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二闯华尔街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i_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华尔街,必须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兀沦面对投资人还是投行,李涛都坚守住了他的这条信念,这背后是对华尔街规则的允分了解,还有所谓“气场”
  
  河南人李涛,在西安做了两家公司:一个农业公司中国绿色农业(NYSE:CGA),一个信息技术公司联合信息(NASDAQ:KONE)。两年间,他先后把这两家公司送到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了市。
  李涛,高个子,光亮的额头,说话简短,总是用最少的字表达足够的意思。有人评价说:没见他笑过,也没见他沮丧过,永远都是那副脸。李涛不喜欢受别人控制,他希望可以掌控自己的一切,给每件事情定一个Deadllne(最后期限),是他一贯的风格,通常必须如期完成。
  中国绿色农业公司在美国融资时,李涛对华尔街投行说:你必须按照我的步骤来,这是条件,你做还是不做?结果投行们做了。
  
  2010年美股42家新上市中国公司创始人财富榜(按持有市值排名)
  
  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几乎都不会感到很惊讶。我认为一切皆有可能。我可以迎接一切变化。这可能跟我小时候生活有关。20年来,我的年龄没有变过,20多岁时别人就猜我40岁;今天,人们还猜我40岁。
  
  有的公司找财务顾问,送别人股票或者付费。我们没有找,自己写材料,找审计师、律师,然后直接上市
  
  1983年,18岁,我考上大学,然后又考上硕士,接着在西北工业大学念博士。2000年回去给父母扫墓,村里3000人,正儿八经考上大学的还就我一个人。
  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想,用5年当上科长就不错。结果很意外,工作两年半后,我直接当了副处长,然后是正处长。
  到1997年,想做点自己的事,于是下海经商。本来希望用十年做到收入2000万元,管理50号人,结果不到一年就实现了。
  最初想做自动化公司,高校出来的人嘛,都想做所谓高新技术。后来发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这几乎不可能,只能做代理,给别人做嫁衣、跑龙套。我想我们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做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来。经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自动化和计算机结合是个好方向。这就是联合信息的前身。现在联合信息致力于无线网络下的音视频传输、信息交互技术为基础的系统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我们还想找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做。选来选去看上农业,那时候陕西省植保所有一对夫妻,他们研究出了腐殖酸产品,有改善土壤、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于是购买了他们的专利,开始做有机肥料市场。这就是如今的中国绿色农业。
  国内肥料市场基本是区域性品牌,非常分散,有6000~7000家企业,其中1000~2000家有一定规模。我们觉得未来一定会整合,会兼并和重组,会从游击队演进到靠品牌生存。因此筹划上市,利用资本进行并购和重组,推动品牌做大做强。
  
  牢牢操控自己的—切
  
  CGA是通过反向收购上市的。以CGA的规模,当时去香港的话就是创业板,那可不是一个好选择。国内上的话再融资很困难,最后选定去美国,而且选择了一个相对便捷的方式:反向收购。通过收购一个壳公司,再转板到主板,比如纳斯达克、纽交所。
  2007年最后一天我们做完材料,本来准备2008年8月之前转板成功,没想到遇到了金融危机,到2009年年底才正式转入纽交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两个公司到美国上市,没有找任何一家中介机构。有的公司找财务顾问,找咨询,送别人股票或者付费。我们一股也没有送过人,一分钱中介费没出过。是自己写材料,找审计师、律师,然后直接上市。
  有人说,自己做材料好像闻所未间,其实有什么呢?可是世界上有人天生会做这个东西吗?
  最重要的是:我不愿意让别人控制我的事情。
  我坚信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像我一样了解我的公司。请一个顾问来做,我还是要跟他介绍公司情况。即使找顾问,也必须把每件事情搞清楚,否则不做。必须清清楚楚知道每一步怎么做,风险是什么,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开始也是不懂,但是并不难。去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下载上市公司的招股书样本,照着写就行。什么商业模式描述、赢利预测、风险披露、市场描述、公司财务模型建立都是我们自己做出来,通过律师把关之后报给SEC。做完项目后,我们上市团队中一个员工就跳槽直接去做财务顾问了。他经过这一轮,什么都会了。
  我有个习惯,就是给自己的事情定一个Deadline。我们2008年8月正式上OTCBB,同时向美国私募融了资。当时下定决心,到12月底结束这次融资,能融多少算多少,主要考虑到马上是中国春节和元旦,美国有圣诞节和元旦,时间一拖长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当时宏观经济已经有不稳定的迹象。本来预定融资2600万美元,最终融了2051万美元,如期结束。
  融资就是卖股票,能卖什么价钱完全看供求关系,创始人必须抓住融资的时间窗口。如果我们当时不能在12月底结束融资,过年后想融资门儿都没有。春节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2008年5月我在美国做非融资路演,那时候已经一片哀嚎,到了8、9月份情况越发严重,10月份走到哪里都感觉好像世界末日。
  上OTCBB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做SEC文件,而是私募融资。私募会有一个牵头的主投资人。当时我们路演时,到了达拉斯一家专投中国的公司。之前他投过一家类似公司,对同行业公司已经不感兴趣了。我到了他们办公室和几个分析师开会。旁边一个桌子上有5、6个屏幕,老板就坐在那同时看几个屏幕的股票信息,没有参加我们的会。我非常清楚他就是老板,只有老板才能坐那个位置嘛。当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老板吸引过来,只有让他跟我谈,才可能拿到钱,分析师们不可能有这个决策权。实际上,我们讲到一半时,老板已经把全部精力转移到我们这了。
  会议结束后,我又和他说了一句话,他当场就决定做CGA主投资人(领头基金)。我说,中国有句话叫“烧钱期”,中国绿色农业已经过了烧钱期。技术成熟,市场成熟,人力资源成熟,已经是一个快速赢利、稳定发展的企业,以后每年增长都不会低于一个具体数字。现在看来,CGA完全实现了这样的业绩增长,实现了对投资人的承诺。
  
  我们不给Optlon(期权),不给Warrants(认股权证),一切可转的都不给,那会对后面影响很大
  
  当时有四个主投资人备选,最后我们也选了他。我们的条件也很硬,我们不给Option(期权),不给Warrents(认股权证),一切可转的都不给,那会对后面影响很大,后续融资将会举步维艰。当然,作为被投资的公司,我接受投资人的考核,比如两年业绩增长必须达到多少,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答应。
  至于为什么我能吸引到这家基金的老板,也许是语言的坚定,眼神的表达,也许是每句话措辞的语调。这可能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气场。
  
  华尔街投行低下了高昂的头   
  2009年3月CGA转板AMEX(即全美证券交易所),成为一个真正的上市公司。很多人问我怎么想?我说没什么可以让人兴奋的,因为都在计划之中。转主板也就是填表嘛,履行个程序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上OTCBB之后连续三个季度业绩增长,转板条件已经都具备了。
  2009年年底,CGA又从AM EX转板到纽交所。一切都是按照预设的步骤来,哪天路演,哪天定价,哪天发行,哪天交易,如此而已。
  资本市场需要你把一个公司讲清楚,但是光讲故事不行,要讲出你的未来,要用每个季度的数字来证明你所讲的是真实的,别人才会信任你。我们从未失过一次言,所有预期全部超过。做好财务预测说起来很容易,背后倾注着心血和汗水。预测太高了,做不到会失信。那一定要预测一个很低的数字吗?你预测下季度亏损,结果你赢利了1块钱,那也不行。预期的财务数据一定不能特别容易实现,但是又一定要实现,你将会为你说的每句话付出代价。
  上纽交所时,CGA做了公募融资。这次跟投行谈判的佣金价格低到2%(融资总额的2%),这前所未有(通常佣金都在7%左右)。
  当时谈了几家美国投行,我们采用了Ovemighttransaction(隔夜交易),即头天晚上通知几家可能合作的投行,要求在规定时间(第二天早上9点)前做出反馈,包括竞标书、价钱和佣金都要报上来。
  其实投行做我们这个案例时,也在做他的市场和销售。在那之前,没有一家中国公司做过Ovemighttransaction,我们是第一家。一旦做成这一个案例就会拿下一片市场。即便这个单子可能不赚太多钱,但是丢掉这个单子投行可能会失去很多。接到通知后,投行肯定要到市场找投资基金,几家投行可能会问到同一家基金,对我们感兴趣的那些基金可能我们之前就有过沟通。投行都会跟基金讲能拿到这个项目,但谁能拿到只有我们才最清楚。
  第二天我们要把这个项目做完,这就是一种博弈,2%的价格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什么都不懂,受制于人并不奇怪,但如果清楚地知道正在做的每一步和往后的若干步,就可以从容操控局面。做完项目,一家美国投行的人说了一句话:“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中国人让华尔街的大佬们低下了高昂的头,这个人是李涛。”
  
  被做空
  
  2009年9月,网络上发布了一篇匿名报告,攻击CGA,说我们工商局备案的2008年营业收入数据和提交给美国SEC数据相差很大,说我们在黑龙江没有销售,没有经销商。当时股价还在12美元左右。
  我们早就知道,美国有做空制度。只不过第一次发生在我们身上。什么叫资本的血腥?从做空你就可以看得出来,为了做空一些人可以不择手段。
  实际上,我们每年经销商大会有二三百人参加,黑龙江市场到处是CGA的产品,怎么没有销
  
  光讲故事不行,要讲出你的未来,要用每个季度的数字来证明你所讲的是真实的,别人才会信任你售,没有产品?至于工商局数据,这是国情。作为上市公司,我们不愿意争执。但我们还是成立小组来应付这件事,共有6、7个人,有投资者关系,有律师,有CFO。匿名报告出来后第三天,我们在网络上发布了新闻稿,作为回应。
  2011年初,美奇金一家北京的投资咨询公司具名发布了公告,说我们的数据差异和销售问题(内容和匿名报告如出一辙)。报告发布后,我们的股价立刻下跌了一些。
  公司随即发布了北京谷丰和中国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16.5万吨二元酸复合肥合同公告,股价止跌反弹。当天股价到了7,99美元,然后到了8美元。其实合同早就定下来了,不过我感觉对我们的攻击可能没那么轻易结束,我们一定要把反击的炮弹留到最合适的时候。
  去年11月,CGA把内部审计和有关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的咨询机构换成了安永。但我想,真假业务不要指望哪个审计师,需要企业向资本市场证明是真的,也只有自己是真的,安永才可能证明你是真的。
  投资者会陆陆续续看到我们的应对措施。总之一切运营工作还是按部就班做下去。
  相比CGA的曲折婉转上市路,联合信息轻松多了。CGA有700万美元净利润去了OTC,可现在联合信息500万美元;争利润,我们2010年5月份就在纳斯达克直接IPO了。
  坦率说,从没有任何事对我是很大的挫折,打压得我抬不起头来。我也不认为有什么事能够对我构成挫败感。相比当初背着被子走出村子到西安上大学,走向美国是一个更小的挑战。
其他文献
西安欧亚学院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却难以博弈体制内“潜规则”的强大力量。它每向体制内高校靠近一步,商业模式就会刷新一次。有一天它突然发现,体制内的游戏规则已完全凌驾于企业的商业模式之上    “胡老师,您觉得您现在这种按照做企业的模式来办大学,合适吗?”  “这个问题重要吗?我告诉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曾说过,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中,最好的既不是那些凤毛麟角的长春藤盟校,也不是背靠地
期刊
天助自助者,创业多助,天使飞翔!   这是《创业家》杂志组织的第二次大规模团购!从2011年1月13日零时开始到1月16日零时,连续三天,原价120元的六期《创业家》杂志仅售45元。本次团购在沿袭去年团购的基础上,引入微博平台进行深入推广,变简单的“团购”模式为“微博+团购”新模式。  这一模式是国内媒体界的第一次,是我们的又一次“创新”!活动开始之初我们还颇有些惴惴,但结果让我们颇感惊喜。  
期刊
一帮“生猛”的年轻人,相当聪明,非常勤奋,没有成见,学习力强悍。他们是价值投资的信徒,却在风险投资界大胆闯荡。他们对中国土地上的商业理解和践行自成一派……  2006年年末,两个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人东奔西跑地到处找钱。  看起来少年老成的那个叫吴刚,另一个行事坚决的叫黄晓捷。他们想做Pre-IP0的投资,拿得出手的却只有两张纸。纸上写了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找来的一些项目,还有准备怎么操作,怎么赚钱,其中
期刊
五个各有抱负的发起人,创业十三年还能维系的兄弟情,和一个关于股权变化、团队心态、公司治理的标本故事    即便放在琳琅满目的创业板上,蓝色光标也是一个特例。  它并无独特的专利技术,也没有新颖的商业模式,不属于前景无限的朝阳产业,甚至也没有傍上一个垄断性的央企大款。它就是一家公关公司,中国的众多媒体可能每天都要与之打交道的对象。  或许正因为此,蓝色光标从申报上会那天起,就不断遭人质疑:股权高度分
期刊
3月,周六。  8:30梳洗完毕,窝进沙发,打开手机,搜索、选择、确认,一张午时飞往三亚的机票到手……  9:30坐上出租,再次按动手机键盘,片刻,话费充值完毕,信用卡成功还款,水电煤费缴付一清……  10:15航站楼外,手机挥动,出租车付费完成……  11:30候机厅,自助售货机前把手机靠近,好饮即刻尽在掌握……  窗外,蓝天白云,空客A380已在等候……  一身轻松的你,假期旅途即将开启…… 
期刊
谷歌搜索韩国前五位是韩国歌曲、韩国明星、韩国旅游、韩国服装和韩国泡菜;百度前五位则是韩国爱情电影、韩国连续剧、韩国明星、韩国综艺和韩国整容。  1997年的金融危机使韩国的社会和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摧毁了“大马不死”的神话,很多人开始自己创业。与传统韩国的财团企业不同,这些“后危机”公司大多“小而美”,有着“骆驼公司”(这一概念的详细阐述见2009年《创业家》10月号封面故事)的独
期刊
创业是精英和草根人群之间的最大公约数,“许多人迷茫,许多人无助,试试《创业家》吧”,任志强的这条微博,引起了很大共鸣    年终联欢会酒意尚酣,《创业家》杂志的“策划大师”们一个接一个被副社长郭海峰叫到旁边的小屋——杂志的第二次团购活动两天后就要开始,我们能不能冲刺一把业界新高?  两个多月前,《创业家》刚刚和F团联手进行过一次为期一天的团购,1天时间团出3106套杂志。这个成绩,让发行总监樊博大
期刊
创业融资是件苦差事,尤其是早期的创业公司。    原因很简单,早期企业商业模式不明,投资人不敢贸然而动;更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创业CEO们不谙融资之道,他们卖产品兴许是高手,却不一定知道如何出售自己企业的原始股票。于是,融资顾问应运而生,他们把创业企业包装起来,在投资人当中兜售;许多FA(nnancial Advisor)的本职是律师、会计师等,FA是顺手牵羊的私活,做成赚一笔,做不成也无妨。  
期刊
“3天7818份的订阅成绩已经很小错了。”拉手网CEO吴波总结说,如果一些细节考虑更伞面,《创业家》团购数量还可以轻易地酬2到3倍    “真的很可惜,我觉得《创业家》本来是一颗特别棒的宝石,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次团购的结果显示:你们被埋没了。”一见到《创业家》的记者,拉手网的CEO吴波就不无遗憾地说到,“我觉得稍微改进一下,这次团购的数量完全可以轻易地翻2到3倍。”  这是《创业家》杂志在2011
期刊
没有身份的“黑幼儿园”,门槛低,启动快,是草根创业的好选择,但是无法做大;而一板一眼,规范经营的高端幼儿园,成本虽高却可复制    “做幼儿园很不容易,有一次我的老师集体辞职了,差点坚持不下去。”  “走了几个人?”  “两个。”  “这也算集体?”  “是啊,因为加上我一共也就三个老师……”  林可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在创建宝宝之家幼儿园之前只做过一年的小学老师,2004年她听到一个数据,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