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4月,欧洲央行将基准利率由1%提高至1.25%,这是欧洲央行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提高利率水平,也是其成立以来首次先于美联储加息。欧元区也因此成为继新兴经济体相继加息之后,首个启动加息程序的主要发达经济体。
一、欧洲央行小幅加息的原因
(一)欧元区通胀形势严峻促使欧洲央行加息
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欧元区通胀压力日益加大。今年前3个月,欧元区通胀率分别为2.3%、2.4%和2.6%,超过欧洲央行确定的2%的通胀警戒线水平,升至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上升。在这一背景下,欧洲央行小幅加息,主要是为稳定通胀预期,表明其反通胀的决心,防止通货膨胀威胁欧元区经济增长。
(二)欧元区经济回升向好是欧洲央行加息的重要条件
尽管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冷热不均,但整体上,2010年欧元区经济增长1.7%,保持了2009年以来的复苏态势。从未来发展看,2011年欧元区仍将保持温和复苏的态势。欧元区良好的经济形势,是欧洲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的重要支撑。
(三)强化欧元形象是欧洲央行加息的重要目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欧元已经快速崛起为仅次于美元的国际性货币,改变了美元独霸国际货币体系的单极格局,是美元最重要的竞争货币。但欧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与美元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尚处在一个逐渐成熟的阶段,本次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打击较大。在目前仍不断有欧元区国家受到债务危机困扰的背景下,欧洲央行率先加息,意在向全球发出信号,表明欧洲央行仍会坚守信用,以稳定物价为先,不参与竞争性货币贬值。
二、欧洲央行小幅加息的影响
(一)欧元区实体经济发展态势不会逆转
欧元区经济体之间发展差距较大,葡萄牙、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等多个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形势依然严峻,各国财政紧缩力度加大。欧洲央行此时提高利率,将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考验。但从欧元区经济的整体形势看,欧洲央行小幅加息后,欧元区利率仍然处在低位,货币政策依然比较宽松,欧元区温和增长的经济发展态势不会发生逆转。
(二)欧元区金融市场的紧张形势没有改变
从债券市场看,加息对欧洲国债收益率影响较大,加息后葡萄牙2年期至5年期公债收益率涨至临近欧元面世以来的最高位,并且有可能进一步上扬,恐将加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势。从金融体系看,加息对欧洲银行业潜在影响较大,特别是将提高葡萄牙、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等“问题国家”银行的融资成本,不良率可能上升。从外汇市场看,受加息提振,欧元全面走强。欧元兑美元升至目前的1.4407,为2010年1月以来最高。欧元走强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资本流入欧元区,但也将提高部分欧元区国家的融资成本,并削弱其出口竞争力。货币市场上,伦敦欧元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仍维持在0.5%左右的低位上,未有明显变化。资本市场上,欧洲主要股票市场在加息发布后有小幅上涨,但整体上波动不大。
(三)增强了全球抗通胀战线的力量
在本轮全球性通胀压力下,欧洲央行加息是自保之道,对缓解全球性通胀压力的作用比较有限,因为局部自然灾害和地缘军事冲突导致供给下降,全球经济向好带来需求大幅增加,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流动性泛滥等因素,都不是欧洲央行能够控制的。但欧洲央行小幅加息,标志着欧元区正式加入新兴经济体抗击通胀的统一战线,能够增强全球抗通胀的力量,有助于缓解新兴经济体的压力,对大宗商品投机商具有警示作用。
(四)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回旋余地
欧洲央行小幅加息,被广泛解读为主要发达国家进入加息通道的重要标志,这为我国继续灵活实施紧缩政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欧元升值也有助于分流国际热钱,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随着内外利差的缩小,我国基础货币投放压力也随之减轻,有利于继续根据需要进行宏观调控。
三、全球货币政策形势及欧洲央行的政策走向
(一)新兴经济体国家已经进入货币政策紧缩周期
为应对物价持续上涨,新兴经济体国家已经先后进入加息通道。巴西今年3月上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11.75%,这是其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中国连续4次上调利率,9次上调准备金率。俄罗斯今年2月把再融资利率调高25个基点至8%,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基点至150基点。印度今年3月将基准利率第八次提高至 6.75%的水平。秘鲁4月份第4次上调指标利率25个基点至4%。韩国3月将基准利率由2.75%上调至3%。越南4月份第4次上调关键利率至13%。
(二)主要发达经济体总体上仍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表示,尽管美国经济基础更加牢固,就业市场逐步好转,但核心通胀率并不高,将维持超低利率水平不变,继续执行其600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计划。日本央行致力于灾后重建,宣布继续维持零利率政策,同时决定对地震灾区金融机构提供1万亿日元的特别贷款。英国央行近期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不变,维持2000亿英镑的债券购买计划不变。
(三)货币政策不协调加大了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
主要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政策出现分化和对立,短期看,对主要发达国家有好处。通过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其货币将继续贬值,弱势本币能够减少债务负担,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改善国内失业状况。但长期看,主要发达国家是全球流动性的源头,如果不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流动性就会继续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主要发达国家最终也会面临通胀压力。此外,由于利差不断扩大,热钱涌入新兴经济体国家,加大了这些国家的宏观调控难度与未来资金逆流风险,对全球经济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四)欧洲央行将继续谨慎推进小幅加息策略
由于当前主要发达国家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全球通胀将继续趋于上行,并将引发第二轮通胀效应。根据欧洲央行的估计,2011年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将在2—2.6%之间,高于2%的警戒线,因此预计欧元区年内仍可能加息。但与此同时,欧元区经济发展硬伤未除,各经济体发展差距较大,主权债务危机形势仍然紧张,欧洲央行的加息决策将更加谨慎,不会大举实施退出策略。在小幅加息的基础上,欧洲央行也将遵循“特事特办”的原则,定向对“问题国家”进行流动性支持。
(王天龙,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永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一、欧洲央行小幅加息的原因
(一)欧元区通胀形势严峻促使欧洲央行加息
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欧元区通胀压力日益加大。今年前3个月,欧元区通胀率分别为2.3%、2.4%和2.6%,超过欧洲央行确定的2%的通胀警戒线水平,升至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上升。在这一背景下,欧洲央行小幅加息,主要是为稳定通胀预期,表明其反通胀的决心,防止通货膨胀威胁欧元区经济增长。
(二)欧元区经济回升向好是欧洲央行加息的重要条件
尽管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冷热不均,但整体上,2010年欧元区经济增长1.7%,保持了2009年以来的复苏态势。从未来发展看,2011年欧元区仍将保持温和复苏的态势。欧元区良好的经济形势,是欧洲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的重要支撑。
(三)强化欧元形象是欧洲央行加息的重要目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欧元已经快速崛起为仅次于美元的国际性货币,改变了美元独霸国际货币体系的单极格局,是美元最重要的竞争货币。但欧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与美元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尚处在一个逐渐成熟的阶段,本次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打击较大。在目前仍不断有欧元区国家受到债务危机困扰的背景下,欧洲央行率先加息,意在向全球发出信号,表明欧洲央行仍会坚守信用,以稳定物价为先,不参与竞争性货币贬值。
二、欧洲央行小幅加息的影响
(一)欧元区实体经济发展态势不会逆转
欧元区经济体之间发展差距较大,葡萄牙、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等多个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形势依然严峻,各国财政紧缩力度加大。欧洲央行此时提高利率,将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考验。但从欧元区经济的整体形势看,欧洲央行小幅加息后,欧元区利率仍然处在低位,货币政策依然比较宽松,欧元区温和增长的经济发展态势不会发生逆转。
(二)欧元区金融市场的紧张形势没有改变
从债券市场看,加息对欧洲国债收益率影响较大,加息后葡萄牙2年期至5年期公债收益率涨至临近欧元面世以来的最高位,并且有可能进一步上扬,恐将加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势。从金融体系看,加息对欧洲银行业潜在影响较大,特别是将提高葡萄牙、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等“问题国家”银行的融资成本,不良率可能上升。从外汇市场看,受加息提振,欧元全面走强。欧元兑美元升至目前的1.4407,为2010年1月以来最高。欧元走强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资本流入欧元区,但也将提高部分欧元区国家的融资成本,并削弱其出口竞争力。货币市场上,伦敦欧元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仍维持在0.5%左右的低位上,未有明显变化。资本市场上,欧洲主要股票市场在加息发布后有小幅上涨,但整体上波动不大。
(三)增强了全球抗通胀战线的力量
在本轮全球性通胀压力下,欧洲央行加息是自保之道,对缓解全球性通胀压力的作用比较有限,因为局部自然灾害和地缘军事冲突导致供给下降,全球经济向好带来需求大幅增加,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流动性泛滥等因素,都不是欧洲央行能够控制的。但欧洲央行小幅加息,标志着欧元区正式加入新兴经济体抗击通胀的统一战线,能够增强全球抗通胀的力量,有助于缓解新兴经济体的压力,对大宗商品投机商具有警示作用。
(四)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回旋余地
欧洲央行小幅加息,被广泛解读为主要发达国家进入加息通道的重要标志,这为我国继续灵活实施紧缩政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欧元升值也有助于分流国际热钱,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随着内外利差的缩小,我国基础货币投放压力也随之减轻,有利于继续根据需要进行宏观调控。
三、全球货币政策形势及欧洲央行的政策走向
(一)新兴经济体国家已经进入货币政策紧缩周期
为应对物价持续上涨,新兴经济体国家已经先后进入加息通道。巴西今年3月上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11.75%,这是其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中国连续4次上调利率,9次上调准备金率。俄罗斯今年2月把再融资利率调高25个基点至8%,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基点至150基点。印度今年3月将基准利率第八次提高至 6.75%的水平。秘鲁4月份第4次上调指标利率25个基点至4%。韩国3月将基准利率由2.75%上调至3%。越南4月份第4次上调关键利率至13%。
(二)主要发达经济体总体上仍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表示,尽管美国经济基础更加牢固,就业市场逐步好转,但核心通胀率并不高,将维持超低利率水平不变,继续执行其600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计划。日本央行致力于灾后重建,宣布继续维持零利率政策,同时决定对地震灾区金融机构提供1万亿日元的特别贷款。英国央行近期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不变,维持2000亿英镑的债券购买计划不变。
(三)货币政策不协调加大了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
主要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政策出现分化和对立,短期看,对主要发达国家有好处。通过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其货币将继续贬值,弱势本币能够减少债务负担,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改善国内失业状况。但长期看,主要发达国家是全球流动性的源头,如果不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流动性就会继续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主要发达国家最终也会面临通胀压力。此外,由于利差不断扩大,热钱涌入新兴经济体国家,加大了这些国家的宏观调控难度与未来资金逆流风险,对全球经济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四)欧洲央行将继续谨慎推进小幅加息策略
由于当前主要发达国家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全球通胀将继续趋于上行,并将引发第二轮通胀效应。根据欧洲央行的估计,2011年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将在2—2.6%之间,高于2%的警戒线,因此预计欧元区年内仍可能加息。但与此同时,欧元区经济发展硬伤未除,各经济体发展差距较大,主权债务危机形势仍然紧张,欧洲央行的加息决策将更加谨慎,不会大举实施退出策略。在小幅加息的基础上,欧洲央行也将遵循“特事特办”的原则,定向对“问题国家”进行流动性支持。
(王天龙,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永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