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素质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受到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们的重视。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学会同其他合作伙伴的配合、互动,既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善于融入团队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社会性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090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合理安排合作成员,增强学生合作信心
建立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组内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首先要选好学习组长。学习组长开始可由教师确定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小组学习有一定认识后,即可由小组确定或竞争上岗。为避免交流时出现混乱现象,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优势,做到人尽其才,小组成员要编好号,分好工。要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小组荣誉的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并要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更加胆小怯弱,避免学困生的被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自尊性。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发扬,扬长避短,建立自信,使学困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二、明确小组合作的要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包括如下几个要素:其一合作要求。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应该对学生讲明合作要求。强调:一是只与同组成员交谈,只谈关于合作内容的问题;二是善于向他人求助或为他人提供帮助,确保合作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弄懂;三是鼓励组员参与讨论并成为好的倾听者。其二小组结构。小组的结构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合作的效果。由于小学生易于激动和不善于调控的特点,所以,在班级授课的形式下,采用两人或四人组的合作形式更便于学生合作,也易于操作。其三成员构成。如果学生的情况没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没有多大的必要去强调小组成员的构成。假如学生的区别明显存在的话,一般情况下,可以进行这样的分组:两人组的构成是“中等生、中等生”或“优等生、学困生”。四人组如果是一横排的话,则是学困生、绩优生坐中间,中等生坐在边上;如果是前后的话,则是前面的两个中等生和后面的一个绩差生、一个绩优生合成一个四人组。其四目标适当。教师必须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作的目标,并据此来构建不同的小组结构类型,以促进学生发展。其五时間保证。时间应该按这样的几个部分安排:学生自学,产生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陈述自己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形成代表性意见的时间。其六教师的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但不排除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必须组织学生以明确的目标进行合作,避免合作的随意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创造语文合作学习的氛围
(一)分小组合作学习
它于上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4-6人,创设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实现学习的预期目标。分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建立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
(二)分层次合作学习
它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每组同学完成适合自己水平的那一组后可向更高一层迈进,真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四、培养合作技能
小学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儿童合作行为的能力,是其将来成功适应社会的基础。罗马的哲学家塞内加说:“当你教别人的时候,你就相当于又学了一遍。”师生可以通过合作获得工作经验和学习经验。学生个体之间需要一起学习以实现共同目标,在语文合作情境中,学生会寻找即利于自己也利于小组的其他成员的学习结果。要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首先需要引导教师学会合作学习,只有提高教师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老师来说,引导和参与合作学习,会促使语文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获得经验。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任务主要是参与学生讨论,观察小组学生的互动情况,适时而恰当地协调学生之间的激烈争论及时而准确地评价学生学习和合作的情况。尤其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对合作学习教学的设计,师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等,都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探讨、去研究的东西,但只要我们始终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尽量避免合作学习中的不利因素,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就一定会在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小敏.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语文天地,2018(27):75-7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090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合理安排合作成员,增强学生合作信心
建立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组内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首先要选好学习组长。学习组长开始可由教师确定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小组学习有一定认识后,即可由小组确定或竞争上岗。为避免交流时出现混乱现象,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优势,做到人尽其才,小组成员要编好号,分好工。要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小组荣誉的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并要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更加胆小怯弱,避免学困生的被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自尊性。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发扬,扬长避短,建立自信,使学困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二、明确小组合作的要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包括如下几个要素:其一合作要求。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应该对学生讲明合作要求。强调:一是只与同组成员交谈,只谈关于合作内容的问题;二是善于向他人求助或为他人提供帮助,确保合作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弄懂;三是鼓励组员参与讨论并成为好的倾听者。其二小组结构。小组的结构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合作的效果。由于小学生易于激动和不善于调控的特点,所以,在班级授课的形式下,采用两人或四人组的合作形式更便于学生合作,也易于操作。其三成员构成。如果学生的情况没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没有多大的必要去强调小组成员的构成。假如学生的区别明显存在的话,一般情况下,可以进行这样的分组:两人组的构成是“中等生、中等生”或“优等生、学困生”。四人组如果是一横排的话,则是学困生、绩优生坐中间,中等生坐在边上;如果是前后的话,则是前面的两个中等生和后面的一个绩差生、一个绩优生合成一个四人组。其四目标适当。教师必须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作的目标,并据此来构建不同的小组结构类型,以促进学生发展。其五时間保证。时间应该按这样的几个部分安排:学生自学,产生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陈述自己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形成代表性意见的时间。其六教师的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但不排除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必须组织学生以明确的目标进行合作,避免合作的随意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创造语文合作学习的氛围
(一)分小组合作学习
它于上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4-6人,创设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实现学习的预期目标。分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建立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
(二)分层次合作学习
它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每组同学完成适合自己水平的那一组后可向更高一层迈进,真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四、培养合作技能
小学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儿童合作行为的能力,是其将来成功适应社会的基础。罗马的哲学家塞内加说:“当你教别人的时候,你就相当于又学了一遍。”师生可以通过合作获得工作经验和学习经验。学生个体之间需要一起学习以实现共同目标,在语文合作情境中,学生会寻找即利于自己也利于小组的其他成员的学习结果。要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首先需要引导教师学会合作学习,只有提高教师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老师来说,引导和参与合作学习,会促使语文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获得经验。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任务主要是参与学生讨论,观察小组学生的互动情况,适时而恰当地协调学生之间的激烈争论及时而准确地评价学生学习和合作的情况。尤其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对合作学习教学的设计,师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等,都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探讨、去研究的东西,但只要我们始终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尽量避免合作学习中的不利因素,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就一定会在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小敏.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语文天地,2018(2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