讲究过程和方法,师生之间充分交流,有效互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学习,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师角色由课堂主讲者、主宰者向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转变。
语文教学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精神,主要用语文课堂教学来评价语文教学是否落实新课改理念。
(三)语文教学的隐性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来评价
语文新课标中的“总目标”和“7~9学年阶段目标”是丰富具体的。其中有些目标是隐性的,难以通过语文的笔试来考评,而要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评价。
1.学生学习方法和阅读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来测评。
新课标的“总目标”规定初中学生要具备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良好习惯,初中阶段目标规定初中学生要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掌握朗读、默读、略读和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这些要求难以通过考试评价出来,即使仅凭学生能否做完试题来评判,也难免失之偏颇,而主要靠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逐项训练测评。
2.学生听说能力主要依靠课堂听讲问答来评价。
新课标的“总目标”对“口语交际”做了总要求,初中阶段目标对听和说两大能力的要求更具体细化。学生的听说能力更多体现在课堂上的听讲和发言,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现场测评,更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这恰好是笔试难以达到的,即使设置了情景表达的考题,也无非考查谴词造句、措辞语气、文明得体、语法逻辑等,并没有体现出口语交际的实质要求,并非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复杂持续的表达交流,而是在试卷上的笔头交际,以写代说;写得好,不等于说得流利得体、富有感情。
3.语文德育和美育目标主要靠课堂教学来评价。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德育和美育也做出了规定和要求。其实,语文学科“载道明理,文道统一”,课文文质兼美,蕴涵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和美育内容,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和谐社会和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结合文本内容的讲析,点滴渗透给学生,丰富学生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使之成为和谐社会的文明公民。而语文教师要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靠观摩课堂教学来评价。学生对文本中德育和美育内容的吸收内化,主要靠教师与学生课内课外的相处交往评判出来。在语文试题中用谈感悟、作赏析等形式来考查德育和美育内容,那也是以说代做,卷面作答和实际做法不一定一致。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评价语文教学的“平面镜”
学生学习语文,最终目的是运用语文。语文教材逐册安排了一定量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运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使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勤于观察思考,勇于探究分析,善于总结运用,从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从中“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活动成果的能力。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有助于学生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像平面镜一样,如实反映语文教学是否重视学以致用,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优劣和运用语文能力的高低。所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检测学生运用语文的方法和能力,可以用来评价语文教学。
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语文教育观是评价语文教学的“望远镜”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教育事业战略规划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不是“育分”, 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语文教育观表明,评价语文教学也应当像望远镜一样着眼长远,用发展的眼光看语文教学是否促进学生未来的均衡发展,语文教育是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听说读写能力能否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这要求语文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眼下的学业成绩,眼下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还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打磨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服务,激励学生正视自己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挖掘自己成长的潜质,发挥自己发展的潜能,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发展智力,不断健全人格,不断提升素养。
因此,评价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只以考分论英雄,而应当是多维的、辩证的。鉴于此,初中语文要真教,更要活教。
参考文献:
[1]王尚文,吴克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25~337.
[2][3][4][5]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22.
[6][7]张祥明,林锦秀.当代教育学概论[S].福州:海风出版社,2006:,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