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VDR及OPN的表达与钙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zhong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及骨桥蛋白(OPN)在乳腺纤维瘤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VDR、OPN与乳腺钙化征及乳腺癌发生与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对60例钙化与非钙化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20例乳腺纤维瘤组织分别进行OPN、VDR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VDR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肿瘤(Z=-2.724,P=0.006),患者不同年龄、绝经与否、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不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程度之间的VDR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分期、钙化与否及不同OPN表达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正相关(r=0.642,0.467,0.283,0.582,P<0.01,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OPN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肿瘤(Z=-2.627,P=0.009),患者不同年龄、是否绝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不同ER、PR、HER-2的表达程度之间的OP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大小及钙化与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钙化呈正相关(r=0.792,P=0.000;r=0.314,P=0.015),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VDR、OP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高表达,提示可能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钙化的过程。

其他文献
基质蛋白是一大类由组织细胞分泌的蛋白分子,广泛参与多种生理活动,在炎症和组织损伤中也具重要作用[1-2].在自身免疫病中,目前已经发现许多基质蛋白直接介导组织损伤,如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滑膜细胞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能直接导致RA患者软骨和骨破坏[2]、骨桥蛋白可以介导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活化从而加重炎症[1]等等.这些发现均表明炎症部位的组织细胞和基质蛋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俗称"鸡尾酒疗法"(HAART),是目前已证实是治疗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自从1996年HAART问世以来,HlV-1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艾滋病已成为类似高血压、糖尿病等不能根治但可以长期控制的慢性疾病,研究显示,患者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下,其平均寿命能延长数十年.早期的研究认为HIV-1病毒颗粒及产病毒的细胞生命周期很短,因此ART治疗在2~3年内能够将病毒完全清除[1-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其典型特征是关节周围骨破坏导致骨侵蚀和功能障碍.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过度和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不足是关节骨丢失的基础[1].破骨细胞是体内唯一具有骨吸收能力的细胞,是介导RA骨侵蚀的主要细胞[2].成骨细胞生成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
目的 分析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MMF)和环孢素A(CsA)多靶点治疗儿童重症紫癜性肾炎(HSPN)治疗效果.方法 HSPN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症状,使用足量泼尼松和MMF 20~30 mg/(kg·d)治疗至少4周,蛋白尿无明显缓解;和(或)肉眼血尿患儿使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至少2个疗程后,予泼尼松和MMF 20~30 mg/(kg·d)治疗至少4周肉眼血尿无缓解的HSPN患儿6例(病理分级为Ⅲ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