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当肝脏疾病进展到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时,常规的内科保肝治疗效果不佳,同种异体肝移植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但面临着肝源缺乏、免疫排斥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重症肝病的替代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关键手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区别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种多潜能干细胞,可作为多种疾病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载体。现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应用研究进展试进行综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终末期肝病进展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44-02
1我国终末期肝病治疗现状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较高,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估计约1.2亿人为慢性HBV感染;有部分感染者进而罹患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医疗卫生的主要负担之一[1]。当肝脏疾病进展到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时,通常累及广泛肝实质细胞,肝组织再生能力将会下降,造成肝功能失代偿并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其病理基础是肝细胞的大量坏死导致肝功能的衰竭。常规的内科保肝治疗效果不佳,外科肝移植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但面临着肝源缺乏、免疫排斥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2]。因此,重症肝病的替代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关键手段。
我国是世界上接受干细胞治疗病人最多的国家,在干细胞治疗中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目前全国已有医院开展了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工作,取得满意效果,积累了经验可以借鉴。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起源于中胚层发育早期的具有全能干细胞特点的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类干细胞,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骨髓、肝脏、脂肪等多种组织中。
MSCs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移植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的再生来源细胞;同时,MSCs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MSCs在炎症细胞因子刺激后对免疫系统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所以MSCs有望应用于减少免疫排斥,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治疗相关免疫失调症,如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由于来源自体,安全性已被证实,已在许多临床试验中应用。大量动物实验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微环境下可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可改善肝功能,达到治疗目的。能有效提高血浆蛋白,控制腹水,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蛋白输注,改善患者一般情况,为移植提供等待时间,甚至可使部分失代偿期恢复为代偿期。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取材方便,可冷冻保存,不存在伦理问题,无移植后排斥反应,相对肝移植费用低廉等优点。
3BMSCs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项分化等潜能。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各种类型的干细胞以其独特方式在肝脏再生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治疗终末期肝病带来了新的希望。鉴于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不涉及医学伦理问题,治疗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终末期肝病治疗的热点。已有大量的基础实验支持和相应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肝干细胞能促进损伤肝脏修复、改善症状、提高存活率。Sakaida[3]等将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到GFP/CCl4 诱导的小鼠肝硬化模型,发现移植的细胞在损伤的肝组织内能有效地增殖分化为肝细胞,其能够分泌白蛋白,并改善肝脏功能,从而提高了患病小鼠的生存率。Parekkadan[4]等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肝衰竭大鼠,发现MSC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能够促进肝细胞增殖及肝脏血管再生,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及向肝脏迁移,调节肝衰竭大鼠肝脏及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提高大鼠生存率。临床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也有应用。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终末期肝病进展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44-02
1我国终末期肝病治疗现状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较高,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估计约1.2亿人为慢性HBV感染;有部分感染者进而罹患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医疗卫生的主要负担之一[1]。当肝脏疾病进展到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时,通常累及广泛肝实质细胞,肝组织再生能力将会下降,造成肝功能失代偿并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其病理基础是肝细胞的大量坏死导致肝功能的衰竭。常规的内科保肝治疗效果不佳,外科肝移植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但面临着肝源缺乏、免疫排斥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2]。因此,重症肝病的替代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关键手段。
我国是世界上接受干细胞治疗病人最多的国家,在干细胞治疗中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目前全国已有医院开展了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工作,取得满意效果,积累了经验可以借鉴。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起源于中胚层发育早期的具有全能干细胞特点的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类干细胞,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骨髓、肝脏、脂肪等多种组织中。
MSCs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移植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的再生来源细胞;同时,MSCs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MSCs在炎症细胞因子刺激后对免疫系统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所以MSCs有望应用于减少免疫排斥,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治疗相关免疫失调症,如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由于来源自体,安全性已被证实,已在许多临床试验中应用。大量动物实验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微环境下可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可改善肝功能,达到治疗目的。能有效提高血浆蛋白,控制腹水,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蛋白输注,改善患者一般情况,为移植提供等待时间,甚至可使部分失代偿期恢复为代偿期。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取材方便,可冷冻保存,不存在伦理问题,无移植后排斥反应,相对肝移植费用低廉等优点。
3BMSCs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项分化等潜能。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各种类型的干细胞以其独特方式在肝脏再生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治疗终末期肝病带来了新的希望。鉴于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不涉及医学伦理问题,治疗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终末期肝病治疗的热点。已有大量的基础实验支持和相应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肝干细胞能促进损伤肝脏修复、改善症状、提高存活率。Sakaida[3]等将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到GFP/CCl4 诱导的小鼠肝硬化模型,发现移植的细胞在损伤的肝组织内能有效地增殖分化为肝细胞,其能够分泌白蛋白,并改善肝脏功能,从而提高了患病小鼠的生存率。Parekkadan[4]等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肝衰竭大鼠,发现MSC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能够促进肝细胞增殖及肝脏血管再生,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及向肝脏迁移,调节肝衰竭大鼠肝脏及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提高大鼠生存率。临床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也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