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幻想力量,助力长文短教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ybgt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单元习作要求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研读文本,童话丰富的想象集中体现为美好的幻象。若想实现长文短教,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感受幻象的神奇与美好,必定是教学的起点与终点。于是,在教完這一课后,笔者布置了小练笔:“请白日做梦,展开想象写幻象,表达内心的渴望。”小练笔交上来后,暴露出种种问题。为此,笔者重新思考如何学写幻象。
  一、是幻象,不是故事
  【案例】
  我想当一名军人,穿上军装,背着两把枪,开着直升飞机。日本人火力强大,我拿着机关枪一通扫射,打仗结束了。第二天,我又站在战场上,整整十一个小时,一口水也没喝,一口饭也没吃。队长说:“谁动一下,就做一百个蛙跳,再跑两千米。”我在下面动了动,被队长给发现了。我做了一百个蛙跳,跑了两千米,我发现一点也不累。
  【范文】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家甜品店,里面有好多好多蛋糕,奶油慢慢地往下流。一靠近,好香好香。我拿了一个苹果切成小块,放在蛋糕上,送进了烤箱。叮——蛋糕烤好了,那味道真好!
  【反思】
  完成小练笔,首先要明确“幻象”的概念,“幻象”并不等同于“幻想”,“象”是可见可感的事物或场景。讲故事是幻想,却不是幻象,虽然故事中有许多事物,但都是匆匆掠过。写幻象的目的是通过描摹画面表达内心的渴望。案例中的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只是在一大通琐碎的表述中找不到重点。
  想想渴望的是什么,那就在幻想的世界里描摹某个事物或某处场景,展现当时美好的画面。如写写蛋糕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看出小作者好想有一块美味的蛋糕。
  【导学】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辨“幻象”与“故事”的差异,感受幻象铺展开来的画面感。以课文中的第一处幻象为例——
  第一步,改写对比法。思考:同是幻想,书上的文字与改编的文字有什么区别呢?
  A.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B.小女孩爸爸来到大街上,到五金铺里买大火炉。选了半天,终于选择了一个漂亮的大火炉。小女孩爸爸把大火炉搬回了家,他们一家人可开心了。他们搬来燃料,放进火炉里,点燃了燃料。
  片段A在写幻象,描述火炉是什么样的,烧起来又是什么样的;片段B在写故事,描述火炉是怎么来的,怎么搬回家的,怎么点燃的,没有具体写看到的某一画面。
  第二步,联系上文法。思考:联系上文想一想,哪一种幻想更为合理?这是一个幻象还是一个故事?从上文中的“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哆哆嗦嗦地向前走”“蜷着腿缩成一团”“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可以看出,小女孩实在是太冷了,没有心思幻想一个冗长的故事,她的眼前只有那温暖的大火炉。
  第三步,想象画面法。一边读一边想象,沉浸在美好的画面里,感受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画面。
  二、是美好,不是庸常
  【案例】
  我的眼前出现了清华大学。它比我们的学校大,每个班级有四十多个位子,黑板也好大。一共有十几个班级,操场长一千多米。校园里有好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个足球场和篮球场。我在操场上跑步、跳远、玩游戏。
  【范文】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朵白云,我走了上去,白云把我带上了天。天上有一座白云图书馆,那里的书跟手臂一样厚,和我一样高。我看了一天一夜都没看完一本书。但我很幸运,有一个大力士帮我拿书。
  【反思】
  想象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充满着神奇与美好,否则何以让人心生向往?问题在于学生不敢想,生怕越过了界。谁说想象是有界限的?一定要合理,不能越了界,那指的是现实。想象就是要天马行空,在虚拟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案例中的清华大学似乎与普通学校没两样。既然如此向往,有什么美好的幻象来表达自己满心的期盼呢?
  想想渴望的是什么,那就插上想象的翅膀,给平凡的事物赋予神奇的色彩。如果渴望读书,那就大胆地想象,让书像手臂一样厚,有人一样高,使人读了想去白云图书馆转一转。
  【导学】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辨“美好”与“庸常”的差异,感受幻象洋溢出来的神奇感。以课文中的第二处幻象为例——
  第一步,删除对比法。思考:有人提出后面的想象不合理,违背了客观事实,建议把后面部分删去,你认为这种观点合理吗?
  A.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B.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想象,没有框架,没有边界。在虚幻的空间里,万物皆可存在,万事皆有可能。
  第二步,趣味朗读法。思考:哪里写得出人意料?请加入“天哪”,用上玄乎的语调,配以惊讶的表情,表现想象的神奇。如烤鹅已经死了,可是会“跳下来”,还会准备“刀和叉”“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不难看出,内心越渴望,想象就越神奇,连鹅都巴巴地找上门来。
  三、是集中,不是分散
  【案例】
  我的眼前出现了金子。我的衣服是金子做的,鞋子是用顶级布料做的。我家的汽车价值三亿。路是用金子做的,连树都是发财树。房子更是金块做的,连窗子都打也打不碎。
  【范文】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间大房子。一打开房子的门,就看见一张很大的桌子,桌子上面摆了许多菜,有葱爆羊肉,有小鸡炖蘑菇,等等。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个肉夹馍,这个肉夹馍巨大,油一滴一滴地向下流,馋得人直流口水。   【反思】
  小步缓进,稳扎稳打,从众多幻象中选择最渴望的“这一个”来写。不要贪多求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一处说清楚,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案例中的幻象变幻太快,由自身的穿着到交通工具,再到道路及景物,最后到居住环境,显得琐碎而又凌乱。不如选择一个方面,进行集中描摹,表达强烈的渴望。
  想想渴望的是什么,那就在众多幻象中选择最渴望的“这一个”。如果渴望美食,那就专门写吃饭,可以写吃饭的场景,颇为壮观;还可以写一道美食,写巨大的肉夹馍,甚至能看见里面冒出的油。
  【导学】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辨“集中”与“分散”的差异,感受幻象聚焦的力量感。以课文中的第二处幻象为例——
  第一步:扩充对比法。思考:有一个孩子出主意,前面可插入更多的幻象,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
  A.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B.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台布宽宽大大,犹如一朵洁白的云朵。台布上,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盘子上有蓝色的小花,散发着幽幽的清香。碗裹着一层金边,闪着黄灿灿的光,看上去高贵典雅。盘子上,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台布再美好,盘子和碗再神奇,它们都不能吃,并不是小女孩当下的需求。她现在饿极了,迫切地想吃到食物,所有注意力全都放在烤鹅上。
  第二步:梳理角度法。思考:再读文字,作者围绕烤鹅描述了哪些场景?先写了烤鹅是什么样子的,再写了烤鹅在做什么。作者不仅写了静态的画面,还写了动态的画面,让烤鹅隆重登场,成为华丽的主角。
  四、是清楚,不是模糊
  【案例】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游乐场。我开心极了,冲向游乐场。我看见了许多小朋友,热闹极了。
  【范文】
  我擦着了一根火柴,看到全天下的人都听我的,连国家总统都不例外。我只用喇叭喊一声“我饿了”,大家都跑来了,连八十多岁的老爷爷都来了。有的拿着烧烤,有的拿着西餐。有的就厉害了,用西瓜、火龙果、苹果、香蕉摆了三个小兔子,真的是太可爱了。我顺手拿起来吃,苹果冰冰凉凉的,吃起来嘎嘣脆。
  【反思】
  将画面描摹清楚,才能让幻象可见可感。倘若模糊地描摹,只是表达一个概念,显得抽象空洞,并不能算作幻象。如何体现自己的渴望呢?案例中的游乐场是怎么样的?可以想象新奇的设施,可以想象热闹的场景,让读者犹如亲眼所见,感受作者内心的渴望。
  想象奔着美好而去,作者应告诉读者幻象的美妙。如果渴望一个事物,那就要把它描述清楚。比如描摹场景,那一溜排开的人们,那琳琅满目的美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看就知道作者是个吃货。
  【导学】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辨“清楚”与“模糊”的差异,感受幻象铺展的情境感。以课文中的前两次幻象为例——
  第一步:改写对比法。思考:在前两次幻象中,大火炉、烤鹅是华丽的主角。对比着读一读,如果老师那样写,可以吗?
  A1.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A2.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十分好看,十分暖和,多么舒服啊!
  B1.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擺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B2.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烤鹅做得非常好。更妙的是这只鹅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集中写大火炉,可“好看”“暖和”太模糊了,究竟有多好看,有多暖和,读者想象不出来。集中写烤鹅,可“做得非常好”“向小女孩走来”,究竟做得有多好,怎么向小女孩走来,读者想象不出来。
  第二步:情境体验法。阅读描写幻象的句子,寻找印象深刻的细节,想象细节呈现的画面,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甚至学着烤鹅走一走。如大火炉“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如烤鹅“填满了苹果和梅子”“冒着香气”“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这些细节增添幻象的真实感,伴随情境式的体验,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
  总结学习描写幻象的方法:(1)边读边想象,浮现幻象的画面;(2)边读边放飞,感受幻象的神奇;(3)边读边聚焦,梳理幻象的角度;(4)边读边捕捉,寻找幻象的细节。学生运用以上学法,自主学习课文中后两处描写幻象的段落。秉着“教与学一致”的理念,教师在学生写小练笔时,做出如下提示:“根据最渴望的‘这一个’,展开丰富的想象,奔着神奇美好而去。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描摹出美好的细节,将幻象清楚地写出来。”
  长文短教,要落在语文要素上,教在学生的盲点上,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要为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服务,引导他们高效阅读;为学生的语言发展而服务,引导他们有效表达。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古典名著”单元。这一单元对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人物关系图、联系上下文猜读、进行多视角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名著,扫清阅读障碍,品味人物形象,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古典名著;人物关系图;上下文猜读;多视角解析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古典名著”单元。在教材中引入
下午,妈妈把我从跆拳道馆接回家,我非常口渴,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有水喝吗?渴死我了!”“哦,我忘了烧开水,你去楼上拿瓶牛奶喝吧。”“妈妈,我也要喝。”在一旁玩耍的小妹妹也高声叫了起来。“好,让哥哥帮你也拿一瓶。”  我跑到房间里,打开牛奶箱子一看,只剩最后一瓶了。哎呀,这瓶不能让妹妹给拿走了,否则我就没得喝了。我拿了那瓶牛奶就要喝。  “哥哥,帮我拿一瓶。”妹妹嚷了起来。我拿下牛奶箱子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2课《“番茄太阳”》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毛,笑起来像个天使。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本段话中的“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存在主语残缺的语法失误。“看着她”作为表示情态的状语位于句首,后半句的“隐隐心疼”则是本句话的谓语,显然“让人”这个介词短语是不能充当主语的,为了符合语法的要求,应去掉“让”这个介词。
又一个快乐的暑假来到了,小朋友们打算如何度过这个假期呢?  不如,去一趟乡村吧,那里,是离大自然最近的地方。  清晨,在大公鸡骄傲的“喔喔”声和小鸟欢快的“啾啾”声中睁开双眼,快点出门去,去看看那不同于城市的广阔天地:  蓝的天,白的云,清亮的荷塘,碧绿的田野,缤纷的野花,芳香的泥土……一切都是那么天然而美丽!  蝉儿躲在树影里,“知了知了”地把你从午睡中唤醒,叫上三五个村里的小伙伴,捉几只鸣蝉,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有一书,题为《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我不胜慨叹:当我们看花时,我们在看些什么?  在季老先生那些以留学德国为背景的散文篇什中,《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比较别致的一篇。在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人不光爱花,而且爱得奇怪,与中国人相比完全不同。我们把花栽在室内,或放在阳台,或灌溉或使之沐浴阳光,为的是供自己欣赏。可德国人就不一样。文
下列成语里的“一”字各表示不同的意思,你能区别吗?请用线把成语与表示的意思连起来。  1.一心一意 a.单独  2.一唱一和 b.一旦  3.一见如故 c.数目一  4.一尘不染 d.刚,才  5.一鸣惊人 e.一点儿  6.一面之词 f.专一  7.一视同仁 g.同一  8.一如既往 h.完全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郝湾小学 温 溪 供稿)  (答案本期找)  二、还原倒装句  倒装句在古
【设计理念】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后人解释为“寄寓之言”。寓言常常借简短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被称为“穿着外衣的真理”。针对寓言的文体特征,本课设计从语文的角度,采用想象、表演、品悟、复述、创编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进入寓言情境,感受寓言的言意特色,玩味寓言的言语方式,学习寓言的个性表达。如此依体而教,“是什么就教什么”,寓言教学才更有个性,更有语文味。 
【摘要】电影大师谢晋与“越语文”的情缘至深至浓,主要体现在:乡土教育,催生了谢晋艺术的火种;乡土文化,滋养了谢晋细腻而又激情的艺术风格;在家乡母校任顾问,展现了谢晋魂牵梦萦的家国情怀。谢晋,这位江南文化滋养和“越语文”熏陶出来的电影大师,理应成为“越语文”的骄傲。  【关键词】谢晋 电影大师 “越语文”  “谢晋导演,浙江上虞人氏,东晋谢安、谢玄之后也。以‘晋’为名,以铭根器。悠悠千年,果然承其先
【摘 要】学习任务单在充分理解教材、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将学习活动融入一个个小问题或小任务中。它依课文类型而变,其学习任务涉及情感体悟、语言积累、内容整理、活动体验等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与运用,让每一个学生充分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融入;课文类型;学习任务单;学情  “学习任务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方向,在充分理解教材、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将学习活动融入一个个小
【摘 要】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有你,真好》。教师要体现单元的整体效应,重视命题的特殊之处,引导构思逐层展开,注重现场的反馈自改,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情真意切地倾吐心声,高效地完成本次习作。  【关键词】习作教学;审题;构思;评改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有你,真好》。如何情真意切地进行“有你,真好”的心声倾吐,高效地达成本次习作教学的要求?  一、充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