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22例,患者临床经保守治疗后骨愈合不良而采取手术治疗,总结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对比分析22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观察,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肿胀、压痛的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低于25分表示正常,手术治疗前患者肘关节肿胀评估分为38.85-3.75,手术治疗后患者肘关节肿胀的评估分为22.25-2.75,手术治疗后患者肘关节肿胀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手术治疗前患者压痛评估分为36.85-3.75,手术治疗后患者压痛的评估分为22.25-2.75,手术治疗后患者压痛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手术治疗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临床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手术方法值得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手术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61-02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发生率占肘部骨折首位。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6~7岁为发病高峰年龄。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颇多,如治疗不当容易导致 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1]。本文研究了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5-13,患者平均年龄7岁,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下列标准,肘关节肿胀、压痛,有功能障碍,有向后突发及半屈位畸形,与肘关节后脱位表现相似,但可从骨擦音、反常活动、触及骨折端及正常的肘后三角等体征与脱位鉴别。急性前臂屈肌缺血常由患肢严重创伤出血,或外固定包扎过紧使筋膜间室压力升高而致组织微循环障碍所致,又称间室综合征。由于肱动脉挫伤断裂,血流受阻引起的前臂缺血相对较少。单纯由于微循环受阻引起的组织缺血,桡动脉搏动也有可能存在。
1.2方法新鲜骨折可用前外侧或内侧入路。前外侧入路较外侧入路有较多优点: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术野可见范围大,显露骨折断端清楚,可彻底清出卷入远断端骨膜,容易达到解剖复位,此切口可用逆行方法穿针,直视下对尉前组织扩创和修补断裂肌肉。合并桡神经损伤者此切口更适于神经探查。自肘横纹向上沿肱二头肌外缘做纵切日,切开深筋膜时注意勿损伤其深面的桡神经与自肱肌穿出的前臂外侧皮神经,将桡神经及其分支牵向外侧保护,向内侧牵开肱二头肌,于肌肉挫伤区纵向分开肱肌纤维显露骨折端,清除积血及断端软组织,推开前方卷入远断端的骨膜复位骨折,分别从内、外上髁钻入直径1.5~2mm克氏针交叉固定,若为横断骨折两针不应在骨折线上交叉,否则容易出现旋转不稳定,另外两针必须穿过对侧皮质。检查内固定牢靠,携带角与肘屈伸范围正常后再缝合切口,克氏针尾留于皮外,弯曲90°后剪断,屈肘70°~80°,前臂轻度旋前位长臂后托固定[2] 。
1.3统计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包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临床采集数据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示),对比结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对比分析22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观察,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肿胀、压痛的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低于25分表示正常,手术治疗前患者肘关节肿胀评估分为38.85-3.75,手术治疗后患者肘关节肿胀的评估分为22.25-2.75,手术治疗后患者肘关节肿胀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手术治疗前患者压痛评估分为36.85-3.75,手术治疗后患者压痛的评估分为22.25-2.75,手术治疗后患者压痛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3讨论
常由于肘关节在伸直位遭受单纯的内收或外展暴力所致。肘关节过伸是常见的损伤机制,一些学者认为暴力直接作用于肘部为最常见的损伤原因。他们认为肌肉的牵拉力无疑在损伤及骨折移位的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由于肘过伸、手撑地跌倒致伤,尺骨鹰嘴向前施加杠杆应力而引起干骺端骨折。多为斜行骨折,折线自前下向后上,远折段向后倾,近断端向前下方移位。前侧骨膜断裂,后面近侧骨膜剥离。近断端可刺破肘前端肌肉及神经血管。移位严重的骨折时常有肌肉或血管神经夹于两断端之间[3]。
伸展型骨折又根据侧方受力不同分为尺偏(内收)型与桡偏(外展)型,尺偏型骨折外侧骨膜断裂,内侧骨膜大多保持完整,远折段通常内旋,向尺侧移位,内侧皮质较薄常有压缩骨折,容易内翻位愈合;桡偏型骨折创伤病理与尺偏型相反,内侧骨膜断裂,远折段外旋,向桡侧移位。
本文主要研究的2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均采用手术治疗达到骨愈合的目的,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对比分析22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观察,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肿胀、压痛的评估,手术治疗后患者肘关节肿胀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手术治疗后患者压痛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综上结果说明临床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弥补了非手术治疗难以达到解剖复位的效果,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周英,彭玉兰,邓志强,韦森,刘昕,叶家军,乐劲涛,王英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诊疗规范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1: 81-81.
[2] 路磊.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改进治疗方法的疗效.中国社区医师.2014,28: 61-61,63.
[3] 黄灏.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6: 1387-1387.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手术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61-02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发生率占肘部骨折首位。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6~7岁为发病高峰年龄。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颇多,如治疗不当容易导致 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1]。本文研究了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5-13,患者平均年龄7岁,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下列标准,肘关节肿胀、压痛,有功能障碍,有向后突发及半屈位畸形,与肘关节后脱位表现相似,但可从骨擦音、反常活动、触及骨折端及正常的肘后三角等体征与脱位鉴别。急性前臂屈肌缺血常由患肢严重创伤出血,或外固定包扎过紧使筋膜间室压力升高而致组织微循环障碍所致,又称间室综合征。由于肱动脉挫伤断裂,血流受阻引起的前臂缺血相对较少。单纯由于微循环受阻引起的组织缺血,桡动脉搏动也有可能存在。
1.2方法新鲜骨折可用前外侧或内侧入路。前外侧入路较外侧入路有较多优点: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术野可见范围大,显露骨折断端清楚,可彻底清出卷入远断端骨膜,容易达到解剖复位,此切口可用逆行方法穿针,直视下对尉前组织扩创和修补断裂肌肉。合并桡神经损伤者此切口更适于神经探查。自肘横纹向上沿肱二头肌外缘做纵切日,切开深筋膜时注意勿损伤其深面的桡神经与自肱肌穿出的前臂外侧皮神经,将桡神经及其分支牵向外侧保护,向内侧牵开肱二头肌,于肌肉挫伤区纵向分开肱肌纤维显露骨折端,清除积血及断端软组织,推开前方卷入远断端的骨膜复位骨折,分别从内、外上髁钻入直径1.5~2mm克氏针交叉固定,若为横断骨折两针不应在骨折线上交叉,否则容易出现旋转不稳定,另外两针必须穿过对侧皮质。检查内固定牢靠,携带角与肘屈伸范围正常后再缝合切口,克氏针尾留于皮外,弯曲90°后剪断,屈肘70°~80°,前臂轻度旋前位长臂后托固定[2] 。
1.3统计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包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临床采集数据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示),对比结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对比分析22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观察,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肿胀、压痛的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低于25分表示正常,手术治疗前患者肘关节肿胀评估分为38.85-3.75,手术治疗后患者肘关节肿胀的评估分为22.25-2.75,手术治疗后患者肘关节肿胀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手术治疗前患者压痛评估分为36.85-3.75,手术治疗后患者压痛的评估分为22.25-2.75,手术治疗后患者压痛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3讨论
常由于肘关节在伸直位遭受单纯的内收或外展暴力所致。肘关节过伸是常见的损伤机制,一些学者认为暴力直接作用于肘部为最常见的损伤原因。他们认为肌肉的牵拉力无疑在损伤及骨折移位的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由于肘过伸、手撑地跌倒致伤,尺骨鹰嘴向前施加杠杆应力而引起干骺端骨折。多为斜行骨折,折线自前下向后上,远折段向后倾,近断端向前下方移位。前侧骨膜断裂,后面近侧骨膜剥离。近断端可刺破肘前端肌肉及神经血管。移位严重的骨折时常有肌肉或血管神经夹于两断端之间[3]。
伸展型骨折又根据侧方受力不同分为尺偏(内收)型与桡偏(外展)型,尺偏型骨折外侧骨膜断裂,内侧骨膜大多保持完整,远折段通常内旋,向尺侧移位,内侧皮质较薄常有压缩骨折,容易内翻位愈合;桡偏型骨折创伤病理与尺偏型相反,内侧骨膜断裂,远折段外旋,向桡侧移位。
本文主要研究的2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均采用手术治疗达到骨愈合的目的,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对比分析22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观察,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肿胀、压痛的评估,手术治疗后患者肘关节肿胀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手术治疗后患者压痛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手术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综上结果说明临床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弥补了非手术治疗难以达到解剖复位的效果,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周英,彭玉兰,邓志强,韦森,刘昕,叶家军,乐劲涛,王英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诊疗规范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1: 81-81.
[2] 路磊.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改进治疗方法的疗效.中国社区医师.2014,28: 61-61,63.
[3] 黄灏.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6: 1387-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