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中国物流产业发展依然面临严峻的制约因素,本文在分析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中国的物流产业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制约因素;政策
中国物流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实际而言,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其中,最显著的是社会物流成本偏高,一度曾达到GDP比重的20%,远远超过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此外,中国区域间差距大,物流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缺失等限制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亟待解决。
一、物流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1、产业结构限制
首先,由于经济技术体制的限制,中国产业格局中一直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重,第三产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弱势地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过高。因此,产业结构原因是造成中国社会相对物流成本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我们的产业结构造成了较大的单位GDP物流需求。其次,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巨大能源供应的支持,而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资源为主,造成了巨大的物流需求。加之中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这进一步加剧了由于空间和时间限制而产生的物流需求。最后,从全球产业价值链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逐步加大,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和业务往来不断增长,物流需求总量也随之逐步增加,但由于中国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物流需求总量增加的大部分来自于因来料加工而产生的物流需求,这使得这部分价值的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非常高。因此,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造成了中国物流产业相对物流成本偏高。
2、区域发展不协调
中国区域产业发展不均衡是长期性体制遗留问题,物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区域不均衡问题。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原因,中国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集合了中国经济总量的53%以及贸易出口总量的85%,使得这些地区是中国物流产业领域最活跃的地区,政策的支持度、资源的拥有度、产业的发展潜力都远远超过其它地区,这就造成了中国区域物流服务能力的不均衡。此外,中国城乡发展二元化,也极大的阻碍了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的均衡发展,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以北京地区农产品物流为例,部分蔬菜在流通过程中要转手6次,这造成了整个过程农产品物流作业环节的增加,累计物流成本加大,并且不能及时响应市场客户需求。
3、资源整合困难
由于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统筹协调区域内物流产业发展的管理机构,使得物流信息不能有效进行整合,同时各种物流资源不能充分高效的被利用,造成整个物流系统运行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最终导致物流企业乃至一个地区的物流产业缺乏竞争力。造成资源整合困难的原因,不仅在于管理机制的缺乏,还在于中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资源整合难度过大。比如零担专线物流企业往往具有规模较小、经营零散粗放,缺乏集约和网络经营等特点。
二、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1、健全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物流产业的规制政策
现代物流产业从其社会效益角度来看,其收益较为客观,但物流基础设施因投资巨大,要求政府机构作为投资主体,或者作为发起主体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质上,这里所谓的基础设施是一种物流服务平台,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将平台建设好。其中,“硬件”包括设施、设备、航程等,“软件”包括科技、人力、税收、融资等方面。从长期发展来看,物流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运输业、金融业、商贸业、货代业、信息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从“硬件”方面保障物流产业持续发展。政府应承担起物流基地等节点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城市综合发展战略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使物流基础设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产品,以取得综合社会效益。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运输网络,使得运输方式衔接更迅速有效,努力实现无缝对接,以提高整个物流运作系统的兼容性和效率性。第二,在“软件”方面,首先要从法律上对物流产业的发展予以保障;其次,政府要制定促进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再次,要充分发挥中介性行业组织的作用,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自律性行业组织的建设,使之承担起行业自律、市场监管、标准制定、学术科研、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实现政府依靠强制性权力所不能实现的目标。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市场化、信息化
在发展物流基础的同时,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完善第三产业。同时,物流业属于规模经济产业,要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将主要依靠国家投资的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物流基础设施领域进一步开放,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目前国有占统治地位而经营水平并不高的物流领域的广泛深入合资合作,强化物流市场竞争,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物流产业的发展要结合国家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布局,要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需求、交通节点建设、商流方向、资源节点、环境限制、城市规划等,综合考虑,使物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真正融入区域产业布局与经济结构以及城市规划。值得注意的是,物流产业市场开放的程度,要与当前的物流基础和产业结构相适应,否则会限制经济的增长。
3、充分发挥产业联动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物流产业特性具有系统性和融合性,这表明物流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在于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将分散的资源进行高效的整合,能够推动物流产业的持续发展。基于此,要以物流基础和市场化为依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和推动产业链资源整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以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首先,加强纵向整合,这是从价值链的角度去考虑产业间的整合,表现在实践中主要是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价值链上的纵向整合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一体化和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作为生产者服务业,物流产业要考虑如何适应并更好地嵌入生产制造业的价值链,满足其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其次,要加强横向整合,也即物流产业内物流企业问所形成的资源整合模式,即形成物流企业集群,以更好地去满足客户的专业化服务要求。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性和专业性要求物流服务提供商必须充分的调动自身资源和社会其它资源,才能更有效率地满足客户需求。
4、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
物流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工作,政府应联合相关教育科研机构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将长周期的人才培养与短周期的人才培训相结合;要将正规的大学理论性教育与在职的实践性教育相结合,鼓励学校根据区域内物流产业实际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总之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和在职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还应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国际物流产业运作的复合型物流人才。(作者单位: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物资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 张圣忠.物流产业组织理论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6:23—24.
[2] 孙军.2012.物流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 张建升.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8—53.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制约因素;政策
中国物流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实际而言,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其中,最显著的是社会物流成本偏高,一度曾达到GDP比重的20%,远远超过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此外,中国区域间差距大,物流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缺失等限制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亟待解决。
一、物流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1、产业结构限制
首先,由于经济技术体制的限制,中国产业格局中一直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重,第三产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弱势地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过高。因此,产业结构原因是造成中国社会相对物流成本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我们的产业结构造成了较大的单位GDP物流需求。其次,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巨大能源供应的支持,而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资源为主,造成了巨大的物流需求。加之中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这进一步加剧了由于空间和时间限制而产生的物流需求。最后,从全球产业价值链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逐步加大,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和业务往来不断增长,物流需求总量也随之逐步增加,但由于中国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物流需求总量增加的大部分来自于因来料加工而产生的物流需求,这使得这部分价值的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非常高。因此,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造成了中国物流产业相对物流成本偏高。
2、区域发展不协调
中国区域产业发展不均衡是长期性体制遗留问题,物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区域不均衡问题。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原因,中国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集合了中国经济总量的53%以及贸易出口总量的85%,使得这些地区是中国物流产业领域最活跃的地区,政策的支持度、资源的拥有度、产业的发展潜力都远远超过其它地区,这就造成了中国区域物流服务能力的不均衡。此外,中国城乡发展二元化,也极大的阻碍了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的均衡发展,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以北京地区农产品物流为例,部分蔬菜在流通过程中要转手6次,这造成了整个过程农产品物流作业环节的增加,累计物流成本加大,并且不能及时响应市场客户需求。
3、资源整合困难
由于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统筹协调区域内物流产业发展的管理机构,使得物流信息不能有效进行整合,同时各种物流资源不能充分高效的被利用,造成整个物流系统运行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最终导致物流企业乃至一个地区的物流产业缺乏竞争力。造成资源整合困难的原因,不仅在于管理机制的缺乏,还在于中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资源整合难度过大。比如零担专线物流企业往往具有规模较小、经营零散粗放,缺乏集约和网络经营等特点。
二、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1、健全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物流产业的规制政策
现代物流产业从其社会效益角度来看,其收益较为客观,但物流基础设施因投资巨大,要求政府机构作为投资主体,或者作为发起主体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质上,这里所谓的基础设施是一种物流服务平台,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将平台建设好。其中,“硬件”包括设施、设备、航程等,“软件”包括科技、人力、税收、融资等方面。从长期发展来看,物流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运输业、金融业、商贸业、货代业、信息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从“硬件”方面保障物流产业持续发展。政府应承担起物流基地等节点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城市综合发展战略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使物流基础设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产品,以取得综合社会效益。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运输网络,使得运输方式衔接更迅速有效,努力实现无缝对接,以提高整个物流运作系统的兼容性和效率性。第二,在“软件”方面,首先要从法律上对物流产业的发展予以保障;其次,政府要制定促进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再次,要充分发挥中介性行业组织的作用,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自律性行业组织的建设,使之承担起行业自律、市场监管、标准制定、学术科研、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实现政府依靠强制性权力所不能实现的目标。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市场化、信息化
在发展物流基础的同时,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完善第三产业。同时,物流业属于规模经济产业,要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将主要依靠国家投资的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物流基础设施领域进一步开放,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目前国有占统治地位而经营水平并不高的物流领域的广泛深入合资合作,强化物流市场竞争,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物流产业的发展要结合国家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布局,要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需求、交通节点建设、商流方向、资源节点、环境限制、城市规划等,综合考虑,使物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真正融入区域产业布局与经济结构以及城市规划。值得注意的是,物流产业市场开放的程度,要与当前的物流基础和产业结构相适应,否则会限制经济的增长。
3、充分发挥产业联动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物流产业特性具有系统性和融合性,这表明物流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在于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将分散的资源进行高效的整合,能够推动物流产业的持续发展。基于此,要以物流基础和市场化为依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和推动产业链资源整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以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首先,加强纵向整合,这是从价值链的角度去考虑产业间的整合,表现在实践中主要是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价值链上的纵向整合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一体化和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作为生产者服务业,物流产业要考虑如何适应并更好地嵌入生产制造业的价值链,满足其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其次,要加强横向整合,也即物流产业内物流企业问所形成的资源整合模式,即形成物流企业集群,以更好地去满足客户的专业化服务要求。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性和专业性要求物流服务提供商必须充分的调动自身资源和社会其它资源,才能更有效率地满足客户需求。
4、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
物流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工作,政府应联合相关教育科研机构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将长周期的人才培养与短周期的人才培训相结合;要将正规的大学理论性教育与在职的实践性教育相结合,鼓励学校根据区域内物流产业实际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总之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和在职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还应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国际物流产业运作的复合型物流人才。(作者单位: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物资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 张圣忠.物流产业组织理论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6:23—24.
[2] 孙军.2012.物流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 张建升.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