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刍议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基础学科,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看法,以飨读者。
  关键词:高中语文;素质教育
  一、什么是高中语文素质教育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是高中语文学科实施的以学生为主体,从听说读写诸方面发展语文基本素质,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教育。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关键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能在生活中贯通运用。培养能力要做到重视实践、立足未来,切实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存创造能力;发展素质,要重视差异、注重个性,切实解决“智育”与“德、智、体、美”各育全面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质的同时,科学知识与技能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综合专家学者的看法,笔者认为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有如下特征:
  第一,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从性质上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高中语文素质教育要突出學生的个性舒展,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的认识特点,生活经验来选择教学方法。教师起引导作用,重在激发学习兴趣,点拨学习方法。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但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
  第二,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从对象上看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多种人才的教育。人的素质包含多方面内容且有优劣之别。传统应试教育把重心放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这是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的,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将重心落在全体学生身上,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从实施途径上看是全方位多途径的教育。高中学生接触社会的广度和深度较初中生有较大差别,初步形成了世界观。高中语文素质教育要考虑学生的特点,超越课堂超越学校,多途径的实施,将素质教育的因素渗透到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中。
  第四,高中语文素质教从过程看是重方法讲效率的启发式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创造性,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法,提高单位课时教学效果。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应该有启发性,不能满堂灌,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重点放在指导学法上。
  二、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的策略
  1.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要求有高素质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在教学中遵循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主体性、发展性和实效性原则,以现代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学原则指导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师德修养方面,应具有崇高的使命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忠诚事业,献身教育,热爱学生,以自身的形象和人格影响教育学生;在业务能力方面,要有广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及较强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能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育科研方面,能向科研要教学质量,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总结。
  2.改革教材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1)阅读教材与写作、说话教材分编。长期以来,写作、说话训练没有专门的教材,后来有一点训练材料,也只是附着在阅读教材的每个单元之后。这种编排的好处是便于读写结合,但应当看到,阅读、写作和听说各有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和规律,各具相对的独立性,把三者机械地捏合在一起,难免顾此失彼,相互干扰。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分开编排,读写听说系列分明,易于体现各自训练的规律性,交相为用,互促互进,共同完成语文训练任务。
  (2)阅读教材的编排,可以按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原则进行。高一学习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主要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高二学习我国当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和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主要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高三学习文化气息浓厚的议论文、科技说明文以及名家名作,主要培养研读文化论著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序列。这比现行教材单以文体为侧重点的编排更具层次感和渐进性。
  (3)写作训练,以提高学生写作实用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行为、习惯为主体,辅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可分为三个阶段:高一上期,在写作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辅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高一下期和高二,训练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能力,辅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高三,在继续训练实用文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培养文科生、理科生和预备就业生各具特点的写作能力。
  (4)说话训练,主要训练学生日常口语的交际能力,学会即席发言、演讲、交谈、采访、讨论、表演(对白)、辩论等七种口语样式,掌握必要的谈话技巧。可分为两个阶段:高一上期,培养口语单向表达能力,训练内容有即席发言、演讲、口语单向表达和双向交际的技巧;高一下期和高二,培养口语双向交际的能力,训练内容有体态语、交谈、采访、讨论、表演(对白)、辩论等。
  3.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有法,但无定法。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自学法等,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等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进行优化组合。教学方法运用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必须适应教材、学生的变化和教师自身条件,采用不同的教法,使学生不断具有新鲜感,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独立思考,博采众长,从教学实际出发,创造符合教学规律的新鲜方法。学法和教法同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使教法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要积极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最佳学习环境,加大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密度,加快教学节奏。教学手段的运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多样化,要使各种手段形成优化组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妊高症通俗地来说就是妊娠期高血压.它是孕妇妊娠期常常会出现的一种并发症,这种并发症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救治的话很容易对母体和婴儿造成伤害,甚至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孕妇和
期刊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教育中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学生。他们泛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 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由他人教育管理的未成年学生。  留守儿童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教育的残缺不全,学校的教育不到位,社
期刊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以锻炼身体为唯一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識也已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新课程;教学思想;兴趣;主体;差异  新课程改革使教师面临现代教育理念、
摘 要:家校合作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在农村也是受众人瞩目的。农村的家校合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根据对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中看到了一些家校合作的現状、影响因素,并根据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家校合作的对策。本文就是从家校合作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对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家校合作的一些具体的情况。家校合作很复杂,但也很重要,搞好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是由于人类疱疹病毒7、6型侵入幼儿体内造成感染所致.比较典型的特征为发热3~5天就会好转,体温下降,但皮肤会出现玫瑰红色斑丘疹,(因
期刊
对于大部分女性而言,阴道炎、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的发生,不仅损害自身健康,影响生活质量,而且还会给女性的生育带来不良影响.例如卵巢囊肿,在生活中十分常
期刊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①,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②,课标中诸如此类的表述,都在告诉我们:语文教学需要文化,不能语文、人文有失偏颇。舍人文而求语文,是缘木求鱼。语言文字的运用绝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技能、技巧的问题,而是和思想、情感、个性等人文因素密不可分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深刻的相关性。矫枉不能过正,舍语文而求人文,同样也有语文、人文
期刊
你们知道什么是“唐氏筛查”吗?唐氏筛查是准妈妈怀孕后必须做的检查项目之一,唐氏筛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准妈妈们检测肚子中的宝宝是否健康、是否存在缺陷的重要手段,因此,准
期刊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以及习惯的教育。任何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在各方面形成自己的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受益一生,而坏的行为习惯则会让一个人深受其害。因而习惯极其重要,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威力。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年龄,所以这一时期对其进行养成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故而,作为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好的行为习惯为己任,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