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龄小于32周的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严重程度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安徽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影响胎龄小于32周的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超过28天的130例胎龄小于32周的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根据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诊断标准分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组54例和非支气管肺发育不良(nB-PD)组76例;其中54例BPD早产儿,根据BPD诊断标准分为轻度BPD组43例、中重度BPD组11例.分析该130例患儿的围产期因素,其中孕母因素包括是否使用产前激素、生产方式、是否多胎、是否为初产妇、产妇年龄、是否合并相关疾病如重度子痫前期、绒毛膜羊膜炎、阴道流液、产前发热、胎膜早破;新生儿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性别、首选通气方式、机械通气时间及是否使用INSURE技术.对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患儿BPD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分析提示,胎龄越小(OR=0.110,95%CI:0.007~0.638)、机械通气时间越长(OR=2.178,95%CI:1.046~4.534)、用氧时间越长(OR=1.635,95%CI:1.148~2.327)和未采用INSURE技术(OR=0.006,95%CI:0.000~0.972)是患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时间越长(OR=1.567,95%CI:1.228~1.720)、用氧时间越长(OR=1.358,95%CI:1.009~1.828)是患儿BP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胎龄小、未采用INSURE技术、机械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长是患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越长是患儿BP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胎龄小于32周的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应首选INSURE技术及无创通气,减少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栓素A2(TXA2)的表达与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HAPC男性患者22例为观察组,同期另选取长期居住于高海拔地区男性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PDGF、TXA2的表达,并分析与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PDGF、TXA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10、-3.02
目的 探索预防性雾化吸入依达拉奉对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Sprague-Dawle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依达拉奉6 h治疗组(C组),依达拉奉24 h治疗组(D组),依达拉奉预防组(E组),每组6只.除A组外,B、C、D、E组制作重度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E组造模前雾化吸入1.8 mg/mL依达拉奉10 min.模型制作成功后30 min,B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C及D组雾化吸入1.8 mg/mL依达拉奉10 min,间隔1 h
目的 建立伏立康唑药物基因检测与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指导伏立康唑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血液内科接受伏立康唑治疗或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10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使用酶联免疫放大法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根据基因型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定或者调整伏立康唑临床治疗方案.结果 10例患者的CYP2 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为快代谢型3例、中间代谢型5例和慢代谢型2例;酶联免疫放大法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该方
目的 探讨住院脑梗死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1年1~5月入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神经内科的44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分为两组,即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组(n=111)和无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组(n=33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筛选出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