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反思已经成为了教师自我教学行为反省、自我教学方式矫正和不断提高知识素养、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学反思即是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过程的理性观察和教学结果的宏观判断,查漏补缺,及时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及课堂效率的活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育质量 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67
目前,中学大部分的教师都来自师范学校,他们接受了一般教学理论和技巧的培养,经历了短暂的实习,一毕业就承担起了繁重的教育任务,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很难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教学单调而常规,疲于应付。久而久之,实践和理论的严重脱轨导致教师演变成了操作性的教师,依赖固有经验教学,日复一日,缺乏对教学的诊断、调整和纠错的能力,很难满足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
而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教学反思,让教师接受“再教育”,形成反思的意识,提高对教学问题的敏感度,从而养成自觉反思的行为习惯,挣脱束缚,常教常新,从操作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我认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在每一节课,或是每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学习后,针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结果,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
一、对数学观的反思
要反思数学观,首先要认识数学。数学是什么?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鲜有教师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意识的、认真的思考,也不一定能够做出明确的解答,但是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观作为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践和效果。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不仅直接影响他在教学中的设计思想,在讲授中叙述方法和对学生的评价,而且在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小细节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数学观的形成。所以,一名数学教师,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反思并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主动地将现实教学中静态的、片面的、机械的反映论数学观转变成为动态的、全面的、辩证的模式论数学观。
二、对教育观的反思
不同的数学观导致不同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言堂”确立了教师权威的地位,在教学中,眼中、心中无学生,只是机械地进行知识的讲解,严重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认知性;“满堂灌”,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关注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略学生对数学的全方位认识以及对数学价值的体验。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学习的懒惰和麻木,不爱问、不想问、不敢问,不知道问什么,思维被束缚,创造性被禁锢,最终造就的高分低能者。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除了有正确的数学观,还要建立现代的数学教学观:以学生为本,一方面关注学生的现在,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爱护并尊重学生,不单纯依靠分数衡量学生的好坏,正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将来,除了传授知识、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探索数学发展过程,发现学习数学科学的方法,体验数学精神,从而养成数学思想,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一)反思备课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就必须要对备课有充分的认识和反思。精彩的课堂,需要有充分的备课,就像动听的歌曲,要有唯美的词曲,就像感人的戏剧,要有动人的剧本一样。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对于备课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简单,没有备课的必要。殊不知,教材虽看似简单,但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需要教师帮学生深入地探索和挖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发展方面也有质的飞跃;有的教师认为备课费时费力,不如多看写教案书,摘抄备课就行了。这样虽然也汲取了很多优秀的案例和经验,但是一味地模仿对于课堂上活生生的学生来说,并不一定实用,所以只能是借鉴,而不能代替自己的思考、创新和实践。有的教师觉得年年教,年年写没必要,就一直沿用旧的备课案例;有的教师只是图省事,就在书上圈圈点点,就算备课了等。教师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备课观,重新认识备课的功能和重要性,转变思想,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二)反思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是教师在研读教材、积累资料、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式的设计和制订。而课堂设计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一个“思想彩排”,是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计划性和必然性的思考和衡量。它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学生特征了解的反思,对组织教学内容的反思,对师生合作互动的反思,对课堂问题和问法的反思等等,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总之,教学反思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增强教学动力的工具。它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能将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相统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育质量 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67
目前,中学大部分的教师都来自师范学校,他们接受了一般教学理论和技巧的培养,经历了短暂的实习,一毕业就承担起了繁重的教育任务,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很难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教学单调而常规,疲于应付。久而久之,实践和理论的严重脱轨导致教师演变成了操作性的教师,依赖固有经验教学,日复一日,缺乏对教学的诊断、调整和纠错的能力,很难满足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
而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教学反思,让教师接受“再教育”,形成反思的意识,提高对教学问题的敏感度,从而养成自觉反思的行为习惯,挣脱束缚,常教常新,从操作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我认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在每一节课,或是每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学习后,针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结果,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
一、对数学观的反思
要反思数学观,首先要认识数学。数学是什么?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鲜有教师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意识的、认真的思考,也不一定能够做出明确的解答,但是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观作为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践和效果。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不仅直接影响他在教学中的设计思想,在讲授中叙述方法和对学生的评价,而且在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小细节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数学观的形成。所以,一名数学教师,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反思并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主动地将现实教学中静态的、片面的、机械的反映论数学观转变成为动态的、全面的、辩证的模式论数学观。
二、对教育观的反思
不同的数学观导致不同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言堂”确立了教师权威的地位,在教学中,眼中、心中无学生,只是机械地进行知识的讲解,严重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认知性;“满堂灌”,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关注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略学生对数学的全方位认识以及对数学价值的体验。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学习的懒惰和麻木,不爱问、不想问、不敢问,不知道问什么,思维被束缚,创造性被禁锢,最终造就的高分低能者。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除了有正确的数学观,还要建立现代的数学教学观:以学生为本,一方面关注学生的现在,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爱护并尊重学生,不单纯依靠分数衡量学生的好坏,正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将来,除了传授知识、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探索数学发展过程,发现学习数学科学的方法,体验数学精神,从而养成数学思想,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一)反思备课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就必须要对备课有充分的认识和反思。精彩的课堂,需要有充分的备课,就像动听的歌曲,要有唯美的词曲,就像感人的戏剧,要有动人的剧本一样。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对于备课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简单,没有备课的必要。殊不知,教材虽看似简单,但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需要教师帮学生深入地探索和挖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发展方面也有质的飞跃;有的教师认为备课费时费力,不如多看写教案书,摘抄备课就行了。这样虽然也汲取了很多优秀的案例和经验,但是一味地模仿对于课堂上活生生的学生来说,并不一定实用,所以只能是借鉴,而不能代替自己的思考、创新和实践。有的教师觉得年年教,年年写没必要,就一直沿用旧的备课案例;有的教师只是图省事,就在书上圈圈点点,就算备课了等。教师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备课观,重新认识备课的功能和重要性,转变思想,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二)反思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是教师在研读教材、积累资料、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式的设计和制订。而课堂设计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一个“思想彩排”,是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计划性和必然性的思考和衡量。它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学生特征了解的反思,对组织教学内容的反思,对师生合作互动的反思,对课堂问题和问法的反思等等,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总之,教学反思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增强教学动力的工具。它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能将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相统一。