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空间景观设施适老化设计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提升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的质量,促进老年人社交活动的开展,引导其健康生活,本文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的特点和老年人群的行为特征、身心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适老化景观设施设计的方法并进行实践,可为社区公共空间的景观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心理学;景观设施设计;适老化设计
  0 前言
  现代城市迅速膨胀,社会结构处于急速转变之中。在这一背景下,老旧城区的住宅小区中老年人的占比不断增大。[1]这一人群的流动性低,适应能力弱,活动常聚集于社区的公共空间,而老旧城区的社区公共空间,由于严重的由城市扩张引发的用地紧张、低效等社会问题,用地布局杂乱,景观单调乏味,设施老化,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老年人群迫切需要一个具有良好互动性,配套适老化景观设施的社区环境。要解决这一问题,需环境心理学的指导。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和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环境问题是其两大目标。[2]环境作用于人,影响其心理、行为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可借社区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来促进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促进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因此,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将能够促进老年人交流互动的适老化景观设施设计运用于社区公共空间,可以为老年人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建设老年友好型环境。
  1 社区公共空间环境与老年人环境认知行为的关系
  环境行为理论显示,人受到环境信息的刺激会引起心理上的变化,通过对环境的心理认知,引起主体的行为活动。因此,可从行为表现来推断其心理需求。[2]
  环境认知是指人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对城市的记忆表象、认知地图、生活环境质量的认知等。[2]高密度、现代化、多样性的城市居住环境造就了相对冷淡的城市生活氛围,这是身体机能开始衰退迟钝的老年人群所不能适应的,他们与青壮年人甚至是整个社会渐行渐远。由于缺少交往和接触,加之多种环境的刺激和压力导致老年人在心理上感到孤独,性格发生改变。紧张、不安、焦虑等心理表现都是老年人基于环境认知作出的应激反应,长此以往将影响其身心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对此,能够促进交往的景观环境可起到改善和辅助治疗作用。于心理上,帮助老人快速适应环境,在交往中获得社会支持和情感依托,舒缓情绪;在生理上,景观设施通过锻炼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包括注意、观察、思维、实验等多个方面,可以减缓衰老,降低老年人的常见病如阿尔兹海默症、中枢性神经系统疾患等的发病率。[3]
  对于熟悉的社区生活环境,居民们在心理上有着凭主观印象构建的空间布局,也就是认知地图。在老年人群活动范围内的认知地图上,社区公共空间是一个重要节点,是社交接触最多的地方,具有集中性和向心力。老年人尤其倾向于集体行动,其行为有规律性、重复性的特点,这种固定且重复的行为模式,包括逗留、静坐、聊天、饭后散步、体育锻炼、娱乐活动等。活动时间与频率相对固定,时间集中在早上6~8点、下午3~4点和晚上6~8点。[4]在环境心理学中,像社区公共空间这样的特定时间和特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场所单元可称为行为场所,其中的活动模式是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5]因此,社区公共空间应满足这种传统生活方式的活动需求,具备充足的休憩、交往、娱乐、锻炼的设施。
  2 景观设施适老化设计策略
  老年人户外活动除生理因素外还受诸多环境心理因素的影响,包括安全性、舒适性、私密性、互动性、趣味性等方面。符合环境心理学原理的公共空间景观设施适老化设计,需满足以下需求:
  2.1 安全性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心理安全感的满足是人在环境中活动的最基本需求,关系到人在环境中的停留意愿及停留时间。[5]环境的安全感从光照、空间、设施等多个方面考虑。针对老年人行动能力、体力、感知力弱的特点,环境及设施设计中,首先,应保证一个光照充足、连续又稳定的环境;其次,设施设计应避免尖角、过多高差,避免发生磕碰事故;再次,环境内应有明显标识,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
  2.2 领域性需求
  在心理上,人们要求一定的领域感,对环境的控制感能给人以安定和认同感。局促的环境会导致人们心理的紧张、烦躁,导致回避,不合作等消极行为。距离是沟通手段,一个舒适的互动距离数值应在0.45~3.75m,保持人际关系的平衡。所以,景观设施设计要求维持适宜的距离,保证良好的個人空间。
  常见的设计手段是通过铺装、色彩的改变对空间进行限定划分。边界效应表明,人们倾向于有界限、有支撑的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因此,座凳的设计最好有靠背或者环境的依靠,并有明显的空间划分,保持适当的距离,提供防护和良好的视野。
  2.3 情感交流需求
  社区公共空间是老年人缓解孤独心理,获得精神慰藉的情感交流平台。他们渴望在社交活动中与他人建立关系,融入群体,并乐于参与一些自我展示活动,比如歌唱、舞蹈、乐器演奏、吟诵、书法绘画等。他们在这类活动中能排解不良情绪,消除疲劳,提升认同感、自我价值感。因此,景观设施设计应满足其情感交流需求,增加交流互动、自我展示的机会。
  2.4 审美需求
  景观设施的趣味性、舒适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频率。老年人对景观有一定的审美偏好。他们偏好的景观最直观地体现在设施的色彩、种类、材质、形式的选择和运用。比如,色彩能直接地影响环境知觉、景观舒适度,较为封闭的空间内,色彩明度越高,空间越显得宽敞开阔。不同的颜色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效应,例如,黄色使人感到明亮、兴奋、愉快;蓝色使人镇定、平静。
  3 社区公共空间中的景观设施设计方法与实践
  基于环境心理学基础的,充分考虑老年人群的行为特征和身心特点的社区公共空间中的景观设施设计方法包括情感化、互动体验、情感交流、自我展示四个方面。基于这些因素,笔者设计了新颖的景观互动设施,以适应老年人的社交需求。   3.1 情感化设计
  景观中的情感化设计应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满足使用者情感需求,使设计个性化、人性化。主要手段是利用对感官的刺激,激起情感共鸣,引导人的参与体验,强化设施的互动性。
  迷宫游戏景墙是一款互动游戏的景观装置(图1)。针对老年人的感官特征,装置设计成简单又独特的“我”字的拼音字母“WO”的形状,引人注目,给予人强烈的心理暗示。明黄色的细腻的木质材料、轮廓线突出的图形、精致的肌理与粗糙的混凝土背景墙形成对比,使其在环境中具有高度的可识别性。互动装置主要包括走珠、固定隔板和拉伸隔板,“W”形通过对隔板的移动,使走珠顺利地在隔板形成的轨道上滚动,“O”是通过对圆盘的转动带动走珠,走珠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发出类似雨声的“沙沙”响,给人舒适的听觉刺激。该设施通过色彩、动静的对比,多层的感官刺激,促进情感互动,愉悦身心,同时对注意力、思维能力具有锻炼作用。老人们也可以合作完成其中的游戏项目,增加交流,提升社会价值感。
  3.2 互动体验设计
  互动体验主要通过环境情景的设置给人以行为的暗示来实现。良性的互动交流包括情感互动、共同参与体验、相互合作,促进老年人之间友谊的建立,扩大社交范围。
  摇橹船健身器即针对这一需求而设计。造型上导入怀旧元素,独特的形态和功能提供了城市文化的情景体验,激发联想,唤醒老年人的美好记忆,产生共鸣。身体机能训练方面通过拉伸手部肌肉,改善肌肉、关节间的协调配合能力。此外,其尺寸符合老年人人机工程学,提高设施安全性、舒适性,降低身体机能负荷(图2)。
  3.3 交往空间设计
  在社区公共空间中,建设可互动交流的景观设施是必要的,有助于通过情感交流引起老年人正面的心理反应。交往空间的设计要点在于满足老年人领域性需求,保持舒适的交往距离。
  六边形景观座凳、花瓣景观亭的设计,有遮挡的空间使两人形成共同的领域,都具促进人际间情感交流的作用。六边形景观座凳还设计有可折叠的桌面,可进行桌面游戏互动如围棋、象棋、华容道等(图3)。花瓣景观亭在形式上符合老年人的审美偏好,材料选用有镜面反射功能的钢材,在每个曲面的“花瓣空间”内可以看到多个镜像,扩大空间感又增加趣味性,在这样的环境内可亲密交流,促膝谈心,放松心情(图4)。
  3.4 自我展示法
  自我实现需求是需求层次中最高的一层,根据老年人的公共空间行为模式为其搭建展示平台,展现风采,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感、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意义。
  适应这一需要而设计的创意舞台,采用具有凝聚力的同心圆形式,带有中央舞台和阶梯式座凳,便于观演和互动(图5)。简约的曲线背景、明快的色调更能增大人的活跃度,激发空间活力。
  4 结语
  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内的景观设施,都应以老年人环境——心理——行为的关系为依据,优先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引导老年人主动参与,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环境心理学原理对适老化景观设施设计有着指导作用。在设计中,利用环境刺激对人行为的正面反馈,可使设计的设施對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发挥其最大效益。充分考虑安全性、舒适性、私密性、互动性、趣味性等环境心理因素而设计的景观设施,可有效活跃社区公共空间的氛围,促进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体现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鸿雁,殷京生.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社会结构变迁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32-41.
  [2] 俞国良.环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2-98.
  [3] 黄敬亨,刑育健.健康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96.
  [4] 江乃川,杨婷婷.基于景观需求调查的适老性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素调查研究[J].住区,2019,4(2):102-107.
  [5] 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 环境、知觉和行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16-133.
  通讯作者:季建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博利康尼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曼月乐在我国妇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放置节育环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曼月乐组和含铜节育环组。曼月乐组妇女放置曼月乐避孕,含铜节育环组则放置普通含铜节育环避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教育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产科收治的100例高危妊娠孕妇,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两组孕妇采用产前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对
摘 要:本文结合稻城亚丁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对稻城亚丁生态旅游发展进行分析。通过介绍稻城亚丁生态旅游的项目背景,包括自然景观、人文资源两个部分,对当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探析稻城亚丁生态旅游现存问题,进而提出稻城亚丁生态旅游发展建议。  关键词:稻城亚丁;乡村;生态旅游  1 稻城亚丁项目背景  稻城亚丁生态旅游区是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南部的一个生态旅游区,位于青藏高原的南侧,贡嘎雪
福建某金矿排土场废石属于氧化矿,较易浸出,但矿石含泥量较大,渗透性较差。为较好回收利用该废石,采用粗细分级,粗粒级直接浸出,细粒级制粒后浸出试验对废石中金进行回收。结
矿井自然风压作为矿井通风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通风系统和通风网络密切相关,随着煤矿产量和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自然风压对通风系统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为了快捷预测、计算和分
本文就项目教学法在设计表现技法课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针对目前设计课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课程体系,将项目实际应用与广告学专业设计课程中的教学知识进行结合提炼。主要以屏南北墘村旅游手绘导览图的制作实施作为教学项目,论证该项目在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中的可行性,并对两者结合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具体论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